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九
时……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c)
'七0' 第八 止住所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大德!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愿从世尊听闻法……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汝止住于所染者,应断欲。”“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色是止住于所染,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止住于所染,我于此应断欲。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止住于所染,汝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止住于所染,汝于此应断欲。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时……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四a)。
'七一' 第九 罗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罗陀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罗陀白世尊曰:“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四
“罗陀!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五
所有之受……
六
想……
七
行……
八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如是以正慧,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九
罗陀!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十
……乃至……时具寿罗陀得成阿罗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三七c)。
'七二' 第十 修罗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三
时,具寿修罗陀'……乃至……'白世尊曰:“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离心、我慢、我所慢、慢,超越种种相,而得善解脱耶?”
四
“修罗陀!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体,则无执取而解脱。
五~七
所有之受……想……行……
八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则无执取而解脱。
九
修罗陀!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离心、我慢、我所慢、慢、超越种种相,而得善解脱。”
十
……乃至……时具寿修罗陀得成阿罗汉。
注1 汉译未详。
第二 阿罗汉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取思及欢喜
无常苦无我
以非自所应
及止住所染
罗陀修罗陀
此等共为十
第三 所 食 品
'七三' 第一 味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四~六
受……想……行……
七
不能如实知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八~一二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受……想……行……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注1 汉译未详。
'七四' 第二 集(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四~六
受……想……行…… 七
不能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一一
受……想……行……
一二
能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注1 汉译未详。
'七五' 第三 集(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集、灭、味、过患、出离。
四~六
受……想……行……
七
能如实知识集、灭、味、过患、出离。”
'七六' 第四 阿罗汉(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此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九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知:生己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十
诸比丘!乃至于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十一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十二
(一)
安乐阿罗汉
渴爱已无迹
应断此我慢
以裂愚昧网
(二)
获得不动性
远离心污浊
世名无染者
等梵亦无漏
(三)
偏知五之蕴
七正法为境
善士应赞叹
此佛之爱子
(四)
具足七之宝
当以学三学
逍遥为大雄
已无恐怖畏
(五)
十分已具足
定入为龙象
此世最胜者
渴爱已无迹
(六)
已生无学智
此为最后身
若得梵行果
则无他所缘
(七)
无摇种种想
轮回转解脱
获得调御位
为此世胜者
(八)
上下亦左右
绝无有欢喜
师子吼宣说
世间无上佛
注1 汉译未详。
2 “不动”云云,原本anejanto由暹罗本及原注anejante改之。
3 “七正法”,信、惭、愧、多真、发勤、在念、慧之七种(原注)。
4 “七宝”,谓七觉支(原注)。
5 “十分”谓无学位十之分(原注)。
6 “上下左右”原注有三释'一'上为头发顶、下是蹠、左右是中央,'二'是过去、未来、现在,'三'是配称天界、恶趣、人界。
'七七' 第五 阿罗汉(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四~七
应观受……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九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十
诸比丘!乃至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七八' 第六 师子(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兽王师子,暮时出居处,出居处而奋迅,奋迅而普观四方,乃作三次之师子吼,三次师子吼后,而出求食。
四
诸比丘!凡畜生闻兽王师子吼声,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惧。栖穴者入穴,栖水者入水,栖林者入林,鸟则就于虚空。
五
诸比丘!国王有象,以绳坚固缚于村邑王都,彼等亦一破截彼缚,怖畏而失大小便,以所有之力便而逃走。
六
诸比丘!兽王师子,于畜生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七
诸比丘!如是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明行具足者、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出生于世时,说法谓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想……行……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
八
诸比丘!彼诸长寿天虽是多乐久住于高殿中,闻如来之说法,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怖:“我等无常而谓常住,我等不坚固而谓坚固,我等不恒常而谓恒常,我等无常、不坚固、不常恒而谓有身所摄。”
九
诸比丘!如来于世间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十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更说曰:
(一)
佛于现证知
于人天世间
常转法之轮
比如无师教
(二)
如是有身灭
如是有身生
八支之圣道
乃灭苦之道
(三)
形体胜有誉
长寿之诸天
闻名则战栗
似兽见师子
(四)
如应已解脱
闻罗汉教言
此乃无常身
我等超有身
注1 汉译未详。和增支部经典第四集三十三经一致
'七九' 第七 师子(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忆念种种之宿住。忆念者,则忆念此一切五蕴,或随其一。
四
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色者,则忆念色。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受者,则忆念受。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想……行……识者,则忆念识。
五
诸比丘!说名为色者何耶?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也。何以为所恼坏耶?以寒受恼坏,以热受恼坏,以饥受恼坏,以渴受恼坏,以虻、蚊、风、热、蝎、蛇所触而为所恼坏。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
六
诸比丘!说名为受者何耶?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领受者何耶?领受于乐,领受于苦,领受不苦不乐是。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
七
诸比丘!说名为想者何耶?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了解者何耶?了解青,了解黄,了解赤,了解白是。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
八
诸比丘!说名为行者何耶?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为行。现行于有为者何耶?以色为色性故,现行于有为,以受为受性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