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贰⒔病痘稀返氖焙蛭也琶髁耍嬲拿髁耍挥衅遥乙晃史鸱ɡ锿返拿鼐鳎透嫠呶遥坏愣疾槐A簟2还夷歉鍪焙蛞参柿耍幽睦锵率郑课椅柿苏饷匆痪浠啊U录未笫γ挥懈疑罱玻桓嫠呶也际2际┚褪欠畔拢涛也撇际⒎ú际⑽尬凡际飧龊芟质怠�
现在这个社会上的人哪个不想钱?大家都向钱看。钱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他不知道。你命里有财富,为什么有财富?你过去生中喜欢用财布施,这一生中你命里财库就满足,这么回事情。过去生中没修财布施,你这一生中想发财,怎么想用什么方法你都发不了财,命里没有;命里有的,你什么都不想,无论干什么都发财,命里有。所以,“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里没有,强求求不到;如果求到,绝不是好事情,祸害就跟着来,灾难就跟着来,那不是好事情。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强求。聪明智慧,法布施得来的;健康长寿,无畏布施得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果必有因,修因一定得果,这是正常的;不修因希望得果,灾难跟着来,那就错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人知道之后,心是定的,所以说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没有妄想,乐天知命,这个人活得幸福,活得自在。
命能不能改?能改,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知道改,怎么改法?我断恶,我修善。真正想求财、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我天天修布施,圆满的布施得圆满的财富,这讲得有道理。我要得大财富,我又没有钱,我怎么布施?你一个月只能赚二百块钱,你能拿一百块钱去布施,你的布施是你全部财产的二分之一,那你的福报可不得了,它是按比例算的。那是一个大企业家、大财主,他有亿万财产,他一布施就是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他那是九牛一毛,他布施得很少。所以他来生得的报不多,没有你多,为什么?你布施的是二分之一,他布施的是百分之一,他怎么能跟你比?你明白这个道理,老天爷公平,不是富人世世代代都富,贫人世世代代都贫,不是的。这一生是富人,他布施没有那么多,来世他就下降;你这一生是个穷人,肯布施,拿出二分之一,甚至于三分之二、十分之八、十分之九,那还得了,你来生就是大富豪。按比例来的,按心量来的,老天爷公平。
所以智慧圆满光明,一切诸法皆能决了,这叫智慧身。智慧身在大乘教里面叫报身,报身是讲智慧身,如来的报身。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在大乘教里面用六个字把它包括了,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全都包括了。性是自性、法性,相是法相,相是从性生的,生出来之后,相里头有理有事,理事里面有因有果,这六个字统统包括了。智慧现前,没有一样不明了。佛陀在世,年龄不算太大,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无论是从事什么样的行业,你有困难向他请教,他都能教你。他好像是万事通,没有一个问题能把他难倒,他又没有学过,这什么原因?智慧开了。六祖惠能大师,你看他一生的行谊,他没念过书,一堂经都没有听过,你拿着佛经问他,无论什么经,你念给他听,他就讲给你听。他不认识字,他会讲,能把你讲开悟,什么原因?他有智慧。所以无尽藏比丘尼拿着《大涅槃经》去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无尽藏比丘尼就很奇怪,就问他:你不认识字,怎么会道理讲得这么好?他说:这个事情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懂吗?这个事情,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以我们学,这个要知道,我们学叫知识,不是智慧。知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纵然解决问题,还带着很多后遗症;智慧能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
佛法求的是什么?佛法求的就是智慧,你看大乘佛法所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阿耨多罗多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印度梵文音译的,可以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这叫尊重不翻,因为是学佛的人共同的目标,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可以翻的,六个字,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究竟圆满智慧的名号。什么是智慧圆明?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再上的,到顶头了,那就圆满了。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能够决断,都能够明了,自性本具,不要向外学。什么时候现前?心清净就现前,心不清净不会现前,心不清净现的是烦恼,心清净现的是智慧。佛在经上常常用水做比喻,把水比作心,你看水在清净的时候,干净没有染污,没有风浪,水平的,它像一面镜子,外面所有的境界统统照在里面,你看得清清楚楚,叫清净心生智慧。如果这个水混浊、不干净、染污,又有风浪,它也照,照外面零零碎碎,那叫烦恼。由此可知,什么叫修行,怎样行证,我们就晓得了。生活上修清净心,工作里修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修清净心,清净心好用,全是智慧。我们一受外面,外面叫风浪,听到人话、看到外面就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起波浪,又想占有,又起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是染污,你的心水马上就染污,马上就波动,你处理事情就不妥当,就出了麻烦。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能保持清净心,这个多好!清净心照见,你处理事情都非常妥善,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这是智慧身。
“菩萨随诸众生心之所乐,即以智身作自身”,这就是现报身,这句话就是现报身,“亦作众生身,乃至虚空身也”。作报身在什么时候?度地上菩萨,或者是为了度法身菩萨,在《华严经》上初住以上,诸佛如来一定要现智身,现报身,为他们做好样子。为什么?他们的习气没断,帮助他们断习气,成就圆满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五集) 2009/6/12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前面我们学习到“十身”里面的“智身”,现在我们看第九“法身”。“法身者,谓所证无漏法界之体,而为法身也”。这个比教难懂,什么叫无漏?“漏”这个字在佛法里面是代名词,代表烦恼。譬如我们这个茶杯,如果这里面有破损,我们水放进去就漏掉,这叫有漏。有漏就是它有问题,它有破损。比喻我们的法性,其实这是比喻,比喻怎么比也不能够把事实真相比出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说我们的法性,这里面有烦恼,把我们的性德都漏掉,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一般初学的人好懂。无漏就是完好的,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完全能够显现出来而没有任何障碍,那就叫无漏。具体而言,起惑造业,这就是漏;惑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随顺妄想分别执着而造的一切业,也就是言语行为,那都叫有漏业。这三个都有,你们想想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确实像十法界一样,最高的是佛,他漏到下面去了;下面是六道,下面是轮回,下面的下面是三恶道,最下面是阿鼻地狱,就漏到下面去了,用这个来做比喻。实际上可以代表迷惑造业受报,三途苦报。无漏就好了,无漏是自性,就是我们《还源观》里面所说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是无漏。什么时候你证得了,这个证得在禅宗里面称它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证得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你证得无漏法界的本体。在教下,名词不一样,境界相同,教下说“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我们一般讲看破,若不能彻底放下,你怎么能够大开圆解。
这个地方要注意,这些话多说,说个千遍万遍都是应该的,为什么?没做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放下执着就是阿罗汉,成正觉;放下分别,你是菩萨,你成就正等正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成佛了,那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要放下,不放下不行。我们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什么没看破?对于宇宙人生事实真相没看破,完全看错了、想错了。看错了叫见惑,就是你的见解迷惑了,你看错了;想错了叫思惑,就是你的思想错了,与事实真相完全相悖。有见思惑,必定有分别、有妄想,所以你在哪里?你在六道,见思烦恼不能断掉,你就超越不了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不是靠别的,放下见思二惑你就出六道,六道就没有了,现出来的是四圣法界;六道是凡圣同居土,没有了,你超越了,你不是凡人,你成圣,超凡入圣。虽是小圣,功德也不可思议,尔后只有向上提升,不会再向下堕落。因为你已经证得三不退里面第一种不退,位不退,你永远不会退落到凡夫位,这地位保住。然后再学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你就证得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无漏法界之体,你就证得,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的真性。
我们自己这个性跟诸佛如来的性,跟一切众生的性,不但是有情众生,还包括无情众生,也就是跟树木花草的性,跟山河大地的性,跟虚空法界的性,是一个性,这个诸位一定要明了。所以世尊在大乘法里面常常把这个性体比喻作大海,叫性海,就是指这个自体。我们现在迷了自性,佛在经上有个比喻,就好像大海里面起了个水泡,水泡有没有离开大海?离开大海能变成水泡吗?水泡是妄,这个相是妄,它是依真而起,它是依水起的水泡。起水泡的时候它是水,水泡破了还是水,这是事实真相。佛用这个比喻,比喻我们芸芸众生,每个众生就像大海里面起的水泡,可是自己迷了,不知道自己是大海,以为就独立了,跟别人就起了分别,就起了执着,这就坏了,这就迷了,愈迷愈深。前面我们在一起学习过,迷了之后,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变成烦恼、变成邪知邪见,我们的德能就变成造业,身口七支,我们的相好就变成六道轮回,三善道、三恶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分别执着,记住,分别是第六识,执着是第七识,所以说“唯识所变”,这个道理要懂。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的念头好,我们确实有末那识,有意识,我们意识分别都分别好的,我们末那的执着,我们执着善的,问题就解决了。
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要是执着伦常八德,这个世间所有的灾难都没有了。伦常是讲关系,我们跟人的关系,跟一切众生的关系,跟树木花草的关系,跟山河大地的关系,跟天地鬼神的关系,是一体,多么亲密!可是现在迷了自性,对于自性现的这些法相也迷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情,在这里面产生错误的错觉,虚妄分别,坚固执着,问题出来了。佛菩萨慈悲,古圣先贤的仁爱教导我们父子有亲,我们怎样恢复我们的性德?圣人有善巧方便,父子的亲爱是天性,好教,就从这里下手,让我们逐渐接近性德,父子的亲爱是性德。我们迷得深、迷得久,连这一点现在都看不到,这个问题真的严重,没人教了。我有一年在日本旅行,在日本冈山,陪我去的同学有十几位。有位旅居日本的华侨,年轻的妈妈,她带了她的小孩,四个月,很可爱,带着小孩跟着我一起去旅行。我就在这个时候让我们同行的十几位同修,我说你们细看,你看看母亲爱小孩,小孩虽然不会说话,你看他的动作,你看他的眼神,他爱他的妈妈。我说你从这里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父子有亲。小孩还没有受染污,才四个月。如果四年的染污,那就不一样,那不见得他爱他妈妈;四个月虽有染污也不严重,你看他的眼神。所以中国圣人的教育从哪里开始?就从这里开始。用什么方法教?就是伦理道德,从这关系上做起。
教学第一个目的就是父子这种天性的亲爱,如何能保持在一生当中都不变,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第一个目标。父慈子孝,这是人伦的大根大本。君臣有义,义从哪里来的?义从父子有亲来的。夫妇有别从哪里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乃至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全是从父子有亲那里来的。再扩展,扩展到八德,八德在中国有两个说法,“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从哪里来的,它根在哪里?根是父子有亲,都从这里来的。另外一个讲法,“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哪来的?也是从父子有亲来的。如果人不孝,一切都完了,为什么?他德行的根没有,那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那还得了!那这个社会像什么社会?
我们想想今天这个世界,不仅是中国社会,全世界的社会,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每个人都有机会到全世界去旅游,你都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整个世界社会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