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崃鄣狡渌模挥校墙蝗谟只ハ嗖环涟K栽谄档郎希銎档劳贝蚩颐窍衷诨姑挥姓庵只鳎阒荒芸匆桓觯悴荒芸戳礁觥H绻醇际醺呙鳎銎档劳笨銎档滥愣寄芸吹剑扛銎档啦⒚挥懈缮妫饨胁灰徊灰臁N颐怯谜飧龇椒ɡ醋霰扔鳎扔髡嫒绲囊馑迹裁唇姓妗⑹裁唇腥缇透菀桌斫狻�
这是说什么?“即诸佛所证真实无妄之德,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这就是诸佛的境界。特别显示在哪里?显示诸佛应化在我们世间,像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世间,六祖能大师应化在世间。在中国证得,不是顿悟,是渐悟,渐悟也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很多,宗门教下都有。念佛法门我们知道也不例外,念到理一心不乱,也入这个境界。在相上,我们凡夫接触的相上,释迦佛当年在世,能大师在世,跟我们没有两样,天天往来,其实境界不一样,完全是两回事情,凡夫不知道,他清楚,我们不清楚。这就是《华严经》里面常讲的“境随心转”,每个人境界不一样,他生活环境不相同,有人生活在这个环境里,悲观、痛苦,没有欢乐,有人在这个世间法喜充满、乐观。不是同样的环境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而且差别很大?这就是心不一样。心清净的他就乐观,为什么?境界里头没有一样不清净;心染污的,境界里头没有一样不染污;心善的,你看到芸芸众生、山河大地都善;心不善的,你看到芸芸众生、山河大地没有一样是善的。这就是天台大师所讲的百界千如,大分为十法界,再细分,每个法界都有十法界。
我们人法界里头有佛法界,像释迦他们示现的,他们是佛法界,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是菩萨法界。他不会从菩萨法界里头堕落到这里,没这回事情,哪有这种事情!他的现身决定没有起心动念,他有起心动念他就退转了,他就变成凡夫,没这个道理。他的示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换句话说,他有没有示现?没有,不现而现,现而不现,这妙了。我们要不是这么多年来在大乘教里锲而不舍,我们连这个消息都不知道,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证入这个境界,我们从解悟当中能领会到这个境界,能肯定这个境界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后再观察,就在我们现前大众相处之下,每个人境界不相同,我们生活环境是一样的,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千变万化。这种感受是什么?这种感受就是你的念头在变,真妄、染净、善恶在那里起变化。修行人之可贵就是你能保持,凡夫他保持不住,他心是浮躁的,他不是定的,保持不住,所以喜怒无常,外面变幻莫测。如果他保持得住,那就有一点定功,这个定功不能突破空间维次,这叫未到定,如果真的定功成就,他就突破空间维次。我们自己现在还不能突破空间维次,能把握到一些,这就属于未到定的层次,不能说没有定功。因为你跟一般人比,你的心比他们清净,你对于境缘的变化能控制住,你不是像他们那样显得心浮气躁,对自己情绪不能控制,现在在这个社会上,这样的人太多了。从这个地方看到我们修学的成效,不是没有效果,有,希望这个效果不断的增长。
我们在这里看到佛所证得的真实无妄之德,这个德是什么?就是这篇文字后面所说的四德,这四德真实无妄。我们有没有?我们有,显不出来,偶尔显出来一点,可是会被境界转。学佛的同修要在这里注意,如何叫它逐渐的能把这时间延长,那就是进步,就是好现象。四德,头一个“随缘妙用”,随缘我们当然都有,就是我们没有妙用。什么叫妙用?随顺性德就是妙用。我们讲得很具体,讲我们现前的境界,在随缘里面你能够与五伦相应、与五常相应、与八德相应、与戒律相应,那就是妙用,这是非常浅显的。真正的妙用是什么?真正的妙用是自自然然随缘。你自己没有起心动念,它就是这样的,那是如来的妙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伦常统统都做到,是菩萨的妙用;有分别、有起心动念,没有执着,是阿罗汉的妙用。我们今天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具足,我们努力学习,也能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够与伦常八德相应,也叫妙用。为什么?它是性德,虽然没有见性,我从佛菩萨那里学来的。哪一天执着没有了,就是阿罗汉的妙用;分别没有了,这是菩萨的妙用,你节节高升;到不起心不动念,做出来完全一样,这是佛的妙用。随缘妙用,这是第一,后面都从这里生起来的。第二个“威仪有则”也是这个意思,菩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讲大小乘,在我们一般讲,这是什么?这好像是为一切众生做示范。其实他本来就是这样,性德流露他就是这样,不是学来的,也不是自己有意思要这样做,不是,自然的,他就是这样。也跟前面一样,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都没有,自然就是这样的,这是如来的威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是菩萨的威仪;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阿罗汉的威仪。我们凡夫这三种烦恼统统具足,妄想分别执着都有,我们认真努力学习,也学得这个样子,人天威仪,这是性德。这里举出真实无妄之德,就是他真正远离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后面所讲的,第三个所讲的是“柔和质直”,末后一句所讲的是“代众生苦”,都是这个意思。一层一层的境界不一样,我们以前学佛的时候搞不清楚,只是在那里念,现在明白了。
“以其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是为常住果”,这是如来所证的。为什么?他没有生灭心,生灭心是假的。没有生灭心,当然就不迁不变,永恒不变,性德自然流露,你证到某个境界就不断向上提升。从这个地方体会到,我们到人间来,这一生当中,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我们就找到真实,我们要不断向上提升。就好像念书一样,我要升级,我不能留级,更不能降级。可是一迷了怎么样?迷了就留级、降级;念念不迷,你就不断向上提升。不断向上提升,你就想到那多快乐,真的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是内心的、自性的。自性里面的喜悦,决定没有烦恼,它不是外面刺激得的快乐,不是的,是内心里面的喜悦往外流露。特别是要学圣贤教诲,学佛菩萨,才有这种显著明显的快乐、喜乐。绝不是世间文艺表演、歌舞之乐,不是的,那是刺激,那不是从自性里面生的,是从外面环境的刺激,那不一样。
这个名词在《佛学大辞典》里面,它收集的材料就更多、更丰富,因为这个名词非常重要,希望我们能加深印象。第一条里面讲,“真如,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如常,“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云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我们想想,这是诸佛如来他们对于宇宙现象的看法,他看到是真的。我们第一句没话说,我们没有疑问,“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没话说,我们的问题在下面,“常住而不变不改”,我们没见到。我们所见到的,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自然现象有成住坏空,无常,它怎么不改?我们所感官的世界里头千变万化,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细心回味一下,佛在《华严经》里面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这个意思就懂得了。我们为什么看到这一切法千变万化?我们的心想念念在起变化,妄想,所以外面境界也起变化。诸佛菩萨为什么看这一切法常住不变不改?他心没有动,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在他的境界里面,法没有生没有灭,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现在说的时候能,能体会到。
如果你能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现象存在的时间多久?就算是他所讲的,我们现在能领会到的,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个念头,不管是善念、是恶念,是净念、是染念,它都是这么短的时间,它能存在吗?第一个念头没有了,第二个念头起来,可是第一个念头不是第二个念头,第二个念头不是第一个念头。这就像我们看电影,电影放映机里面的胶卷一样,你看一格一格的,这个大家知道,上面一格不是下面一格,下面一格不是上面一格,念念不相到,这佛经上常讲。有没有?没有,真的不变不改,这是如。我们今天没有看到这个,我们看电影只是在银幕上看到的,看到什么?看它的相似相续相。我们迷在这个现相,不知这个现相张张都是幻灯片,张张都没有动,只是它开关快速动作,把我们眼睛搞花了。你看那胶卷,哪一张它动了?那叫如。所以菩萨很厉害,能够在银幕上看到张张不动的幻灯片,我们是被它快速的动作迷了。我用这个比喻来解释好懂,要不然很难懂。
再一个比喻,现在大家使用照相机,这很普遍,半个世纪之前,五十年前,照相机是奢侈品,很名贵的,很少人用它,现在太普遍,大众化,人人都有,连手机都可以照相。照相机的快门,我们看到喷射机飞过,五百分之一秒快门你一按下去,飞机动了没有?你洗出来它没动,这是什么?这是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等,相等就不动。好像我们同样开车,速度相同的,我们在公路上走,我们的车看你的车,你看我们的车,好像没动一样,其实很快速都在移动。速度不相同的就看出在移动,速度相同的看不出移动。我们对于动的这种感应,要能追得上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这样的速度,我们看物质生灭你就看它不动,你在同速度之下。现在我们不同,我们的动作太缓慢,它太快了,所以没有觉得它的存在,其实它是存在的。虽存在,它时间又很短,所以说生它就灭了,说灭下面又生了。佛对于这个现象,告诉我们不生不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不叫废话吗?这讲不通。真有生灭,生灭不可得。所以弥勒菩萨说得很好,决定不能执持,持是你要保有它,不可能的事情,你捉不到,它太快了,这才是诸法实相,才是真相。我们只好依着大乘经上所说的,八地菩萨能证得,就是他见到了,他心地清净的程度能感受到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的频率,他能感受到;粗心大意的人不行,感受不到,我们必须是很大频率的振动,我们才感受到,微细的感受不到。所以常住不变不改,真有这个事情。
下面引《唯识论》,《唯识论》第二,讲《唯识论》就是《成唯识论》,第二卷里头有这么一段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这个容易懂,“如谓如常,表无变易”。真的,生即不生,不生即生,生灭不二,无论是物质现象或者是精神现象。在起心动念的时候现相,这就是唯心所现,至于这个现相会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那是唯识,识是什么?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只有起心动念,现的相是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不是十法界,所以实报庄严土我们一般也称为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分别执着变现的,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有执着就有六道。所以要晓得,六道、十法界都不是真的,从心想生,你心里没有这个想,就是没有分别的想、没有执着的想,十法界就没有了。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讲十法界的真相。你知道真相,你就不要再执着它,不要再分别它。在这个事实现象里面,我们要求的是什么?要求突破,也就是要求脱离。如果有要求突破、脱离这个念头,又错了,能不能脱离?永远不能脱离,为什么?你还有分别执着。所以这个话很难讲,要求脱离,又不能有要求脱离的念头,你有这个念头你就脱离不了,这是佛法的难处,很难体会到。你不出,不出在里面受苦,受苦受难,这个受苦受难很冤枉;应该要超越,又不能有超越的念头,又不能有超越的分别执着。只有上上根人他能得利益,中下根人慢慢来是很不容易。所以,在无量法门里面有这么个净土法门,太稀有、太难得了,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这个法门,也有许许多多菩萨希望有这个法门,没听说,这是缘分不同。因为我们有希求、有愿望脱离,只有从净土法门可以,这是个特别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不行,你有分别执着都不行,唯独这个。
有分别执着,生凡圣同居土;有分别,没有执着,你生的是方便有余土;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你生实报庄严土,这是极乐世界,清清楚楚、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