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

第13部分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第13部分

小说: 十三经注疏春秋公羊传注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注“下常称子”。解云:桓二年“滕子来朝”,因兹已下常称子矣。
 
  《春秋》贵贱不嫌同号,贵贱不嫌者,通同号称也。若齐亦称侯,滕亦称侯;微者亦称人,贬亦称人:皆有起文,贵贱不嫌同号是也。○号称,尺证反。 
  '疏'注“齐亦称侯”。○解云:不云晋者,晋爵未大故。○注“微者亦称人”。○解云:隐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之属是也。○注“皆有起文”。○解云:滕侯卒不名,下恒称子,起其微也。齐侯恒在宋公之上,起其大也。宋人盟于宿不书日,亦起微也。郑人来输平称人者,共国辞,起其贬之,故曰皆有起文也。○注“贵贱”至“是也”。○解云:不论贵贱不嫌者,通其同号称,由是之故,《春秋》同其号也。
 
  美恶不嫌同辞。若继体君亦称即位,继弑君亦称即位,皆有起文,美恶不嫌同辞是也。滕,微国,所传闻之世未可卒,所以称侯而卒者,《春秋》王鲁,讬隐公以为始受命王,滕子先朝隐公,《春秋》褒之以礼,嗣子得以其礼祭,故称侯见其义。○恶,乌路反,又如字,注同。传,直专反。见,贤遍反。 
  '疏'注“若继”至“即位”。○解云:文、成之属是也。○注“继弑”至“即位”。○解云:桓、宣是也。○注“皆有起文”。○解云:前君之薨书地者,起其后即位者是继体之君也。若前君薨不地者,起其后即位者非是继体之君也。○注“美恶”至“是也”。○解云:谓美恶不嫌者,通其同辞。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辞矣。○注“滕子”至“其义”。○解云:在十一年,即此君之子也。滕子、薜侯俱朝隐公,滕并褒其父而薜否者,薜侯父卒在春秋之前,故无褒之文。
 
  夏,城中丘。中丘者何?内之邑也。城中丘,何以书?上问中丘者,何指问邑也,欲因言何以书,嫌但问书中丘,故复言城中丘,何以书也。○复,扶又反。 
  '疏'“中丘者何”。○解云:楚丘同,皆直云城,文无别,故执不知问。
 
  以重书也。以功重,故书也。当稍稍补完之,至令大崩弛坏败,然后发众城之,猥苦百姓,空虚国家,故言城,明其功重,与始作城无异。城邑例时。○令,力呈反。弛,户尔反,又尸氏反。 
  '疏'注“城邑例时”。○解云:即下九年“夏,城郎”,襄十三年“冬,城防”之属是也。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其称弟何?据诸侯之子称公子。母弟称弟,母兄称兄。母弟,同母弟;母兄,同母兄。不言同母言母弟者,若谓不如为如矣,齐人语也。公别同母者,《春秋》变周之文,从殷之质。质家亲亲,明当亲厚异於群公子也。聘者,问也。来聘书者,皆喜内见聘事也。古者诸侯朝罢朝聘,为慕贤孝礼,一法度,尊天子。不言聘公者,礼,聘受之於大庙,孝子谦,不敢以已当之,归美於先君,且重宾也。○别,彼列反。大庙,音泰,下同。 
  '疏'“母兄称兄”。○解云:昭二十年“秋,盗杀卫侯之兄辄”是也。
 
  秋,公伐邾娄。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书者,喜之也。古者诸侯有较德殊风异行,天子聘问之,当北面称臣,受之於大庙,所以尊王命,归美於先君,不敢以已当之。戎伐凡伯于楚丘以归。凡伯者何?上言聘,此言伐,嫌其异,故执不知问。 
  '疏'注“上言聘,此言伐”。○解云:谓聘伐辞异,嫌其非一人也。
 
  天子之大夫也。此聘也,其言伐之何?据出聘与郊、柳异,不得言伐也。问伐加之者,辟问轻重两举之。 
  '疏'注“据出”至“伐也”。○解云:昭二十三年“晋人围郊”,传云“郊者何?天子之邑也。曷为不系于周?不与伐天子也”。宣元年“晋赵穿帅师侵柳”,传云“柳者何?天子之邑也。曷为不系乎周?不与伐天子也”。然则郊、柳皆是天子之邑,犹可言其侵围,今此聘大夫不应得言伐,故难之。先言郊者,文便言之,故不次也。○注“问伐”至“举之”。○解云:桓十二年“及郑师伐宋。丁未,战于宋”,传云“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彼问轻重两举不言之故,此言之者,辟问轻重两举之。
 
  执之也。执之则其言伐之何?据执季孙隐如不言伐 
  '疏'注“据执”至“言伐”。○解云:昭十三年平丘之会,“晋人执季孙隐如以归”是也。
 
  大之也。尊大王命,责当死位,故使与国同。曷为大之?据王子突系诸人。 
  '疏'注“据王”至“诸人”。○解云:庄六年“春,王三月,王人子突救卫”,传云“王人者何?微者也。子突者何?贵也。贵则其称人何?系诸人也”是也。等是王臣,一伸一屈,故难之。
 
  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因地不接京师,故以中国正之。中国者,礼义之国也。执者,治文也。君子不使无礼义制治有礼义,故绝不言执,正之言伐也。执天子大夫而以中国正之者,执中国尚不可,况执天子之大夫乎?所以降夷狄,尊天子,为顺辞。其地何?据执季孙隐如不地。大之也。顺上伐文,使若楚丘为国者,犹庆父伐於馀丘也。不地以卫者,天子大夫衔王命至尊,顾在所诸侯,有出入所在赴其难,当与国君等也。录以归者,恶凡伯不死位,以辱王命也。○难,乃旦反。恶,乌路反。 
  '疏'注“顺上”至“命也”。○解云:庄二年“夏,公子庆父帅师伐於馀丘”,传云“於馀丘者何?邾娄之邑。曷为不系乎邾娄?国之也”者是。
 
  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宋公序上者,时卫侯要宋公,使不虞者为主,明当戒慎之。无王者,遇在其间,置上则嫌为事出,置下则嫌无天法,可以制月,文不可施也。○要,一遥反。为事,于伪反,下“欲为鲁”、“为小国”、“为桓”并年未注皆同。 
  '疏'注“宋公”至“其间”。○解云:何氏以为会盟则以大小为序,遇则以不虞为先,故如此解,是以庄三十二年经云“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齐在宋下,是其一隅耳。○注“置上”至“事出”。○解云:若言八年春王宋公卫侯遇于垂,即嫌桓王亦与之遇,故言则嫌为事出。事,谓遇事也。或者嫌为遇事之故出此王,故云则嫌为遇事出也。○注“置下”至“施也”。解云:天法,即春是也。
 
  三月,郑伯使宛来归邴。宛者何?郑之微者也。邴者何?郑汤沐之邑也。天子有事于泰山,诸侯皆从泰山之下,诸侯皆有汤沐之邑焉。有事者,巡守祭天告至之礼也。当沐浴絜齐以致其敬,故谓之汤沐邑也,所以尊待诸侯而共其费也。礼,四并为邑,邑方二里,东方二州四百二十国,凡为邑广四十里,袤四十二里,取足舍止共瑽穀而已。归邴书者,甚恶郑伯无尊事天子之心,专以汤沐邑归鲁,背叛当诛也。录使者,重尊汤沐邑也。王者所以必巡守者,天下虽平,白不亲见,犹恐远方独有不得其所,故三年一使三公绌陟,五年亲自巡守。巡,犹循也;守,犹守也,循行守视之辞,亦不可国至人见为烦扰,故至四岳,足以知四方之政而已。《尚书》曰“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遂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脩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狩,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还至嵩如初礼。归,格于祢祖,用特”是也。○宛,於阮反,人名也;一音乌卯反,又乌勉反。邴,彼命反,又音丙,郑邑,《左氏》作“祊”。从,才朋反。巡守,手又反,本又作“狩”,下除“犹守”、“守视”以外同。絜齐,侧皆反,本多即作“斋”字,后放此,更不音。而共,音恭,下同。费,芳味反。广,古壙反。袤,音茂。槀,古老反。甚恶,乌路反,下同。背,步内反。使,所吏反。行,下孟反。量,音亮。贽,音至。嵩,夙忠反。格,本又作“假”,同,古百反。祢,乃礼反,本又作“艺”。 
  '疏'“宛者何”。○解云:欲言大夫,经不言氏;欲言微者,书名见经,故执不知问。○“邴者何”。解云:欲言鲁物,先无取文;欲言郑邑,於鲁言归,故执不知问。注“归邴”至“诛也”。○解云:正以将所传闻之世,外小恶不书故也。○注“录使”至“其所”。○解云:正决哀八年“齐人归讙及僤”之属,不录使故也。○注“故三”至“绌陟”。○解云:《书传》文。○注“五年”至“而已”。○解云:《尧典》文。○注“尚书”至“是也”。○解云:惟“是也”注者言之以上,皆《尧典》文也。郑注:“岁二月者,正岁建卯之月也。巡守者,行视所守也。岱宗者,东岳名也。柴者,考绩燎也。望秩于山川者,遍以尊卑祭之。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馀小者或视卿大夫,或视伯、子、男矣。秩,次也。东后,东方之诸侯也。协正四时之月数及日名,备有失误者。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五礼,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矣。五玉,瑞节,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也。三帛,所以荐玉也。受瑞玉者,以帛荐之。帛必三者,高阳之后用赤缯,高辛氏之后用黑缯,其馀诸侯皆用白缯,《周礼》改之为缫也。二生一死贽者,羔雁生也,卿大夫所执;雉死,士所执也。如者,以物相授与之。言授贽之器有五,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也。器各异饰,饰未闻所用也。《周礼》改之饰羔雁、饰雉、执之而已,皆去器。卒,已也。复,归也。巡守礼毕,乃反归矣。每归用特牛告于文祖矣。五月不言於者,以其文相近。八月、十一月言初者,文相远故也。”
 
  庚寅,我入邴。其言入何?据上书归,取邑已明,无事复书入也。○复书,扶又反,下“故复”同。难也。入者,非已至之文,难辞也。此鲁受邴,与郑同罪当诛,故书入,欲为鲁见重难辞。○难也,乃旦反,一音如字,注及下同。见重,贤遍反,下同。○ 
  '疏'注“入者”至“之文”。○解云:直就而入之,非是将归之辞也。
 
  其日何?据取邑不日。 
  '疏'注“据取邑不日”。○解云:即隐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娄”之属也。○
 
  难也。以归后乃日也。言时重难,不可即入,至此日乃入。其言我何?据吴伐我,以日伐故言我。 
  '疏'注“据吴”至“言我”。解云:在哀八年春。
 
  言我者,非独我也,自入邑不得言我,有他人在其中乃得言我,故能起其非独我。齐亦欲之。时齐与郑、鲁比聘会者,亦欲得之,故以非独我起齐恶。齐恶起,则鲁蒙欲邑,见於恶愈矣。 
  '疏'注“时齐”至“得之”。○解云:即上三年冬,“齐侯、郑伯盟于石门”;六年夏,“公会齐侯盟于艾”;七年夏,“齐侯使其弟年来聘”;九年“冬,公会齐侯于邴”;十年“春,王二月,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之属是也。
 
  夏,六月,已亥,蔡侯考父卒。 
  辛亥,宿男卒。宿本小国,不当卒,所以卒而日之者,《春秋》王鲁,以隐公为始受命王,宿男先与隐公交接,故卒褒之也。不名不书葬者,与微者盟功薄,当褒之为小国,故从小国例。 
  '疏'注“宿男”至“交接”。○解云:即上隐公元年秋,“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是也。○注“为小”至“国例”。○解云:即上七年春“滕侯卒”,不书其葬,传云“何以不名?微国也”者是。
 
  秋,七月,庚午,宋公、齐侯、卫侯盟于瓦屋。 
  八月,葬蔡宣公。卒何以名而葬不名?卒从正,卒当赴告天子,君前臣名,故从君臣之正义言也。而葬从主人。至葬者有常月可知,不赴告天子,故自从蔡臣子辞称公。卒何以日而葬不日?卒赴,赴天子也。缘天子闵伤,欲其知之。又臣子疾痛,不能不具以告。而葬不告。不告天子也。发传於葬者,从正也。 
  '疏'注“发传”至“正也”。○解云:言从正者,谓卒日葬不日者,是卒葬之正法。三年经云“癸未,葬宋缪公”,而书日,即失其正也。其卫桓公葬不发传者,桓公者初则见弑于州吁,终有简慢之失,侵小国之略,故发传於此。○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来。公曷为与微者盟?据与齐高傒盟讳之。○包来,《左氏》作“浮来”傒,音兮。 
  '疏'注“据与”至“讳之”。○解云:庄二十二年秋,“及齐高傒盟于防”,传云“齐高傒者何?贵大夫也。曷为就吾微者而盟?公也。公则曷为不言公?讳与大夫盟也”是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