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朐谧罱砥档缡踊崛〈佬牵佬堑某杀咎撸从从奖悖湛匆哺奖恪�
我上一次到台湾来,在飞机的杂志上,它有卖东西的杂志,看到一个小的,就像我们现在的电视机一样,多大?跟现在人用的手机一样大,很薄,它整个是画面,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电视机,可以收看卫星电视。它里面有个晶片,能够收看好像将近二十台,二十个频道。我看了这个很欢喜,我当时买了一个,飞机上没有货,给他订货,他寄来了。我送给华藏卫视,我告诉华藏卫视,你去找这家公司,你让他好好给我们设计一个只能收看华藏卫视,其他电台统统收不到。你装在身上,随时都可以收听、收看,这个好!将来我们连这个色相也不要了,专门是音声、是文字,这等于说是你天天在佛经的课堂里面。我让这个公司特别替我们设计这个东西,那我们可以大量跟它订购,它生意就好了。鼓励学佛的同学,每个人身上有这么一个小机器,随时随地你都可以能收听,什么妨碍都没有。我们这个接收器只能够接收我们讲经教学的节目,其他的收不到,这清净,没有染污。这在从前没有人敢想,我们都不敢想像,现在居然成了事实。这都是属于方便,利益众生。将来我们要想这个世界恢复安定和平,除了圣贤教育、宗教教育之外,想不出别的方法。圣贤教育、宗教教育的方式一定要用高科技,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我们非常欢喜,这个能够普及,而且成本非常低,只要买个这么小的机器,很便宜,又不要缴学费,二十四小时可以收看,可以陪着你、带着你用功,帮助你精进。这是以往无法想像的方便般若,现在被这些科学家开发出来,我们要非常感激。为什么我们不接受一般的这些电视节目?一般的电视节目已经造成现在整个世界混乱的结果。佛法是教育,教育一定要懂得人是教得好的,也教得坏,看你怎么教。现在全世界,我们看电视、网路,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暴力、色情、杀盗淫妄,这个社会怎么不乱?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总想找一个小社区,在这个小社区里面做实验,把这些负面的,影响我们生活、情绪、品质的,我们慢慢远离它,把圣贤的教诲我们天天拉近。这个实验我们在中国大陆做,成功了,现在我们的中心交给政府去经营,我们相信它会做得更好。这是一个试点,这个试点很可贵,让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伟大、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功能,我们重新认真的学习,这个世界也许能救。普遍推动,就是普及教育,就能收到效果。所以这种远程教学,利用卫星、网路,用这种方式,能救世界、能救社会。
在当前最严重的一个考验就是时间,这时间要愈快愈好,再过个十年,过个三、五年,来不及了,迫不及待要赶快来做这个工作。我们相信,一个地方做好了,会带动,会起示范作用。我想在这方面我们成立一个教学的小组,专门负责来制作这些节目,就是课程,来制作这些课程,定期的播放。现在我们也有这个条件。一定是从我们开始,从我们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当中,个人,个人展开来是家庭、是邻里乡党、是社会、是国家,再扩大是全世界,我们有责任,我们有义务。现在人常说,“放眼世界,放眼天下”,起心动念要为整个社会着想,要为整个世界着想,我们怎样帮助这个世界化解冲突。今天讲环保,环保最重要的是精神的环保,外面环境染污固然是严重,我们现在内心的染污比外面环境严重得太多太多,我们怎么办?这是我们当前一个很严重的课题,我们要认真去研究,认真去学习,要把它做好。带给全人类的安定、和平,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可是教学,我们必须要明了,这是智慧,真实智慧,因果是根本,人如果不懂得业因果报,纵然我们学《弟子规》、学《十善业道》,都不踏实,都是表面的,真正懂得业因果报真实不虚,他就踏实了。知道什么?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谓“生死有命,富贵由天”,真相信这个他就不动心了。所以我们要从这里下手,从这里开始。今天我们讲的是般若波罗蜜,明天我们讲方便,就讲的智慧、禅定、布施、忍辱应该怎么样去落实,这属于方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八集) 2009/5/1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前面我们学到‘智慧’,这是菩萨自行化他十波罗蜜,也叫十度。前面六条大乘经上常讲所谓六度,这个大家很熟悉的,现在六度后面加上方便、愿、力、智,合成十波罗蜜,这是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教导诸菩萨修行的纲领。在《般若经》里面,世尊常常跟我们讲,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学习的科目就是这十种,或者说六度。十度跟六度的意思实际上没有差别,讲六度,后面方便、愿、力、智都属于般若波罗蜜,它就包括在里面。讲十度是把智慧展开,般若智慧是体,般若是体,方便、愿、力、智是般若的德用,有体有用。大乘法里面佛又常说,智慧有两种,一种是实智,真实智慧;一种叫权智,权智就是善巧方便。在十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是实智,方便、愿、力、智是权智。另外一个名词,经上有讲的根本智、后得智,根本智就是般若波罗蜜,方便、愿、力、智是属于后得智。我们再用一个浅显的话来讲,大家就懂,根本智是离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完全没有了,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现前,这是根本智,真实智慧。后得智是什么?后得智就有一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
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教化众生,岂不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吗?对的,是没有两样。虽没有两样也确实有两样,这两样是什么?觉、迷。凡夫不觉,真有分别执着;菩萨、阿罗汉他们觉悟了,虽然表演的有分别执着,实际上他心里没有,这就不一样。表面上有,像什么?像舞台表演一样,舞台表演根据什么?根据剧本。剧本这里写让你笑,到时候你就得笑,让你哭,到时候就得哭,那不是真的是假的,装样子的,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是在舞台表演。咱们凡夫,凡夫就把表演当真,真有分别、真有执着,不同地方在此地。这一点真正觉悟的人他看得出来,他很清楚;我们凡夫看不出来,龙蛇混杂。佛菩萨跟凡夫和光同尘,我们没有这个智慧看不出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开悟之后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在中国,诸佛菩萨示现为祖师大德、为比丘、为比丘尼、为长者居士,做出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他的身分不暴露,我们不知道!身分一暴露他就走了,他绝不留在世间。在历朝历代修行人当中,我们在典籍里面所看到的,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和尚是阿弥陀佛再来,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身分暴露他就走了。宋朝,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的时代,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他是自己宣布,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说完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自己说他是什么佛、什么菩萨再来的,说了又不走,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
无论是自己宣布,或是别人替他宣布,说了就走。永明延寿菩萨是定光佛说出来,这个故事很长,说出来耽误时间。当时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做了一个无遮大会,就是修供养求福,无遮就是没有任何条件,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来应供,皇上设宴供养法师。这宴会上首席谁都不愿意坐,诸山长老都推辞,都互相推让,大家都不愿意坐。从外面来了一个和尚,看到大家都不愿意坐,他就往首席上一坐,这一坐大家就坐定,大家都不认识他,从外面来的。既然是出家人,就是没有任何条件,所以也就不说话。国王心里面也不太舒服,因为他心目当中的长老都没坐上首席,被外头来的一个人,来了一个和尚。宴会完了之后,散会了,他就向延寿大师请教,他说我今天设这个无遮大会,有没有圣贤来应供?永明大师告诉他,有!他说什么人?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他说谁?就是那个大耳朵坐在上位的,坐在首席的。这一听可不得了,定光古佛来应供,赶紧派人去追,这就追到,他在一个山上石洞里面打坐。身分暴露,知道这是定光古佛化身来,国王就要礼请他。他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就是阿弥陀佛多嘴多事,怎么把我身分暴露,他就走了,就往生。这些追到的人回去赶紧报告,定光佛走了,他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永明延寿不就是阿弥陀佛吗?回去报消息去。报消息的时候国王听到欢喜,原来都不知道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是定光佛口里说出来,那还有错吗?赶紧带着人去拜永明延寿大师。还没有出门,外头就有人来报信,报信的人匆匆忙忙,几乎跟国王碰在一起,国王说:慌慌张张什么事?永明大师圆寂了。身分一暴露就走了,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暴露身分而不走的,这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可不能相信。
所以权智、后得智,就是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智慧要不能落实在日常生活,这智慧有什么用?那何必要求智慧?所以,文殊菩萨善巧方便,将般若波罗蜜落实在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分别为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智波罗蜜,便利我们学习。什么是方便?大乘教里面说得很好,“善巧方便,自积功德”,这个七是十波罗蜜里头第七,第七个是“方便度,善巧方便,自积功德,又济度一切有情也”。这几句话是总说什么叫方便,说得很清楚。大乘教里面也常常讲三种方便,不离这个宗旨。三种方便第一个,“进趣果向方便,修诸功德,回向佛果”。这一条很重要,我们学佛,这是修因,为什么要修因?总希望得一个果报。每个人志愿并不相同,你看看绝大多数的人求什么?人天福报。能不能求到?肯定能求到。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成佛都能得到,何况其他的!成佛要跟人天福报相比,没得比,人天福报那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比殊胜的佛果你都能得到,何况人间这小福、小报!可是老师又告诉我,有很多人求,没有感应,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自己有业障。换句话说,不是没有感应,你这个感应它当中有障碍,障碍消除掉,感应就现前。什么是障碍?叫业障,业障就是你造作的一切不善业,这个不善业障碍人天福报。
所以老师教我要忏悔业障,你的障碍没有了,善因、善行决定感善果。我们看《了凡四训》,你看了凡先生命里没有功名,功名就好比现在讲的学位。在古时候举人、进士这是功名,要去考这个学位,他命里没有,他命里只有秀才。他命里没有福报,福报是有一点,很少,做官最高也只能做到一个很小县分的县长,而且在很偏僻的地方,孔先生跟他讲,在四川一个小县。寿命只有五十三岁,那个时候在做县长的时候,到五十三岁赶紧辞职回到家乡,不要客死在旅途,让他回家来寿终正寝。云谷禅师跟他说明愿求的道理,他明白了;原来他什么都没有求,真的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二十多年,每年的生活状况跟孔先生算的完全相同,所以他相信命运,死心塌地。云谷禅师告诉他,命运从哪来的?是你前生所修的。怎么修法?十波罗蜜第一个讲布施,你前生喜欢用财物帮助苦难的众生,欢欢喜喜修财布施,你这一生命里财库就丰足;你前生没有,你这一生财库空空。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前定就是你过去生中修的,这一生是你的果报。
佛家有两句话说得好,“欲知前世因”,我们要想知道前世我修的是什么因,“今生受者是”,这一生你所享受的就是,果报!因果是决定相应的。“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起心动念,这是在因,果报在来生。如果我们的因殊胜,力量很强,这一生也就转变,善因往好的方面转,恶的因那就往坏的方面转,统统在转。了凡先生明白这个道理之后,真正忏悔,断恶修善。所以他发个愿求功名,功名得到了,他考中举人;过了几年之后,又考中进士。考中进士之后,官就做大了,还是知县,但是是大县分,直接归皇上管的,宝坻的知县,那就不一样了。每年俸禄的收入多了,跟孔先生算的不一样了。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