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

第18部分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8部分

小说: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祝丘。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其言从王伐郑何?据河阳举王狩,别出朝文,文不连王,王师不道所加。○从王,如字,又才用反,下及注同。 
  '疏'注“据河”至“连王”。○解云:僖二十八年“冬,公会晋侯”以下“于温。天王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彼举王狩,此不举之;彼别出公朝之文,其文不连上王,今言从王伐郑,经连王言之,故难之。或者上会于温,诸侯之文连王言之。○注“王师不道所加”。○解云:成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不道伐某,今言伐郑,故难之。
 
  从王正也。美其得正义也,故以从王征伐录之,盖起时天子微弱,诸侯背叛,莫肯从王者征伐,以善三国之君,独能尊天子死节。称人者,刺王者也。天下之君,海内之主,当秉纲撮要,而亲自用兵,故见其微弱。仅能从微者,不能从诸侯,犹莒称人,则从不疑也。不使王者首兵者,本不为王举也。知实诸侯者,以美得正。○撮,七活反。不为,于伪反,下“所为”、“与为”、六年同。 
  '疏'注“犹莒”至“疑也”。○解云:即隐八年“公及莒人盟于包来”,传曰“公曷为与微者盟?称人则从不疑也”,注云“从者随从也,实莒子也。言莒子则嫌公行微不肖,诸侯不肯随从公盟,而公反随从之,故称人,则随从公不疑矣”是也。○注“不使”至“得正”。○解云:若使王者首兵,宜言王以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似若僖二十六年“公以楚师伐齐,取穀”然。
 
  大雩。大雩者何?旱祭也。雩,旱请雨祭名。不解大者,祭言大雩,大旱可知也。君亲之南郊,以六事谢过,自责曰:政不一与?民失职与?宫室荣与?妇谒盛与?苞苴行与?谗夫倡与?使童男女各八人,舞而呼雩,故谓之雩。不地者,常地也。○一与,音馀,下同。苴,子馀反。 
  '疏'注“君亲”至“责曰”。○解云:皆《韩诗传》文。○注“政不一与”。○解云:谓政不专一,出自权臣之门。○注“民失职与”。○解云:谓废其农业。○注“宫室荣与”。○解云:谓若丹楹刻桷之属。○注“妇谒盛与”。○解云:谓阿请乱国。○注“苞苴行与”。○解云:谓受人之馈,政以贿成。○注“谗夫倡与”。○解云:谓若鲁任郑瞻。○注“使童”至“之雩”。○解云:《论语》云“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与此异者,彼言“暮春者,春服既成”,明鲁人正雩,故其数少,复不言男女。今此书见于经,非正雩也。凡脩雩者,皆为旱甚而作之,故其数多,又兼男女矣,是以《司巫》职曰“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是也。《春秋说》云“冠者七八人,童子八九人”者,盖是天子雩也。○注“不地者,常地也”。○解云:谓在鲁城南沂水上。
 
  然则何以不言旱?据日食鼓用牲于社。 
  '疏'注“据日”至“于社”。○解云:庄二十五年经,彼举日食乃言“鼓用牲于社”,此不言旱,直言大雩,故据难之。
 
  言雩,则旱见。言旱,则雩不见。从可知,故省文也。日食独不省文者,与大水同礼,若但言鼓用牲,则不知其所为。必见雩者,善其能戒惧天灾,应变求雨,忧民之急也。○应,应对之应,下同。 
  '疏'注“与大”至“急也”。○解云:诸言日食与大水,皆鼓用牲也,即庄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是也。
 
  何以书?记灾也。旱者,政教不施之应。先是桓公无王行,比为天子所聘,得志益骄,去国远狩,大城祝丘,故致此旱。 
  '疏'注“比为天子所聘”。○解云:即注四年“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是也。○注“去国远狩”。○解云:即四年春,“公狩于郎”是也。○注“大城祝丘”。○解云:在今年夏,正以大崩坏败,然后发众城之,故曰大城。
 
  。何以书?记灾也。者,烦扰之所生,与上旱同说。○,音终,本亦作“{众虫}”,《说文》{众虫}或“螽”字。 
  冬,州公如曹。外相如不书,此何以书?过我也。为六年化我张本也。传不言化我者,张本非再化也。称公者,申其尊,起其慢,责无礼。○过,古禾反,又古卧反。 
  '疏'注“称公”至“无礼”。○解云: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州国非此二者,必非是公,但今过鲁自尊若公,故如其意书之曰公,以起其无礼也。但诸文不知本爵是何,诸家之意,《左氏》已具也。
 
  六年,春,正月,寔来。寔来者何?犹曰是人来也。犹曰是人来,不录何等人之辞。○寔,巿力反。 
  '疏'“寔来者何”。○解云:不书其人而经言寔来,故执不知问。
 
  孰谓?谓州公也。以上如曹书。曷为谓之寔来?慢之也。曷为慢之?据葵丘之盟日。化我也。行过无礼谓之化,齐人语也。诸侯相过,至竟必假涂,人都必朝,所以崇礼让,绝慢易,戒不虞也。今州公过鲁都不朝鲁,是慢之为恶,故书寔来见其义也。月者,危录之,无礼之人,不可备责之。○易,以豉反。见其,贤遍反,下“见无正”同。 
  '疏'注“据葵”至“盟日”。○解云:僖九年“九月,戊辰,诸侯盟於葵丘”,传云“桓之盟不日,此何以日?危之也。何危尔”,“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震之者何?犹曰振振然”,注云“亢阳之貌”;“矜之者何?犹曰莫若我也”,注云“色自美大之貌”。然则桓公振矜慢人而书日危之,本鲁慢州公,非敬逆之道,是以据而难之。○注“行过”至“义也”。○解云:今州公过鲁而慢之,传言化我,故知化我是行过无礼之言,是以哀六年传云“陈乞曰:‘常之毌有鱼菽之祭,原诸大夫之化我也。’诸大夫皆曰:‘诺。’於是皆之陈乞之家”,亦是行过无礼之事。○注“月者”至“责之”。○解云:凡朝例时,此不朝,故书月以见危。不书日以见其危者,无礼之人,不可备责故也。
 
  夏,四月,公会纪侯于成。 
  秋,八月,壬午,大阅。大阅者何?简车徒也。大简阅兵车,使可任用而习之。○阅,音悦。任,音壬。 
  '疏'“大阅者何”。○解云:欲言习兵,而不言狩;欲言他事,而经书大阅,故执不知问。
 
  何以书?盖以罕书也。罕,希也。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比年简徒谓之蒐,三年简车谓之大阅,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存不忘亡,安不忘危。不地者,常地也。蒐例时,此日者,桓既无文德,又忽忘武备,故尢危录。 
  '疏'“何以”至“书也”。○解云:大阅之礼,三年一为,桓公忽忘武备,过於三年,是以书之。○注“孔子”至“弃之”。○解云:何氏之意与郑别。○注“故比”至“之蒐”。○解云:即昭八年“秋,蒐于红”之属是也。○注“三年”至“大阅”。○解云:此文是也。○注“五年”至“大蒐”。○解云:即定十三年“大蒐于比蒲”之属是也。知其年数者,汉礼犹然。○注“不地者,常地也”。○解云:盖在郊内,而贾注经云“简车马于庙”也者,何氏不取。○注“蒐例时”者。昭八年“秋,蒐于红”;定十三年夏,“大蒐于比蒲”之属是也。○注“此日”至“危录”。○解云:例合书时而乃书日,故以为尢危录也。
 
  蔡人杀陈佗。陈佗者何?陈君也。以跃卒不书葬也。○佗,大阿反。 
  '疏'“陈佗者何”。○解云:欲言陈君,经不书爵;欲言大夫,又不言氏,故执不知问。○注“以跃”至“葬也”。○解云:十二年“八月,壬辰,陈侯跃卒”,注云“不书葬者,佗子也。佗不称侯者,嫌贬在名例不当绝,故复云跃葬也”,是以昭十一年“楚师灭蔡,执世子有以归用之”,传云“此未逾年之君也。其称世子何?不君灵公,不成其子也。不君灵公,则曷为不成其子?诛君之子不立”。以此言之,正由陈佗不君而见绝,故去其子葬,是故以跃不书葬,知佗是陈君。若其不然,不知陈侯跃何以不书葬矣。
 
  陈君,则曷为谓之陈佗?据杀蔡侯般,不言蔡般。○侯般,音班。 
  '疏'注“据杀”至“蔡般”。○解云:昭十一年“楚子虔诱蔡侯般,杀之於申”是也。
 
  绝也。绝者,国当绝。曷为绝之?据戕鄫子不绝。○戕,在良反。鄫,才陵反。 
  '疏'注“据戕”至“不绝”。○解云:宣十八年“邾娄人戕鄫子”,称子而不名是也。
 
  贱也。其贱奈何?外淫也。恶乎淫?恶乎,犹於何也。○恶,音乌,乌乎犹於何也,注同。淫于蔡,蔡人杀之。蔡称人者,与使得讨之,故从讨贼辞也。贱而去其爵者,起其见卑贱,犹律文立子奸母,见乃得杀之也。不日不书葬者,从贱文。○去,起吕反。 
  '疏'注“犹律”至“之也”。解云:犹言对子奸母也。○注“不日”至“贱文”。○解云:陈佗是君而见弑,例合书日,即隐四年“戊申,卫州吁弑其君完”之属是也。君被外国杀者,不责臣子不讨贼,例合书葬,即桓十八年“葬我君桓公”是也。今不书日不书葬者,从贱文故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子同生者孰谓?谓庄公也。以夫人言同非吾子。○严公,音庄,本亦作“庄”,案后汉讳庄改为严。 
  '疏'“子同生者孰谓”。○解云:《春秋》之内鲁侯多矣,皆不书生,今特书,故问为谁。○注“以夫”至“吾子”。○解云:即庄元年传云“夫人谮公于齐侯,公曰‘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者是也。正以道公疑非已子,则是其长子同,既系体是常,故知庄公也。
 
  何言乎子同生?据君存称世子,子般不言生。 
  '疏'注“据君”至“言生”。○解云:庄三十二年“冬,十月,乙未,子般卒”,传云“子卒云子卒,此其称子般卒何?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葬称子,逾年称公”是也。
 
  喜有正也。喜国有正嗣。未有言喜有正者,此其言喜有正何?久无正也。子公羊子曰:“其诸以病桓与?”其诸,辞也。本所以书庄公生者,感隐、桓之祸生於无正,故喜有正,而不以世子正称书者,明欲以正见无正,疾恶桓公。日者,喜录之。礼,生与来日,死与往日,各取其所见日也。礼,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寝门外,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明当有天地四方之事;三月,君名之,大夫负朝于庙,以名徧告之。○桓与,音馀。称,尺证反。恶,乌路反。射,食亦反。徧,音遍。 
  '疏'注“而不至桓公”。○解云:若以正称书,宜言世子同生也。同实世子而不以正称书之,是其以正见无正之义。桓由不正而篡弑,故曰疾恶桓公也。○注“日者”至“日也”。○解云:与,由数也。由生数来日,故书丁卯而录之。凡人谓方至为来,已过为往,故云生与来日,死与往日也。郑注《曲礼上》篇云“生数来日,谓成服杖以死明日数也。死数往日,谓殡敛以死日数也”者,与何氏异。○注“礼世”至“告之”。○解云:皆出《内则》文也。
 
  冬,纪侯来朝。朝聘例时。 

 
  


  
  
《春秋公羊传注疏》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 

 桓公卷五(起七年,尽十八年)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焚之者何?樵之也。樵,薪也。以樵烧之故,因谓之樵之。樵之,齐人语。○樵,似遥反,薪也。 
  '疏'“焚之者何”。○解云:咸丘是邑,而反焚之,故执不知问。
 
  樵之者何?以火攻也。何言乎以火攻?据战伐不道所用兵。○攻,音贡,又如字,下同。 
  '疏'“樵之者何”。○解云:虽言焚言樵,仍非攻邑之义,故执不知问。
 
  疾始以火攻也。征伐之道,不过用兵,服则可以退,不服则可以进。火之盛炎,水之盛冲,虽欲服罪,不可复禁,故疾其暴而不仁也。传不讬始者,前此未有,无所讬也。○复,扶又反。咸丘者何?邾娄之邑也。曷为不系乎邾娄?据郱、鄑、郚系纪。○郱,步丁反。鄑,子斯反,一音晋。郚,音吾。 
  '疏'“咸丘者何”。○解云:欲言是国,经典未有;欲言非国,文无所系,故执不知问。○注“据郱鄑郚系纪”。○解云:庄元年冬,“齐师迁纪郱、鄑、郚”是。
 
  国之也。欲使如国,故无所系。加之者,辟实国也。曷为国之?据郱、鄑、郚不国。君存焉尔。所以起邾娄君在咸丘邑,明臣子当赴其难,与在国等也。日者,重录以火攻也。○难,乃旦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