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36部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36部分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中国古时候的家道就能够延续下去,这是中国五千年来长治久安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这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找不到的,只有中国有,真正做好了,让其他国家民族看到,统统都来学习,这世界就和平了,那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安定和平做出最好的贡献,我们不能不重视。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好,传统文化怎么落实?就是家,用家来落实,这要靠我们大家来努力。底下这两句话不太好懂:

  【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这是讲什么?这是讲自性清净圆明体,一切万事万物的发生都有因,自性清净圆明体没有因。没有因就是本不生灭,惠能大师讲这么一句话,“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就是没有因。你怎么知道?行,能知道,‘唯了因之所了’,了因是什么?智慧,如果烦恼放下了,智慧自然就现前,他能够明了,他能够认知,这个事情就难了。在这里面我们讲到什么叫“生因”、什么叫“了因”,在佛法里面讲三因佛性,生因是三因里面所讲的,我们也顺便把这个名词跟诸位做个简单的介绍,什么叫生因?“《俱舍论》里面讲六因,《成实论》因之立三因”,《俱舍论》跟《成实论》都是小乘经。小乘重要,不能够轻视,佛在《佛藏经》里面告诉我们,“佛子(就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你学佛,跟释迦牟尼佛学习,从哪里学起?从小乘学起。小乘好比小学,大乘好比大学,你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这是佛所赞叹的。不学小乘就学大乘,佛不同意,为什么?你学不到。像现在读书一样,我不念小学,我也不念中学,我就念大学,行吗?决定做不到,那是什么?那就是天才儿童,天才儿童毕竟是少数,亿万人当中难得找到一个,像惠能是属于特殊的天才,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

  在中国佛教隋唐时候有两个宗派,就是俱舍宗跟成实宗,在这里你就看到了,俱舍宗从哪里来的?《俱舍论》;成实宗从哪里来的?《成实论》,根据这两部论而建立的学派,这是小乘。在古时候学佛一定要先学这两个,这两个学一个也行,这两个学派是基础,佛法的基础。中国小乘经翻译得相当完备,就是现在《大藏经》里面的四阿含,可是中国佛教在唐朝中叶之后就不学了,不学小乘。不学小乘怎么学法?用儒跟道代替,效果卓著,你看从唐到清代的出家、在家,高僧、高士代代有人,可见得这是可以的。所以用儒、用道,用四书五经,用《老子》、《庄子》来代替小乘。到我们现在这一代问题出来了,小乘没有了,儒也不学,道也不学,拼命在经典里面下功夫,搞一辈子都不能够契入境界,这就是佛所说的话灵验,佛说非佛弟子。在最近这几年,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不依照佛的教诲,我们决定不会成就。所以我们特别提倡《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劝大家至少要扎三个根。这三样东西分量都很小,儒家的《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每一句三个字,里面只讲一百一十三桩事,这是做人的规矩,必须要做到,百分之百的落实才像一个人,这是伦理道德教育。《感应篇》是因果教育,道教的。有这两个基础再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佛法里面的基础,必须要学习的。你有这三样东西,这是儒释道的三个根,你真正能够好好的学习,百分之百的落实,你有学佛的条件了。然后你在佛法里面选一部经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一定会有成就。如果不从这三个根下手,那就是佛讲的,你非佛弟子,诸佛如来出现也没有法子教你,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处在现在这个时代,必须要从这里下手。

  《成实论》里面讲的三因,第一个讲“生因”。大师在此地说,自性清净圆明体“非生因之所生”,生因是什么?是讲万法,一切法它出生的时候一定有个因。譬如我们种瓜,瓜的因是什么?瓜的因是瓜子,你没有瓜子决定不能够长成瓜,所以瓜子是瓜的生因,菜子是长成菜的生因,稻谷它能够长成米,它是米的生因,它总有一个因,这因是第一个条件。所以说,“如善恶业为苦乐报之因”,这是讲我们六道里面,我们心善、言善、行善,我们会得到快乐,三善道的果报,这是善因、善果;恶的因呢?恶的因你就得苦报,饿鬼、地狱、畜生,这是苦报,人天是乐报。这讲起来也很复杂,在六道里头,你到哪一道有引业,引业有善恶。除了引业之外,譬如我们同时得人身,那我们引业相同;虽得人身,我们命运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那是什么原因?这里头还有一种业,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我们的引业相同,我们的满业不相同,所以果报也不一样。可是自性不是生因之所生,这要知道。自性从哪里来的?你要去找这个,你就错了,你永远找不到,愈迷愈深,永远找不到。怎样才找到?放下,不找了,它就现前,所以这是非常微妙的一桩事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我们接着再学习。好,谢谢大家。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十二集)  2009/3/24  台湾华藏电视台  档名:12…47…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四页第一行,我们从第二句念起:

  【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

  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自性隐显这个现象,隐与显都没有因,不像一切万物,一切万物确确实实所谓是因缘生法,这是佛讲的。只有自性不是因缘生法,为什么?它没有生,它也没有灭。在宇宙之间真正讲到不生不灭的,就是自性,自性从哪里来的?无有来处。自性为什么发生的?没有原因,只有这桩事情,这里说得好,它‘非生因之所生’。但是如果你有智慧,你确确实实能够证得,这个证得不是说你得到什么,你真正知道它的存在,而且真正知道它是宇宙的第一因,宇宙、生命、我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佛说得很好,一切万物,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没有生因,识有,识是因缘所生法,性没有,这个要知道,这很难懂,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讲到生因,我们前面提到《成实论》里面的三因,这个三因也就是讲的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总离不开这三种因。第一个是“生因”,第二个是“习因”,第三个是“依因”。这些概念、事实都围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都能通达明了,你是个明白人;如果不能通达明了,那你就是个糊涂人,糊涂人在佛法称为凡夫,明白人称之为菩萨。菩萨跟凡夫没有两样,只是对于一切万事万法明不明白。

  生因我们说过了,只有自性没有生因,除了自性之外,统统都有生因。宇宙怎么来的,有生因,我从哪里来的,有生因,怎么来的?我们在华严会上讲了很多,不止一次,时时刻刻都提出来。为什么要这么频繁的来提示?因为我们没有能够认知,不是听一次就明白,这个话听一万次你也未必能明白,未必能明了,不明了就不得受用。真正明了就得受用,这受用是什么?受用是大自在。大乘教里面讲三德,如果真的明了,你就得解脱德,解脱就是大自在。我们不得大自在,还有烦恼,还有习气;换句话说,我们没有真的明了,只是听说而已。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学习要不断的重复,温故而知新,这是很有道理的。真清楚了,三德都现前,法身德现前,什么是法身德?整个宇宙是一体,这是法身德。你就不会再分人我,没有这个概念,你真正晓得整个宇宙是自己,好像我们明了,我们这个身体是自己,你就不会再去分这是头,这是眼睛,这是耳朵,这是鼻子,这是手臂,这是手指,你就不会分,为什么?一体!所以你真正证得法身,法就是身,法性是真心,法相是真身。法相在大的方面来说遍法界虚空界,范围缩小来讲,咱们娑婆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大的你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藏世界,叫世界海。

  佛说,在大宇宙里面,像华藏世界海无量无边,无有穷尽,有没有生因?有。生因是什么?我们这篇文字里面的第三段就讲三种周遍,“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是性德,所以它的生因是性德。那自性的生因呢?自性就没有生因,所以它第一个源头没有生因,第二个就有生因。宇宙出现,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五句话,末后一句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有生因,前面讲的没有生因。前面譬如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个清净没有生因,“本不生灭”没有生因,“本自具足、本无动摇”都没有生因。法尔,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不可思议,佛这句话说得妙!你没有办法去想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是物质,我们眼耳鼻舌身接触不到;不是精神,我们的意识想不到,这才是真的。这篇文章里面最难懂的就是第一段,因为第一段就是它没有生因,二段以后都有生因那就很好懂。第一段里面就是禅宗里面常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禅宗常常参这个话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讲得很清楚。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得没有这么清楚,但是也讲得好,那是什么?叫常寂光。我们不要说土,也不要说身,就叫常寂光,那是本来面目。常寂光就是此地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佛经里还有一个名词叫“大光明藏”,那也就是讲常寂光,也就是讲自性,自性是大光明。这个东西你说体会,体会都体会不到,为什么?你体会用心,只要讲用心全用妄心,真心用不上。真心是什么?真心是下面讲的“了因佛性”。“非生因之所生”,这句话要肯定,决定没有怀疑,有怀疑那就是障碍,烦恼障,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下面就是疑。你在这上面怀疑,你就永远不能见性,不能见性造成什么样的障碍?出不了十法界。给你说你可以出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十法界,十法界最高的是佛法界,你没办法超越,也就是说你永远见不到诸佛如来的常寂光净土,你见不到。所以这个疑要断,这个疑,六个根本烦恼里头的疑,不是普通的疑惑,我们普通叫怀疑不是这个,那你就搞错了。就是对这个自性清净心没有原因生的,法尔如是,对这个不能怀疑,这个疑情断了,你才能体会到万物都有生因。

  第二个讲“习因”。这个生因,万物的生因是什么?是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自性,自性能现。能现为什么会有差别?能现应该都是一样,没错,确实是一样。种种差别从哪里来的?差别从习因来的。你看看我们中国古人讲的,讲得含糊,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我们中国,你看《三字经》上,小朋友都会念,“性相近”,那个性就是自性,不是生因之所生。“习相远”,习是什么?习因,我们中国人讲习惯,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因就是习惯。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虽然不长,就一句,“如习贪欲而益长贪欲”。我们中国人常讲,“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他跟善人在一起他自然就变善,跟恶人在一起他就学坏了。所以环境能变化一个人的气质,要晓得这些烦恼没有的。最高的我们不说,最高的是起心动念,自性里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也是生因。起心动念之后现种种不同的现象,十界、六道、三途,这些染净、善恶、苦乐完全是习性,是习因。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教育的重要。

  所以我常常想,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我想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中国这个地区。早年我跟李老师学教,我把我这个看法向他老人家请教,他老人家给我证明,他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证据,这真的,事上什么?没有记录。佛在经上也没有说,中国古圣先贤哪些是佛菩萨再来的,没讲,所以事上没有证据,理上讲得通。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就是在十界、六道、三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得大自在,一点障碍都没有。他怎么能现身?现身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所以他种种示现还是非生因之所生。性如是,相亦如是,这个道理深,为什么?他觉悟了,所谓觉悟就是他不起心、不动念,那就不是生因之所生。只要起心动念就是生因之所生,那个生因是什么?生因是起心动念。诸位要晓得,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