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宗教,认为宗教是迷信。我这个年龄,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比较好一点,落后,落后就保守,农村里面有祠堂、有家庙、有佛庙、有道庙、有神庙。农村里面的人民还知道拜拜,还知道尊敬,城市里面就不行了。接受西洋先进的文明,破除迷信,外国人说我们都搞错了,拜祖宗也是错误的,拜佛、拜神更是错误,要信他们的洋教,把整个中国社会搞乱了。要知道中国社会五千年来,确实儒释道三家的教学让这个地区的人长治久安,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最近这一百年来苦不堪言,到今天,我们的价值观丢掉了。我们古老的价值观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孝养父母,尊敬师长,几千年来敬祖宗、敬神明,感谢大自然众神灵的恩德庇佑。《华严经》在前面单单讲神道讲了四十多种,我们前面都学过。有没有?有,山有山神,地有地神,大家念《地藏经》念得多,坚牢地神,那是阎浮提的土地神,各个地区的土地,我们讲土地公,南洋叫大伯公,都是属于地神。海神、水神,这属于龙王,有没有?真有,一点都不假。
我记得我第一次讲经,台东佛教莲社讲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翻译的人安世高大师。我们介绍安世高,安世高那个安是他国家的名称,安息国,世高大师。他是安息国的王子,父亲死了之后他继承王位,做了半年,他把王位让给叔叔,他出家。跟中国的缘很深,非常聪明,很短时间就把中国文字学会,翻经翻得好,他翻的东西我们都喜欢读。在他传记里面我们看到,他过去有个同学,前世的同学,在一起学道的,他学成功了,他那个同学做龙王去了,在鄱阳湖,江西鄱阳湖的龙王,他到最后就度他。这个同学,他的介绍是明经好施,是个讲经说法的法师,有智慧又喜欢布施,有福报,为什么他做龙王去了?他在分卫,就是托钵的时候,托到的菜饭不好,他心里就难过,就有一点怨恨,并不严重,心里有一点怨恨,还是很有修养,表面上不露出来。就这么一点点原因,堕落到神道去了,就当龙王。龙王做的时间很长,周边一千多里的信徒都去拜他,都去供养他,他有福报,过去修布施。很灵,有求必应,为什么灵?他过去是讲经的法师,明经好施。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毛病,没有成正果,堕落去当龙王。寿命将要尽的时候,安世高知道,安世高特地到龙王庙里面跟龙王说话,超度他。龙王很聪明,他知道他寿命到了,知道他同学要来度他,告诉这个寺庙里面的住持,明天有个出家人来,好好的接待,他是我的同学,把寺庙里面所有的这些财产全部捐赠给安世高。安世高拿了这笔钱,在江西(就是现在的南昌)建一个佛寺,那个佛寺的功德主就是龙王,这是江南第一个寺庙,佛教寺庙,是宫亭湖的龙王出钱建的。
所以我们要放下什么?我常常讲,我们放下对一切人的对立,人对不起我,我们好心对他,他以恶意来相向,要不要原谅他?要原谅他,为什么?他可怜,他无知,他没有学过伦理道德,他不懂事。我们要慢慢去感化他,这一点重要。我们今天跟这些众生不能讲理,理是讲不通的,他根本不懂,你跟他怎么讲法?他不懂得什么叫孝,父母给他的,他说应该的。他长大了不知道报父母恩,父母好不容易把他养大,父母老的时候他不养父母,太多了。老师更不必说,师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所以这个世间会有许多的灾难,原因在此地。我走遍全世界,台湾是福地,怎么说台湾是福地?台湾到处许许多多法师、居士在讲经,大家都欢喜在一起来听经,在一起来念佛,这就是福报。虽然我们这一代跟上一代比不如,但是我们跟全世界其他地区比,我们就很殊胜,就要知道满足。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向上提升,不能安于这个境界,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我们专修净土,不搞其他法门,为什么?其他法门难,真难!顿决群疑,念起来容易,做起来真是不容易。一心一意,就像锅漏匠一样,老师教我的决定不怀疑。净宗世世代代有承传,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第十三代,初祖是东晋时代庐山慧远大师。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师的传人,我们有师承,对老师要相信,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没有不成就的。在台湾这一个甲子,六十年来,念佛往生成就的人很多很多。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你看有多少站着走的,在台湾有站着走的。应该是有四十多年,佛光山开山到现在四十四年,那就是四十六年前,佛光山开山前两年,将军乡的一位老居士,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走的。前一次我到高雄来,中山大学校长请我做一次讲演,我提到这桩事情,我下了讲台,还有几位同学告诉我,他说他们知道,这不是假的,就在这个地区,念佛站着走的,三年。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有人在,我们不能怀疑。
听经多少没关系,有机会听,听经有好处,好在哪里?帮我们断疑生信,坚定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求生净土的愿望。日常修行当中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一定要记住,要牢牢的抓住。心里不管什么念头起来,善念也好,恶念也好,只要有念头起来,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不要让妄念相续,阿弥陀佛是正念,让正念相续,不要让妄念相续,我们就成功了。在这个时代,我们要想心开意解,要想常生欢喜心,要修什么?要修忍辱波罗蜜。无论别人用什么不善的态度对我,一笑了之,绝不放在心上,这就对了。放在心上我们就会有怨恨,怨恨会给自己带来疾病,这错了,这个不值得。最近中国大陆刘有生善人,大陆称他为善人,他讲病,有好几片光碟流通到台湾,我们看过,讲得好。他讲世间人的疾病从哪里来的?疾病的根源他说有五个,烦、恼、怨、恨、发脾气,你准得病。诸位去听听,非常有道理。如果我们说是不烦、不恼、不怨、不恨、不发脾气,他说你身体健康,永远不会得病。这个我们要常常记住,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别烦恼,总保持着心平气和,心是定的。如果境界现前,自己控制不住了,烦恼习气很重,控制不住,念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把它统统化解,这样好。不要再想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太苦,六道轮回太苦,人一定要有大志、有大愿,永远脱离六道轮回;不但要脱离六道轮回,永远要脱离十法界,这就对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希望要成佛、要成菩萨,自己成就之后再回过头来倒驾慈航,来普度娑婆世界这些苦难众生。
这些年我也遇到许多,用科学的话来讲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在佛门讲就是确实遇到不少这些鬼神。我曾经问他们,我说:你们为什么来找我?他说了一句话,他说:因为你相信。我相信有,所以他们就来找我,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别人他不相信,找他没用,找他什么?话不投机,没有缘分。我们相信。这些年来,我们在佛门里面听一些老和尚跟我们讲的一些事实,往生的事实。谛闲老和尚还有一个参禅的徒弟,死了以后去做土地公,这就是到鬼神道里面去了。他常常用这两个例子来比喻,参禅的最后当土地公去了,念阿弥陀佛的锅漏匠,他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这值得我们警惕。参禅的徒弟也很用功,很有善根,不过他是半路出家,他以前结过婚,有一个小女儿,以后舍家出家了,出家太太又不同意,太太跳河自杀。他修行不错,有护法神,太太是他冤亲债主,找不上门。以后年龄大了,在寺庙里面地位高了,在金山寺当了首座和尚,这地位高。一个寺庙就像一个大学一样,住持是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你就晓得他地位很高。地位一高,皈依的也多,信徒多了,供养也多了,慢慢傲慢的习气就生起来。傲慢习气一生,护法神就离开,他的冤亲债主找来了,是谁?就是他死去的太太,缠着他,老是叫他去投河自杀。他去投了两次都被人救起来,他也莫名其妙,没有人知道这个事情。金山寺看到首座和尚怎么老是要想跳河自杀,就把这个事情通知谛老,谛老是他的师父,谛老就把他带回去,到金山寺带回去。带到温州,以后真的在温州还是投河自杀了。自杀把他尸首捞出来,在寺庙里面给他做一场佛事超度。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小女儿来了,小女儿哭哭啼啼来看老和尚。老和尚说:你来什么事情?她说昨天晚上她做了个梦。他说:你梦到什么?她说:梦到我的爸爸妈妈当土地公,今天才上任。谛闲老和尚马上想起来,他投河是他从前太太投河死的,他太太阴魂不散追着他,把他也带去了。这一想,庙旁边正好有个小土地公庙,才盖好,可能就是这个庙里面土地公、土地婆,他们两个到那里去了。就到土地庙里做超度,超度的时候,谛老就讲:既然你做土地公了,你得显个灵给我们看看,让我们大家相信。就在佛事桌子前面有一阵旋风,小旋风在那里转,转了很久,他在那里显灵。
他常常用这个比喻,两个例子说出来,告诉大家:念佛好!而且纵然你有一点名气,不能有傲慢心,一有傲慢心马上堕落,护法神就离开。护法神没有情面,他看你真有德行,他拥护你,你的德行一缺,傲慢心、嫉妒心、贪瞋痴的心,这个东西一起来,护法神就走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晓得,好好的抓住现前这么好的缘分,台湾没有任何禁忌,宗教信仰自由,你拜神、拜仙没有人障碍你。对于这一切神仙我们要恭敬,我们要劝导他念佛求生净土,请他做佛门的护法,做我们道场的护法,做我们自身的护法,这就好!我们看他是我们的同修,是我们的同学,我们一起成就,这样就好。我们再看,大师这篇文章确实非常难得,他讲得这么细,底下接着说:
【且于一尘之上。何者是染。】
在‘一尘’,一粒微尘里面,什么是染?
【云何名净。】
什么是净?染净一对。
【何者为真。何者称俗。何者名生死。何者名涅槃。】
你看都是,染净一对,真俗一对,生死涅槃一对。在这一尘里面,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涅槃?
【云何名烦恼。云何名菩提。云何名小乘法。云何名大乘法。】
就在一尘里面,一尘里头这些怎么讲法?
【请垂开决闻所未闻。】
‘请’是请求,‘垂’是上对下,垂悯、垂慈,‘开’是开示,‘决’是给我做决定。这个问得好,你看下面大师解答的。
【答。大智圆明。睹纤毫而周性海。真源朗现。处一尘而耀全身。万法起必同时。一际理无前后。】
我们先看这段,这段的意思非常的深,完全是事实真相。头一个条件,‘大智圆明’,我们没有,我们怎么没有?我们本来有,现在没有了。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有障碍。什么障碍?世尊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清楚,我们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我们有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我们有执着,执着是见思烦恼。只要有这些东西,我们的“大智圆明”不见了。这四个字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六道十法界统统包括在其中,“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大智圆明是如来智慧,如来是讲自性,我们自性里面有圆满的大智。怎么失掉?佛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起了妄想,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是妄想。我们从妄想就起分别,从分别就起执着,大智圆明变成什么?变成妄念、烦恼,变成烦恼,变成妄念。前面这四句是如来智慧德相现前,就是恢复了,我们经题里面“妄尽还源”,妄尽还源就大智圆明。我们现在妄,诸位记住,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是无明,叫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这大乘经里面佛常讲的,这三大类的烦恼统统尽了,妄尽就还源,还源就大智圆明。这个时候你见到,‘纤毫’是指汗毛端,就在一毛端里面‘而周性海’,周是圆满,圆满的把法性,海是比喻,比喻深广无际,广没有边际,深没有底。比喻没有办法比喻得很恰当,为什么?海还是有底,怎么没底?还是有边际,这是形容而已。但是法性确实没有边际,确实没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在大经里面读到,佛举的一尘,一尘里面有世界,像我们现在所看到这整个宇宙的世界,一尘里头有。那个世界里面又有很多微尘,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世界,重重无尽,没底,没有边际。这个事很难懂,理太深,事相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