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

第10部分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10部分

小说: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藏山中,谎报屠岸贾,被搜出杀害,公孙杵臼也同时被害。赵朔的儿子因
而得救。
     15年后,晋悼公当政,韩厥晋升为中军元帅,他向悼公说明了赵朔被诬
陷的真情,悼公便下令斩了屠岸贾,并灭其全族,由赵朔的儿子接替屠岸贾
的司寇职位。程婴不愿受封尔后自杀,以谢杵臼。《赵氏孤儿》一剧,写的
即为这个故事,从元杂剧、明南戏到清末以来的京剧,南北各地常演不衰。
                                 丛中花会
     丛中是一个镇名,原作“丛家”,相传这里古代是一片坟地,因坟墓丛
丛而得名。后来这里渐成一个商贾云集、交易频繁的平原重镇,为邯郸四大
镇之一,是西至太原、东至济南、北上京津、南下武汉的一个十字交叉点。
     由于商业繁荣,这里不但招来了四方的富商大贾,也引来了各地的民间
艺术,并逐渐在此汇成一个完整的民间花会体系。它有2O种表演形式,24
个班,计有造型艺术大抬阁、小抬阁、顶阁,抬花杠4种5班;武术少林4
班;表演艺术大高跷、小高跷、竹马、旱船、扁担官、串心官、柴王车、二
鬼扳、霸王鞭9种9班;小杂耍十八弦,仙鹤斗寿、孙二娘开店、潘金莲雇
驴、独腿跷、盲人卖膏药6种6班。每六年一小闹,每十二年一大闹,闹花
会旧时间在农历二月十四、十五和十六三天。小闹以小杂耍、武术为主,造
型、表演艺术只出较简单的一部分。大闹参加人员下下 1300人,观众超过
70万人次。
     据有关资料记载和民间传说,丛中花会始于明太祖年间,距今已有580
多年历史了。开始是由一个山西沁县在这里经商开铺的人首先发起的,他为
这里引来故乡的民间艺术大抬阁、小拾阁等形式。武安平调剧种形成后,又
从中吸收了部分新的内容,以后又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钻研、丰富,至
清末民初进入黄金时代,不仅造型装饰日臻成熟。而且演技日趋高超,成为
一个特点鲜明、组织庞大、结构严密的完整的表演体系。
     丛中花会的传统节目,表现了人民的爱憎之情,比如扁担官,据说他是
当年为武松杀死西门庆减轻罪责的阳谷县正堂,他生性活泼、幽默诙谐,能
够体察民情,经常下乡查案。一次行在崎岖山道上,八抬轿子难行,他便弃
轿改乘扁担。再如柴王车,它与外地的太平车大不相同,推车人为柴荣扮相,
苍面青衫,无顶草帽,为平民长者打扮;左右有红、黑二武士相伴,红脸为
赵匡腻,黑脸为郑子明,也是青衣便帽,旨在以此显示帝王也是平民出身。
     丛中花会以沿街表演为其主要形式。在场地较大,容纳观众多的地方,
逗留时间较长,一般从早9点至下午5点,行程10余里。全花会分为四个组
合,各以少林武术开道,按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武到文的顺序排列。每
个组合又各有压轴的大节目。这就形成了小、简、武为大、繁、文的节召开
路护场,反过来大、繁、文又为小、简、武的节目坐阵压轴,互相配合,有
机联系,分中有合,浑然一体。唯《小二姐(潘金莲)雇驴》这个节目例外,
它可以突破原有顺序,可以从队首跑到队尾,也可以穿越背街小巷突然出现
在观众意想不到之处。安排这个节目的目的有二:一为打场,为特别拥挤的
地方开路,因为它有一个特殊的打场办法,即小二姐 (潘金莲)怀抱的道具
娃娃,肚里有一个盛满清水的猪尿泡,表演者以把孩子撤尿的动作将水射向
拥挤的人群;二为整个花会首尾传递信息,以免脱节。
                                 漳河风情
     发源于山西境内的漳河,劈开太行山,流经邯郸地区数县的冀南平原,
其两岸片片的古代遗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
     出涉县城,溯清漳河西行约10公里,可见山势峻拔,峭立千仞,这里有
1400多年前北齐人筑造的“娲皇宫”。相传上古时代天柱倾折,大地崩裂,
烈火、洪水和猛兽毁灭了人类。女娲见危奋力炼石补天,用鳌足支撑天的四
极,杀死了为非作歹的黑龙和鸷鸟,扑灭了大火,止住了洪水,使人类得以
再生。“娲皇宫”中供有娲皇圣母像,多少年来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纷至
沓来,虔诚朝拜,反映出漳河两岸人民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
     漳河两岸是历史上西门豹治邺除害的地方。《水经·浊漳水注》载:“魏
文侯以西门豹为邺令也,引漳以溉邺,民赖其用。以威成沃壤,百姓歌之。”
西门豹会见长老,询问百姓疾苦,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史记》载:“西
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良田,田皆溉。”为了纪念西门豹,在千年
以前,人们就在这里建立了西门大夫庙和大夫村,每到农历三月初三,村民
集会拜祭。
     邺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曹操为魏王时,魏国都邺城分为二城,北城建有
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南城筑于东魏初年,比北城大,是当时富庶的城市
之一。最有名的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是歌舞宴乐的场所。《邺中记》
载:“高十一丈,有房一百二十间。”古人写铜雀台的诗很多,如:“试上
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唐·张悦)。唐代诗人杜牧著名的七绝《赤
壁》也有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南宋爱国诗人文天
祥在民族遭难之际,忿然疾呼:“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在磁县南境,漳河北岸,相传有曹操的七十二疑冢,宋俞应符题诗云:
 “生前欺人绝汉把,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遗到丘垄。”
民国初年,有人盗疑泵,皆有尸,一为齐王陵,一为齐献武帝第十一子高阳
王湜,一题碑额曰:“公主,为齐王四妹。”而魏武帝陵寝,终无下落。
      “五月十三送羊”,是漳河两岸的又一习俗。这一夭,老爷(外公)、
舅舅要给小外甥送羊。早先送的是活羊,如今送的是用白面蒸熟的面羊。这
一风俗由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兴起。相传沉香是个孝子,他用神斧劈开华
山、救出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的娘亲三圣母之后,就要去砍杨二郎的头。
三圣母念兄妹之情,阻止了沉香。沉香要杨二郎记住教训,每年送来两只羊
 (“羊”与“杨”谐音),剥它的皮,吃它的肉。此话传到杨二郎耳里,他
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沉香。这天是五月十三。以后这个古老的神话在当地
百姓中广为流传,于是也就兴起了“送羊”的风俗。
     不过,送羊的意思主要是表示外公、舅舅对小外甥的亲近,与所传神话
似乎不相干。民众以为“送羊”即“送阳寿”(羊、阳谐音),希冀外甥能
顺利长大成人。再就是教海外甥学羊羔跪乳,知道孝敬父母,不忘生养抚育
之恩。
                    吕祖庙会与正月初十的“捞子儿”
     吕祖庙会在每年农历四月十一日前后举行。地点在黄粱梦村。黄粱梦现
位于邯郸县,南距邯郸市10公里。
     黄粱梦一词源于唐代沈既济所作《枕中记》传奇,记卢生在邯郸客店遇
道士吕翁,自叹久困,苦不得志,颇思建功立业,一享富贵荣华。吕翁授以
青瓷枕,谓用此枕可得其志。时店家正煮黄粱。卢生倚枕而寐,梦中回到山
东老家,娶妻崔氏,容貌美丽。后举进士,
     为监察御史,宦海浮沉,几经波折,因功进为中书令,封燕国公。5子
皆为官宦,姻亲均名门望族,有孙10余人。在朝50余年,位极人臣。年逾
八旬,病终榻上。至此卢生翻身醒来,竟是一梦。吕翁在旁微笑,而店主所
炊黄粱米熟。卢生觉悟,随道士仙去。这一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黄粱梦亦
作“一枕黄粱”,用以比喻幻想的破灭。后人把这个村子叫做“黄粱梦”村。
村东南面建八仙祠一座。祠初建于宋,明清曾进行重修和扩建。现在的吕仙
祠是一座明清建筑群。该祠坐北朝南,大门向西,门前有高大的二龙戏珠琉
璃照壁。大门内八仙阁迎门而立,小巧别致。前院北房为丹房,悬有明嘉靖
皇帝题写的“风雷隆一仙宫”匾额。前面的照壁上有“蓬莱仙境”四个草书
大字,笔势挥舞,苍劲有力。丹房北为中院,建有莲池,周围矮墙环绕,池
中荷花飘香。莲他上建一座小桥,其上建一八角攒尖亭,恬静典雅。后院中
轴线上坐落着钟离殿、吕祖殿和卢生殿,是黄粱梦的主体部分。钟离殿也叫
前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殿前左右两侧建有钟楼和鼓楼。吕祖殿是黄粱梦的
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歇山式琉璃瓦顶。殿后有门,可通卢生殿。卢生殿
是这组建筑的后殿,硬山式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殿内石雕卢生睡
像,与石床连为一体。卢生头西脚东,侧身而卧,两腿微屈,睡意朦胧,惟
妙惟肖。
     自古迄今,相沿成习,黄粱梦又称吕仙祠。祠内碑碣、匾额颇多,大都
残破不清,有一些还依稀可辨。旧时这里形成民间祈求神仙的集会,在每年
农历四月十一日前后举行。当地民间传称庙会期间,吕洞宾显灵惩恶扬善,
多有农人在吕翁像前供香祈祷,希冀风调雨顺。近年已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
交流大会。
     除四月庙会外,黄粱梦还有一年一度的“十子儿会”。会期为正月初十。
这是新婚夫妇的盛会。届时,夫妻们,双双对对,说说笑笑,携手挽臂,在
会上尽情地嬉闹。该地风俗,正月初十,农家行“捞子儿”。所谓“捞子儿”,
一方面捞个好年景,另一方面指父母为己结婚的儿女捞个大胖小子,新婚夫
妇借其意,认为来到会上尽情地玩耍一天,就会拾到一个宝宝回去。正如一
首流传年代久远的歌谣所唱:“正月初十出大门儿,小两口一块赶‘十子儿’;
赶十子儿,拾个子儿,今年一定得宝贝儿。”
                                 鼓山三览
     到历史文化名城邯郸,不能不去南郊的峰峰矿区观光赏景,那黑龙洞的
泉水,南北响堂寺的石窟和磁州窑的陶瓷,足以使你眼界大开,叹为观止。
因这三处优美的风景区地处婉蜒起伏的鼓山,故素以“鼓山三览”称之。
     黑龙洞又名“龙洞珠泉”。位于神麇山北麓的洼阳河边。石洞深逢,俗
传有黑龙潜藏。近旁有天然头形石三块,为旧时乡民求雨之处。洞上有黑龙
庙,依山而筑,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山门之内有大殿及配房等。大殿
原供龙神,洞下深潭,其色黛碧,奔泉飞涌,滚滚有声,故称“龙泉”。与
鼓山的广胜泉、滏阳泉及八字涧汇流,为滏阳河的发源地。或谓泉水从沙际
上涌,状如釜中水沸,故名滏水,又因位于鼓山南端 (一名釜山)之阳,故
名滏阳河。洞前山峦映翠,河柳成荫,殿阁若隐若现,风景清幽。
     黑龙洞以泉多水大,清澈见底,出泉成河著称。相传古代一位举家遭屈
的忠良之后,由于愤世嫉俗,怨忿死于此地,变成黑龙,安居山洞,故而得
名。这位忠良之后生不能为民尽力,死后也要为民做点好事,黑龙洞大大小
小的泉眼,就是黑龙爷吐出的玉珠。这里的泉眼,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只见大泉径如盆口,中泉口若碗粗,小泉状多形异,无计其数。游人弯腰嬉
水,掬捧品尝,清凉爽口。据化验,内含多种矿物质,属于上等饮料。据当
地人讲,黑龙洞的泉水,夏饮能解暑去闷,冬喝能散热驱寒,是价廉的天然
良药。
     澄源上游特产的晶澈大米雪片藕,就是靠黑龙洞的泉水浇灌的。这里的
泉水,冬不结冰,夏无腐味,春不冷,秋不凉,一年四季姑娘媳妇们在泉水
下流洗衣裳。据说,衣衫经黑龙洞泉水漂洗,洁净犹新,闪光生辉。清泉自
然形成的椭圆形河床,也是人们沐浴游泳的天然池塘。盛夏泳人多见,春未
秋初亦有之。其周围,山野草木丛生,郁郁葱葱,河川芳草密布,茂树成林,
空气非常新鲜,环境十分幽雅,轻云与百鸟比飞,长天共碧水一色,是游人
乘凉避暑、恋人谈情说爱的绝佳之所。
     响堂寺分南北两窟。南响堂在鼓山南麓西纸坊村北,北响堂在鼓山之腰
和村东。两地相距约15公里。因石窟幽深在洞内拂袖、谈笑即能发出铜锣铿
锵之声而得名。南北响堂共有石窟16座,大小造像3400余尊。石洞构思巧
妙,窟内石像造型优美,飞禽走兽,栩栩如生。相传为神工鲁班所开凿。北
响堂山至今还残存着鲁班之妻为他开凿石窟送饭至山前的脚印。自然,这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