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凼巧撇疲蘼凼撬畏玫纳浦叮堑难杂镌熳鞫际窃猜腔鄣谋硐郑と绕怕廾拧⒏事痘鹜跛硐值亩际侵腔鄣南允荆馕颐遣缓枚U瓜殖隼词窃猜南嗪茫饨猩疲饨斜拘员旧啤R仓寰徒樯艿酱说亍�
再看下面第三段,“能摄之义,真如在烦恼中,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来藏”。这就是刚才所说的,它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这就是《华严经》佛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简单的说,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圆满的才艺、圆满的相好,相好我们中国人一般称福报,圆满的福报,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所以,德行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悖德是自性里头没有的。哪些是性德?我们在前面讲的,爱是性德,第一德。在中国人讲,孝是性德里面第一德,孝是什么?孝就是爱。孝这个字,所以中国这些文字,这也是在全世界所有一切国家族群里面找不到的,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纵然念不出来,可是你看它那个样子,你会懂得它的意思,这智慧的符号。孝字上面一半是老字,下面一半是子,你想想看这什么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现在人讲有代沟,代沟就不孝,孝就没有了。孝没有代沟,是一体,上面还有上面,下面还有下面,这就是说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体。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纪念祖先,他莫名其妙,祖先你又没见过,听说是几百年、几千年的,你祭他干什么?可是在中国人,孝是什么?几千年、几万年、百万年、千万年总是一体。
中国有文字是从黄帝才开始,有文字记载不过四千五百年。没有文字之前是传说,传说现在大家都肯定是炎黄子孙,那就追溯到伏羲、神农,伏羲、神农距离黄帝大概也是一千年的样子,这个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常讲,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之前有没有?当然有。没有,我们从哪来的!所以你往上追溯可以追溯一百万年、两百万年,炎黄子孙演变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所以我过去常常想到,《百家姓》里面所讲的四百多个姓氏,我以为都是一家人,现在所讲的汉族,这是一家人。演变几千年之后,真是枝叶繁茂,这么大的一个族群,同一个祖先。所以,孝是性德,从孝演变出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全都是性德,你天性里头本来就有。所以现在都忘掉,现在人不孝、不悌、无礼,甚至于连耻辱都不知道,不知道羞耻,这是什么?没人教。如果有人教,很快的就把他唤醒。我们这二、三年在中国汤池办《弟子规》的教学,实在是让我们感到惊讶,这批老师热心去教学,教了三个月,人的性德就显示出来,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他懂得孝悌、懂得礼义,都能够在生活上表现,首先表现的是谦虚,自己谦虚,对别人尊敬,对别人有礼貌,看见任何人都是和颜悦色,都能够九十度的鞠躬,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学来的,所以它是性德。从这些德行里面,你就看出他的智慧,你也看出他的福报,没有一样不是圆满的。所以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本来是佛,本来成佛,只是现在一时迷惑了而已。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实验,肯定人性本善,而且肯定人民是非常好教的,你不教就错了,你要去教他的话,各个都是圣贤,人人都是佛菩萨。
《占察经》里面有这么个说法,“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这个彼心就是众生心,就是我们现前的心,我们现前这个心烦恼重重,妄想纷飞。可是里面真如本性在其中,所以他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之业,这句说是谁?这句说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业是事业,业是造作,诸佛菩萨的事业是什么?是在十法界现身说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无漏清净之业。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无漏就是他们所作所为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再说得明白一点、粗浅一点,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没有贪瞋痴慢,他做得非常积极。什么都没有,他为什么那么积极?刚才讲了,因为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所以推动的力量是同体大悲,跟我同体,慈悲心生出来。无缘大慈,无缘是没有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条件的,没有任何希求的,这是诸佛菩萨。我们虽然没有证得这个境界,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学习,这就对了,这叫学佛。
所以我们总是要记住,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认真跟他学习,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就对了。如果我们只是学经教、学样子,样子是形式,很多!有参禅的样子、有持戒的样子、有讲经的样子、有念佛的样子,样子可多!虽然有这个形式,自己还是自私自利、还是有名闻利养、还是有贪瞋痴慢,这是什么?这叫搞佛学。搞形式都是搞佛学,有没有用?不能说没用,什么用处?跟佛结个缘,这一生不能解决问题,什么问题?了生死证菩提这个问题没分,还是搞六道。如果你的心善、行善,在六道里面来世生三善道,如此而已;如果你的心行不善,纵然有佛形式、外表,来世还是要堕三途。这些事理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否则我们学佛会走错路。怎样才不错?学佛要学释迦牟尼佛,他做出样子给我们看;学儒要学孔夫子、要学孟夫子,他也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这就对了。要像!学儒要像孔子,学佛要像释迦牟尼佛,人人可以学得到。绝不是孔子就他一个人,就不可能有第二个孔子;释迦也是他一个人,再没有第二个释迦,没这个道理。夫子曾经说过,人人可以做尧舜,尧舜是大圣人,孔孟就是以尧舜为学习的榜样,他学得很到家,他学得很成功,也成为大圣大贤。我们历代祖师大德里头有不少学释迦牟尼佛,也学得很成功。所以我们要立志,我们要发心,要认真向佛菩萨、向圣贤去学习,学习的好处说不尽,好处你没有法子想像得到。
我学佛的时候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以前不知道,以为佛是宗教、是迷信,不接触。我跟方老师学哲学,方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是圣哲,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话很动听,听了之后我才去改变观念,我晓得佛不是一般人所说的宗教,这里头有最高的哲学。学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不但有最高的哲学,有最高的科学。《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包,无奇不有。这部经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已经用了四千多个小时,进度多少?差不多是五分之一,四千个小时,要像这种进度的话,全经学完还要两万个小时。你们诸位想想看,世间这些学科还有哪个比这个更大的,要算学分,那多少个学分!这么好的东西,你看被人家冠上迷信、宗教,让许许多多这些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不接近,缘失掉,多可惜!所以我感谢老师,如果不是老师提醒,我这一生当中不会碰它。接触到之后才知道好,才真正发心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走他这条路子,这条路确实是人生最高享受的一条道路。
下面他举《起信论》,《起信论》上说“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其实这句话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跟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下面又说“藏”,藏是什么意思?藏是“库藏”的意思,前面我们也说过。“诸佛所有一切功德皆在其中”,就是收藏在里面,就叫做“如来藏”。“现行功德未能起,故不名法身”,这个意思很完全,这就在凡夫位,现行功德不能现前,所以不叫做法身。我们就知道,迷的时候叫如来藏,觉悟的时候就证得法身,为什么?如来藏里面的无量功德都现前,诸佛所有一切功德都现前了,它起作用,都现在生活当中,都现在工作里面、待人接物之处,充满智慧、德能、相好,这就是佛,证得法身就称佛。底下《起信论义记》里面讲,“隐时能出生如来,名如来藏”,隐时是隐藏的时候,隐藏的时候,如来藏在里头,没出生。没出生,但是他一觉悟就出生,如来就现前,所以叫如来藏。底下有个括号说“能摄故出生也”,从这些讲法,我们逐渐都明白了。后面说“显时为万德依止,名为法身”,这个意思好,就是隐显,隐的时候叫如来藏,显的时候叫法身。所以这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经论里面都说这桩事情,隐显不同,法身跟如来藏是一体的两面。
如来藏大意我们搞清楚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搞清楚叫看破,看破之后才肯放下,知道放下的功德利益是无法想像的。不知道事实真相,劝你放下你不肯放下,你认为一放下我什么都没有。这也不能怪大家,为什么?好像事实摆在面前不是像佛所说的。佛教我们放下财富你就得财富,我放下了真的会得到吗?得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佛说错?佛没说错,我们把佛的意思错会了,我们没有放下,自己以为放下,其实没有放下。我们在这里投机取巧,像做生意一样,你放一块钱明天就赚一万块,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一本万利。侥幸的心、投机取巧的心来学佛,你怎么会有成就?你怎么会有感应?哪有这种道理?这里头有个原理、有个真理,就是我们的看破放下要与性德相应,才能起作用。我们孝养父母这是觉悟,放下什么你才真觉悟?放下不孝父母,放下不敬父母,因为不孝、不敬是烦恼不是性德。孝父母、敬父母是性德,性德它与自性的智慧德相相应,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佛真的没有说错,我们自己听经、读经,我们把佛的意思想错、解错,为什么会错?我们的心本来就错,妄心,它不是真心。真心你听经、你闻法,你所得到的是正知正见;我们不是真心,听经闻法所得到的多半还是邪知邪见,所以这才叫真正难。
谁能够把自私自利放下?我们都是凡夫,而且根性都不利,所谓是中下根性,我自己也是属于中下根性,怎样才能转得过来?慢慢的转,不能着急。就像一根木头泡在水里面,已经泡几十年湿透了,我们要问,这根木头里面还有没有火?还能不能点燃?木的性里面就藏着有火,肯定能点燃,但是现在它湿透,怎么点也点不燃。可是只要你有耐心,你有长时间,你慢慢去点,一年点不燃就两年,两年点不燃就三年,我相信能够有十年、二十年肯定点燃。就是要有耐心、有恒心,锲而不舍,我们学经教就是走的这个过程。最初的因当然还是过去的善根,佛家讲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善根就是你能信,你接触之后能信能解这是善根,肯真干这就是福德,遇到缘这才能走上成功之道。自己过去生中有这一点善根,在这一生当中能遇到方老师,这是缘;一介绍我们就相信、就肯干,这就是福德。干得很辛苦,不退转,天天读经愈读愈有味,最初的十年是最难熬的。为什么?最初十年念不懂,能体会的意思非常浅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法喜得不到。夫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喜悦得不到。也就是前十年都是落在佛学常识,义理悟不到,这是个难关,最难过的。所以往往学佛这一关不能突破就退转,就不学,那就没有法子。如果肯学,锲而不舍,二十年、三十年肯定有悟处,法喜现前,也就是学佛尝到佛法的味道,叫法味。
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尝到法味,他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是世间的这种快乐,世间味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味道,不能跟佛法比,佛法的味比那个浓得太多,佛法里头有真乐。世味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个东西世间人以为是乐,是有乐,那个乐像什么?像吸毒,像打吗啡,乐过去之后悲就来了,乐极生悲,它有苦!不像佛法,佛法乐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真乐。你要很长的时间慢慢心定下来,心定就开智慧,智慧开了再接触佛经,你会看到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肯定确实是无量义,那一点都不假,每个字出生无尽叫无尽义,字字句句无尽义。我们从什么地方相信?每年读这部经,每年都有新意思出来,上次读没见到的,这次读意思浮出来。所以这个经就永远有兴趣,读不厌的,遍遍有新意思,它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这就是性德,性德与它相应,它是不是性德?它是性德。弥勒菩萨讲得很好,“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它怎么不是性德!念是性德,念里面成形,物质现象是性德,物质现象里含藏精神还是性德,法味无穷!能尝到这个你就永远不会退转,什么困难也难不到你。可是这个总得要有三十年以上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