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⒄⒄睿鞣兰渲坝嵌 0⒛眩∪缡侵惹穑宰晕蓿宰晕来Γ灰云渌来Γ灰苑ㄎ蕖⒁苑ㄎ来Γ灰云渌来Χ !�
十二
阿难!于今或我灭度后,当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则于勤学(佛法)中,乃我最上之比丘。”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三四(大正藏二、一七六b)。
十四' 第四 支罗
一
尔时,世尊住跋只国,郁迦支罗之恒河边,与大比丘众俱。时,舍利弗与目犍连般涅槃未久。
二
其时,比丘众围绕世尊,而坐于露地上。时,世尊默然观察比丘众已,告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自舍利弗、目犍连般涅槃,此众会似如空虚。诸比丘!少此二者,此众会如空虚。(然)不须顾虑舍利弗、目犍连所住之方。
四
诸比丘!过去世应供、正等觉者、诸世尊,亦有一双最上弟子;于我,则如舍利弗、目犍连者是。诸比丘!未来世之应供、正等觉者、诸世尊,亦有一双最上弟子;于我,则如舍利弗、目犍连。
五
诸比丘!(彼二者)于诸弟子是希有者,于诸弟子是未曾有者行师之教说,遵守教诫,为四众所受敬、喜悦、尊重、供养。诸比丘!(彼二者)于如来是希有者,于如来是未曾有者,然如是一双之弟子般涅槃,如来是无悲愁者。诸比丘!云何得于常?所生、所灭、有为、有灭坏之法者,使之不灭坏,乃无有是处。
六
诸比丘!譬如坚固之大树住立,先坏其大枝,诸比丘!如是坚固之大比丘众住,有舍利弗、目犍连之般涅槃。诸比丘!云何可得'常住'耶?所生、所成、有为、有灭坏之法者,使之不灭坏,乃无有是理。
七
诸比丘!然则,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他为依处。
诸比丘!云何比丘当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耶?
八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如是,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
九
诸比丘!于今或我灭度后,当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则于勤学者中,乃我最上之比丘。”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三五(大正藏二、一七七a)。
'一五' 第五 婆醯迦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具寿婆醯迦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婆醯迦,白世尊曰:
“大德!愿为我略说法,我闻世尊之法,将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婆醯迦!然则,汝应清净于善法之初。何为善法之初耶?善清净之戒与正直之见是。
三
婆醯迦!汝若于戒善清净且得见正直者,婆醯迦!汝则依戒、立戒,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四
婆醯迦!于此,汝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婆醯迦!汝依戒、立戒,如是修习此四念处。婆醯迦!应期于夜来昼去,于汝善法之增长;不期于损坏。”
五
时,具寿婆醯迦欢喜、随喜于世尊之所说,即从座起,敬礼世尊,右绕而离去。
六
时,具寿婆醯迦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不久之后,善男子以由家出家之本义,于现法究尽无上之梵行,自证、现证、具足而住,了知;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七
具寿婆醯迦成为阿罗汉之一。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二一(大正藏二、一七五a)。
'一六' 第六 郁低迦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具寿郁低迦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郁低迦白世尊曰:
“大德!愿为我略说法,我闻世尊之法,则独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郁低迦!然则,汝应清净于善法之初。以何为善法之初耶?善清净之戒与正直之见是。
三
郁低迦!汝若于戒善清净且得正直之见,郁低迦!汝则依戒、立戒,修习四念处。以何为四耶?
四
郁低迦!于此,汝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郁低迦!汝依戒、立戒,如是修习此四念处者,郁低迦!汝则得死界之彼岸。”
五
时,具寿郁低迦……乃至……成为一阿罗汉。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二二(大正藏二、一七四c)。
'一七' 第七 圣
一
舍卫城……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于四念处者,则此圣道导于出离;而修此者,是正至灭尽于苦。以何为四耶?
三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四
诸比丘!修习、多修此四念处者,则此圣道导于出离;而修此者,是正至灭尽于苦。”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三O(大正藏二、一七六a)。
'一八' 第八 梵天王
一
尔时,世尊于郁毗罗尼连禅河边,阿踰波罗尼拘律之树下,初现等觉而住。
二
时,世尊独居安默,乃生如是心念.此有一乘道,能令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是。以何为四耶?
三
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此是一乘道,能令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是。”
四
时,娑婆主梵天以心知世尊之心念,犹如力士屈伸于腕,如是乃速没于梵天界,而现于世尊之面前。时,娑婆主梵天王,偏袒上衣,向世尊合掌,问于世尊曰:
五
“如是世尊!如是善逝!大德!有一乘道,能令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是。以何为四耶?
大德!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大德!此一乘道,能令众生清净、超愁悲、灭苦忧、证得正理、现证涅槃。谓四念处是。”
六
娑婆主梵天王如是说。娑婆主梵天王如是说已,更说:
见生之尽边
知一乘之道
有利益哀愍
依此道过去
于未来现在
当可渡瀑流
注1 杂阿含经四四、一二(大正藏二、三二二a)、二四、三(同一七一a),别译杂阿含经五、十九(同上四一0b)。
'十九' 第九 私伽陀
一
尔时,世尊住孙巴国之私伽陀孙巴村中。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于过去世有缘幢伎师,树立幡幢而言于弟子迷勒迦曰:“迷勒迦!汝升幢立于我头上之竿。”诸比丘!彼弟子迷勒迦应诺缘幢伎师曰:“唯唯,吾师!”即升幢立于乃师头上之竿。
三
诸比丘!时,缘幢伎师言于弟子迷勒迦曰:“迷勒迦!汝护我,我护汝,我等如相互守持、相互护持,以示伎艺。追得财利,且得安稳自幡幢而降。”
四
诸比丘!如是言已,弟子迷勒迦言于缘幢伎师曰:“吾师!此事不然。吾师!汝须护己,我当自护,我等如是自守、自护以示伎艺,迨得财利,且得安稳自幡幢而降,此乃正理。””
五
世尊更说曰:“犹如弟子迷勒迦对乃师之所言,诸比丘!应以“自护”以修习念处,应以“护他”以修习念处。诸比丘!自护者则护他,护他者则自护。
六
诸比丘!云何自护则护他耶?依修习、多修。诸比丘!如是,自护则护他。
七
诸比丘!云何护他则自护耶?依于忍辱、无害、慈爱、哀愍。诸比丘!如是,护他则自护。
八
诸比丘!以“自护”则应修念处,“护他”则应修念处。诸比丘!自护则护他,护他则自护。”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五(大正藏二、一七三b),有部药事七(同上二四、三二b)。
2 “缘幢伎师”。在竹竿上演典艺之艺人。“幢”若直译,为“旃陀罗族之竹竿”。用于艺之竿。原注缺。
'二十' 第十 国土
一
一时,世尊住孙巴国私伽陀之孙巴村中。
二
于此处,世尊告于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譬如国土'中'有第一美女,因国土'中'有第一美女,而大众则云集。彼国土'中'之第一美女,又最善舞、最善歌。诸比丘!国土之第一美女,因能歌舞,则云集更多之大众。时,士夫之乐命,不乐死,乐于乐,厌于苦者而来,有人言于彼曰:“士天!汝持此装满油之,通过于大众与国土'中'第一美女之间,又'另'一士夫拔剑随汝之后,若油有少许之撒落,即断汝之头。”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耶?彼士夫对其油瓶不作意,以致放逸于外耶?”“不也,大德!”
四
“诸比丘!我说此喻,乃为使知其义趣。义趣者,诸比丘!“油满之瓶”,即身念之增上语是。
五
诸比丘!是故,应如是学:我等当修习、多修身念,作为乘、作为地,以随成,善积习造作。诸比丘!汝等当如是学。”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九(大正藏二、一七四b)。
第二 那罗犍陀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大丈夫与那罗犍陀
纯陀与支罗婆醯迦
郁低迦圣与梵天王
私伽陀国土等为十
第三 戒住品
'二一' 第一 戒
一
如是我闻。一时,具寿阿难与具寿跋陀罗住于巴速弗邑之鸡林精舍。
二
时,具寿跋陀罗于日暮时分,由宴默起,至具寿阿难住处。至已,与具寿阿难互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跋陀罗,言于具寿阿难言曰:
三
“友阿难!世尊所说善戒,世尊依何之义以说善戒耶?”“善哉、善哉!友跋陀罗!友跋陀罗!汝之诱导亦善,辩才亦善,所问亦善。友跋陀罗!汝如是问:”友阿难!世尊所说善戒,世尊依何之义以说善戒耶?””“友!如是。”
四
“友跋陀罗!世尊所说善戒者,乃为修习四念处,世尊说为善戒。以何为四耶?
五
友!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友跋陀罗!世尊所说善戒者,乃为修习四念处,世尊说为善戒。”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二五(大正藏二、一七五b)。
'二二' 第二 住
一
因缘同上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跋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