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62部分

相应部经-第62部分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八' 第六 清净(海)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五~八
  
    大德!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九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十~十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注1 汉译未详,对经名不明白,参照前经。
  
  '九九' 第七 系绳(一)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四
  
    诸比丘!大海有干枯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五
  
    诸比丘!须弥山王有崩落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六
  
    诸比丘!大地有败坏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七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以系于杙柱,而彼轮转绕于杙柱。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以绕色轮转,以绕受……想……行……识轮转而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不解脱于想,不解脱于行,不解脱于识,不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不解脱于苦。
  
  八
  
    诸比丘!然而,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不绕色轮转,不绕受……想……行……识轮转。彼不绕色、不轮转,'不绕受……想……行……识不轮转'而解脱于色,解脱于受,解脱于想,解脱于行,解脱于识,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解脱于苦。”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九b)。
  
  '一00' 第八 系绳(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四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系于杙柱,彼坐者,顺杙柱而坐,卧者,顺杙柱而卧。
  
  五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见于色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见于受、想、行、识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若彼行者,即顺于五取蕴而行,住者,即顺于五取蕴而住,坐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坐,卧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卧。
  
  六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因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七
  
    诸比丘!汝等曾见名“行”之画2耶?”
    “大德!如是。”
    “诸比丘!彼名“行”之画乃心之所思。诸比丘!心比其“行”画更多彩。
  
  八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九
  
    诸比丘!我不见于他类如种种畜生之多样。诸比丘!畜生亦心之所思3。诸比丘!心亦此彼畜生更多种。
  
  
  十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十一
  
    诸比丘!譬如染丝者或画师,用染料、胭脂、姜黄、蓝、茜,善磨之板、壁、布片,以画男女之像,肢节悉现。诸比丘!如是之无闻凡夫,反覆而起色,起受……想……行……识。
  
  十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受……嵯……行……识……乃至……
  
  十三~十四
  
    “诸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注: 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九c)。
    2 “名为行之画”。“是游方之画”,名为数论婆罗门外道。彼等以布作裤,由善趣恶趣画种种幸、不幸,说若行是业必得是果,持此而游方(原注)。
    3 “所思”原本cittata由暹罗本cintita改之。
  
  '一O一' 第九 手斧之柄(船舶)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说知见而诸漏灭尽,非不知不见。
  
  四
  
  
    诸比丘!以如何知见,而尽诸漏耶?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也。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诸比丘!如是知见,而尽诸漏。
  
  五
  
    诸比丘!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解脱诸漏”,无执取而心不得解脱诸漏。
  
  六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不修习四正勤,不修习四神足,不修习五根,不修习五力,不修习七觉支,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七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孵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之。 
  
  八
  
    彼鸡虽希望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彼雏却不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
  
  九
  
    所以者何?诸比丘!虽有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故。
  
  十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不得诸漏解脱。
  
  十一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乃至……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十二
  
    诸比丘!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 
  
  十三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修习四正勤、修习四神足、修习五根、修习五力、修习七觉支、修习八支圣道故…
  
  十四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暖之,正孵之。彼鸡虽不希望“雏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令安稳出生”,彼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安稳出生。
  
  十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孵故。
  
  十六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恿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解脱诸漏。 
  
  十七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乃至……修习八支圣道故。
  
  十八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工匠弟子之斧柄现其指迹,现其母指迹。彼虽不知“我手握斧柄所损,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而只知损之损。
  
  十九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知“我漏之尽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以知漏之尽。
  
  二十
  
    诸比丘!譬如海上有船舶,以藤缀缚而漂流于六月水上,冬则漂着于陆地,缀缚被风日所曝。彼缀缚又被云雨所沾3,容易耗损腐败。
  
  二一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诸结容易损耗腐败。”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六七a)。
    2 以下至本经之终,和增支部经典原典四、一二五以下刖文。
    3 “沾”原本abhippavatthani由暹罗本abhippavutthani改之。
  
  '一O二' 第十 无常性(想)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以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四
  
    诸比丘!譬如田夫,秋时执大犁而耕,以断一切生长之根。诸比丘!如是修习焦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欲,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五
  
    诸比丘!譬如割婆罗波草人,割波罗波草,以捉其端而振动上下,振动左右,振动而弃之。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六
  
    诸比丘!譬如庵罗果脱离于树干,着于树干之庵罗果,悉随于此。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七
  
    诸比丘!譬如重阁之一切重檐之向于屋顶、趣于屋顶、集于屋顶,以屋顶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八
  
    诸比丘!譬如诸根香中,以随时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九
  
    诸比丘!譬如诸核香中,以赤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
  
    诸比丘!譬如诸华香中,以夏生之花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一
  
    诸比丘!譬如诸小王悉随属于转轮王,转轮王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二
  
    诸比丘!譬如诸星之光明,悉不应于月光十六分之一,以月光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十三
  
    诸比丘!譬如秋时,空豁无云时,日升于苍天,以除一切虚空之闇冥,辉耀热照。诸比丘!如染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摔。
  
  十四
  
    诸比丘!如何修习无常想?如何多修习者,永尽一切欲贪……乃至……永断一切我慢耶?
  
  十五
  
    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之集,此是识之灭。
  
  十六
  
    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如是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一、七0c)。
    (第五)华品(终)
    此品之摄颂:
    河流华泡沫
    牛粪与指尖
    清净二系绳
    手斧柄无常
    中五十经终
    中五十经品之摄颂
    封滞阿罗汉
    所食长老名
    以为华品匠
    第二五十经
  
  注:1 原本…sambhayam以暹罗本…savhayam改之。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O三' 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四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着于彼彼。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