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牙褚嵌糁辽儆兴拇颐嵌晁阋淮灿邪耸辍H肥迪裎艺飧瞿炅洌∈焙蛭颐亲≡谂┐澹┐謇锩婊褂校庑├窠诨褂小�
在古代,史书里面常讲乱世、治世,天下大治,治乱的标准是什么?就在礼。一个是礼,一个是乐,礼是节制人的行为,用佛法讲,身口的行为,乐是调节性情,都是属于教育。我们如果细心去读历史,中国的历史是断代史,《春秋》跟《史记》我们可以说是通史,以后每个朝代有它的历史,像《汉书》、《唐书》、《宋史》,这是一个朝代一个朝代的。一个朝代政权建立,一般不会超过五年,朝廷就颁布礼乐,我们一般人生活就上轨道了。你是什么身分,行什么礼,穿什么样的礼服,在以前都是有规定的,不能乱穿衣服的。士农工商,士是读书人,今天讲的知识分子,他穿什么样的服装,农民穿什么样的服装,工人穿什么样的服装,生意人着什么样的服装,他们都有分别的。为什么?便利于行礼。这个根源从哪里来的?是从五伦来的,你看五伦里面有一条长幼有序。长幼有序在家里面是兄弟,在社会上有长幼,年幼的要跟长辈行礼,阶位低的要向在高位的人行礼。做官的都是读书人,他们的衣服上面都绣的有花纹,叫章服,文章的章。绣的花纹是代表阶级的,从前有九品,九品中正,它绣的花纹代表阶级。颜色也是代表阶级,连帝王也不例外,帝王穿的是龙袍,以后是用黄色的,黄色的多。你看他绣的龙,龙爪子不同,皇上五个爪,叫五爪金龙。亲王,皇帝的儿子、皇帝的兄弟四个爪,就少一个;清朝,贝勒只有三个爪。看起来好像一样,你看龙的爪不一样,你就晓得他有阶级。五个爪只有一个人,皇上,只有他一个人。所以礼服很重要,现在没有了,现在士农工商没有了。
清朝亡国之后,民国成立,社会就乱了,国家没有制礼、没有作乐。祭礼,祭天、祭山川鬼神、祭祖先,现在民间用的都是原先清朝的,民国没有颁布,不知道怎样做才好。像婚礼、丧礼、宴客,可以说整个社会乱了,这就是我们这里讲的‘整六和之紊绪’,那就是我们的威仪疏忽了。乐,大概现在只有一个国歌,军队里面好像还有军乐,其他各个阶层里头也都没有。社会的乱相,怎么能够上轨道?所以在将来写历史的人,写这一段的历史叫乱世。没有规矩,没有礼仪,这段时间太长了,将近一百年。一个世纪没有颁布礼乐,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这是很大的疏忽。这桩事情,现在既然想制礼作乐,好像也没有人了,谁对这个东西有研究?没有行不行?没有就永远混乱。如果要想社会恢复到礼义之邦、和谐社会,这个是有必要的,很有必要。在中国推行了几千年,现在我们丢掉了,丢掉社会就乱了,不知道怎么样做好。丧服,这很重要的,老人过世,披麻戴孝是清朝的丧礼,民国没有,没有制礼。所以丧礼有很多人问我,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些人信仰宗教,外国的宗教,像基督教、天主教,用他们宗教的礼服,那就是外国的,中国没有礼。你能说不对吗?不能说不对,也不能说对,没礼,这就难了。乐也没有,这是个麻烦事情。看什么时候政府觉悟了,来推行礼乐的教育,现在是要教育,不教育,颁布也没有人能做得到。所以一定要教。
‘四威仪’,中国古时候,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位,是国家基本的一个单位,是家庭。中国的家是大家庭制度,现在也没有了,中日八年战争最大的损失是中国的家消灭了。抗战之前有,抗战之后没有了,这个非常可惜。家对于中国五千年的长治久安做出最大的贡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个人,家是社会,从前一个小家庭,家庭人丁不旺也有几十口人,一家七、八十个人这都是人丁不旺的。普通的家庭,标准的家庭,大概都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家是个社会。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他是一家人,一个祖先传下来的。你看夫妇结婚,小孩生多了,我一个同学,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我们在台湾有四百人,有一个就住在屏东,前几天来看我,带一张照片给我看。我们是三十八年到台湾来的,六十年前,在这边结婚了,两个人,现在全家我看他的照片,子孙有十二个,这么一大家。这还不算多的,我还有个朋友在台北,也是夫妻两个到台湾,现在全家有二、三十个人,你看六十年,增长多少倍。中国过去是五代同堂,第六代才分出去另外立一个家庭,五代是不分家的。从自己算起,有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高祖父母五代就一百年,二十年是一代,一百年,你说他的儿孙多少,所以人丁兴旺。夫妇两个生小孩生多,多的有生十几个的,六、七个不算多,这样延续下来就有几百人。
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如果没有规矩,那不就乱了?所以家规重要,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这几年提倡《弟子规》,就是从前大家庭人人都要遵守的,你不遵守家就乱了。《弟子规》里面是一百一十三条,这是共同要遵守的规矩,只要你是一个人,只要你是家庭一分子,必须要遵守。除这个之外还有规矩,那是每个家不一样的,每个家有它单独的规矩,这些多半记载在家谱里面,祖宗立的法,后世的子孙世世代代要遵守。所以,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它是个团体,家能够治好,你就能治国,治国跟治家没有两样,只是扩大一点而已。所以齐家而后国治,家齐了,国是很好治的。不像现在,诸位要是读中国古书,你就能够体会到,古时候在社会上各种行业,哪种行业最轻松?哪一种行业是最愉快的?做官的。为什么?没事,没有案子办,社会上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没有案子办。一个月有个三、五件案子就很多了,哪像现在,现在案子办不完。所以你看从前做官的人,他没事,读书、游山玩水、作文作诗,他去玩这个消遣去了;深山里面去访道,找找道长、和尚,去谈谈佛、谈谈道,他有的是时间。哪有像现在做官,现在做官好辛苦!今天的社会,各行各业哪一行最辛苦?从政的人最辛苦,跟从前完全颠倒了。什么原因?就是现在因为社会动乱,没有礼乐,麻烦事情就多了。这刑事案件,我曾经在此地见过司法行政部长、司法院长赖院长,他们告诉我,台湾现在刑事案件一年超过一百五十万件,平均每天两千件,办不完!你说在从前,一个国家可能一年都不会到两千件,现在一天两千件,还得了吗?你说他多辛苦,他哪有时间。
这些都是属于教育问题,要知道佛法是教育,你看《华严经》里面,贤首国师给我们提出这篇文章《妄尽还源》。前面三大段是讲的哲学、科学,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从这个地方往下,四、五、六三段是讲修行。行是什么?行是行为,行为很多,佛法里面把它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身体,身的造作,我们讲身业,业就是活动,得有规矩。第二个是言语,言语是口的行为,口为祸福之门,所以说话很重要。孔子教学,把言语摆在第二门,第一个是德行,第二门是言语,你看他多么重视,说话是学问。第三才是政事,政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技术能力,你将来在社会上可以谋生。最后才是文艺,放到最后。这是在佛法里讲口业。第三个叫意业,意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有个标准、有个规范,你不能够超越,也不能够不及。超越一点没有关系,不离谱,不及,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它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伦理。我们中国人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是核心的标准,不能违背的;就像佛门里面讲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这也是个核心的标准,展开来就是此地讲的,大乘八万四千,小乘三千威仪,大乘叫八万四千细行。在我们中国,其实跟佛法这个原理是一样的,五伦是五条,五常也是五个字,四维是四条,八德是八条,你看这多简单。它展开来也是八万四千,《弟子规》就是这些东西展开,你看展开说了一百一十三条。一百一十三条里头,每一条再展开,那就叫细行,在佛法里面叫威仪,威仪是细行,原则叫戒律,从戒律里面再分出来,叫威仪。
我们生活能懂得这些道理,能遵守这些规矩,自己心安,理就得到。为什么?心平气和生智慧,我们一般讲开悟。现在一般人为什么没有智慧?你所生的是烦恼,为什么?你心不清净。心为什么不清净?你没有办法安定下来,你想安定也不行,今天社会像一盆浑水一样,也就是社会里头没有制度、没有礼乐,礼乐是属于制度。我们生活在乱世,很痛苦!乱世要恢复自己的清净心非常困难,那只有远离都市,住在深山,或许还能够恢复到清净心。那是很少数的人,有这个福分,有这个缘分,才能做得到,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现在深山修行,修行难!深山里面去度假,自己住茅蓬可以。为什么?从前寺院庵堂都建筑在深山里面,远离都市,现在不行,现在开了马路,车可以上去,游客多了,把你当作观光旅游的景点,再来这些电视、网络都上去了。所以原本是个清净的兰若,现在也被污染,想修行都困难、都不容易。现前的社会,修行要能成功,他的功夫、道行肯定比古人高,古人要生活在这个世间的话,他也会退转,他也很难禁得起考验。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只有自求多福,除这个之外,真的是没法子。
我们染污要尽可能的避开,今天我们要晓得,染污最严重的是电视、是网路,这是最严重的染污。你在都市里,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没有一样不是染污,自己应当知道回避,闹中取静。我们自己有个小房子,可以居住的、安身的,我们把这个东西统统放弃掉。我是最好连电话都不要装,有电话就有麻烦,你心情就不能安稳。从前没有电话,日子不是也过了吗?为什么要这些东西?会省很多事情。我们有事情去找人可以,用手机,手机平常不开,人家打不进来,我有事找人的时候,我能找得到他,我不找他,没人能找到我,这个法子好。我也有个手机,我充一次电可以用一个月,一个月充一次电,你就晓得很少用,一个星期难得用一、二次。别叫人来烦我,我们才能够有清净心。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什么都没有,除讲经之外,我们读经、念佛。否则的话确实是很难,经营道场现在都很难得清净心。
昨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过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我们末后还有个十愿,十愿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很重要,这是在《华严经》上的,所以净宗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无量寿经》经本,你看夏莲居老居士把这部经会集成四十八章,佛法叫品,四十八品,第二品它的品题,它的题目是“德遵普贤”,你就晓得它跟《华严经》的关系。由此可知,每个修净土的人都是修“大方广佛华严”的人。在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个人也是了不起的人,虽然没出家,通宗通教,显密圆融。他有一本著作,《华严念佛三昧论》,黄念祖居士有讲记,也流通了。他告诉我们,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那我们就明白了,《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反过来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华严经》就变成净土三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华严经》末后怎样圆满的?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真正得到究竟圆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我们修净土,这学《华严》,为什么学《华严》?《华严》是大本《无量寿经》。《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再说得贴切一点,就是说的我们自己,字字句句都是讲我们自己,没有离开本分。
十愿展开,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无量无边的法门,总归纳起来就是这十条。这是《华严经》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条里面出生无尽,我们在前面看到三种周遍,条条是如此。第一条讲“礼敬诸佛”,我们前面跟诸位做的报告,礼乐多重要。这个地区的居民有礼有乐,那就是大治之世;礼乐没有了,就大乱之世。所以第一条礼敬诸佛。人从哪里学?先学礼、先学敬,学这两个字。对谁?对诸佛。诸佛是谁?每个众生都是诸佛,《华严经》不是说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经上常讲三世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过去佛那是人家修行成就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