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桓鋈耸禄肪场⒁桓鑫镏驶肪场5窃诖说兀道镆舶ㄎ镏驶肪场4邮率嫡嫦嗌侠此担霸迪啾究眨翘逭占拧保坝心恐魑薏欢眉保挥腥嗣挥锌吹健?吹降奈侍庠谀睦铮磕憔醪痪跷颍∽诿糯蟮鲁=病澳慊崦础保裁唇谢幔克豢淳途跷颉T趺纯匆膊痪跷颍换帷2换嵩趺窗欤慷嗫矗淳昧怂突帷�
所以古人教给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能不能把一部书念到一千遍?念到一千遍,肯定你就会了,你就觉悟。什么原因?觉是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定来的。人要把书念一百遍的话,他心定了,定能开慧,就是这么个道理。现在人难,难在哪里?心浮气躁,一样东西让他看三遍他就不耐烦。这显示什么?没有定功,不会开悟,没有耐性,这是我们自己要好好培养。一遍怎么行?我们学东西,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我常常跟同学们讲,我们跟老师学经,一部经至少要讲十遍。我跟老师学了,学到自己能讲,能讲之后,最少要讲十遍,你阿赖耶识才有深刻的印象。明了之后,就是解了之后,你要能行,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这上乘。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我得受用了,我要不熟我怎么能得受用?有些同学讲个一遍、二遍,不错了,自己不错了,就要学第二本,学第三本。结果到最后都不能成就,根扎得不深。
“有目”这是什么?就是有悟性的人,“睹见”是讲他悟处,他一看到一听到他有感悟。‘生盲之辈’,这都是比喻,生盲是生下来眼睛就瞎了,所以他看不到东西。这是表示什么?根性钝的,他怎么看怎么听他也不会开悟,指这一类的人。他得不得利益?得利益,也得利益。甚至于连花草树木都得利益。这个利益就是现在所讲的,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就有,不是从哪来的,自性里本来就是这样的,有能量、有信息、有物质。但是没有缘它不会现起,所以你不能说它没有,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说这个意思。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一千遍也不会开悟,也不懂得佛的意思,可是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得到利益?得到。他末后一句‘如来智日’,就是自性般若也就是这个样子,所有一切众生统统得受用。但是他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教、就要学。
昨天我们读到“能鉴众缘”,略略的提到释迦牟尼佛在经里面讲过十种宿世的因缘。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来学一学,这是什么?用现在话讲,这是业因果报。我们从这个地方看,这是在经里面,是说释迦牟尼佛在摩竭提国竹园中,就是竹林精舍,佛在祇树给孤独园竹林精舍讲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经。从这个地方看,释迦牟尼佛他也很活泼,也不是很固执的。虽然一生他坚持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可是有些长者居士、国王大臣有非常美好的庭院,也很宽大,请他到里面,供养他,请他带着他的学生在这里面居住,安居、学习,他也不拒绝。讲完之后他就走了,都给我们后人做样子,他不留恋。再美好的环境,我在这里讲一部经,讲完之后就走了,这个地方还给主人。所以我常讲,主人有所有权,释迦牟尼佛借用的时候,他有使用权,他只是借来使用,讲完就走了,哪里有缘到哪里去,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道场。
讲这一段事情的时候在竹林精舍,他给这些学生们讲他过去生中的缘,为什么?这一生中有些报应,这果报从哪里来的?可是说法也有缘起,这不是佛无问自说,是舍利弗提出这个问题问释迦牟尼佛。譬如佛在世也遭人毁谤,也遭人侮辱,学生就怀疑,你老人家成佛了,凡夫有这种事情能说得过去,为什么你也有?这个问得好!这一问把很多人的疑惑都化解,佛说清楚了就化解了。大意都是说过去,过去的时间太长了。凡夫修行成佛不止三大阿僧祇劫,这个诸位同学要晓得,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对我们讲的,三大阿僧祇劫是对法身菩萨讲的。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一天开始,彻悟之后,他不但超越六道,他超越十法界,他是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从这一天起。他还有烦恼吗?有,烦恼太微薄,我们实在看不出来,这是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无始无明他断了,习气没断。习气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断掉?要三大阿僧祇劫。用什么方法?没有方法,只有时间长,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是这么个意思,这是我们总得要明了的。所以一般经典上都说凡夫修成佛是无量劫,我们听到这个也不要害怕,为什么?从理上讲,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你能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马上成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这个样子,夜睹明星,豁然大悟,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样子,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知识分子,惠能大师示现的是不认识字。这个东西与知识、与识字不识字没有关系,关系你肯不肯放下。
佛也是随便讲了他自己过去生中造作的恶因,“无数千岁”这句话就是无量劫来,“受无量苦报”。所以人不能造恶,造恶苦不是一生,生生世世。为什么?恶因在,遇到恶缘它就又起现行,这个事情麻烦可大了。你的恶因在哪里?恶因在阿赖耶里,阿赖耶是个仓库,你所造的一切善恶染净全在里面藏着,它会起作用。到成佛,成了佛还有余罪,“余残未尽”,是什么?习气,佛门叫习气。罪是不造了,完全觉悟不再造了,断掉了,可是还有习气,习气还会惹来果报。我们要问:佛有没有习气?佛没有习气了。没有习气为什么还要现这个?那是他示现,我们在这里要懂这个意思。法身菩萨哪还有这种果报?不可能。说实在话,阿罗汉到人间有这个果报可能,为什么?他习气没断。什么习气?执着的习气,分别执着习气断掉,就没有了。法身菩萨是无始无明习气,那个没有关系,那个绝对不会有这些事相,这个我们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这样的示现,我们就感恩,他是来教我们的,他是来表演的,不是真的。像演戏,演给我们看,我们要懂这个意思。这是成道了,示现成道,八相成道,还遇到宿世的这些冤家,我们今天讲的冤亲债主,他来找麻烦。佛告诉舍利弗,舍利弗请法,就以他为代表。他说“汝观如来,众恶皆尽,万善普备”,我们常讲的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他已经做到真的百分之百的圆满,“犹不免此宿缘者,盖欲示人,凡造恶业,果报难逃,故说是宿缘也”。佛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这是示现,告诉你恶业不能造,造了恶业决定逃不掉,《太上感应篇》里讲得好,讲得很清楚。
第一个例子讲“孙陀利谤佛”。因,那都是很早很早种下来的,往昔所种的因。佛举的例子,多半都是在当地,这是自古以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举例子、举比喻,就近取譬喻。为什么?大家清楚,大家都知道。而现在外国人在深度催眠当中也发现,灵魂投胎生生世世纠缠不清。在中国也有,我是这两天有个同学给我一个信息,今年发生的事情,二00九年发生的。一个少年杀蛇,中年的时候他断舌,果报;放纵情欲,祸延后世。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附体,冤亲债主附体,附体说出来的。什么时候结的怨?在元朝时候,距离现在七、八百年,那时候是蒙古人,蒙古的王爷,那个时候害死人,王爷害死宫廷里面的艺人,她们在宫廷服务,害死不少这些人。一直到现在怨恨没消,要来夺他的命,要来报仇。他们周边都是学佛的同修,给他来化解,最后他也同意到海岛金山寺参加法会,得到超度,离开了。所以这个事情麻烦透了。佛给我们讲的这个故事,跟这一类的,现在你能看到,你就晓得他不是假的。所以佛有这些示现来给我们看。
孙陀利谤佛,也就是很久远之前,他说有个“博戏人”,这是我们说街头卖艺的,杂耍,这个人叫净眼。净眼是谁?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释迦牟尼佛也做过杂耍。那时候有个淫女名字叫鹿相,净眼就诱引鹿相,坐一个车子出城在一块娱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奸杀,强奸之后就把她杀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前世。杀了之后,就把她尸体埋在园林里,那个园林里有一尊辟支佛在修行。这个案子发生了,就连累辟支佛,人家以为是辟支佛把她杀掉的。可是净眼还算不错,他看到辟支佛受这个冤枉、冤屈,他良心发现,他生起悲心,我们现在讲他就自首。自首之后,这个罪很重,还是被国王杀掉了。这是过去世的一段业因。然后佛就说,净眼就是他,就是释迦牟尼佛,鹿相就是现在的孙陀利,这冤亲债主。那时候他奸杀鹿相,所以生生世世是无数千岁受苦无量。只要你的冤亲债主没有真正放过你,说不跟你再计较了,就很麻烦。纵然这一次说放过你,不定什么时候想起来又恨你,这个麻烦大,所以他就生生世世纠缠不清。什么时候他真放过你?给诸位说,他要超度往生极乐世界,真放过你了,以后不再纠缠你。如果还在六道轮回,我想这个帐就清不了,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我们想想,这种因果报应太可怕了,释迦牟尼佛前世有,我们现在也有,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很多。要想逃出这个关口,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冤亲债主他往生极乐世界,另外一种是我念佛往生极乐世界,那就没事。我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成佛,将来到这个六道来度众生,那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又会碰头。碰到时候怎么样?碰到时候这就叫不昧因果,不是不落因果,是不昧因果,过去造的业因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可以表演一下,然后度他。这是肯定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能帮助他成就佛道。
第二段讲“奢弥跋”,也是谤佛。这次的谤佛,佛讲的故事是这样的,佛说“过去远劫”,很久远了,“有婆罗门,名为延如达,常教五百童子”,延如达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五百童子就是现在的五百罗汉,你看生生世世的缘分。他说还有一个梵天婆罗门的妇女,名字叫净音,这是梵天婆罗门,我们现在讲他的夫人,“为延如达作檀越”,这用现在话是做斋主,现在我们台湾习惯叫护法,她来护持延如达,“饮食衣服悉皆供养”。释迦牟尼佛也做过婆罗门。后来有一尊辟支佛入城乞食,这个净音,就是梵天婆罗门夫人看到辟支佛,就请辟支佛,供养他,供养辟支佛,“自是以后,乃日具美食而供养之”,供养辟支佛很丰厚。延如达就感觉得这个护法“薄己厚彼”,供养辟支佛供养得丰厚,对自己就微薄,就起了嫉妒心。“复令童子谤此道士”,这个道士就是辟支佛,说他“无有净行,与净音通”,私通。你看造这样的罪过。辟支佛遭遇这个毁谤,“后辟支佛现神变入灭”,入灭就是圆寂,他现神通之后圆寂了。大众才知道延如达嫉妒,妄语伤害别人。佛就讲,那时候的延如达“则我身是”,那时候的净音就是现在的奢弥跋,五百童子就是现在的五百罗汉。他说是我当时起了嫉妒心,“受诸苦报”,苦报是果,嫉妒心是因。“今虽得佛”,现在成佛了,“由此余殃,故受奢弥跋之谤”,毁谤。
释迦佛这是慈悲到了极处,这十桩事情都是说自己在过去因地修行犯的过失。这个前面两桩,前面是奸杀,这个地方是嫉妒、毁谤,造的业很深很重。而且这种现象从前有,现在更多。辟支佛是圣人,比阿罗汉还高,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辟支佛连见思烦恼习气都断了,这是圣人。他住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你毁谤他,你陷害他,他那个地方结不结罪?给诸位说,不结罪,他会原谅你,不但原谅你,他还会诵经念佛回向给你。为什么?他有慈悲心,知道你造的这个罪业将来要堕地狱,知道你地狱苦,所以常常以功德回向给你,减轻你的苦难。人家用这个心对待你,你不知道。你的罪从哪里结的?这些圣人在世间,他是度化众生的,你把他害了,你看他死了,现神变之后他就入灭,许多众生的法缘被你断掉,这个罪重。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你能不能害他?不能,你害他是害自己,你把很多有缘的人的法缘断掉了。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断人身命罪小,你把人杀了,这个罪不重,断人慧命的罪非常重。你看得人身的人多少?得人身,能闻佛法、能长养慧命的人有多少?不成比例。所以闻法的机缘是无比的殊胜,你怎么忍心把一切众生跟辟支佛闻法的缘分断掉,这个罪就是阿鼻地狱。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弘法利生的功德不可思议。世出世法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