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佛经全集 >

第5部分

佛经全集-第5部分

小说: 佛经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拾精神 修德读书   富贵名誉 植根道德

  欲蔽情封 咫尺千里   思立好言 思行好事

  兢业心思 潇洒趣味   含垢纳污 君子之量

  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优游不振 便无进步

  宁无不有 宁缺不全   一念贪私 坏了一生

  拔去名根 消融客气   惺惺不昧 贼为家人

  心体光明 念勿暗昧   保以成业 防将来非

  名位非乐 饥寒勿忧   品质修养 切忌偏颇

  恶中善路 善处恶根   事来心现 事去心空

  逆来顺受 居安思危   君子德行 其道中庸

  噪滞寡恩 难建功业   穷愁寥落 不可废弛

  养喜召福 去杀远祸   闲静不懈 暗处不欺

  宁默毋噪 宁拙毋巧   欲念方起 便转理路

  清冷福薄 和气泽长   宁静闲淡 观心之道

  天理路宽 人欲路窄   动中静真 苦中乐真

  磨炼福久 参勘知真   舍毋处疑 施毋责报

  虚心明理 实心却欲   厚德积福 逸心补劳

  天机最神 智巧何益   持身勿轻 用意勿重

  人重晚节 看后半截   人生百年 不可虚度

  多施功惠 勿贪权位   德怨两忘 恩仇俱灭

  念积累难 思倾覆易   持盈履满 君子兢兢

  不可诈善 不可改节   却私扶公 修身重德

  春风解冻 和气消冰   勿犯公论 勿涉权门

  圆满无缺 宽平无邪   直不畏忌 善不惧毁

  操履不变 锋芒勿露   家人从容 朋友剀切

  顺境不喜 逆境不忧   谨小慎暗 未路不怠

  嗜欲权势 自取源亡   爱重成仇 薄极成喜

  真诚所至 金石可贯   藏巧于拙 寓清于浊

  文宜恰好 人宜本然   居安虑患 处变坚忍

  看破认真 脱负任   奇异乏识 独行无操

  事留余地 便无殃悔   猛然转念 魔为真君

  宽厚待人 养德远害   毋信偏言 不恃己长

  毋攻人短 善诲人顽   分清功过 勿显恩仇

  阴者勿交 傲者防口   位盛危至 德高谤兴

  昏散知醒 吃紧要放   恶隐祸深 善显功小

  君子之心 不滞不塞   以德御才 恃才败德

  有识有力 胜私制欲   穷寇勿追 投鼠忌器

  大量能容 不动声色   与人同过 功让他人

  横逆困穷 锻炼身心   醒迷救难 功德无量

  燮理功夫 敦睦气象   趋炎附势 人情通患

  戒疏于虑 警伤于察   净拭冷眼 勿动刚肠

  辨别是非 认识大体   量弘识高 其德乃厚

  亲善防谗 去恶守密   一念回光 炯然返照

  暗室节义 履薄经纶   反己辟善 尤人浚恶

  任德怀恩 至亲路人   精神万古 气节千载

  不夸妍洁 谁能污我   机变不测 智功何及

  冷肠平气 去烦恼障   真恳为人 圆活涉世

  去混自清 去苦自乐   君子立德 小人图行

  一言一行 都宜慎重   学贵有恒 道在悟真

  事宜宽缓 人勿操切   恕人之过 忍己之辱

  不能养德 终归未节   为奇不异 求情不激

  谢事当盛 居身独后   先淡后浓 先严后宽

  谨德至微 施恩不报   心虚意净 见性明心

  回归自然 述古畅怀   世态炎凉 不喜不怒

  修身重德 事业之基   慈悲之心 生生之机

  心为根本 根固叶荣   心即天机 廓然无碍

  勿昧所有 勿自夸耀   无事惺惺 有事寂寂

  随人接引 随时警惕   议事深入 任事超然

  信人己诚 疑人已诈   操履严明 心气和易

  春风育物 朔雪杀生   浑然和气 居身珍宝

  善益暗长 恶损潜消   诚心感化 名义激砺

  厚待故交 礼遇衰朽   慈祥至和 洁白垂芬

  庸德庸行 混沌和平   行戒高绝 性戒褊急

  坎坷世道 以耐撑持   虚圆立业 执拗偾事

  茔然本真 堂堂正正   处世作事 不即不离

  忙里偷闲 闹中取乐   未路晚年 精神百倍

  为民立命 造福子孙   藏才隐智 肩鸿任巨

  居官公廉 居家恕俭   过俭伤雅 过让多机

  富当知贫 壮须念衰   喜忧安难 勿介于心

  茹钠垢辱 包容贤愚   声色名位 不可过贪

  勿仇小人 勿媚君子   乐极生悲 苦尽甘来

  势理难医 理障难除   过于则溢 过刚则折

  金须百炼 矢不轻发   冷眼观人 理智处世

  戒小人媚 愿君子责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好利害浅 好名害深   恶不即信 善不急亲

  忘思疑善 刻薄之尤   性躁无成 和平集福

  谗言自明 甘言侵肌   刻失人和 滥招恶友

  急处立稳 险地回首   和济节义 德承功名

  居官有节 居乡敦旧   既畏大人 亦畏小民

  逆境比下 怠荒思上   轻诺惹事 倦怠无成

  读书至乐 观物融洽   勿逞己长 勿恃所有

  中才之人 难与下手   守口须密 防意须严

  责人宜宽 责己宜苛   幼不陶铸 长不成器

  不忧患难 不惧权豪   浓夭淡久 早秀晚成

  静中真境 淡中本然

  后集(一百三十五题)

  谈者不真 言者无行   热处无益 闲中有味

  省时无适 无能以真   浮云富贵 醉酒耽诗

  春为幻境 秋见真吾   法空不缠 身心自在

  世间广狭 皆由自造   广狭长短 由于心念

  趣不在多 景不在远   损之又损 忘无可忘

  醒梦中梦 窥身以外   知足则仙 善用则生

  清澈玲珑 触物会心   趋炎附势 栖栝味长

  不以神用 何以得趣   闲云为友 明月为伴

  心无物欲 坐有琴书   消除幻业 增长道心

  乐极而哀 兴味索然   退步宽平 清淡悠久

  会个中趣 破眼前机   修养定静 心性不乱

  非上上智 无了了心   隐无荣辱 道无炎凉

  不争长短 不较雌雄   除去恼愁 身凉心安

  槁木死灰 不免落空   道便恩退 着先图放

  得休便休 得了得了   贪富则贫 知足则富

  逃名有趣 省事能闲   春日繁华 不若秋清

  超越喧寂 悠然自适   诗家真趣 禅教玄机

  去留不系 静操不干   机心生疑 念色见真

  浓处味短 淡中真趣   来去自如 毁誉何妨

  有意反远 无心自近   忧喜取舍 形气用事

  处喧见寂 出有入无   幻形雕谢 自性真如

  心无恋染 仙都乐境   欲心火炽 虚心宁静

  喧杂则昏 清宁则明   贫者无虑 贱者常安

  卧云眠云 绝俗超郡   读易晓窗 谈经午案

  浓不胜淡 俗不如雅   人为乏趣 天机自然

  出世涉世 了心尽心   烦恼由我 嗜好自心

  身放闲处 心安静中   以失意思 制得意念

  云中世界 静褢乾坤   世态变化 万事达观

  不求荣达 无忧无畏   闹中冷眼 冷处热心

  徜夷徉犹 借境调心   事无绝对 安乐寻常

  乾坤自在 物我两无   灞桥诗思 镜湖野趣

  生死成败 一任自然   不忧噌蹬 当烧噪急

  流水落花 身心自在   华萼徒荣 玉帛何益

  乾坤妙趣 天地文章   在世出世 善自修持

  猛兽易服 人心难制   名有尊卑 贪无二致

  心地平静 青山绿水   毁誉褒贬 一任世情

  自适其性 宜若平民   凡事随缘 渐渐入无

  处世忘世 超物乐天   天然真机 造作减味

  人生无常 盛衰何恃   性天情彻 何必谈禅

  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   绝虑无忧 游衍真境

  安分守己 莫做蠢事   真不离幻 雅不脱俗

  求心内佛 却心外法   俗眼有别 道眼是常

  冷情当事 如汤消雪   神酣得和 味足识真

  知衰破俗 知乐臻圣   心了净土 未了俗家

  胸中无欲 眼前空明   断绝思虑 光风霁发

  性天未枯 机神触发   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操持身心 收放自如   山居清洒 物我都忘

  自然人心 融合一体   物我合一 鸟伴云留

  文以拙进 道以拙成   祸福苦乐 一念之差

  以我转事 逍遥自在   学道力索 得道任天

  理寂事寂 心空境空   机息不苦 心远无尘

  幽人自适 不牵不泥   生生之意 天地之意

  思及生死 寂然超物   雨后山妍 静夜钟消

  卓智之人 洞烛机先   登高心旷 临急意远

  雌雄妍丑 一时假相   万钟一发 存乎一息

  自然真趣 闲静可得   以我转物 尘静理境

  天全欲淡 第一境界   就身了身 出世于世

  观心增障 齐物剖同   抱身心忧 耽风月趣

  勿待兴尽 适可而止   一念不生 真境真机

  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   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过而不留 空而不着   世间可乐 苦自心生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醉   不染世法 臭味迥然

  观物百得 勿徒留连   失身市井 生不若死

  非分之福 人世机阱   根蒂在手 超越提掇

  事起害生 无事为福   清净之门 淫邪之窟

  身在事中 心超事外   减省一分 超脱一分

  满腔和气 随地春风   超越嗜欲 但求真趣

  随缘素位 无入不得 






经文概述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现在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前期,关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学术界争论较大。韩非认为是老聃,司马迁指出也可能是太史儋,但后来很少有人从后说。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就是老聃。现存《老子》的版本,以帛书甲、乙本为最早。此外,还有许多版本流传 。据统计,石刻14种,以唐太宗时虞世南校写的石刻《老子》为最古,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次之。唐写本《老子》残卷,散见于各地保存的敦煌经卷中,为数颇多。木刻以宋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为早,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有影印本。明《正统道藏》搜集《道德经》本文及汉、魏、唐、宋、金、元、明注本,总计有41种之多。历代解老、释老者不下千百家,其中最著名的有:战国末的韩非《解老》、《喻老》;汉代河上公《老子章句》;魏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何晏《老子道德论》;唐代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宋代道士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王安石《老子注》(已佚);明代焦竑《老子翼》;清代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近现代有朱谦之《老子校释》、高亨《老子正诂》、任继愈《老子今译》等。《老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它为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和儒家对立的道家学派。在国际上被译成多种文字。 






作者简介:老 子

  中国先秦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考证关于老子的姓字,历来说法不一。《庄子》称他为老聃,书中的内篇《德充符》,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北游》等都把老子视为前辈,这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笔下的老子。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中《曾子问》篇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代的知礼守礼的长者。《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体上把老子描写为道家,其中搀入老莱子和太史儋两个名字。也有学者认为可能“老”是老子的姓或氏,其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