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读者 2007年合订本1 >

第76部分

读者 2007年合订本1-第76部分

小说: 读者 2007年合订本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人的女儿”的照片。“敌人”穿着绿色军装,相貌很清秀,眼睛很有神。“敌人”身上的这张照片,大小有点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人常说的所谓“(被禁止)照”,瑞奇一看到这张照片,就被吸引住了,他的命运,注定和这张照片联结在一起,痛苦半生,困愁半生。这张照片,像不解的宿命,像不可摆脱的痴迷,套住了瑞奇的一生。

  这张小照片,原是黑自的,但后来上了色,成了彩色照片。小女孩五六岁的样子,眼光很有神,长得很灵秀。父女俩,也许是兄妹俩,瑞奇猜想,因为这个军人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得不像是这个女孩的父亲。但,父女俩的两双眼,很清澈,很纯净。在瑞奇看来,这两双眼睛,向他发出疑问的光。在瑞奇眼里; 他们的眼光,还充满幽怨,充满仇恨、这给瑞奇的日日夜夜带来了无尽的杀人后的悔恨和痛苦虽然从这以后,瑞奇仍端着美式自动步枪,杀死过很多“敌人”。但从来没有像这对父女的照片中的眼神那样,死死揪着他的心像神灵,像幽魂,死死盯着他。本来瑞奇可以忘却他们,他们也没有强迫瑞奇要记住他们。但是,那两双很秀气的眼睛,一直让瑞奇忘不了。

  尽管瑞奇作为负伤的战斗英雄,回到美国,立功受奖,还在州政府的老兵部华有了份很好的工作,自己也与中学的“甜心”结婚。并且有了两个女儿,过上了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但是,那双很秀气的眼睛,一直让瑞奇心里忐忑不安,一直让他感到它们在对他说话:“你为什么要杀我了?” “你为什么要杀我的父亲?”

  那两双很清秀的眼睛,一直在对他说话,一双眼睛被他在战场上毁灭了,“我不毁灭他、他就要毁灭找”瑞奇自我安慰肴另一双眼睛一定还活着,瑞奇想于是瑞奇生活在日日夜夜的不安之中; 这种不安,天比一天沉重。当他自已对人生的幸福和人生的况味感受越是多,不安就越加敢,就越不能忍受;悔恨像铅,注满了他的心,痛苦的折磨,像他的影子,走到哪跟到哪。

  为了把自己从不安、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决定向这两双清秀的眼睛告别。他决心终结对“这个敌人和这个敌人的女儿”的不安情绪。他写了一封信。很感人的信,信中深深抱歉,杀死了有一双明亮眼睛的他,杀死了他和女儿团圆的梦他把这封信和照片,放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他觉得轻松了一点。他把他三十多年的梢神重负放在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他想放开他们,他也希望。他们也能够永远地放开他。

  但是,这场为眼睛所困的重病“没有放开他”不久,瑞奇中风,他的身体变坏了,他的母亲也得病了。瑞奇感到很奇怪,感到很彷徨。。。。。。

  他以为,他将永远撰脱不了这张照片上的父女俩的清秀的眼睛,满含幽怨的眼睛。

  真是命运的安排,一个曾经在越南抬运阵亡官兵尸体的黑人老兵,在祭奠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时。发现了瑞奇留下的这封信和这张照片。顿时,他被这两双眼震住了,吸引住了。他不知道瑞奇住在哪里他把这张照片和瑞奇的这封信,发表在越战老兵的回忆录中一个认识瑞奇的州众议员原来就知道瑞奇的这个故事,看到这本回忆录,马傻瓜告诉了瑞奇。

  那两双清秀而又满含幽怨的眼睛又回来了,回到瑞奇的眼前一这次,这个女孩的眼睛看着瑞奇,仿佛在责备他的遗弃。

  黑人老兵与瑞奇,两个老兵,也见而了。相见时,抱头痛哭。

  最后,瑞奇。路特瑞尔费尽周周折,在越南驻美国大使馆的帮助下,找到了那个女孩——兰。他飞越太平洋,长途跋涉,带着鲜花,与兰见面。他拥抱兰。兰拥抱着这个三十多年前杀死自己父亲的“敌人”,忍不住痛哭,瑞奇也是一样地痛哭。

  我在观看电视时,屏前上,白发苍苍的“敌人”瑞奇抱着己到中年的“小女孩”。两人痛哭。看到这望,我的眼泪夺眼而出。

  这个真实的故事非常感人。沉郁苍凉的音乐配合着节目,令人十分伤感。

  我不知道,人类的意识形态冲动导致的战争,种族歧视导致的战争,统一和分裂,压迫和独立导致的战争,是不是能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但是,我知道,以往的战争荒谬是应该有人负这个责任的,有人应该在历史上永远被谴责的。谴责战争的发动者,就是防止未来战争的发生。希特勒应该被谴责,裕仁天皇和东条英机应该被谴责。越南战争应该谴责谁呢?三百万越南人的生命,五万八千名美军官乓的生命,是虚掷了.还是会成为有价值的质问苍天的惊叹号和问号,对未来的战争有所遏制?

  一种更强的意志在我心底滋生,这个意志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人们要阻止战争,阻止仇恨,让世界沟通,让世界交流,让世界和平。任何阻止人类走向和平和民主的人,任何故意制造战争事端的人,都是我们活着的人的死敌。

  妻子曾经在一家公司做事,她的同事——公司的美工编辑叫戴维,戴维曾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音乐家,是六十年代美国著名的“门” (DOOR)乐队的鼓手。他被征兵后,送往越南当炮兵,他的上司命令他:“开炮!” “开炮!”“开炮!”

  于是他,“开炮!”“开炮!”“开炮!”

  他的耳朵被震聋了,回到美国;他不能从事音乐工作。他又意识到在战争中,往往聪明的人,点子多的人容易战死,至少他身边的人都是这样的结局。越战给他的人生最大的经验是:不再寻求创新。创新,那是要丢命的。他学会了混日子,得过且过。

  当然,从越南战场下来的有作为的士兵也很多,美国前国务卿柯林。鲍威尔将军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美国的从林水沼中,至今还生活着一批 当年的越战老兵。他们已不习惯文明的美国生活,他们需要复旧才能生活,他们已经适应了旧的战争环境,没法再改换生活方式。他们将在丛林水沼中了此终生。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36


   

漫画与幽默



  亲切

  老刘出差回来就赶上开会,他抢先坐到了离领导最近的位子。散会后,大家都说老刘积极。老刘却说:“亲切啊,听了领导的声音,我终于有找到了昏睡的感觉。你们不知道,我出差在外一直失眠。”

  香喷喷的晚餐

  新婚的先生回家后,太太温柔地说:“晚餐已经准备好了,和昨天的一样香。”先生兴奋地说:“太好了,今天吃什么?”太太说:“昨天的剩菜剩饭。”

  梦话

  导演彼得在睡梦中说起了梦话:“亲爱的,我太爱你了,我这次就回去把老婆给......”这是他突然醒了,看到自己的妻子正醋意十足地盯着他。他马上重新闭上眼,翻了个身说:“好,就用这样的语气来说,非常好,开拍!”

  律师的心脏

  一个男人因为心脏不适去看医生。医生建议他移植心脏。那人不太情愿,但是最终还是同意了。他问有没有心脏可供他立即做手术。

  “我这里有三个心脏。”医生说。“第一个心脏是一个18岁的孩子的,这个孩子没有吸过烟,身体健壮,会游泳。他的头撞到了游泳池上,死了。它值 100000美元。第二个心脏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的,他25岁,非常强壮。他是被一辆公共汽车撞死的。它值150000美元。第三个心脏是一个酗酒、吸烟、爱吃肉的人的。它值500000美元。”

  “嗨,为什么第三个心脏那么贵呢?他的生活如此糟糕!”

  “是的,不过它是一位律师的心脏。它从来没被使用过。”

  提前行动

  妻子:“你现在必须向我解释清楚,你的照片怎么会到了婚姻介绍所呢?” 

  丈夫:“别生气,亲爱的,这张照片是你去年重病期间,我给他们寄去的。”

  已婚

  裁缝问做衣服的年轻男人:“你结婚了吗?”

  “当然,不然我怎么需要 在西装上特制一个秘密口袋。”

  美好的祝福

  早上收到一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祝你姐姐新年快乐,越长越漂亮!”

  我纳闷了好久,还是回复过去:“请问你是哪位?”

  答:“我就是你姐姐,刚换了号!”

  神奇的副作用

  在一次医学讨论会上,一个内科医生宣布他已经发明了一种神奇的新药。另一个医生问:“它是用来医什么病的?”“我们还没药物可医的病。”又一个医生问:“它的神奇之处表现在什么地方?”内科医生沉默了一会儿,说:“它的副作用会使病人丧失短期的记忆,为此有好几个病人给我付了三到四次的医疗费。”参加讨论会的医生全体起立,热烈鼓掌。

  演讲与梦游

  会议厅里,一位 议员正在没完没了地发表演讲,有位男听众站起来离开了。

  议员对此很不满。那人的妻子慌了,赶忙解释:“请原谅,先生,我丈夫有梦游的毛病。

  不解风情

  老婆出差了,周日我一个人开车去郊区兜风。山里空气不错,顺着小溪我来到一处山泉,听着泉水哗啦啦敲打青石的声音,感觉美妙极了。我拨通老婆的手机,说道:“老婆,我在山里,快听,泉水的声音。”然后把手机靠近了山泉,待了一会儿,我问道:“老婆,好听吧?”老婆哼了一声答道:“我太了解你了,你没有那么浪漫,快把水龙头关了……”

  诡辩

  律师请医生给他的妻子治病,说:您放心,无论您治活了她,还是误诊医死了她,我都将如数付给您500英镑!

  医生于是竭尽全力投入治疗,可由于病情过重,终于回天乏术。医生在表示歉意后要求律师支付急救酬金。

  我的妻子是您误诊死的吗?律师问。

  当然不是!我的诊断和用药都没有错!

  那么您把他救活了吗?律师又问。

  那倒没有。可是

  着就对拉!您既没有救活她,又没有误诊医死她,我为什么还要付给您500英镑呢?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5期P34


   

旅行记
北岛

  看到儿子蹒跚学步的录像带,心有所动——那是旅行的开始,其实,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我家原住长安街,在我眼里它如江似海,汽车像巨轮。在父亲牵领下跨越长安街,我的天地从四合院扩展到对面的中山公园,亭台楼阁大树藤蔓深入梦中。上了幼儿园,红砖楼房高耸入云,老师个个硕大无比,须仰视才见。后旧地重游,才发现那楼房矮小颓败,老师们转眼都成了小老太太。

  我家后来搬到阜城门,即如今的二环边上。我家后窗面对荒野——城春草木深。八岁那年暑假,母亲带我去上海看望病重的外公。第一次坐火车,心如汽笛般激动。那时没有长江大桥,半夜过江,火车分段拖上渡轮,上岸再挂钩伸直。上海和北京完全不同,是我想象中的大都市。黄浦江边,我看到真正的轮船和军舰。这些见闻成了我跟伙伴们吹牛的本钱。

  我家又搬到德胜门内三不老胡同,那原是郑和的家宅。邻居家男孩儿一凡和我同岁。大概受到郑和阴魂的冥冥召唤,我们结伴出游,主要路线之一是去王府井,来回步行三四个钟头。我们像土地丈量员一样,丈量着古老的城市。一路上,一凡谈起他刚读过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敲响了周游世界的梦想的大钟。

  文化革命爆发不久,我在学校操场发现一辆破自行车,无锁亦无主人,顺便“借用”。骑车出入革命洪流,如虎添翼。第一次“拥有”自行车的感觉真好,虽说车身锈,轮胎旧,辐条少,一根麻绳牵动着含混的车铃。骑在车上居高临下,甚至会对步行者产生鄙视——看来人的腐化是多么容易。得意忘形,我沿大下坡撒把滑行,一个马趴摔在警察岗楼前,膝盖胳膊肘血肉模糊,引来众人围观。没过多久,那辆自行车神秘地消失了。
本书来自w ww。abad a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 免费电子 书请关注
  大串连——这全国青少年的集体免费旅行,彻底改变了一代人的视野及思维方式。它让我,一个17岁的少年整天脸热心跳。南下广州,东进上海,西望长安,千里长江一线穿。除了抄大字报搜集各地革命动向,当然啦,也顺便游山玩水。路上我们认识了一帮北工大的学生,结伴而行。正要从上海返回北京,发现火车站瘫痪,铁轨上坐满了各地红卫兵。于是我们和北工大的同学共同组织纠察队,打电话警告同样瘫痪的上海市委,和铁路局造反组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