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经-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
五
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渴爱之灭。”
'二八' 第八 决择
※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决择分之道,且谛听。
三
诸比丘!何为决择分之道耶?谓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舍觉支是。”
四
如是说已。具寿优陀夷,白世尊曰:“大德!云何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决择耶?”
五
“优陀夷!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无嗔之念觉支。彼于念觉支,以修习心于前之未决择、于前未破裂之贪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嗔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痴蕴以决择而破裂之……'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广大、无量、无嗔之舍觉支。彼于舍觉支,以修习心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贪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嗔蕴以决择,而破裂之,于前未决择、前未破裂之痴蕴以决择而破裂之。
六
优陀夷!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决择。”
'二九' 第九 一法
※ 二
“诸比丘!我不见其他一法,若修习、多修此者,则资于断诸结法。诸比丘!此即七觉支是。以何为七耶?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三
诸比丘!云何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断诸结法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诸比丘!如是修习,如是多修七觉支者,则资于断诸结法。
四
诸比丘!何为结法耶?眼是结法,于此生结系之执着。'耳……鼻……舌1'身是结法,于此生结系之执着。意是结法,于此生结系之执着。诸比丘!此名之为结法。
注1 原本“耳……鼻”没有附省略之记号。暹罗本有“耳……鼻……舌”,俱不出“身”。
'三十' 第十 优陀夷
一
尔时,世尊住于舜巴国,名为仙达嘉之舜巴人住邑。
二
时,具寿优陀夷诣世尊住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优陀夷,白世尊曰:
三
“稀有哉!大德!未曾有哉!大德!大德!所以我对世尊,敬奉、敬爱、尊重、有惭愧。大德!我前在家时不敬法、不敬僧。大德!我对世尊敬爱、尊重、惭愧,欲离家为出家,愿世尊为我说法:“色是如是、色之集是如是、色之灭是如是,受是如是……乃至……想是如是……行是如是……识是如是、识之集是如是、识之灭是如是。”
四
大德!我去往空屋,以转此五取蕴之生灭: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此是苦集”,如实证知“此是苦灭”,如实证知“此是顺苦灭道。”
五
大德!我现观于法,以得道,我修习、多修此者,则住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1、更不受后有。大德!我获得念觉支,我修习、多修于此者,则住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大德!我获得舍觉支,我修习、多修于此者,则住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大德!我获得此道,我修习、多修于此者,住如如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六
“善哉!善哉!优陀夷!汝获得此道,汝修习、多修于此者,则住于如如而到达真如,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注1 “所作已办”katam karaniyam原本缺失。
2 “了知”原本pajanissami ti由遏罗本改为pajanissasi ti。
第三优陀夷品(终)
此品摄颂曰:
觉说处非如理
不损尽灭决择
一法与优陀夷
第四 盖品
'三一' 第一 善(一)
※ 二
“诸比丘!为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不放逸为根本,等趣于不放逸,以不放逸为诸法最上之名。
三
诸比丘!于不放逸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诸比丘!不放逸之比丘,云何以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诸比丘!不放逸之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三二' 第二 善(二)
※ 二
“诸比丘!为诸法之善、善分、善友者,皆以如理作意为根本,等趣于如理作意,以如理作意为诸法最上之名。
三
诸比丘!于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以期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云何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以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回向于舍,以修习舍觉支。诸比丘!如理作意具足之比丘,如是修习七觉支、多修七觉支。”
'三三' 第三 烦恼(一)
※ 二
“诸比丘!金之随烦恼2有五种。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脆而不堪正用。以何为五耶?
三
诸比丘!铁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脆而不堪正用。
四
诸比丘!铜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乃至…
五
诸比丘!锡为金之随烦恼,……乃至……
六
诸比丘!铅为金之随烦恼,……乃至……
七
诸比丘!银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脆而不堪正用。
八
诸比丘!此五者为金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金则不柔软、脆而不堪正用。
诸比丘!如是,心之随烦恼有五种,被此随烦恼染污时,心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脆而虽得正定,诸漏不能尽。以何为五耶?
九
诸比丘!欲贪为心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心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脆而不能正尽诸漏。
十~十三
……嗔随眠……惛眠随眠……掉悔随眠……疑随眠……
十四
诸比丘!此五者为心之随烦恼,被此随烦恼染污时,心则不柔软、不堪任、不清净、脆而不能正尽诸漏。”
注1 增支部经典原典三、一六页。
2 “金之烦恼”。为金之夹杂物。乃对后之心随烦恼,今同原语,故用同译语。
'三四' 第四 烦恼(二)
※ 二
诸比丘!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有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以何为七耶?
三
诸比丘!念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诸比丘!舍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
四
诸比丘!此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四(大正藏二、一八九b)。
'三五' 第五 如理(一)
※ 二
“诸比丘!若非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欲贪生,已生之欲贪倍增、增大。
三
……未生之嗔恚生,已生之嗔恚倍增、增大。
四
……未生之惛眠生,已生之惛眠倍增、增大。
五
……未生之掉悔生,已生之掉悔倍增、增大。
六
诸比丘!若非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疑惑生,已生之疑惑倍增、增大。”
'三六' 第六 如理(二)
※ 二
“诸比丘!若如理作意者,则未生之念觉支生,已生之念觉支修习圆满……'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未生之舍觉支生,已生之舍觉支修习圆满。”
'三七' 第七 增长
※ 二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助于增长、不损。以何为七耶?
三
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
四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七觉支者,则助于增长、不损。”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四(大正藏二、一八九b)。
'三八' 第八 障盖
※ 二
“诸比丘!障盖有五种,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以何为五耶?
三
诸比丘!欲贪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比丘!嗔恚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比丘!惛眠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
比丘!掉悔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诸比丘!疑惑为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
四
诸比丘!此是五障盖,为心之随烦恼,以使慧羸弱。
五
诸比丘!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以何为七耶?
六
诸比丘!念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诸比丘!舍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
七
诸比丘!此七觉支为无障、无盖、无心之随烦恼,若修习多修此者,则助于明解脱果之现证。
八
诸比丘!圣弟子希求作意、举心有念、倾听于法时,于彼无五盖,七觉支修习圆满。
九
其时,无何种之五盖耶?其时无欲贪盖、其时无嗔盖、其时无惛眠盖、其时无掉悔盖、其时无疑惑盖。于彼,其时无此五种盖。
十
其时,何种之七觉支修习圆满耶?其时念觉支修习圆满……'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其时舍觉支修习圆满。
十一
诸比丘!圣弟子希求下作意、举心有念、倾听于法时,于彼无此五盖,此七觉支修习圆满。”
注1 杂阿含经二六、六六(大正藏二、一八九c)。
'三九' 第九 树
※ 二
“诸比丘!大树之种子微细,但其枝干大,将覆蔽诸树木,诸树木因被覆蔽而破损、倒坏。
三
诸比丘!何者之大树其种子细微而枝干大,以覆蔽诸树木,诸树木因被覆蔽而破损、倒坏耶?谓:阿湿波他树、尼拘留他树、无花果树、优昙罗树、犍遮耶树下迦捭多罗树是。
四
诸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