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明朝那些事全集 >

第143部分

明朝那些事全集-第143部分

小说: 明朝那些事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天风雨,骂声不绝,总之一句话,欲除之而后快。

对于这一“盛况”,他的门人都十分气愤,但王守仁却只笑着说了一句话:

“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不仅仅是一句回答,也是王守仁一生的注解。

他的这种态度打动了更多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是的,前进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正如同王守仁的光芒,纵然历经千年,饱经风雨,却终将光耀于天下万物之间。

嘉靖六年(1527)五月  天泉桥

王守仁站在桥上,看着站在他眼前的钱德洪与王畿。

这两个人是他的嫡传弟子,也是他的心学传人。他之所以此时召集他们前来,是因为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
'729'

不久之前,朝廷接到急报,两广地区发生了少数民族叛乱,十分棘手,两广总督姚镆急得跳脚,却又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皇帝想到了王守仁。
 
于是王守仁先生又一次接到了救火队员的工作,他被委任为左都御史,前往平叛。
 
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经过长期征战和常年奔波,他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而且此时他已然成为了知名的哲学家,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完全可以拒绝这个差事。
 
 可是如果他拒绝,他就不是王守仁了,他的这一生就是为国为民活着的。王哲学家决定再次拿起武器,深入两广的深山老林去爬山沟。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几句必须要说的话。
 
 钱德洪和王畿肃穆地看着老师,他们在等待着。

  王守仁打破了沉默:

〃我即将赴任,但此去必定再无返乡之日,此刻即是永别之时,望你们用心于学,今后我不能再教你们了。〃
 
 钱德洪和王畿当即泪流满面,马上跪倒在地,连声说道:
 〃老师哪里话!老师哪里话!〃
 
 王守仁却笑着摇摇头:
 〃生死之事,上天自有定数,我已五十有六,人生已然如此,别无牵挂,只是有一件事情还要交代。〃

  钱德洪和王畿停止了悲泣,抬起了头。

〃我死之后,心学必定大盛,我之平生所学,已经全部教给了你们,但心学之精髓,你们却尚未领悟,我有四句话要传给你们,毕生所学,皆在于此,你们要用心领会,将之发扬光大,普济世人。〃
 
 
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大风拂过了空旷的天泉桥,在四周传来的阵阵风声中,王守仁高声吟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钱德洪与王畿一言不发,摒气凝神,记下了这四句话。
 
 此即为所谓心学四决,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吟罢,王守仁仰首向天,大笑之间飘然离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嚎哭而来,欢笑而去,人生本当如此。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论道,王守仁将他毕生的坎坷与智慧传授给了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是王守仁先生还不能光荣退休,因为他还要去山区剿匪。

'730'
 
 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就是良民,拿起枪就是悍匪,一旦兵权在手,大军待发,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开始整顿所有部队,严格操练。

  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王守仁很清楚,对于叛乱者,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不过估计王守仁先生也没想到,他的到来对这场叛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起码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到底有多大。
 
在听到王守仁前来征讨的消息后,领导叛乱的两个首领当即达成了共识投降。
 
王先生实在是名声在外,他的光辉业迹、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闻,连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也是闻名已久,叛乱者也就是想混口饭吃,犯不着和王先生作对,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决定接受朝廷招安。
 
 但这二位首领倒还有个担心,由于王先生之前的名声不好(喜欢耍诈),他们两个怕就算投了降,到时候王先生阴他们一下,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但事到如今,投降生死未卜,不投降就必死无疑,还是投降吧。


其实王守仁先生还是守信用的,只有对不讲信义,玩弄阴谋的人,他才会痛下杀手,见到这二位首领后,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顿板子(教训一下),就履行了诺言。
 
就这样,朝廷折腾了几年毫无办法的两广之乱,王守仁先生老将出马,立马就解决了。
 
这件事情给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朝廷上下一片赞扬之声,但这最后的辉煌也燃尽了王守仁的生命之火,他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嘉靖七年(1528)十月,他的肺病发作,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回家,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可是他的病情实在太重了,要等到上级审批,估计坟头上都长草了,王守仁当机立断,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回乡之路。
 
但他终究没有能够回去。


 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王守仁到达了江西南安,再也走不动了,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
 
 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日日顶礼膜拜,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

赞:

  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是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

聪明的选择


 朱厚照死的时候;最忙的人是杨廷和。

  公正地讲;王守仁先生虽然是千古难得的圣贤;却并非一个掌握时局的人物;他长期担任中央下派干部;基本不在京城混;这种编外人员实在说不上是朝廷重臣。在那些年中;真正支撑国家大局的人是杨廷和。
 
在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的那个深夜;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后;杨廷和并不悲痛;这并非是他对自己的学生毫无感情;实际上;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悲痛。
 
 那个风雨欲来的夜里;他会见了两个惊慌失措的人;一个是谷大用;另一个是张永。
  他们来的目的很简单;只讨论一个问题谁当皇帝?

  朱厚照兄实在是不够意思,玩够了拍屁股就走了,您倒是轻松了,可是苦了剩下来的兄弟们,这么大个摊子,您倒是给留个接手的人啊!
 
由于玩得太厉害,朱皇上没生孩子(哪来这工夫),可大明国不能没有皇帝,这下子张永也慌了,他虽然手握大权,毕竟只是个太监,到底该怎么办,他也没主意了,只能跑去找杨廷和。

,放心大胆准备官升一级的张永和谷大用,杨廷和却板起了面孔:

 〃事情还没了结〃
 
 是的,正德年间的这一场大戏,还差最后的一幕才能完成。

  而这最后一幕的主角,就是江彬先生,他解决了钱宁,但没有能够搞垮王守仁,

现在他将面对自己的新对手杨廷和。

  很快,杨廷和发布了命令,解散由朱厚照组建,由江彬操纵的团营,解除了他手中的武装,然后他发布命令,由张永、郭勋等人控制京城防务,严禁任何军队调动。
 
 很明显,这是要动手了,京城很快就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流言蜚语四处乱飞,一贯骄横的江彬也顿时乱了马脚,慌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无奈之下只能每天和同伙商量对策。
 
 凑热闹的人似乎也不少,不久之后的一天,京军都督张洪深夜突然到杨廷和的家里,通报了一件事情。

  〃现在江彬那一帮人正在四处活动,他们可能要造反,首辅不可不防!〃张洪用饱含忧虑的语气提醒着杨廷和。
  然而杨廷和却不以为然。:
 
〃你不用怕江彬造反,而今天下大定,他以何造反?况且即使他想造反,他的部下也不会跟着他,你多虑了,在我看来,江彬绝不会反!〃

  张洪看着态度坚决的杨廷和,叹了口气,走了。在他背后为他送行的,是杨廷和那道意味深长的眼神。

'733'
 
  他离开了杨廷和的府邸,却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另一个人的住处江彬。
 
 这位张洪是江彬的心腹,他是奉命来打探消息的,得到了暂时无事的保证,江彬终于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杨廷和却叫来了内阁里的蒋冕和毛纪,准备拟定一个天衣无缝的计划。
 
 很快,江彬接到了一个通知,他获邀参加一个仪式,原来宫里要修工程,按照规定,必须先搞一个祭奠仪式(封建迷信害死人),他老兄也在被邀之列。
 
 这在江彬看来,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情,所以他去了。
 
 江彬先生这一辈子干过很多坏事,害过很多人,用恶贯满盈来形容实在并不过分,现在终于到了还本付息的时候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带着一大群随从的江彬出了门,直奔皇宫而去,可是到了宫门口,护卫通知他,参加仪式,只能让他单独进去,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江彬争了一下,但涉及到程序规定,他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丢下了所有手下,只身一人进了宫。

  从这里也着实可以看出,江彬先生实在不是个读过书的人,要知道,这一招从古用到今,屡试不爽,是宫廷政变、杀人灭口、报仇雪恨的必备绝招,远到吕后,近到朱棣,都是这一招的长期稳定用户。

  现在用户名单上又多了一个名字杨廷和。

  江彬进了宫,行完了礼,正准备撤,张永却突然拦住了他,说想请他吃饭。
 
 张永的面子是不能不给的,江彬就跟着他去了,可饭局还没见到,半路上突然跳出来了一个大臣,对江彬说你先别走,还有一道太后的旨意给你。
 
 江彬虽然不读书,却也不是笨蛋,他看了看不怀好意的张永,然后又看着那位准备宣读旨意的大臣,立刻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江彬毕竟是武将,他挣脱了张永的手,拔腿就跑,张永却没有追,只是冷冷地看着他离去的身影。
 
 既然喜欢运动,那就让你多跑会吧。


于是江彬先生就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长跑。事实证明,江彬先生虽然经常干坏事,但身体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先是跑到了西安门,可是大门早已关闭。估计这位兄弟没有学过撬锁,爬墙的技术也不过关,一拍大腿,接着跑吧!

'734'
 
 江彬选手的长跑素质真不是盖的,全速奔跑之下,他很快就跑到了北安门(顺时针方向),到了地方没人给他掐表递毛巾,却有一群看门的太监等着他。
〃江都督,你别再跑了,有旨意给你!〃

  江彬倒还颇有幽默感,一边跑还一边回了句:
 
〃今天哪里还有什么旨意!〃
 
于是新的一幕出现了,江彬在前面跑,一群太监在后面追,估计江先生也是跑累了,慢慢地被后面的太监选手们追上,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终结了江彬先生企图打破明代田径纪录的幻想。

不知道是太监们过于激动还是心理问题,据史料记载,江彬先生被抓后,身体没受啥苦,胡子却被人扯了个干净。

  正德年间的最后一个权奸就此这种喜剧方式结束了他的一生。总体来说,表现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廷和终于解决了所有的对手,他确实验证了当年丘浚的预言,此刻国家已经在他一人的掌握之中。
 
 在正德皇帝去世的四十余天里,大明帝国没有皇帝,唯一说话算数的就是这位杨先生,他在皇室子孙中千挑万选,终于找到了那个叫朱厚熜的人。

  选择这个人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的血缘很近,而且据说很聪明,非常机灵。
其二是一个不大方便说出来的原因,这孩子当时只有十五岁,对于官场老手杨廷和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控制的人。
 
 杨廷和的前半生是十分顺利的,他斗倒了刘瑾,斗倒了江彬,王守仁也被他整得够呛,老油条老狐狸这样的词语已经不足以形容他的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