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现代史下卷 >

第3部分

现代史下卷-第3部分

小说: 现代史下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可分为以下四种: 

     1。德意日战败国。这场战争以法西斯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它们的人 

员和物质损失是十分惨重的。日本在战争中耗尽了它1945年前十年的全部财 

富积累;德、日的所有大城市几乎成为一片瓦砾;人民流离失所,仅柏林一 

地的难民数就达800万。这些国家早从30年代起就建立起了反动垄断资本集 

团与法西斯国家机器结合在一起的、高度集中的军事经济体制,后又将被占 

领国的经济也纳入这一体制。为了利用那里的劳力、设备和原料,许多产品 

的初加工过程在被占领国进行,就连德国的粮食都要由被占领国供应,因而, 

战争的失败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崩溃。企业停产、交通阻断、外贸停止、 

通货膨胀,食品危机都十分严重。1945年9至11月仅东京就有300人饿死。 

德国的报纸刊出了妇女儿童在美军营地的垃圾堆里寻找食品的图片。但应该 

指出的是,由于美英与德国垄断资本间的历史联系,德国一些重要的工业设 

备有意识地得到了保护,损失不大。如机床受损仅 6。5%,炼钢能力的损失 

不到10%,约3/4的厂房尚可使用,大部分乡村、小镇未受到破坏。就经济 

受损程度来说,远不如苏联、东欧国家严重;战时日本的工业军事化也为其 

战后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其受损程度而言,远不如中国等国 

严重。 

     2。英法等战胜国。这些国家虽是战胜国,但受到严重削弱,大量的军事 

开支和战争的破坏使他们失去了以往的富有和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地位。这 

正如丘吉尔所形容的那样,战争带给他们的是“胜利与悲剧”。英国的国民 

财富减少了1/4,对外贸易削减了 2/3,外债由 1939年的 4。76亿英镑增至 

1945年的 33。55亿英镑。法国的铁路运输大部遭到破坏,约50万座建筑物 

被毁。战争结束时,这些国家普遍存在财政危机、外汇短缺、货币贬值、黑 

市猖獗、物资贫乏等问题,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微破败的景象。应该指出, 

战争给西欧国家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但并不是毁灭性的。英国的工业中心 

基本上没有遭到破坏,相反,战争期间还发展起了航空、化工等新型工业; 

法国的生产设备只有10%被毁,1944年的农业收成仍达到战前水平的80%。 

正因为如此,二战后西欧国家用于恢复经济的时间比一战后缩短了一半。 

     3。经济有所发展的中立国和战胜国。英属自治领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 


… Page 12…

新西兰等,战时随英国加入反法西斯阵线,但其国土没有受到战争的破坏, 

而且成为向盟国提供武器装备、战略原料和粮食的生产基地。战时澳大利亚 

的矿产品增长1倍,羊毛出口增长3倍,小麦出口增加50%,重工业、机器 

制造和造船业迅速发展,从农业一原料国一跃而为工业一农业国。1944年加 

拿大的工业产量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排第三位,仅次于美英。战时的欧洲中立 

国,主要是瑞典、瑞士,由于它们与战争双方都进行贸易,接受双方的订货 

而使黄金储备迅速增加,并发展起许多新型企业。1937年,瑞典的出口额为 

5110万美元,瑞士为2960万美元。但到1946年分别增长到7080万美元和 

6250万美元。 

    4。呈现“战争景气”的美国。在参战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美国,不 

仅因本土远离战场而没有遭到破坏,而且还大发了一笔战争横财。战时经济 

急速膨胀,仅1943年的军火生产产值就等于苏联、德国、英国三国的总和。 

美国是这场战争中唯一的“暴发户”。 



           三、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19世纪曾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这一体系瓦解,但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尚未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 

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完全取代了英国的地位而形成了以美国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工业方面 美国拥有了强大的工业力量。过去英国是“世界工厂”,现 

在美国取代英国也是从建立工业优势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 

罗斯福总统发表了“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的“炉边谈话”。 

1941年3月11日又签署了租借法案。大量的军事订货和向世界各地出售军 

火,使美国各大工厂的装配线日以继夜地转动,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固定资 

本不断更新。1938—1943年,工业生产年平均递增率为12。7%,工业产值翻 

了一翻。据统计,1939—1945年间美国钢的总产量为5。11亿吨,英国为0。99 

亿吨,苏联为0。93亿吨,德国为1。87亿吨,日本为0。48亿吨。同期,美国 

的石油总产量为14。6亿吨,英国为0。93亿吨,苏联为1。72亿吨,德国为 

0。46亿吨,日本为0。2亿吨。由此可见,美国的工业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1937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 42%, 1945年增 

长到60%,这种优势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英国。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中,无论原 

反法西斯民主国家,还是法西斯战败国及其仆从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工业 

品和设备。 

     货币金融方面 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形成。英镑曾是资本 

主义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直至二战前,40%左右的国际贸易仍是用英镑 

结算的,伦敦仍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英帝国特惠制和英镑区的存在,维 

护了英国在世界货币金融领域内的实力地位,这些都阻碍了美国的对外经济 

扩张。美国统治集团极力想改变这种状况。战争开始后,英国由于大批订购 

武器装备,黄金外汇大量外流。正如丘吉尔所说的:“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 

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而与此同时,美国 

的黄金储备却迅速增加,1938年为145。1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200。8亿美 

元,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进而占74。5%。这也 

就是说,绝大部分的世界黄金储备流入了美国的国库。 


… Page 13…

     为了安排战后世界的货币体系,1941年9月英国提出了“凯恩斯计划”, 

贬低黄金的作用;美国于1943年4月公布“怀特计划”,主张建立国际货币 

稳定基金机构,取消外汇管制和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在 1943年9—10 

月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英国被迫接受了“怀特计划”,并同意以此为依据 

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4年7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 

 “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 

原则。所谓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协助美国政府维持35美元等于1盎司黄 

金的官价水平,美国政府承担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黄金官价用美元向美国 

兑换黄金的义务;所谓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 

持固定的汇率。美国政府根据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的官价规定1美元的含 

金量为0。888671克,其他各国政府也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然后按照各国 

货币含金量之比,确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法定汇率,这一汇率不得随意变动。 

这样一来,美元就成为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挂 

钩,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这就 

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便确立了。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从一开始就拥有总投票权的27%,在世界 

银行中,由于它认缴的资本最多,掌握了总投票权的23。 8l%。如果没有美 

国的同意,许多重大问题是无法通过的。美国因此而掌握了国际金融的控制 

权。英国曾拖延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但美国利用战后英国的困难对其施加 

压力,1945年12月6日签订了英美财政协定,美国答应向英国提供37。5亿 

美元的长期贷款,以使英国议会同意执行布雷顿森林协定。 

     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 美国在1941年3月11日至1946年9月30日 

期间执行的租借法案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的贷款投资。由美国政府拨款,向美 

国各大公司订货,再用美国商船运到各受援国,记入一种特别帐目。租借法 

案的执行大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使美国垄断资本打开了各受援国的 

大门。共有35个国家接受了租借法案,美国总共提供了506亿美元,其中提 

供给英国及其自治领约313亿美元,占总数的2/3,提供给法国 14亿美元, 

中国8。4亿美元。 

     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在国外的投资,1939 

年为114亿美元,1945年增至168亿美元,1949年又增至307亿美元。通过 

对外投资,美国资本掌握了一些国家的经济。例如,在加拿大,由于战时美 

国垄断资本的大量渗入,加拿大加工业的39%,采矿、石油业的37%,社 

会公用事业的24%都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又如在中东,1937年美国石油公 

司仅控制了13。1%的石油开采量,1946年增加到31。7%,威胁着英法在中 

东的利益。租借法案还帮助美国进一步争夺国际市场。首先迫使英国放弃了 

大英帝国的特惠制,取消贸易壁垒,降低关税,使美国商品打入各国市场。 

例如,印度是英国的传统市场,但 1938—1944年美国在印度出口中所占的比 

重由8。4%增加到21。2%,在进口中所占的比重由6。4%增加到25。1%,威 

胁着英国在印度的利益。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 

年的14。2%上升到1947年的32。5%,同期英国由11。2%下降至9。3%,战 

败国日本由5。1%下降至0。4%。 

     1947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标志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它是 

由美国首先发起和筹建的,协定确立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资本、人员、 

劳力、货物自由流通的新格局。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 


… Page 14…

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科学技术方面 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成为 

世界科技的中心。战时有许多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例如,美国在1942—1943 

年应用战前高分子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橡胶工 

业,使美国从最大的橡胶进口国变成最大的合成橡胶出口国。美国农业在战 

时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拖拉机、载重汽车、联合收割机等各种机械数量成 

倍增长,农业生产渡过了长期的危机走向繁荣,农业生产指数(以1935—1939 

年为100)1940年为109。7,1945年增长到126。9。 

     战争期间,欧亚各国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科技人才不堪忍受法西斯的迫 

害而流入美国。从1933年起,爱因斯坦就因希特勒的排犹而逃亡美国,意大 

利核物理学家费米因妻子有犹太血统而携全家赴美;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 

也从匈牙利迁往美国定居。1942年美英就联合研制原子武器问题达成秘密协 

议。在1943年8月的魁北克会议上美英与加拿大政府通过决议,要在北美建 

立原子能工业,当时就有75名专家到华盛顿工作,有许多英国科技专家因军 

事技术合作而赴美。这种人才流动加速了世界科学技术中心从欧洲向美国的 

转移。这些科学家来到美国后,为了反法西斯的崇高目的都争分夺秒地工作。 

1939年1月26日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向聚集在华盛顿的美国物理学 

家宣布了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完成了铀核裂变的消息,引起普 

遍的震惊。8月2日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制造原子弹。1941年12月开 

始实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领导下建成 

第一个原子能反应堆,为人工利用原子能开辟了道路。1943年春,在新墨西 

哥州圣菲城外洛斯·阿拉莫斯一座荒山上的实验室里,在罗伯特·奥本海默 

领导下,建立了一个由美、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