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1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难!我今已经年老衰,加久生之年龄已八十岁。阿难!譬如助行古车之皮纽,阿难!如来之身,亦似为皮纽所助而行。
九
阿难!如来不作意一切相、灭一一之受,住于具足无相心三昧时,如来则得安稳。阿难!然而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
阿难!云何比丘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耶?
十
阿难!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阿难!如是,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
十一
阿难!于今或我灭度后,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则于勤学(佛法)者中,乃我最上之比丘。”
注1 长部经典原典第二卷九八页。
'十' 第十 比丘尼
一
舍卫城……
二
时,具寿阿难于晨早时分,着下衣、持衣、钵,往一比丘尼寺。往已,设座而坐。
三
时,众多之比丘尼来至具寿阿难之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难,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尼,言于具寿阿难曰:
四
“大德阿难!此处众多之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知前后升降之广大。”
“姊妹!如是。姊妹!如是。姊妹!诸比丘、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者,于彼则期于知前后升降之广大。”
五
时,具寿阿难说法教授彼诸比丘尼,劝导、赞励,使之庆喜,即从座起而离去。时,具寿阿难行往舍卫城乞食。食后,由乞食归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我晨早时分,若下衣、持衣、钵,往一比丘尼寺。至已,设座而坐。大德!时众比丘尼来至我处。至已,对我礼敬而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尼,言于我曰:“大德阿难!此处众多之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如前后升降之广大。”大德!如是说之,我对彼诸比丘尼日:“姊妹!如是。姊妹!如是。姊妹!诸比丘、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者,于彼则期知于前后升降之广大。””
六
“阿难!如是、如是。阿难!诸比丘、比丘尼善系心于四念处而住者,于彼则期知于前后升降之广大。以何为四念耶?
七
阿难!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身观身而住,然或身之所缘、身之热烦、心之退缩,使念散乱于外。阿难!彼比丘应于净相以系心,彼以系心于净相,则生胜喜;有胜喜者,则生喜;有意喜者,则身轻安;身轻安者,则受乐;有乐者,则得心定。彼如是思择:“我系于心,成就其所系处;今摄而休息。”彼摄而休息,乃无寻求、无伺察。彼知:“我无寻、无伺,而于内有念乐。”
八~九
阿难!又于受……于心……
十
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以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法观法而住,然或法之所缘、身之热烦、心之退缩,使念散乱于外。阿难!彼比丘应于净相以系心,彼系心于净相,则生胜喜;有胜喜者,则生喜;有意喜者,则身轻安;有身轻安者,则受乐;有乐者,则得心定。彼如是思择:“我系于心,成就其所系处;今摄而休息。”彼摄而休息,则无寻求、无伺察。彼知:“我无寻、无伺,于内有念乐。”
十一
阿难!如是为修习系念。
十二
阿难!云何为修习无系念?
十三
阿难!比丘于外不系心,知“我心不系于外”;又知心于前后不摄取、解脱,为“无系”;又知“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而住于乐。”
十四
阿难!比丘对外不系心,知“我心不系于外”;又知心于前后不摄取、解脱,为“无系”;又知“于受观受,热诚、正知、正念而住于乐。”
十五
阿难!比丘于外不系心,知“我心不系于外”;又知心于前后无摄取、解脱,为“无系”;又知“于心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而住于乐。”
十六
阿难!比丘于外不系心,知“我心不系于外”;又知心于前后无摄取、解脱,为“无系”;又知“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而住于乐。”
十七
阿难!如是为修习无系念。
十八
阿难!如是我说修习系念、修习无系念。阿难!希求、愍哀弟子之利益,应由师之哀愍而作者,我为汝等而作。阿难!此处有树下,有空闲处,阿难!当静虑,勿放逸,勿于后追悔。此为我对汝等之教诫。”
十九
世尊如是说已,阿难喜悦,欢喜世尊之所说。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一(大正藏二、一七二a)
此品之摄颂曰
庵罗正念比丘
萨罗以及善聚
鹰与猿猴厨士
病比丘尼等十
注1 原本及暹罗本为bhikkhuni(ni)vassako ti今读为bhikkhunl dasako ti。
第二 那罗犍陀品
'一一' 第一 大丈夫
一
舍卫城因缘
二
时,具寿舍利弗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
三
“大德!所云大丈夫,大丈夫者。大德!云何为大丈夫耶?”
“舍利弗!心解脱故,我称之为大丈夫;心未解脱者,则不称为大丈夫。舍利弗!何为心解脱耶?
四
舍利弗!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身观身而住,心无所收,而由诸漏离贪解脱。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彼于法观法而住,心无所取,而由诸漏离贪解脱。
五
舍利弗!如是而心解脱。舍利弗!心解脱故,我说为大丈夫;心未解脱者,我不说谓为大丈夫。”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一O(大正藏二、一七二a)
'一二' 第二 那罗犍陀
一
尔时,世尊住那罗犍陀,卖衣者庵罗园。
二
时,具寿舍利弗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白世尊曰.
三
“大德!过去、未来、现在之沙门、婆罗门,于等觉,无有胜于世尊之通智者,我如是深信于世尊。”
“舍利弗!汝说广大最胜之言,肯定深信,作师子吼:”大德!过去、未来、现在之沙门、婆罗门,于等觉,无有胜于世尊之通智者,我如是深信世尊。”
四
舍利弗!汝对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以心念审察一切世尊之心念,(而知)诸世尊之戒如是,诸世尊之法如是,诸世尊之慧如是,诸世尊之住如是,诸世尊之解脱为如是耶?”
“不也,大德。”
五
“舍利弗!汝对未来世之应供、正等觉者,以心念审察一切世尊之心念,(而知)诸世尊之戒如是,诸世尊之法如是,诸世尊之慧如是,诸世尊之住如是,诸世尊之解脱为如是耶?”
“不也,大德!”
六
“舍利弗!汝对现在世之应供、正等觉者,以心念审察世尊之心念,(而知)世尊之戒如是,世尊之法如是,世尊之慧如是,世尊之住如是,世尊之解脱为如是耶?”“不也,大德!”
七
“舍利弗!然则汝对过去、未来、现在之诸应供、正等觉者,无有心差别智,云何说广大最胜之言,肯定深信,作师子吼:”大德!过去、未来、现在之沙门、婆罗门,于等觉,无有胜于世尊之通智者,我如是深信于世尊”耶?”
“大德!我对于过去、未来、现在之诸应供、正等觉者,无有心之差别智,但知法之分齐。
八
大德!譬如有王者,于边土有都城,城壁牢固、壁楼牢固、唯有一门。于此其智聪明贤能之守门者,以遮不知之人,而知之人则得入。彼巡察其都城周匝之路,虽未见壁隙、壁孔,乃至如猫之匍出,彼思念:”粗大生类而出入此都城者,皆得由此门出入。”大德!如是,我知法之分齐。
九
大德!于过去世之应供、正等觉者、一切之世尊,为断心之随烦恼使慧羸弱、及断五盖,系心于善四念处,如实修习七觉支,以现等觉、无上正等觉。大德!于未来世将为应供、正等觉者、一切之世尊,为断心之随烦恼使慧羸弱、及断灭五盖,系心于善四念处,如实修习七觉支,以现等觉、无上正等觉。”
十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汝数数以此法门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说示,舍利弗!诸愚人于如来有疑惧、疑惑者,若闻此法门,则对如来断疑惧、疑惑。”
注1 长部经典自欢喜经原典第三卷九九~一O一页及一一六页。杂阿含经一八、九(大正藏二、一三0c)相当长部经典之固处。
'一三' 第三 纯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二
其时,具寿舍利弗住摩竭提之那罗聚落,因患重疾病而困苦。纯陀沙弥为具寿舍弗之侍者。
三
时,具寿舍利弗因其疾病而般涅槃。
四
时,纯陀沙弥持具寿舍利弗之衣钵,至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阿难住处。至已,礼敬具寿阿难,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沙弥纯陀,白具寿阿难曰:“大德!具寿舍利弗已涅槃矣,有其衣钵在此。”
五
“友纯陀!有此事由者,应去见世尊。友纯陀!诣世尊住处。诣已,以此事禀告世尊。”
“唯唯,大德!”纯陀沙弥应诺具寿阿难。
六
时,具寿阿难与纯陀沙弥来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依此纯陀沙弥言:”大德!具寿舍利弗已般涅槃,此有其衣钵。”大德!闻具寿舍利弗般涅槃,我身惶惧,四面不明,不辨诸法。”
七
“阿难!舍利弗是取戒蕴而般涅槃耶?取定蕴而般涅槃耶?取慧蕴而般涅槃耶?取解脱蕴而般涅槃耶?取解脱智见蕴而般涅槃耶?”
“大德!具寿舍利弗并非取戒蕴而般涅槃……'定蕴……慧蕴……解脱蕴'……并非取解脱智见蕴而般涅槃。大德!然则具寿舍利弗乃我之教诫者,彼为已渡者、教授者、教示者、劝导者、赞励者、庆喜者,说法不倦、摄取同梵行者,故我忆念具寿舍利弗之法威力、法受用、法摄受。”
八
“阿难!我岂非豫说耶?”与一切所爱乐者,别离、离散、分离。”阿难!云何可得常耶?凡有所生、所为、有为、有灭坏之法者,使之不灭坏,无有是理。
九
阿难!譬如坚固之大树住立,先坏其大枝,阿难!如是坚固之大比丘众住,有舍利弗之般涅槃。阿难!云何可得常耶?所生、所成、有为、有灭坏之法者,使之不灭坏,则无有是理。
十
阿难!然则应以自为洲、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
阿难!云何比丘应以自为洲、以自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以法为洲、以法为依处,不以其他为依处而住耶?
十一
阿难!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