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挥辛恕2皇亲约涸谧鲋鳎约阂谧鲋髂憔兔怀鍪ń纾裁矗渴ń缋锿酚形摇Jń缰饷挥形遥坏撬南嗥屏耍钗灰茫扑南啵氖シń缇推扑南啵拔尬蚁唷⑽奕讼唷⑽拗谏唷⑽奘僬呦唷保颐窃趺粗溃吭凇督鸶站飞戏鸶嫠呶颐恰P胪愉。鸪扑胪愉。约涸趺此担克约翰灰晕切胪愉 N裁矗孔约阂晕切胪愉。妥帕宋蚁啵拔抑ち诵胪愉 保鞘羌俚牟皇钦娴摹P胪愉∫丫焉砑系簦辉僦醋派硎俏遥远粤⒌哪钔访挥辛恕P〕顺豕颐遣荒懿蛔鹁矗淙恍⌒」蓝瞬闾於疾荒芨取6瞬闾焓怯泄Ψ颍嵌üΓ欠〔⒚挥卸系簦恍〕顺豕系袅耍挥姓飧瞿钔贰H绻嵘健拔尬壹⑽奕思⑽拗谏⑽奘僬呒保搅溃蔷兔餍募浴S纱丝芍扑南嗝患裕郊缘谋咴担徽娴募裕凰募频簦耪娴募浴K晕颐墙财扑南嗍切〕耍扑募攀谴蟪耍ㄉ砥腥F扑南嗑褪鞘ń缋锿匪氖シń纾氖シń缙扑南唷M牙胧ń纾さ靡徽娣ń纾褪侵罘鸬氖当ㄗ贤粒募济挥辛耍鞘钦娣穑遣皇羌俜稹�
所以时间、空间不是真的,没这回事情。那佛菩萨应化在六道,有没有时间、空间?有。怎么有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东西从哪里来?从执着来的,从执着、从分别,执着重、分别轻,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我们能够摆脱时空,你说多自在,这个法味多浓,真的生欢喜心,自性常存、常住。虽然常存、常住,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你要是有个念头那错了。有念头是什么?你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还算不错,你在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它作一真法界,因为它不是十法界。如果这里面再衍生出分别执着,十法界就现前。严重的执着,四圣法界就变成六道轮回;更深层次的执着,六道里面就又变成三途。这些事理,我们细心冷静的去看现前这个世界,你立刻就能体会到,现前世界趋向是走哪个方向、哪个目标?三途。往三途这边的移动速度很快,似乎没有力量把它阻止,让它停住,好像没有看到有这个力量。这是什么力?众生的业力。
第二“寂灭”,这是说“涅槃之理,寂绝无为,大患永灭,故曰寂灭”。这是第二个法味,寂灭,寂绝就是寂灭的意思,无为,你看无为都永离了,何况有为。大患是什么?大患是生灭,十法界是生灭法,我们有生灭的念头就有十法界。大乘教里佛常讲,“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这个境界是什么境界?这个境界是实报土的境界。为什么?还有寂灭现前。寂灭就是无为,到寂灭也灭了,那你就真的回归本源,还源了,你就归到源头。源是什么?这个源是自性,就是我们这个经题上讲的“妄尽还源”,有为、无为二边统统离了,大患永灭,真的还源,回归到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就是大般涅槃,这叫寂灭,这个意思多好!
第三“不老”,为什么?“谓此涅槃之理,不迁不变,无增无减,故曰不老”。《般若经》上常讲这四句,它没有变化,大般涅槃没有变化,它不是生灭法。在圣,它没有添加一点;在凡,纵然在阿鼻地狱它也没有减一分,不增不减。老,老是有变化,变化从哪来?全是从生灭心来的,念念不相同。人会变衰老,因为他分别、他执着,随着年龄增加,执着什么?执着老了,外面境界马上就老化,真的境随心转。有些人年龄很大,精神、体力、容貌还不衰,这什么原因?你可以去调查调查,去访问访问,这些人肯定是烦恼少、妄念少,心地清净自在,没有忧虑、烦恼,纵然有,很轻,这道理讲得通,所以他不容易看到老化。还有不少人是未老先衰,四、五十岁的时候看起来就像老头,就已经老化,这什么原因?烦恼多、忧虑多,他身体自然就老化。我们细心观察都在眼前,千变万化。佛门、还有一些宗教修行重视禅定,它有道理。禅定,放下这些境缘,物质环境跟人事环境,放下攀缘、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我们说得更透彻一点,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更重要的是放下对立,养成心平气和,你就不衰。
第四个是“不死”,六道众生没有不怕死的,事实呢?事实里头确实没有死。这里说“谓此涅槃之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这话是讲真话,从本以来他有没有生?没有,一切法不生。既然不生,哪来的灭?没有灭。这个事实真相,弥勒菩萨跟我们讲得最清楚,现象到底怎么回事情?一切现象都是从心想生。念头叫心想,起心动念,心一起、念头才一动,整个宇宙就出生,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出现了。是不是真的出现?没有,它比作梦那个频率还要高,为什么?梦我们能觉察。晚上做个梦醒来之后还挺清楚,能觉察,就是它的频率不是太快,我们能够意识得到。而起心动念的频率太快,快到我们不能觉察,它真有,什么人能觉察到?佛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由此可知,菩萨定功之深,接近本性,本性是不动的。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在大乘教里叫自性本定,没动摇,自性本定。八地菩萨接近自性,往上去九地、十地,等觉是十一地,妙觉,四个位次,真的接近妄尽还源。极其微细的振动,他能够感受到,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样的振动。
一秒钟里头振动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八地菩萨能感受到,往上去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所以佛经有讲“不生不灭”,就讲这桩事情,生灭同时,也是讲这桩事情,《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还是讲这桩事情。它一生立刻就灭掉,你抓都抓不到,你还没起念的时候,它的生灭不晓得多少次!懂得这个道理,一切法本来不生,所以它也没有灭,哪有死!哪有这种道理?我们今天在六道,六道里头有没有生死?说实在话,没有,只是不断的在换身体。真正明了事实真相,你心就定,你真能放下。你放得愈多,你证得愈深,烦恼慢慢消融,没有了,智慧随着增长。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我们今天放不下,是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应该要放下。放下不是难事,真了解一切法不可得,放下就是帮助自己提升,彻底都放尽,那你就达到究竟圆满,妄尽还源了,回归到常寂光,究竟圆满。
我们早年初学佛的时候,也可以说是在学佛前二、三十年,这些问题常常在脑海里面盘旋,总是有疑惑。回归到常寂光还起不起作用?还会不会倒驾慈航应化在六道?好像没有。又听古大德说了一句话,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留惑润生”,也就是最后那一品生相无明他确实有能力断,他不断,为什么不断?留着这一分迷惑,来帮助十法界的众生。就好像我们读书一样,我们读到毕业班,确实有能力毕业,一毕业不就离开学校了吗?学校就好像十法界,这个人慈悲,我考试故意不及格让我留下来,留下来干什么?帮助同学们。以前听到这个话点头,这个有道理,诸佛菩萨证到究竟果位,他这一招显示出他的大慈大悲,这一个观念在我们学佛过程当中至少是三、四十年。现在搞清楚了,有没有这个必要?没有,不必要。那就是常寂光与十法界有没有感应道交?肯定有。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得到科学的证明,留惑润生是古大德的方便语,教初学,初学人不懂,用这个暂时安慰安慰他,逐渐逐渐他就恍然大悟。就像佛经里面说诸佛菩萨说法,黄叶止啼是善巧方便。叫小朋友不要哭,地上捡一片落下来的树叶,这很值钱,是黄金,你可以拿去买糖吃,小朋友拿到树叶就不哭,目的达到。到后来慢慢长大,大人做得没错,目的是叫我们不要哭,是不是真的假的不必去执着。这是阶段性的,诸佛菩萨教化众生阶段性的多,这是随顺二谛说法,这随顺世谛,不是说是假话,方便,叫善巧方便。
到你程度向上提升,再给你讲真的,真谛,讲真的给你说没有生死。《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所以大乘教里面讲“不二法门”,生死是二,来去是二,常断是二,没有二,所以才叫一。禅宗里面所说的“识得一,万事毕”,这就是什么?宇宙之间只有一没有二。那个一是什么?一念,一念是能生一切法,能生万法。可是那一念的时间很短,这一念没有,万法就没有了,可是第二念它又起来。我们今天所看到宇宙的现象,是一念一念一念的相续法,还不能讲相续,相续那是一成不变,它里头有变化,所以我们只能说是相似相续法。相似相续,绝对没有两个念头完全相同,找不到,相似相续。森罗万象不可思议,这是什么道理?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道理。像万花筒一样,理并不复杂,现相、作用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性德不可思议。
所以学道的人,首先要晓得没有生死,你对于生老病死苦的恐怖就能放下。相有,理上没有;事有,理没有;相有,性没有,总得搞清楚、搞明白。真正通达明了,抓住一句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一生决定是圆满成就。法门虽然无量无边,我只取一门,取这一门这是智慧。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不但世尊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这个赞叹就是大家一起介绍。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给我们介绍这个法门,那还有错的吗?你能够接受,你能够依教奉行,你真了不起,你真得到了,得到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谈的妙法,就是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理太深太深!大乘教里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还搞不清楚,我们能够深信不疑,这种善根还得了吗?彻底放下万缘,知道万缘不是真的,彻底放下,一心把阿弥陀佛抓住,你心里面什么样忧虑恐怖全部都消失掉,都没有了。阿弥陀佛就是大般涅槃,古德说得好,“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第五个“清净,谓此涅槃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我们虽然没有证得涅槃,我们很幸运,在大乘经教里面得到世尊慈悲教诲,我们能信、我们能解、我们能依教奉行,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就是能证,就是证得了。在这个大时代里,最为可贵的就是小道场,与外面隔绝;外面是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这小地方是清凉世界,这是阿弥陀佛的净土,几个志同道合的在一起,清净不染,这个福报多大,稀有难逢,无比殊胜。自己要认识,要好好把握住,要做好样子,在小道场修行成就,这是真正教化众生。你今天给人说,人家不相信,人家说你迷信,到我们修成功了,我们自在往生,做出这个样子让他看到,他相信了,这是你真正慈悲,你真的把有缘众生都度!你要不做出样子来,他不容易接受;做出样子,有善根的人看到恍然大悟。善根没有成熟的,见到也相信了,做不到,业障障碍着他,能知不能行。
我们在经教里面,也常常看到世尊讲亲近善知识,我们找不到善知识怎么办?这个世间谁是善知识?我在这么多年学习当中,也常常向同修们做报告,善知识有不是没有,眼前我们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很慈悲,也很谦虚,这是他老人家的德行,教导我们,他告诉我,“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当然是谦虚话,五年之后,我到哪里再去找善知识,找比他高明的?他介绍我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了,《印光大师文钞》在,那个时候《印光大师全集》没出来,在台湾流通最普遍的《文钞正编》、《续编》,《正编》两册,《续编》两册,一套四册,他老人家送我一套,告诉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就是我们的老师,每天读诵他的著作就是跟他学习,对于老师有信心。老师的教诲能够体会他的真实义,没有把老师教诲错解,依教奉行。印祖一生教学的纲领四句话,总纲领,“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在《文钞》上常讲,讲了很多遍,我们守住这个纲领,就是印祖的好学生。
以后我讲《无量寿经》的会集本,我讲了十一遍,最后一遍没讲完,最后是细讲。我常常对同修们介绍,我们亲近善知识亲近谁?亲近无量寿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