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前研一+无国界的世界 >

第14部分

大前研一+无国界的世界-第14部分

小说: 大前研一+无国界的世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感觉经济不景气的原因

    20…49岁的上班族,认为不可能加薪,所以觉得经济不景气。

    (只列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原因)

    年龄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29岁以下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30…39岁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40…49岁薪水未提升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50…59岁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薪水未提升60…69岁因低利率政策,利息收入减少股票股息不佳注:问卷调查对象为财团法人经济情报中心的公司意见调查会会员,有效回答为3696份。

    资料来源:针对家庭和景气所做的问卷调查(经济情报中心)现在日本社会的经济状况,绝对不是不景气造成的。就因为没有发现这一事实,上班族把薪水没有上调归咎于不景气,经营者也摆出经营者的架子说:“现在不景气,你们就暂时忍耐吧!”于是公司职员就抱着“经济应该会好转”的念头,嘴里发着牢骚,回到位子上静静等待。

    另外,根据该调查我们也可以知道,大多数人都认为低利率和不景气是相关的。尤其是对50岁以上的人而言,低利率是让他们感觉不景气的最大原因,这也直接显示了现代人的错误理解,认为不景气导致了降息,这依据的是从前的经济学理论。现在日本拥有14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升息会使经济好转,降息只救济了银行及一部分企业,这是提供者的逻辑。

    只要将利息提高一个百分点,个人部门的收入就可以增加14万亿日元。如果能够维持4%…5%的一般利息水平,一年就有50万亿…70万亿日元的热钱流入市场。这比政府部门所端出的经济对策有效多了。

    日本经济之所以会长期低迷,是不了解经济结构变化的落伍学者、政治家,以及只知道以个人部门为工具的官僚们所导致的。直到现在还是有政治家企图牵制银行,不许银行调高利息,这就是他们心中没有民众而且不了解经济现状的最有力证据。

    如果民众不采取任何行动,只是一味等待,不但加薪无望,连日子也会越过越苦。原因何在?因为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经济结构开始进入“长期衰退期”。

    指标依据会发生时间滞延的情形,而所有的经济指标,从20世纪90年代初即持续下滑到90代中期。惨跌的速度最快的就是土地价格和股票。以日本为例,土地价格在1991年降到谷底,商业区的价格指数跌幅为50%,而六大都市圈(东京区、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户)的跌幅更近于80%(图1…1)。日经平均股价在1989年12月达到最高峰,收盘价为38916日元,此后即一路下跌,后来在15万…2万日元之间震荡。到了2003年4月,创下最低收盘价7609日元,之后,虽然有些上升,但是也不过达到收盘价最高时的40%(图1…2)。

    (各年的3月,1991年3月=100)

    图1…1日本商业区地价指数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不动产研究所

    (以周末收盘价为基础)

    图1…2日经平均股价的长期变化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因股票、土地等投机事业而造成变动的,不仅仅只有经济指标,连薪水、可支配收入等攸关国民生活基本面的一些数字也开始下滑。1997年日本人的平均工资降到最低点,连同劳工的可支配收入也在1997年前后降到谷底。

第二部分《M型社会》 经济还在“长期衰退”(2)

    大企业的经常利润经常利润指从包含本业在内的各种持续活动中所获得的利润。,从2002年起连增三年(图1…3),因此很多经济学家及评论家想当然地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是2004年,经常利润超过1000亿日元的60家企业中的增长百分比较大的20家企业,如图1…4所示,有18家都

    (资本额1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

    图1…3大企业的经常利润的变化

    资料来源:法人企业统计(日本财务省)

    (2005年3月,金融及电力除外)

    图1…4在经常利润超过1000亿日元的企业中,

    较前一年增长百分比较大的20家公司

    资料来源:摘自上市企业经常利润排行榜是在中国特需产业的影响下才能够大幅成长的。因此增加利润的是“特需”,而非日本经济真的变强了。

    反过来说,除了中国特需产业之外,利润能够增加的企业少之又少,这说明经济问题真的很严重。经济评论家、各媒体都认为经济复苏已经浮上台面,但是现在真的不是盲目乐观的时候。

第二部分《M型社会》 欠一屁股债的日本政府(1)

    日经平均股价从2000年4月起,就在12000日元上下震荡。到了2005年8月向上突破,9月因小泉所率领的自民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而超过13000日元,11月更上扬到15000日元。但是今后股价是不是还会持续攀升,则不可预测。

    日本股价能够上升的最大因素,是因为以美国资金为主力进行国际分散投资的外国投资家们,把资金转向了日本。他们把世界分成美国、欧洲、亚洲、新兴市场(如中欧、中南美洲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等数个区域,再把资金依比例投入这些地区。例如,美国市场占所有资金的50%、欧洲占20%、亚洲占20%、新兴市场占10%等。这些投资家们先设定了投资资金的分配比例,再将资金交由各领域的专家进行投资。

    投入亚洲的资金,由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政局不稳,这些投资家回避东南亚市场,而又因为中国的股票市场有很高的风险,所以他们才不得不把投向亚洲的资金转向日本。另外,美国人对小泉纯一郎“改革”的印象非常好,再加上小泉所属的自民党在选举中表现不错,也吸引了美国资金的投入。

    但是,如果日经平均股价超过了16000日元,这些资金的投资标的就会从债券等转为股票,届时国债就有可能暴跌。资金具有流动性(投资家有强烈的追逐利润的取向),这些钱将会逐渐移向日本以外收益率较高的国家。2005年有18万亿日元流向国外,就是因为日元贬值的关系。

    另外,从中国经济减速的情况看,支撑日本企业2/3收入的中国特需是否能够持续,其实是个相当大的问题。因为日本个人投资家的扩大参与,日本的股票突破16000日元大关并不是不可能。从结构上来说,很难想象日本的股票能够突破16000日元的关口。不过,假设真的突破了这个关口,我们要面对的就是“股价上涨带动经济复苏”但实际却笑不出来的状况了。

    如果日经平均股价突破16000日元大关,个人投资者应该会把资金从银行转到股市,如此一来,股价便会一口气上扬。外国投资家会相准这个时机,大卖股票赚取确定可得的利润(个人投资者即成了牺牲者),而这个时机也一定会带动加息或利率的提升,因为这个时候国债的收益率也必须上调。

    对日本而言,最糟糕的就是国债暴跌。把国债、地方债、短期债务、财投债(是财政投资贷款财源)做个加总,日本政府在2004年的债务余额超过了1000万亿日元(图1…5)。因此支撑这一债务的国债一旦暴跌,日本国家财政就会破产。届时很难说不会发生阿根廷国债在2001年底无法偿债那样的事件,并引发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迫使日本政府采取紧急金融措施,封锁存款。

    国债、地方债、短期债务及财投债,合计超过了1000万亿日元

    (其他还有年金债务约800万亿日元)

    (单位:万亿日元,2004年)

    *政府短期债务:政府短期证券、贴现短期国债、财务省借款、存款保险机构借款。

    **财投债:在政府保证下所发行的国债。

    图1…5日本政府的债务余额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从日本税收及财政支出的变化来看,税收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持续减少。2005年,日本的税收因为中国特需而增加了一些,但是从整体的趋势来看,可以说是“锐减”(图1…6)。(万亿日元)

    为应对政府的财政支出,税收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增加国债发行量,发行财投债所造成的浪费,不久之后将以增税的形式,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国民的一大负担。

    注:至2004年的决算基础数值,2005年初的预算基础数值。

    图1…6日本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变化

    资料来源:日本财务省图表上所有的指标都显示,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进入“长期衰退期”。但是政府却未认清这个事实,把经济的低迷误认为是泡沫经济崩溃,是不景气的问题,于是企图利用发行公债刺激经济,为企业解困,结果造成财政支出的扩大。这些庞大的债务将来必须由全日本人民埋单。

第二部分《M型社会》 欠一屁股债的日本政府(2)

    在有能力偿债的生产人口不断减少的现状之下,公共部门债台高筑成了经济不安定的一大重要原因。这是一种物理现象,所以不是靠“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国民心理,或者是期待政府大玩借换债日本在1967年正式建立减债制度,成立了偿债基金,并制定了公债60年平均还本规定。如果60年里并未将公债消化完毕,即由偿还基金再发行5年期、7年期或10年期的公债继续摊还债务,此时所发行的公债就称为借换债。魔术的“心理现象”就可以压制的。因此不要再相信“经济会恢复”、“不会有问题”之类的谎言,要正视这个物理现象,承认日本进入了“长期衰退”。只有找出衰退的原因,并从源头上着手治疗,才能够开辟一条通往繁荣的康庄大道。

    这是小泉“打地鼠式”的改革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部分《M型社会》 执政者的观念误国

    经济陷入长期衰退的根本原因,简单来说,就如同我在《新·资本论》中所说的,是因为太迟转换进入1985年即开始的“新经济”跑道了。

    这块看不见的新经济大陆,涵盖了四个空间:第一是延续旧世界的“实体经济”空间;第二是资金流、信息流可以穿越国境自由流通的“无国界经济”空间;第三是由包含互联网在内的各种通讯技术所产生的“数字经济”空间;第四则是以自己资金百倍、千倍的倍数资金流动的“倍数经济”空间。在这块看不见的大陆上发生的所有现象,都是由这四个空间交织的复杂关系所产生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日本的地价狂飙、股价强劲上扬,接着即面临泡沫经济破灭现象,其实这一切全都是“新经济”作用的产物。泡沫经济破灭(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后,许多企业都陷入了危机之中,但是大部分的日本企业还是能够在无国界化、数字化之后,一边应对呈现倍数化的资金流动,一边转战世界各地。但是日本执政者的观念却仍然停留在对旧世界的认识上,持续抛出失去准头的政策。结果中央和地方共同制造了1000万亿日元的债务,并让年金制度陷入危机。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曾在《新·国富论》、《平成维新》、《新·大前研一报告》等书中反复提出日本应做的改革。在这些书中所提到的愿景及具体的创意,现在看起来不但没有任何跟不上时代的迹象,而且每一项都是必须马上去做的。

    如果能够实现这些愿景,日本的经济就不会陷入长期衰退,民众的生活也将更为富裕,当然日本也就可以步上欣欣向荣的大道。在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的时候,完全提不出终止长期衰退的对策,并且让伤口持续扩大,对日本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创。想到这一点,我真的觉得非常遗憾。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日本尚有最后的机会。但是要活用这个机会的大前提是,必须先认清这20年来所发生的社会结构变化的本质。

第二部分《M型社会》 中低阶层时代已到来(1)

    八成人口中低收入

    进入长期衰退之后,日本的社会结构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简单说,就是“收入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级社会的崩溃”。这些变化更为日本社会带来了戏剧性的“质的变化”。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平均收入都是增加的,但是从1998年起开始转为减少。2003年个人平均收入更下滑至580万日元(厚生劳动省在2004年做的国民生活基础调查)。这10年里,每个人的平均收入减少了15%,也就是80万日元。另外,根据国税局的调查,服务于私营企业的上班族的平均薪资,从1998年起连续7年下滑,2004年的平均薪资为4388万日元,比前一年少了整整51万日元(图1…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