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84部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84部分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分?你说他是及格还是不及格?我们这几个老师大家说,这个还是要通过,不能不通过,他跟佛法相应,他心里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其他的。古来大德常常有这种教诲,你无论什么事情向他请教,他回答你“阿弥陀佛”,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句话说。他自己的修功就这样的传授给你,他会成就,你跟他一样,你也能成就。千经万论,《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什么?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佛法,要舍。世尊自己在经上也讲了比喻,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好比“黄叶止啼”,这句话是佛说的。“黄叶止啼”是什么意思?善巧方便,你别以为当真。当真是什么?真性里头一法都没有,一法不立,那是真正究竟法。说出一法,你要是执着这个法,错了,佛说的一切法,不能执着、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那你就是真正得到。你要一分别、一执着,这个法都变成假的,都不是正法,变成邪法,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所以《开经偈》真写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听到佛法之后,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真解如来真实义。这不是凡夫,凡夫做不到,跟诸位说,四圣法界也做不到,只有出世间上上禅人他做到了,他懂得。

  形象上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没有两样,心里上完全不一样,叫真修行人。我们再回想一下,释迦牟尼佛、诸大菩萨,在我们中国,历代这些祖师大德,真正成就的人,真正成就是什么?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们示现在世间,跟《还源观》里面所讲的四德完全相应,四德我们还没有学到,在后面。第一个“随缘妙用”,第二个“威仪有则”。随缘妙用是我刚才讲的,形象上跟大家完全相同,内里头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妙用。我们修净宗,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绝不放在心上,就是妙用。“威仪有则”,这一句写出来了,“威仪住持有则德”,威仪是什么?行住坐卧完全跟戒律相应,严持戒律。我们今天讲与《弟子规》相应、与《十善业道》相应、与《感应篇》相应,给一般大众做出最好的榜样,来做示范的,这是身教。“柔和质直”,柔和是表现在外面,外面要柔和,内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心要真诚,摄受一切众生,接引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最后一条,代众生苦,“普代众生受苦德”。我们受苦是什么?给人看的,给众生看的,就是把世尊最后的遗言“以苦为师”表现出来。“威仪有则”就是持戒,佛最后涅槃的时候留这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可见得这两条是性德里面的两种。以苦为师是普代众生受苦德,做样子给他看。我们以清净心、以真诚心,苦不苦?不苦,苦里头有乐,是真乐。你看“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大乘教里面常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苦里头有法喜充满,这里头意思深。所以念佛法门决定不能够轻视,是《华严》、《法华》最后的归宿,是无上的法门。我们一定要懂得专心、守一,这一生就决定成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七集)  2009/5/11  台湾高雄  档名:12…47…2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文,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前面一句我们学过了,今天从‘智慧’开始,六度里面的般若波罗蜜,十度里面也是般若。我们看世尊在一般大乘教里面常说的般若的意思,“般若”这是梵语,“华言智慧”,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智慧,“谓照了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而能通达一切无碍,为诸众生种种演说也”。般若,为什么不直接翻成智慧?我们看了这个注解就知道,中国字汇里面,“智慧”两个字跟梵语般若的意思相同,可是有浅深广狭不同。般若的意思广、意思深,我们中国人讲智慧没有那么大的深度;再更深一层来讲,般若是从自性里面透出来的,不是学来的。所谓开智慧,智慧怎么开法?把障碍自性智慧的那个东西拿掉,把障碍除掉,自性般若智慧它自然现前,这个不一样。学习当中能不能得智慧?答案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为什么?看你用的是什么心,如果学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那叫知识,不叫智慧,知识跟智慧是有差别的;如果你学习里面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真正的智慧,差别在这个地方。为什么?大乘教里面佛常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个意思诸位要是明白,对于般若跟烦恼的关系你就清楚,它是一不是二,觉的时候叫智慧,迷的时候叫烦恼。或者我们换句话说,你就更容易懂得,般若在有障碍的时候就变成烦恼,没有障碍的时候就叫般若智慧。什么东西障碍?妄想分别执着障碍它,只要碰到这个东西它就变形、变体,就变成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烦恼一觉悟,这个障碍没有了,把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自性般若就现前。

  我们想到唐朝时代,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的方丈室里面,听老和尚讲《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真放下了。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放下了。我们凡夫是有所住,也就是你心里有东西。有什么东西?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有这些东西;再说得粗一点,有自私自利、有名闻利养、有贪瞋痴慢、有五欲六尘,有这些东西,你的般若智慧就变成烦恼。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放下,无所住,事有没有?事不妨碍,事上有不妨碍,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没障碍。障碍就是产生在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有这个东西,它就产生障碍,没有这个东西,障碍就没有了。所以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统统现前。这个智慧作用可不得了,佛法里面讲的,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你没有一样不通达,你没有一样不明了。为什么?自性本能就是这样的。能大师一开悟之后,他提出报告,他明心见性了,见性是什么样子,他说出来了。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一句话讲何期自性,没有想到自性,本来是清净的,从来也没有染污过。在佛菩萨是清净的,在我们还是清净的,在蚊虫蚂蚁、饿鬼、地狱、畜生也是清净的,真心永远是清净的。我们今天讲染污,染污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是什么?在佛学名词叫阿赖耶,真心被染污就叫阿赖耶。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藏识,藏就是我们佛经里三藏的藏,意思就是藏,识是识心,是假的,不是真心,真心变成识心。它的作用?作用就是含藏,含藏是我们今天讲的记忆,你能够记得,过去事情都能记得,就好像资料库一样、档案室一样,无始劫以来你起心动念一切造作,统统这个业都落在这里面,它是大仓库,都藏在里面。你要懂得这个道理,起心动念就要小心谨慎,无论是善的、恶的,全收藏了,这个档案调出来给你看,你赖都赖不掉。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人不可以起一个恶念,不是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是,你有资料库,资料库里很完整。谁能调得出来?佛菩萨、阿罗汉都有这个能力,都能把你这些资料调出来,让你自己去看。这种公案古时候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惠能大师开悟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要问他怎么成佛的?就是他懂得应无所住。佛在经典上告诉他应无所住,他就统统放下了,知道什么?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般若经》的总结,你看六百卷《大般若》,这是佛经里头分量最大的一部经,世尊讲了二十二年。总结就是一句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十二个字。佛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详详细细给我们说出来,这个世出世间法,不但包括世间,出世间不例外,佛法也是如此,没有例外的,都是不可得。所以《金刚经》上佛明白的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也不可得,也要把它舍掉。如果我们学了一大堆,满脑袋的佛法,满肚子的佛法,你就坏了,本来没有法,你学了这么多,你麻烦可大了。佛为什么要说这么多?佛不承认,你念《金刚经》,《金刚经》里头有,佛说他一生没有说一个字,如果你要说他说法,那叫谤佛。佛确实没说一个字。明明说了四十九年,现在集结这部《大藏经》,佛能赖得掉吗?佛有他的道理,佛是怎么说的?无说而说,说而无说。你要是会听,你也就跟佛一样,我听而无听,无听而听,那就对上了,那你才真正了解佛说的真实义。开经偈上所讲的,“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就真正懂得真实义了。真实义是什么?真实义就是自性,自性是本有的,虽是本有,也不可得。

  讲自性,可以说许许多多大乘经里面讲到自性,自性是什么?头一个就是给你讲清净。这篇文章里面,贤首国师把《华严奥旨》分作六个段落,第一段就是讲自性,“自性清净圆明体”,那个清净就是惠能大师讲的头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从来没有染过。为什么没染过?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我们讲染污,物质染污诸位晓得,精神染污你也能体会到,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你怎么染污它?可是它能生精神跟物质的现象,它能生。虽然能生,它又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话,它真的就会受染污,它不是真的。虽说能生,生物质现象、生精神现象,生灭不可得,这个生灭相了不可得。我们读了一篇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这段经文被选在《法苑珠林》里面,是《菩萨处胎经》里面的经文。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起个念头。这个我们懂,我们起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念头有几念?这个问的我们就不懂了。我们起一个念头,佛问:这一个念头里,“有几个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佛要不问,我们完全不了解,问了我们也感觉到迷惑。弥勒是等觉菩萨,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顷”,这一弹指,这个时间很短,一弹指,一弹指里面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听了都听呆了,我们起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是三十二亿百千念合成的,你看这个念头多微细!“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生这个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我们现在的观念是用秒做单位,弹指,我们弹得快,一秒钟大概可以弹四次,三十二亿百千念再乘四,是多少?现在我们算了一下,一千二百八十兆,也就是说,一个念头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微细念头。每一个念头都现物质现象,这个物质现象是什么?宇宙。精神现象是什么?精神现象主要是讲自己。外面的人事环境是我们依报里面的人事的依报,讲正报就是讲自己,我从哪里来的,说出来了。每个念头里都有我,念念都有我,这个念太微细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不可以执持,你没有办法把它掌握到。说实在话,你想都想不到,因为你想就是一念,那一念里面就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细念,你怎么能够掌握到?所以它所现的物质现象跟精神现象都不是真的,有生灭,生灭了不可得。

  我们今天感官的世界是什么?是这种微细念的相续相,是这么回事情。这个问题,你看到现在古今中外的一些科学家、哲学家都没有办法找到结论。现在说宇宙是从大爆炸来的,这讲不通,佛这个讲得好,比大爆炸讲得圆满。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个心想我们也不懂,其实那个心想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那个微细的振动,现在人讲波动,确实是波动。这个波动在佛法里叫无始无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就是讲这桩事情。一念不觉,哪一念?为什么会有这一念?没有理由。几时有这一念?没有时间,时间都不存在。佛给我们讲的讲得好,当下,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是迷了之后你产生一种错觉,你以为有时间、有空间,实际上没有。所以《华严经》里面给我们讲,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微尘是眼睛看不见的。现在科学家发现的原子、电子、粒子、基本粒子、夸克,是不是这个东西?我们不得而知,总是最小最小的物质。可是你要知道,那个物质很不可思议,它里面的信息是包含着整个宇宙。所以你要是见了性,不要学,遍法界虚空界里面万事万物你没有一样不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