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
“但,汝有无以戒故,而自为难耶?”“大德!不然。”
十
“比丘!汝若言不以戒故而自为难者,然则比丘!汝恶作于何事?以何为汝之后悔耶?”
“大德!余尚不知世尊为持戒清净所说之法。”
十一
“比丘,汝言尚不知余为持戒清净所说之法,然则如今,比丘!汝知余为何说法耶?”
“大德!我知世尊为舍离染欲而说法。”
十二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汝知余为舍离染欲而说法则可。比丘!余之所说者此法为舍离染欲。
十三
比丘!汝对此作如何思量耶?眼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无常者,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
“凡物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大德!不然。”
十四
“比丘!如是观之,有闻圣弟子厌嫌于眼、于耳……于鼻……于舌……于身……厌嫌于意,由厌嫌而离欲,因离欲而得解脱,于解脱而有解脱之智。证知:生已尽、梵行已成、应作已作、不为如是再生。”
十五
世尊说此已。彼比丘欢喜、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而此所宣之教法,彼比丘生远尘离垢而生法眼,乃曰:“凡生起之法,此皆灭尽之法。”
注1 PTS本是mancake samancopi暹罗本写mancake samatesi于前之脚注举samad…hosi;samidhosi两语。
'七五' 第二 病(二)
一~十
'全文同于前经'
十一
“比丘!汝言尚不知余为持戒清净所说之法,然则如今,汝知余为何说法耶?”“大德!我知。世尊为无取着般涅槃而说法。”
十二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汝知余为无取着般涅槃而说法则可。比丘!余之所说者此法为无取着、般涅槃。”
一三~一四
'全文同与前经'
一五
世尊宣说已。彼比丘欢喜、欢受于世尊之所说。而此宣说之教法,彼比丘之心无所取着,而解脱诸漏。
'七六' 第三 罗陀(一)
※ 二
时,尊者罗陀……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罗陀,白世尊曰:“大德!愿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听此法以远离其他,单独热诚,专心于精勤而住。”
四
“罗陀!凡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五~九
罗陀!何者是无常?罗陀!眼是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色是……眼识是……眼触是……凡以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无常,对此汝应舍欲贪。耳是……声是……鼻是……香是……舌是……味是……身是……触是……
十
意是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法是……意识是……意触是……凡以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无常者,对此故应舍欲贪。
十一
罗陀!凡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七七' 第四 罗陀(二)
※ 四
“罗陀!凡无常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五~十
罗陀!何者是苦?罗陀!眼是苦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色是……眼识是……眼触是……乃至……凡以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见苦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十一
罗陀!凡苦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七八' 第五 罗陀(三)
※ 四
“罗陀!凡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五~九
罗陀!何者是无我?罗陀!眼是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色是……眼识是……眼触是……凡此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耳是……声是……鼻是……香是……舌是……味是……身是……触是……
十
意是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法是……意是……意识是……意触是……凡此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无我者,对此汝应舍欲贪。
十一
罗陀!凡无我者,对此故应舍欲贪。”
'七九' 第六 无明(一)
※ 二
时,有某比丘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若舍此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有如是之一法耶?”“比丘!有一法,若舍此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
四
“然则,大德!若舍何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之一法耶?”“比丘!无明是一法,舍此一者,比丘之无明则消失而生明。”
五
“然而,大德!如何知,如何见之比丘,其无明消失而生明耶?”
六
“比丘!知、见于眼是无常之比丘,则无明消失而生明。色……缘眼触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知、见是无常之比丘,则无明消失而生明也。
七~十一
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
十二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之比丘,则无明消失而生明。”
'八一' 第八 比丘
※ 二
时,众多之比丘等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此等比丘,白世尊曰:“大德!于此处有外道普行沙门等如是问我等:“诸友!于沙门瞿昙之处,修梵行有何之效耶?”大德!受如是问……为苦之晓了……。”
四
“诸比丘!实则汝等受如是问,而作如是答者,此乃复说余之所说,非以非实诬谤我,乃以法随法作释。又,此与法相同之大小言说,皆不蒙受任何非难。诸比丘!汝等为晓了苦而在余处修梵行故。
五
诸比丘!外道普行沙门等,若如斯问汝等:“汝等言为苦之晓了于瞿昙沙门处修梵行,其如何为苦耶?”诸比丘!汝等对彼外道普行沙门应作如是答:
六~十一
“诸友等!眼是苦,为晓了于此,我等于世尊处修梵行。色是苦……凡以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者,为晓了此等亦是苦,我等于世尊处修梵行。耳是……鼻是……舌是……身是……意是苦……凡以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其亦是苦,为晓了于此,我等于世尊处修梵行。友等!此即是苦,为晓了于此,我等于世尊处修梵行。”
十二
受如是问,诸比丘!汝等对彼外道普行沙门,应作如是答。”
'八二' 第九 世间
※ 二
尔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所称:“世间、世间者,”大德!于何意义称之为世间耶?”
“比丘!破坏,是故称之为世间。是何物之破坏?
四~九
诸比丘!眼是破坏,色是破坏,眼识是破坏,眼触是破坏,耳是……鼻是……舌是……身是……以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破坏。
十
比丘!破坏,其故称之为世间。”
注1 lujjati;to be broken up;to break;to be destroyed破坏之意,汉译“杂阿含”于卷九第三经,以此,有“危脆败坏”之字,普通“世”释为“流转”之义。
'八三' 第十 颇勒具那
※ 二
尔时,尊者颇勒具那……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颇勒具那,白世尊言:
四~八
“大德!有如是之眼耶?以教示过去2入灭诸佛之教示以断渴爱之障碍、断渴爱之行路,以了断轮回,超越一切苦恼……以耳……以鼻……以舌……以身……
九
大德!有如是之意耶?以教示过去入灭诸佛之教示,断渴爱之障碍、断渴爱之行路,了断轮回,超越一切苦恼。”
十~十四
“颇勒具那!非如是之眼,以教示过去入灭诸佛之教示,以断渴爱之障碍,断渴爱之行路,以了断轮回,超越一切苦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
十五
颇勒具那!无如是之意,以教示过去入灭诸佛之教示,断渴爱之障碍,断渴爱之行路,了断轮回,超越一切苦恼。”
病品第三 (终)
此摄颂曰:
于病说二经
罗陀说他三
无明又说二
比丘与世间
颇勒具那者
亦说为三经
注1 依注释于两处加上“渴爱”之文字。
2 对诸佛以教示人之意。
第四 阐陀品
'八四' 第一 败坏
※ 二
尔时,尊者阿难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所称“世间、世间者。”大德!于何之意义,以称之为世间耶?”
四
“阿难!凡败坏之法,于圣者之律,则称之为世间。阿难!何者为败坏之法耶?
五~九
阿难!眼是败坏之法,色是败坏之法,眼识是败坏之法,眼触是败坏之法也。凡以此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败坏之法……耳是……鼻是……舌是……身是……
十
意是败坏之法,法是败坏之法,意识是败坏之法,凡以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败坏之法。
十一
阿难!凡败坏之法,于圣者之律,此称之为世间。”
注1 paloka=bhijjana;breaking up;breaking in two;dissolution;decay败坏,崩坏,崩解,如八二经,参照一一六经一一节。
'八五' 第二 空
※ 二~三
尔时,尊者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所称“空世间、空世间者。”大德,于何之意义,以称之为空世间耶?”
四
“阿难!于我、或于我所是空,是故称之为空世间。阿难!何者于我、或于我所是空耶?
五~十
阿难!眼于我、或于我所是空。色于我、或于我所是空。眼识于我、或于我所是空。眼触于我、或于我所是空。……耳……鼻……舌……身……意……凡以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于我、或于我所亦是空。
十一
阿难!于我、或于我所是空故,是故,称之为空世间。”
'八六' 第三 简约
※ 三
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愿世尊为我说示简约之法,我闻世尊此法,一人远离其他,不放逸,热诚专心而住。”
四~九
“阿难!汝以此如何思量:眼是常住耶?抑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物之无常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
“凡物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我,”如是认识耶?”
“大德!不然。”
“色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眼识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以眼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亦是常住耶?抑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凡物之无常是苦耶?抑乐耶?”
“大德!是苦。”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