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相应部经 >

第138部分

相应部经-第138部分

小说: 相应部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为最后之生,更不受后有。””
  
  '二九' 第九 沙门婆罗门(一)
  
  ※ 二
  
    “诸比丘!有六根。以何为六根耶?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对此六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未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不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四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对此六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之。”
  
  '三0' 第十 沙门婆罗门(二)
  
  ※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知眼根、不知眼根之集、不知眼根之灭、不知眼根顺灭之道,不知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不知意根、不知意根之集、不知意根之灭、不知意根之顺灭之道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不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四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知眼根、知眼根之集、知眼根之灭、知眼根之顺灭道,知耳根……鼻根……舌根……身根……知意根、知意根之集、知意根之灭、知意根之顺灭道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沙门、婆罗门,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第三 六根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后有与命知1
    一种与清净
    预流阿罗汉
    沙门婆罗门
  
  注1 “知”原本naya由暹罗本改为annaya。
  
  
  第四 乐根品
  
  '三一' 第一 清净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
  
  三
  
    诸比丘!此为五根。”
  
  '三二' 第二 预流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圣弟子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等觉。”
  
  '三三' 第二 阿罗汉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比丘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无取解脱故,诸比丘!此比丘名为阿罗汉,漏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弃重担、逮得己利、尽有结,名为正知解脱。”
  
  '三四' 第四 沙门婆罗门(一)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不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不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四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对此五根之集、灭、味、过患、出离,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三五' 第五 沙门婆罗门(二)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知乐根、不知乐根之集、不知乐根之灭、不知乐根之顺灭道,不知苦根……喜根……忧根……不知舍根、不知舍根之集、不知舍根之灭、不知舍根之顺灭道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我不认许为沙门中之沙门,婆罗门中之婆罗门。又,彼诸具寿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证知、现证、具足而住。” 
  
  '三六' 第六 广说(一)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以何为乐根耶?
    诸比丘!身乐、身悦、身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乐根。
  
  四
  
    诸比丘!何为苦根耶?
    诸比丘!身苦、身不悦、身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苦根。
  
  五
  
    诸比丘!以何为喜根耶?
    诸比丘!意乐、意悦、意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喜根。
  
  六
  
    诸比丘!以何为忧根耶?
    诸比丘!意苦、意不悦、意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忧根。
  
  七
  
    诸比丘!何为舍根耶?
    诸比丘!身或意之非悦、非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舍根。
  
  八
  
    诸比丘!此是五根。”
  
  '三七' 第七 广说(二)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以何为乐根耶?
    诸比丘!身乐、身悦、身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乐根。
  
  四
  
    诸比丘!以何为苦根耶?
    诸比丘!身苦、身不悦、身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苦根。
  
  五
  
    诸比丘!以何为喜根耶?
    诸比丘!意乐、意悦、意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喜根。
  
  六
  
    诸比丘!以何为忧根耶?
    诸比丘!意苦、意不悦、意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之为忧根。
  
  七
  
    诸比丘!以何为舍根耶?
    诸比丘!身或意之非悦、非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舍根。
  
  八
  
    诸比丘!此中,乐根与喜根可视为乐受:诸比丘!此中,苦根与忧根可视为苦受;诸比丘!此中,舍根可视为非苦非乐受。
  
  九
  
    诸比丘!此是五根。”
  
  '三八' 第八 广说(三)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以何为乐根耶?
    诸比丘!身乐、身悦、身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乐根。
  
  四
  
    诸比丘!以何为苦根耶?
    诸比丘!身苦、身不悦、身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苦根。
  
  五
  
    诸比丘!以何为喜根耶?
    诸比丘!意乐、意悦、意触所生之乐、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喜根。
  
  六
  
    诸比丘!以何为忧根耶?
    诸比丘!意苦、意不悦、意触所生之苦、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忧根。
  
  七
  
    诸比丘!以何为舍根耶?诸比丘!身或意之非悦、非不悦之所受,诸比丘!此名为舍根。
  
  八
  
    诸比丘!此中,乐根与喜根可视为乐受;诸比丘!此中,苦根与忧根可视为苦受;诸比丘!此中,舍根可视为非苦非乐受。
  
  九
  
    诸比丘!如是之此五根,为五作三;差别之,则三作五。”
  
  '三九' 第九 钻木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缘生乐受之触生乐根,彼乐则知“我是乐”;彼生乐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乐受之触生乐根,彼灭彼止息。”
  
  四
  
    诸比丘!缘生苦受之触生苦根,彼苦则知“我是苦”;彼生苦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苦受之触生苦根,彼灭彼止息。” 
  
  五
  
    诸比丘!缘生喜受之触生喜根,彼喜则知“我是喜”;彼生喜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喜受之触生喜根,彼灭彼止息。”
  
  六
  
    诸比丘!缘生忧受之触生忧根,彼忧则知“我是忧”;彼生忧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儿缘生忧受之触生忧根,彼灭彼止息。”
  
  七
  
    诸比丘!缘生舍受之触生舍根,彼舍则知{我是舍”;彼生舍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舍受之触生舍根,彼灭彼止息。”
  
  八
  
    诸比丘!譬如以二木触摩,则生热出火焰,将彼木片分离,则如拾之热灭止息。诸比丘!如是,缘生乐受之触生乐根,彼乐则知“我是乐”,彼生乐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乐受之触生乐根,彼灭彼止息。”诸比丘!苦受……喜受……忧受……缘生舍受之触生舍根,彼舍则知“我是舍”,彼生舍受之触灭,则知:“如是之所感受,乃缘生舍受之触生舍根,彼灭彼止息。””
  
  注1 三六受相应第十经,参照(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五卷页)。
  
  '四十' 第十 生
  
  ※ 二
  
    “诸比丘!有五根。以何为五根耶?谓: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是。
  
  三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不放逸、热诚、精勤而住,其时生苦根。彼如是知:“我生此苦根,此为有相、有因、有行、有缘;无相、无因、无行、无缘生苦根,则无有此之理。”彼知苦根、知苦根之集、知苦根之灭、知已生苦根、无余灭处。已生之苦根,于何处灭无余耶?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离诸欲、离不善泌,有寻、有伺,于由离生喜与乐之初静虑贝足而住,已生之苦根于此处灭无余。
    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悟苦根之灭,引心于涅槃。
  
  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放逸、热诚、精勤而住,其时生忧根。彼如是知:“我生此忧根,此为有相、有因、有行、有缘;无相、无因、无行、无缘生忧根,则无此理。”彼知忧根、知忧根之集、知忧根之灭、知已生忧根灭无余处。已生之忧根,于何处灭无余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寻伺寂静放内净,心是一趣、无寻无伺,于由定生喜与乐之第二静虑具足而住,已生之忧根于此处灭无余。
    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悟忧根之灭,引心于涅槃。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放逸、热诚、精勤而住,其时生乐根。彼如是知:“我生此乐根,此为有相、有因、有行、有缘;无相、无因、无行、无缘生乐根,则无此之理。”彼知乐根、知乐根之集、知乐根之灭、知已生乐根灭无余处。已生之乐根,于何处灭无余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离喜故住于舍,正念、正知,对乐身正受,如诸圣者之所宣说—对有舍与念乐住之第三静虑具足而住,已生之乐根于此处灭无余。
    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悟乐根之灭,引心于涅槃。
  
  六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放逸、热诚、精勤而住,其时生喜根。彼如是知:“我生此喜根?此为有相、有因、有行、有缘;无相、无因、无行、无缘生喜根,则无此之理。”彼知喜根、知喜根之集、知喜根之灭、知已生喜根灭无l处。已生之喜根,于何处灭无余耶?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断乐断苦故、及先早灭忧与喜故,为不苦不乐,于舍念清净之第四静虑具足而住,已生之喜根于此处灭无余。
    诸比丘!此名为比丘悟喜根之灭,引心于涅槃。
  
  七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放逸、热诚、精勤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