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24部分

相应部经-第24部分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二

  诸比丘!生为何耶?各种众生之……

二三

  诸比丘!有者何耶?……

二四

  诸比丘!取者何耶?……

二五

  诸比丘!爱者何耶?……

二六

  诸比丘!受者何耶?……

二七

  诸比丘!触者何耶?……

二八

  诸比丘!六处者何耶?……

二九

  诸比丘!名色者何耶?……

三十

   诸比丘!识者何耶?……

三一

  诸比丘!行者何耶?诸比丘!此等有三行,即:身行、语行、心行是。诸比丘!此等谓诸行。

三二

  无明集故有行集,无明集灭故行灭。唯此八支圣道,乃趣行灭之道迹,即:正见……正定是。

三三

  诸比丘!圣弟子知如是行、知如是行集、知如是行灭、知如是趣行灭之道迹,此乃彼之法智。彼由此等之所见、所知、达于不时、依没入于法,导于过去、未来之道。

三四

  于过去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集、知行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

三五

  于未来虽是如何之沙门或婆罗门,知行、知行之集、知行之灭、知趣行灭之道迹。一切彼等,如我今者之如是、如是知耶?此乃彼之类智。

三六

  诸比丘!圣弟子有此等之清净、纯净二智,即:法智与类智是。诸比丘!对此,圣弟子谓之:亦达于现、亦达于见、于达正法、亦见正法、亦学智具足、亦学明具足、亦入于法流、亦圣明达慧、建立不死之扉。”

'三四' 第四 智事(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七十七智事,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当宣说:
  诸比丘!七十七智事者何耶?



  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过去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未来缘生而有老死之智,无生无老死之智;有法住智处,亦有尽法、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缘有而有生之智,……



  缘取而有有之智,……



  缘爱而有取之智,……



  缘受而有爱之智,……



  缘触而有受之智,……



  缘六处而有触之智,……



  缘名色而有六处之智,……

十一

  缘识而有名色之智,……

十二

  缘行而有识之智,……

十三

  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过去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未来缘无明而有行之智,无无明则无行之智,于法住智亦有尽法、败坏法、离贪法、灭法之智。

十四

  诸比丘!此等谓之七十七智事。”

'三五' 第五 无明缘(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此全苦蕴
之集。”



  “大德!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于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于何人耶?”  此谓“老死与老死之所属者相具”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大德!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生者何耶?又此生属何人耶?”此谓“生与此生之所属为异。'比丘!谓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说法,缘有而有生。”



  “大德!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有者何耶?此有属何人耶?”此谓“有与属此有之者为异。”比丘!谓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比丘!有“命与身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



  缘取而有有,……



  缘爱而有取,……



  缘受而有爱,……



  缘触而有受,……



   缘六处而有触,……

十一

  缘名色而有六处,……

十二

  缘识而有名色,……

十三

  缘行而有识,……

十四

  “大德!行者何耶?又此等属何人耶?”世尊曰:“如是之所问,乃不相应。比丘!“行者何耶?又此等诸行属何人耶?”此谓“行与属此等行者为异。”比丘!如作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也。比丘!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有“命与身异”之见,此非梵行住。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比丘!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45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作以舍离。

十五

  如老死者何耶?此老死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为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十六

  生者何耶?此生属何人耶?如命与身为同。如命与身为异。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则悉皆断根,如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十七

  有者何耶?……

十八

  取者何耶?……

十九

  爱者何耶?……

二十

   受者何耶?……

二一

  触者何耶?……

二二

  六处者何耶?……

二三

  名色者何耶?……

二四

  识者何耶?……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诸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二五

  行者何耶?此等之行属何人耶?行与属此之行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也。如命与身为异也。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当来即不再生。”……

'三六' 第六 无明缘(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
集。



  诸比丘!“老死者何耶?又此老死属何人耶?”作是言者诸比丘!“老死与属此老死之行者相异。'若作如是言,则此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生而有老死。……



  生者何耶?……



  有者何耶?……



  取者何耶?……



  爱者何耶?……



  受者何耶?……



  触者何耶?……



   六处者何耶?……

十一

  名色者何耶?……

十二

  识者何耶?……

十三

  诸比丘!“行者何耶?行又属何人耶?”作如是言者,诸比丘!若作如是言:“行与属此行之者为异,”则两者虽为一义,而文则相异。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同”之见,此非梵行住。诸比丘!如有“命与身为异”之见,此非梵行住。
  诸比丘!离此等之两边,如来缘中而说法,缘无明而有行。……

十四

  诸比丘!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杂乱、异说、歪曲、动转、悉皆舍离。

十五

  生者何耶?……

十六

  有者何耶?……

十七

  取者何耶?……

十八

  爱者何耶?……

十九

  受者何耶?……

二十

   触者何耶?……

二一

  六处者何耶?……

二二

  名色者何耶?……

二三

  识者何耶?……

二四

  如“行者何耶?又此等行属何人耶?”如“行与属此等之行属者为异”。如“命与身为同”……一切无取着、舍离。此等乃悉皆断根,如被截髓之多罗树,成为非有,即不再生。”

'三七' 第七 非汝之物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此身非汝等之物,亦非属他人之物。”



  “诸比丘!应知此乃依先业所造者,依先业所思考者,依先业所感受者。



  诸比丘!然则圣弟子闻缘起,则善思念。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乃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因行灭有识灭,如是乃全苦蕴之灭。” 

'三八' 第八思(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而有识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而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然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于未来有再生,于未来至有再生时,生未来之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无此识定之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无识住且不增长时,于未来则无再生;于末来无再生,则灭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三九' 第九 思(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思量,企画,考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之住增长时,则有名色之显现。



  缘名色有六处,缘六处有触,缘触而有受,……爱,……取,……有,……生,……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其识住增长时,有名色之显现。 



  缘名色有六处……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者,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故无识之住,无识住且不增长时,无名色之显现,因名色灭,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四十' 第十 思(之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思量,企画,思虑之任何事,此乃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故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于未来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而有思虑时,此为识定之所缘。有所缘故有识之住。



  诸比丘!其识之住增长时有系着,有系着时有往来,有往来故有生死,有生死故有未来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诸比丘!若无思量、无企画、无思虑,则此识定无所缘,无所缘则无住。



  无识之住,且不增长时,则无系着,无系着故无往来,无往来故无生死,无生死故,未来之生、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生者迦拉罗  二智无明缘
  非汝所有物  以及三种思

第五 家主品

'四一' 第一 五畏罪(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给孤独家主来诣世尊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世尊言于坐在一面之给孤独家主曰:



  “家主!圣弟子于五畏罪令静止,具足四预流支,依慧善见、善知圣法49时,彼若欲者,则依彼自身,明彼自身。即:“我于地狱灭,趣畜生灭,饿鬼灭,苦处、恶趣、无乐处灭,我入于预流,为不堕恶趣者。决定入达菩提之终极。”



  令静止于五畏罪者,何耶?



  家主!杀生者,缘杀生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是之断绝杀生,使彼畏罪静止。




  家主!不与取者,缘不与取,亦于现法生畏罪,于未来生畏罪。亦经验于心所苦、忧。依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