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南传大般涅槃经 >

第5部分

南传大般涅槃经-第5部分

小说: 南传大般涅槃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於是佛陀以堅強意志屈伏疾病,并留住應享壽命。其後病亦漸瘥。
24  薄伽梵不久即告痊癒。病癒後彼從住室出坐於蔭處敷座上,爾時尊者阿難走向佛前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我曾見薄伽梵於康健時,及見其如何受苦。世尊,當我見佛陀病時,雖然我身羸弱如蔓藤,及神志昏迷不辨方向,便一念及:『若薄伽梵未將遺教與比丘僧眾,彼將不證取涅槃。』我聯以自慰。」
25  「阿難,是否比丘僧眾盼望我之遺教?阿難,我所說法或顯或耄В菬o分別,如來於法是無祕密,吝而不傳。阿難,若人作如是念:「我將引導僧伽」,或「僧伽以我為依怙」,則此人應對僧伽設立教言,但如來不作此想。阿難,為何如來應留關於僧伽之遺教?阿難,我今年已老矣,衰耄矣,旅程將盡,壽命將滿。我行年八十,譬如舊車方便修理,尚勉強可行。阿難,我想如來之身體亦復如是,應方便攝養,阿難當如來停止顧念外事,及任何感覺皆已停止而入於滅想定時,如來之身,始為安耄А!
26  「因此,阿難,以自己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以法為明燈、為歸依, 勿以他人為歸依。阿難,云何為比丘以自己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以法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
    「阿難,比丘當觀身,精勤不懈,攝心住念,捨棄世間渴望及失意。其觀感覺、觀意與觀法亦復如是。阿難,此是比丘以自己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歸依;以法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
    「阿難,無論現在或我去世後,若有人以自己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以法為明燈、為歸依,勿以他人為歸依。阿難,彼等在我之比丘中將詣最高境界--但必須樂於修學。」
                                 
第二章竟             

迴向文

    普為出資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及法界無量罪苦眾生迴向:

  同消無量煩惱障  同消無量果報障
  同消無量諸業障 同消無量諸災障
  同消無量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無上菩提因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傳大般涅槃經                   

                       巴  宙  譯 

第  三  章

01  爾時世尊於清晨著衣持缽往毘舍離乞食。行乞歸來後,飯食已畢,彼告尊者阿難說:「阿難,攜取坐具,我將去洽巴拉神舍休息。」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即攜坐具隨從佛後。
02  於是薄伽梵走向洽巴拉神舍,坐於敷座上。尊者阿難亦就坐其側。坐已,薄伽梵告尊者阿難說:「阿難,毘舍離是一可喜悅之處。而烏但那神舍、喬達摩卡神舍、七□果神舍、多子神舍、沙然達達神舍、洽巴拉神舍等亦是可喜樂的。
03  「阿難,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四神足的極頂,既精於此,可用之如車乘,以此為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擴展此四神足(其詳見上),彼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
04  尊者阿難對佛陀所給與之明顯提示未能了解,他未曾懇請世尊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為眾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為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壽一劫!」因其心為魔所矇蔽。
05  如是再三,薄伽梵告尊者阿難說(其詳見上)。但尊者阿難數次均為魔所矇蔽。
06  於是薄伽梵告尊者阿難說:「去,阿難,可宜知時。」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即從座起,向佛作禮,右遶而去,坐於一附近樹下。

        ※         ※ 

07  爾時惡魔於尊者阿難去後不久,即來至佛所,立於其側,白佛言:「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甚至根據前薄伽梵所說:『惡魔,若我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尚未成為正聞、聰慧、善攝、多聞、熟記拢洹⒕珛菇塘x、奉持戒律;既精於法,乃能教導、宣演、建立、開啟、詳釋、明辨,能以正法掃蕩,降伏異論,及廣宣妙法--之弟子時,我將不入涅槃。』
08  世尊,現在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已成為正聞、聰慧、善攝……(其詳見上)之弟子。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甚至依照薄伽梵所說:『惡魔,若我之清淨教不成功、興盛、廣布、普遍及遍傳於人間時,我將不入涅槃。』世尊,現在你之清淨教已成功、興盛、廣布、普遍、及遍傳於人間。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
09  他既作此語,薄伽梵告惡魔說:「惡魔,你且自喜。佛之圓寂已近。此後三月如來即將入涅槃。」

        ※         ※ 

10  爾時薄伽梵於洽巴拉神舍謹然住念捨壽。佛既捨壽,有大地震,殊可驚怖及天雷響震。佛見此事已,既說偈曰:
    生命之源無量或微小。
    牟尼今捨其壽數。
    以內心靜樂,
    打破其如甲冑之生命之源。

        ※         ※ 

11  爾時尊者阿難自念:「此掌婷畈豢伤甲h。此大地震殊可驚怖及天雷響震,此地震出現之遠近因緣究何所在?」
12  於是尊者阿難走向佛前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此掌婷畈豢伤甲h,此大地震殊可驚怖及天雷響震。世尊,此地震出現之遠近因緣究何所在?」
13  「阿難,大地震之出現有八種因緣,何者為八?阿難,此大地止於水上,水止於風,風止於空。阿難,有時空中起大風,起大風則水動,水動則地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一因緣。
14  「復次,阿難,有時具大智慧力之沙門或婆羅門作攝心想;或有大威神之神祗--當彼等觀水想多,觀地想少,地即大震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二因緣。
15  「復次,阿難,當菩薩謹然住念離兜率天而入於母胎時,地即大震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三因緣。
16  「復次,阿難,當菩薩謹然住念出母胎時,地即大震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四因緣。
17  「復次,阿難,當如來證無上正等覺時,地即大震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五因緣。
18  「復次,阿難,當如來轉無上法輪時,地即大震動。此即大地震出現之第六因緣。
19  「復次,阿難,當如來謹然住念捨壽時,地即大震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七因緣。
20  「復次,阿難,當如來於無餘涅槃界證取涅槃時,地即大震動。此為大地震出現之第八因緣。阿難,此為大地震出現之八種因緣。」

        ※         ※ 

21  「阿難,有八種眾。何者為八?即: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天王眾、忉利天眾、魔眾及梵天眾。
22  「阿難,我憶念往昔曾參加一約數百人之剎帝利眾。於我未就座、或言說、或交談以前,我使我自己與其顏色相同、與其聲音相同,以法要示教利喜之。當我宣說時,彼等不識我,自問說:『宣說者為誰?是神是人?』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後,我即耄聿灰姟1说纫嗖恢液螘r耄ィ詥栒f:『耄フ邽檎l?是神是人?』
23  「阿難,我憶念往昔曾參加一約數百人之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四天王眾、忉利天眾、魔眾及梵天眾。於我未就座、或言說、或交談以前,我使我自己與其顏色相同,與其聲音相同,以法要示教利喜之。當我宣說時,彼等不識我,自問說:『宣說者為誰?是神是人?』以法要示教利喜之後,我即耄聿灰姟1说纫嗖恢液螘r耄ィ詥栒f:『耄フ邽檎l?是神是人?』阿難,此為八種眾。」    

        ※         ※ 

24  「阿難,有八勝處。何者為八?
25  「阿難,若人有主觀色想視外間有限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一勝處。
26  「若人以主觀色想視外間無窮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二勝處。
27  「若人無主觀色想視外間有限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三勝處。
28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無窮或苦或樂之諸相,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四勝處。
29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青色、青相、青映影。正如烏馬花是青色、青相、青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產細布,表裹精緻是青色、青相、青映影。若如此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青色、青相、青映影,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五勝處。
30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黃色、黃相、黃映影。正如堪尼卡羅花是黃色、黃相、黃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產細布,表裹精緻是黃色、黃相、黃映影,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六勝處。
31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紅色、紅相、紅映影。正如班都幾瓦卡是紅色、紅相、紅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產細布,表裹精緻是紅色、紅相、紅映影,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七勝處。
32  「若人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正如俄沙底星是白色、白相、白映影。又如波羅奈所產細布,表裹精緻是白色、白相、白映影。若人如此以無主觀色想視外間諸相是白色、白相、白映影,既專精於此,遂有『我知我見』之念。此為第八勝處。阿難,此為八勝處。」

        ※         ※ 

33  「阿難,此為八解脫。何者為八?
    「以相見相,是第一解脫。
    「不覺其自相見外間諸相,是第二解脫。
    「存心於善,是第三解脫。
    「超出諸色想,斷除諸憤怒想,不思念諸相,自念:是『空無邊』而入於空無邊處定,是第四解脫。
    「超出空無邊處,自念:是『識無邊處』而入於識無邊處定,是第五解脫。
    「超出識無邊處,自念:是『無所有』而入於無所有處定,是第六解脫。
    「超出無所有處,自念:是『非想非非想』而入於非想非非想處定,是第七解脫。    「超出一切『非想非非想處』而入於滅想定,是第八解脫。阿難,此為八解脫。

        ※         ※ 

34  「阿難,往昔我於尼連禪河岸邊,牧羊人菩提樹下初成正覺時,彼時惡魔來至我所,立於我側向我說:『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
35  「阿難,彼作是語已,我告惡魔說:『惡魔,若我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尚未成為正聞、聰慧、善攝、多聞、熟記拢洹⒕珛菇塘x、奉持戒律;既精於法乃能教導、宣演、建立、開啟、詳釋、明辨;能以正法掃蕩、降伏異論及廣宣妙法之弟子時,我將不入涅槃。
    「『惡魔,若我之清淨戒不成功、興盛、廣布、普遍及遍傳於人間時,我將不入涅槃。』
36 37  「阿難,我今於洽巴拉神舍,該惡魔復來我所,立於我側向我說:『世尊,薄伽梵現在應入涅槃。慈尊,現在正是如來入涅槃之時,請速入涅槃!世尊,即使依照前薄伽梵所說:(其詳見上)』
    「阿難,他既作此語,我告惡魔說:『惡魔,你應歡喜!佛陀不久即將圓寂。此後三月,如來即將入涅槃。』
    「阿難,如來今日於洽巴拉神舍謹然住念捨壽。」
38  彼說是語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為眾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為人天之利益、快樂與幸福,請住壽一劫!」
    「阿難,止止,莫懇請如來。現今勸請如來,已非其時。」
39  如是第二第三(阿難如是懇請,佛陀如是回答)。
    「阿難,你對佛陀之智慧是否有信仰?」
    「是,世尊。」
    「阿難,你為何煩擾如來至於第三次?」
40  「世尊,我親從佛聞及親從佛受:『若有人修持、留住、擴展及抵達四神足的極頂,既精於此,可用之如車乘。以此為基礎,若欲,彼可住壽一劫或劫之剩餘部份;而佛陀曾充份修持、擴展及抵達此四神足………(其詳見上)他若有意,可住壽一劫或其劫之某部份。』
    「阿難,你是否有信仰?」
    「是,世尊。」
    「阿難,此是你之錯铡白镞^。前如來給與你之明顯提示,你都未能了解,未曾懇請如來說:『世尊,請住壽一劫,慈尊為眾生之利益與快樂,及慈愍此世界,為人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