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道果前行教授 >

第14部分

道果前行教授-第14部分

小说: 道果前行教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者应依此来禅修,直到从骨髓和肌肉中都能生起此种感觉,行者应禅修思惟:“愿我

慈爱的母亲能具有快乐、幸福、生活富裕充足,并且从事于善业的行为。”如果行者能从

此修持中生起觉受,那么行者就应该保持此觉受的持续生起。
同样的,心中感念父亲的慈爱,行者应思惟:“他是我慈爱的父亲。除了未曾将我抱在怀

中来哺乳外,他对我就如同我慈爱的母亲。他和我母亲在抚育我这方面,没有任何一点点

的差异。在过去世中他已作过我的父亲无数次了。而在每一生中,他就如同现世的父亲般

的照顾帮助我,给予我快乐和幸福。”行者应如上述般的来思惟。
同样的,对其它的亲戚和一般人,行者应思惟:“在此生中他们曾以各种方式来帮助我。

同时,在间接上,过去世中他们皆作过我的父母。” 如此来忆念他们所给过的慈爱和帮助

,之后观修慈心。
同样的,对于冤亲债主,行者应思惟:“在过去世中,此敌人或鬼怪曾多次作过我慈爱的

父母。我不但未能以慈悲来报答他的慈悲,或以利益来报答他的利益,我视他为讨债的敌

人或鬼怪。现在他们虽然表面上似乎是敌人,事实上,他们以批评我与法相违背的行为来

帮助我,虽然外表上形同鬼怪,他们却帮助警惕我在身、口、意三门上都应奉行诸善。不

论是直接或间接,他们都慈善的在多方面上帮助我。”因此行者应如上的来思惟。
如果行者要产生慈心很困难,并且反而变的更为愤怒,那么行者就应思惟对慈心的观修是

达到解脱的唯一之路。经由观修慈心,对敌人有什么利益呢?行者应如此思惟:“现在,我

无法忍受身体和精神上一点点的痛苦,但是我仍然不断的累积恶业,由于此,将来我必然

会堕入恶道中,永无解脱之日。因此,在大乘的修行者中,还有谁比我更愚痴呢?我只是在

伤害我自己,我如何能伤害我的敌人呢?”行者应如是思惟,直到生出惭愧心。
如此,行者应该依次来观修六道中的每一道,并且如下来思惟:“从无始劫以来,我一直

在善趣和恶趣中不断的受生,并且一直在流浪,直到没有一个地方是我不曾受生过。同时

,没有一个众生不曾作过我无数次的母亲,而每一次作我母亲时,她给予我身体、食物、

财富、和利益,并且去除我一切障疑。即使是将过世时,她依然对我充满慈爱和关心。”

如此行者依上述来观修。
行者应如此思惟,直到对一切众生生起了自然毫不造作的慈心。在每座法之间的时间,行

者应舍弃对任何众生的嗔恨心,并且应慈爱的看待他们,如同一个慈爱的母亲注视着她的

爱子。对那些因恐惧生命危险而缺乏安全感者,应该以放生等来施予无畏和帮助。对那些

贫困无助者,行者应给予他们食物和住所等等,并且以亲切愉悦的声音来交谈。对那些出

生于畜生道者,行者应该念诸佛名号和各种真言给他们听。
简而言之,修持大乘的根本是慈心。如果行者能生起慈心,就能很容易的生起悲心。因此

行者应谨慎努力的来观修慈心。如在大乘经庄严广论中所说的: 

“慈心之流能出生悲心。”

第十三章  悲心

悲心,拔除他人痛苦的心愿
悲心的利益  在佛说法集经(Dharmasamgiti  sutra)中提到:

“观世音菩萨白佛云:世尊,若人希求佛果,无量法门中但修一法,若具此法,则一切佛

法皆如置掌中。何者此法?“大悲心”是也。如是,如是,世尊,如转轮圣工若具足轮宝,

则一切兵宝,七宝皆悉具足。世尊,如是菩提萨埵具足大悲心,则亦具足一切佛法。”

因此大乘的根本即是大悲心。如在大乘经庄严广论中所说的:

“此大悲之树,即首要根本,
次生殊胜果;根本大悲心,
不具大悲心,难忍诸苦行。”

同样的,在此经典上又提到:

“大悲乃无量功德根源,
况乎对众生生大悲心?
以大悲心为众生担苦,
其果实出生快乐无量!”

从大悲出生的利益有三种:(a)对一切众生的悲心,(b)对佛法的悲心,和(c)无缘大悲。
(A)对一切众生的悲心(生缘悲)
当行者的心能体会到众生的痛苦,行者生出希望他们能脱离痛苦的心愿。如月称论师所说

的:

“护佑苦难中众生,此心即为大悲心。”

禅修此法门的方法是忆念自己的母亲,并且思念她的恩德,她经曾多生为自己母亲等等,

如上所述。再如下来思惟:“由于她曾经为我辛勤工作,她毫无自由的在这个世界流浪,

并且经历了极大的痛苦,这是很可悲的。我必须以慈爱来报答她的慈爱,以利益来报答她

对我的利益。什么对她才是最有益呢?她如果能脱离痛苦,将立即得到利益,而如果她能脱

离苦因,将能间接的得到利益。但是,在此时,她却是走在一条完全相反的路上,并且正

在经历着人生中的各种痛苦,由于沉溺于造作恶业,她造作了未来的痛苦之因。这是可怜

悯的。”
行者生出此心愿后,应如下思惟:“我多么希望她能解脱痛苦和痛苦之因。”而对于菩提

心,行者应如下思惟:“我应该使她获得解脱之乐(即是脱离痛苦和痛苦之因。)”行者应

如下来祈请:“愿她脱离痛苦和痛苦之因。”在禅修完上述三者任何一项之后,行者作结

行时应如下来祈请:“愿上师和三宝护佑一切皆如我所愿。”
同样的,行者应该对自己的亲人禅修悲心,如自己的父亲等等,以及对正在经历各种的痛

苦并且沉溺于恶业之中的众生,这正是未来的苦因,行者应对他们禅修悲心。如此依上述

的来禅修悲心。
对自己的冤亲债主作悲心的观修时,应如下思惟:“这些冤亲债主都曾多生为我母亲,并

且每次他们很慈爱的来利益我,并且保护我免于一切伤害。”如此依上述的一切步骤来观

修。之后,行者应如下来思惟:“虽然他正在伤害我,我对他感到悲心,因为他的心受到

蒙蔽,并且他不能了解他的所作所为。”如一部经中所说的:

“若恩将仇报,更予彼起悲,
彼仇我损我,以大悲报之,
阎浮最胜士,悲心对怨仇。”

在观修悲心的同时,行者应如下思惟:“不止如此,由于无法控制他们自己的心,他们对

他人的伤害,将使他们遭受到无间地狱的痛苦。”如大力瑜伽怙主毕哇巴所说的:

“众生如慈母!无始劫来抚育汝,
不断地呵护爱汝,忘失本性利益汝,
为汝造无量恶业,得无间地狱果报,
汝若未减泯良知,悲悯如母之众生,
如此禅修大悲心,完成悲心之观修。”

同样的,思惟六道各道众生以及他们个别的痛苦。在和上面相同的步骤上,来思惟他们每

一个人都作过我们的母亲,并且慈爱的抚育我们长大,并且生起想要报答他的慈爱的愿望

。行者应从心中生出自然的快乐,好像他们已脱离了痛苦和苦因。
B.悲心与法的关系(法缘悲)
行者将心转向众生的痛苦和无明一这是苦因,行者即藉着禅修,希望能使他们脱离痛苦和

无明的苦因。因为只有消除了无明的苦因,才能真正消除众生的一切痛苦。如在释量论

(Pramanavarttika)中提到的:

“根本之无明,执法为实有。”

更者,在入菩萨行论中提到:

“众生皆希求解脱,却狂奔向痛苦,
虽希求安乐,却由于无明,
反摧毁安乐,如同是仇敌。”

行者应如下思惟:“既然痛苦也是由于造业和烦恼而生起的,而这又是从无明(痴)中出生

的,这是多么可悲啊,众生皆充满了无明。”
(c)无缘大悲(无缘悲)
虽然众生皆不具自性,他们都因执著自我而被紧紧的绑住。行者将心调整至此,就应观想

希望能使众生从痛苦和执著中得到解脱,这是苦因,如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

“众生如梦幻,审慎观修之,
其如水芦苇,脆弱不坚实。”

同样的,在入菩萨行论中又提到:

“若人欲问之:‘众生若如幻,
何能修悲心?’为求解脱故,
吾等应纳受,无明所生物。”

行者应该思惟:“虽然在自性上一切众生皆不存在,但是他无法了解本性,并且被对自我

的强烈执著捆绑住。这些众生是可怜的。”由于此,只要我们存有对自我的执著,必须会

由于业力和烦恼的力量在此轮回世间不断的受生。如在入中论中所提到的:

“对五蕴执著,则执著自我,
若执取自我,即造轮回业。
依执我业力,必堕入六趣。”  

禅修方法  行者应如下来思惟此意义:“可悲,我慈爱的母亲,她如此的帮助并且利益我

,而且她从无始劫以来即曾经作过我的母亲,每次她都利益我,保护我免于伤害。由于长

期的为我的幸福努力,她无法脱离轮回世间,并且因无数的痛苦而疲惫。这是可怜悯的!此

时,母亲正在承受与心愿相违的痛苦。由于她不了解消除痛苦的方法,她沉溺于造作痛苦

之因。这是可怜悯的!我多么希望她能离开痛苦和苦因。”如此从心底来思惟。用此并加上

菩提心或发愿来观修,或祈请文一可视何者对行者较合适。
行者应于心中生出如同母亲的痛苦落在自己的身上,这种难以忍受的感觉。行者应如此思

惟:“虽然她因此世间的痛苦折磨精疲力竭,她仍然在累积业力和烦恼,这是未来的苦因

。多么可怕!这对她是多么大的错误。这是可怜悯的!虽然我希望能使她解脱痛苦和苦因,

但是只有上师和三宝具有此能力。因此,愿上师和三宝护佑我母亲能脱离痛苦和苦因。”

行者应如此来祈求。
同样的,行者应对自己的父亲和其它的亲人用此同样方法来禅修。特别是行者应对自己的

怨亲债主长期的观修悲心。同样的,行者应思惟:“这是多么可悲!那些地狱众生都曾经作

过我慈爱的母亲,他们正在热寒地狱中受苦,并且因为承受痛苦而疲惫。”如同地狱众生

的痛苦落在自己身上,那种无法承受的感觉,并且依此来禅修。
同样的,行者运用此方法来观修饿鬼道和其它。当行者生起了自然的愿心,希望去解除一

切众生的痛苦,行者会对一切具有痛苦和无明苦因的众生感到悲心,因为痛苦和苦因都是

从业和烦恼中生起的,而此两者是从无明出生的。行者应如下思惟:“愿这些众生脱离痛

苦和无明的苦因”无明也是从对自我的执著中产生的,因此虽然众生皆不具真实的自性,

他们仍然无法了解此事实,并且依然被执著的心所捆绑住。这是可悲的。行者应如下来禅

修:“愿一切众生脱离痛苦和对自我的执著,这是痛苦之因。”
在每座法之间,行者应藉由专心的对怨亲债主等等来观修悲心,因为对他们很难生起悲心

的,或是专心的对有害的非人等等来作观修,他们的心为遮蔽的力量(无明及业力牵引)所

左右;对国王、猎人等等犯了大罪恶者作观修;还有对穷困、贫苦、生病和缺乏保护的众

生来作观修,如下思惟:‘愿我能帮助一切众生消除他们的痛苦。如果我不能消除他们的

痛苦,愿我能帮助他们分担他们痛苦。”如此行者应思惟藉由什么方法,行者可以解除他

们的痛苦。行者应训练自己在绝不舍离任一众生的法门上努力。
第十四章  菩提心

菩提心,为利众生愿成佛
    观修菩提心的原因  可能有人会问:“那么,如果我们想要达到究竟的证悟,是不是

只要舍弃恶业,实修善业,禅修慈心希望去利益他人,禅修悲心希望他人从痛苦中解脱,

就可以了呢?”虽然这些修持能帮助行者得到究竟的证语,然而单单靠他们,是没有办法达

到证悟的。例如,我们如不拔除植物的根,不管我们斩除枝叶多少次,他们都还会再长出

来。同样地,如果我们不断除轮回的根本,即是我执,我们一定会忘失菩提(觉)。因为世

间的苦来自于业,业则来自于烦恼,烦恼则来自我执。如同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娑婆多过患,希惧及苦厄,
皆源于‘我执’,巨大之魔鬼,
唯远离我执,痛苦方解除,
好比不熄火,我必被火焚。”

    有人也许会问:“烦恼是如何地起自我执呢?”众生由于对自性是完全的无知,就如同

把有颜色的绳子误以为蛇。所以在无“自性”和“我”的情况下,仍执著有“自性”和“

我”。当我们生起对“我”的想法的执著时,事实上是一个不实存的对象。由于如此,相

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