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2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炙嫘魏茫谖颐钦飧鍪兰洹7鹩指嫠呶颐牵绻谥罘鹕餐粒裨诩质澜纭⒃诨厥澜纾值南嗪梦颐俏薹ㄏ胂瘢碛形蘖肯唷⑾嘤形蘖亢茫裁矗孔孕栽猜母1ㄏ智啊U庵窒嗪蒙碓谖颐钦飧鍪澜缡鞠志筒磺〉保裁矗课颐钦飧鍪兰淙嗣荒敲创蟮母1ǎ涫鞠郑坏健1匦胗昧佑ι恚颐鞘兰淙四芸醇醇氖焙蛳勰健⒃尢尽R羯薇叩囊羯颐侵婪鸬囊羯鼙榉ń纾颐堑囊羯衷诮逦尴叩绮ù叫榭眨忻挥薪缦蓿坑校仗氖焙颍羟咳醪灰谎嗬敕⑸涞憬颓宄嗬胩叮毒陀:侨肥狄彩侵鼙榉ń纭K芴眉课颐歉莘鹁纤驳模说仄腥芗揭磺兄谏湮⑾傅牟ǘN颐峭湍芟氲剑说仄腥Ω媚芴剿幸磺兄谏囊羯羯鼙榉ń纾颐欠卜蛱坏健N藜ハ嗍撬等缋赐范ビ幸桓鎏乇鸬南啵ネ氛獗哂懈鲈苍驳幕岱殴狻N裁唇形藜ィ刻烊怂猩裢ǎ傻椒鸬耐范ド峡纯捶鸬亩ハ啵床坏剑裁矗克殴猓獯趟劬Γ床患越形藜ハ唷H嘀唬鸲シ殴狻U舛际鞘粲谏ㄗ涑傻姆ㄉ恚粲谏ǎ潭桑怯勺潭伞�
第二“转受蕴成解脱”,解脱是自在,“受即领受之义”,领纳,我们今天讲接受、感受,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说“谓佛无量广大自在法乐,悉由转受蕴而成”,他能转。怎么转法?把我们现在所受的统统放下,就转了。我们现在所受的,苦乐忧喜舍,违背自己的意思,这不称心、不如意,殊不知道我们的心、我们的意,我们的心是什么?是分别心、是妄想心,我们的意是执着,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所以顺不顺统统起烦恼,顺自己心意的生什么?生喜乐,七情五欲。七情里头第一个是欢喜,喜、怒、哀(悲哀)、乐、爱、恶(恶是讨厌),最后是欲望,这叫七情,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道凡夫,欲界他离不开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一离开,他在六道,他不在欲界,他到色界去了,比欲界高,高很多。欲界里七情五欲这种困扰,色界天人没有,他摆脱掉了,他放下了。这不是好东西,我们要能觉悟,把这些东西淡薄处之,愈淡薄愈好,到最后统统放下,这个障碍就没有了,你就得自在。解脱叫大自在,佛法用解脱两个字,解是解开,把你的分别执着解开。脱,脱什么?脱苦,永远不再受七情五欲烦恼之苦,这都没有,脱离了。所以大乘教里讲转好。迷了什么?迷就是把自性里面的解脱转变成受蕴,你要受七情五欲的干扰,要受七情五欲的苦报。
第三,“转想蕴成解脱”,法身、般若、解脱,解脱有三个,受、想、行变成大自在。“想即想念之义,谓如来以无碍智辩,说一切诸法之相无不自在。”大自在从哪里来的?是由转想蕴而成的。我们的想、我们的念是什么?是自性里面的智慧迷了,迷失自性,把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想蕴,给诸位说,就是第六识。前面讲的受蕴是第七识,这就是迷失自性,把自性里面的德能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三细相。我们现在的智慧失掉了,其实智慧变成妄想,我们能把妄想放下,智慧就现前,真的转八识成四智,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于是我们能体会到,佛菩萨教人修行的纲领,八万四千法门,我们用一个字来说,到底他修什么?就是修定,八万四千种方法统统修禅定。所以般若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方法不一样,它的方向一样,目标一个,所以它是平等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最后达到的目标都相同,目标是什么?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个方向,就是修禅定,就是戒定慧。你依照这个规矩去做,规矩就是法门,做久了你就得定,定久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目的达到了。
我们今天净土宗用的什么方法?用持名念佛,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什么都放下,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念,就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一个。果然真的放下,真的所谓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念上个三年五载得定了,这个定叫念佛三昧,你是用念佛方法得到的,三昧就是禅定。定到一定的程度,豁然大悟,就开智慧,智慧一开就一切通达明了,就是这个地方讲的,说一切诸法之相无不自在,智慧开了。无论你是学过还是没有学过,有人来问你,有人来请教你,你没有一样答不出的。学过的当然,没有学过的也答得头头是道,也答得圆圆满满,这不容易,这是智慧现前。这个能力从哪来的?能力是本有的。佛在《华严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智慧摆第一个;换句话说,我们自性的智慧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智慧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我们今天迷了,造作罪业,堕落在六道轮回,有没有妨碍我们自性?没有。自性清净没有受到一点染污,自性平等没有受到一点波动。妄念、妄心、烦恼、习气、业障,它障的是什么?障的是缘,它障的不是因,是缘。因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永远失不掉的,这是真,那才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真东西也得要有缘它才能够出现,像植物一样,种子是因,它不变的,但是没有缘它不能结果。缘是什么?土壤是缘,水分是缘,肥料是缘,人工去栽培它也是缘。因缘具足它就长成一棵树,它会开花,它会结果,所以它要缘具足。我们有佛菩萨的因,没有佛菩萨的缘。什么是佛菩萨的缘?八万四千法门是缘,我们只要取一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花果自然就现前,如来智慧德相就会现前。佛又很慈悲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最殊胜的缘就是念佛法门。这个缘是阿弥陀佛前头,我们跟着他走,决定不错,这个道理要晓得,这个心不能变,心要真。真,真心念,效果非常显著。什么叫真心念?佛说了,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头一个还是要放下,为什么?那是障碍,你要不放下,你虽然念佛,你障碍没有排除,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它障碍你。
放下身心世界我还能干事吗?这样一说起来,凡是有工作的人都没法子往生了。我们要把佛的话听清楚、搞明白,佛不是这个意思,佛教我们放下是心里不能执着,放下心里、心上对身心世界的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放下,不碍事。你生活在这个世间,事上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最怕的是你心里真的执着有,那个麻烦就大了。心上有碍,事上就有碍,心上没有碍,事上就没有障碍。这个道理很深,这是真理,不能不知道。心地要干干净净,事情来了?事情来是智慧应付,你会应付得非常圆满,不需要起心动念,想一想我要怎样做,想一想就错了,想一想是意识心在做主:你不想,不想是你自性智慧在做主,自然流露。释迦牟尼佛在世,四十九年所表演的,你看多少人去请法,释迦牟尼佛有没有一次跟他讲,好,你停停,让我想想再答覆你,有没有这个?没有。世尊几乎都是随问随答,从来没有加上考虑、思索,没有。为什么?自性智慧反应,他不需要想一想,不需要去研究研究。想一想,研究一下,落在意识,意识是妄心,妄心的作用是很有范围的,有限制的,它不是圆满的。所以妄心里面,我常讲它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办事情也还不错,但是有后遗症,不圆满,智慧办事没后遗症,是圆满的。东方的老人,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印度一些诸佛菩萨,他们全是用智慧,他不是知识,这一点我们要懂。求智慧跟求知识的方法不一样,智慧是道,知识是属于术,不相同,把知识误会为智慧那就大错特错,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佛法讲转识成智,识就是知识,把知识转变成智慧,这就对了;如果是把智慧转变成知识,就错了,那就把佛法转变成世间法,迷了。
下面第四,“转行蕴成解脱”,行是什么?“迁流生灭”,“谓如来神通变现,以清净法摄化众生令得自在,悉由转行蕴而成”。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面的神通。你看“神”这个字如果写成篆字,那个意思一看你就能体会到。它的左边,左是我们对面,这是左手,左面,这边是右面。左边是个“示”字,显示的示,要用篆字来写,这是两横,上面一横短,下面一横长,在篆字里头这叫上,上字,上是什么?上天。下面有三条,画成三条,这个三条的意思是上天的垂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然现象,这个代表自然现象。右面是个“申”,申要写成篆字的话,你还能看得很明显,通达没有障碍。当中是有三个关口,三个关,当中像一把宝剑一样穿下来,通达了。这个意思是对于自然现象通达明了而没有障碍,这个人就叫神。所以神不是鬼神的神,神是人,是一个聪明有智慧能够通达大自然现象的,在佛法里面讲通达诸法实相,这个人就叫神。所以,神跟通意思相仿佛,相接近,把它连接成一个名词,叫神通,没有障碍。变现是讲他起作用,教化众生,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他就用什么样方法来教导。所以教导没有定法,佛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千变万化。就跟大夫治病一样,大夫给一切众生治病,没有一定的法子,他从望、闻、把脉了解病况之后,随着你的病处方,才开药方给你,药到病除,你照这个方子一服,病就好了。你的方子不能给第二个人用,两个人得同样的病,轻重不一样,得病原因不一样,所以处方用药也不一样。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这种能力、本事是从自性本具德能上来的。总的来说,佛以清净法摄化众生,那你就知道,所有一切法术,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教众生恢复清净心。讲到最后,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面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就这五个字,这是总路线、总方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总目标。法门无量无边,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说的,确有其数,这在经典诸位都能查到,真有这个数。佛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我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烦恼,让你恢复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佛,你要是恢复清净平等觉,你就得大自在,你的神通、道力就不会比佛差,可以说平等了。
末后一段,“转识蕴成般若,识即了别之义”,了是明了,别是分别。但是了别不是分别,分别你是用思考,了别不用思考,就是一接触他就明了,没有通过分别执着他就明了,这叫了别。所以了别是真的,正知正见,分别就变成邪知邪见。不能用分别心,不能用执着心,了别也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直觉,决定没有思考。佛给我们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了别,我们眼见色,第一念,还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吗?这是了别。第二念就分别了,这是某人,那是某人,就分别,第二念就分别了。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如果我们能保持第一念就成佛了,永远保持第一念,不要落到第二念,就成佛了。细心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去体会,生佛在一念之间。了别是觉,分别是不觉,永远保持觉这就是佛菩萨,那个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叫法身菩萨。
我们看他底下说的,“谓如来大圆镜智”,这是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这是转末那识,“妙观察智”,这是转第六意识,“成所作智”,这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无不自在”,这就是“由转识蕴而成,故云转识蕴成般若也”,般若是自性本具的智慧。这怎么转法?佛菩萨教我们,祖师大德甚至给我们做示范,而佛门当中非常重视这种修学。中国在唐宋的时代,非常盛行转识成智,他教导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用妄心,不用八识。你看交光大师《楞严经》的注解就非常强调,古大德注《楞严经》没有离心意识,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把释迦牟尼佛的意思解错了。释迦牟尼佛在楞严会上特别强调转识成智,你没有转。怎么转?不用六识,用什么?用六根根性,六根根性是了别,这厉害,不是分别。像镜子照外面东西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分别心,不起心、不动念,用这个办法。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尽量不要去用分别心,分别心是第六意识,执着心是第七意识,落印象是第八识;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眼耳鼻舌身对着外面色声香味触,不分别,那你就是不用第六识;不执着,我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我不用第八识。那你用的什么?你用的是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