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

第131部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31部分

小说: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纾艺庖簧挥斜鸬哪钔贰⒚挥斜鸬南M褪窍M煌粒褪窍M捉滞樱飧鲂旁妇途龆ㄍU馐鞘q益大师讲的,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为什么去不了?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不想离开,这就造成障碍,这就误了这一生的大好因缘。所以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我们在讲席里面做过很多次的报告,念佛是因,生净土是果,生净土就是成佛,念佛成佛决定没有疑惑。

  在这个世间,现在这个社会灾难很多。我听到有同学告诉我,他们有得知我们讲不同维次空间托的信息。灾难虽然多,最后还是有一线希望,那就是看我们能不能改变。当然这是属于共业,共业所感,共业怎么转法?从自己转起,我们自己能够断恶修善,自己转了。断恶修善的标准,一定要依儒释道三个根,那是标准,也就是说,《弟子规》是标准,《感应篇》是标准,《十善业》是标准。什么是善因?这里面所讲的是善因,违背经教那就是恶因。《感应篇》里面说得好,一条一条具体给我们说出来了,哪些是善,必须要做的,哪些是不善,一定要回避的。明末清初读书人用功过格来帮助自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许多出家人也用这个办法。我们看到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有用《自知录》,那个《自知录》就是功过格,用佛教经典里面的标准,真的是知道修因证果。

  我们看看今天这个世界许多灾难,细心去观察,灾难从哪来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行不善,基本的德行都做不到。基本的德行在中国老祖宗五千多年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八德,这是基本的。你细心去观察,认真反省从自己检点,孝顺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尊敬师长有没有做到?友爱兄弟有没有做到?没做到。五伦是讲关系,五常是德行,仁义礼智信,这叫五常,常道,一天都不能离开的。五常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五戒,仁,仁慈,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这五条真的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为什么?你看,儒家讲五常,佛法五戒,你再看看基督教的《新旧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印度教、其他宗教经典,统统都讲到,这就是说全世界无论哪个族群、哪个宗教,典籍上统统都讲到,这做人的根本。这五条你要是做不到,你来生就得不到人身,做人的基本条件,从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向上提升。

  所以佛法根本戒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不到,我们虽然学佛、研究经教,那是现在所谓的佛学,有信解没有行证。像儒家教学里面所说的,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笃行,没做。真正去做,所以《弟子规》是教我们做的,不是教我们念的,《感应篇》,统统都是属于戒律。真正去做,纵然不懂经教,你也是个善人,你老实念佛也能往生。《往生传》里面真的有不少不认识字的,没有学过经教的,甚至于一天经也没听过的,他就能够真正是从思想到行为,他善良,你细心观察,五戒他都做到了。他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他念佛能往生;不但能往生,瑞相稀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这是什么?他真有行的功夫。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学习经教是摆在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缘,到极乐世界去学,这个因果不能不知道。

  周安士讲得很好,他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这两句话说得好,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不相信因果;如果相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相信因果里面所说的,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的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为什么?想不到。怎样才能得到?断恶修善能得到。《了凡四训》是真实的因果教诲,学佛的人、在古时候读书的人没有不学习的。早年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这真正叫大慈大悲。我们看到现前的社会,才真正能体会印祖的悲心,想挽救这个时代。底下讲:

  【即同即异。】

  ‘同’是讲性,‘异’是讲相,性相不二。性是相之性,相是性之相,确实是一不是二。相怎么发生的?我们在前面学过,是从一念妄动而现的。性是真的,为什么?性不生不灭。相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的。事实真相知道的人不多,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弥勒菩萨说出来的那才是事实真相,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识”。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念头上生出来的,念头是振动。佛法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当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念头非常微细,不但我们不能够觉察,阿罗汉也无法觉察,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能够觉察到?八地菩萨。这就是相宗里面讲的阿赖耶,什么人能见到阿赖耶的活动?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觉),再上去叫妙觉,这五个位次他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是假的。

  阿赖耶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一念妄动才有的,它的生灭现象刹那生灭。确实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完全被银幕上的假相迷惑了,而电影银幕上那个假相才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这个幻灯片是每一张都不一样的,只是它的速度太快,我们的眼睛被它欺骗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感官的世界,无论精神跟物质是相通的,实际上也是静态,就像电影底片幻灯片一样,一张一张的没动,静态。可是它生灭的速度太快,快到要是用秒来做单位的话,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那就乘四,乘四是一秒钟有多少张?像幻灯片有多少张?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一秒钟。你要记住电影放映的那个底片一秒钟二十四张,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我们把它当真了。电影的银幕是平面的,这是立体的,速度这么快,念头一断这世界就没有了,正像电影银幕上那放映机把它一关闭的时候,画面就没有了。没有了那是什么?显示出来的是常寂光净土,那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现出来了。只要有一个妄念,前面我们读过,一妄一切妄、一迷一切迷,整个法性全迷了,变成无明。

  什么是无明?没有明暗。诸位想想,我们现在如果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星、也没有灯光,那就叫无明,而本来?本来是一片光明,不需要日月灯明,不需要这个,它本来是光明。在我们净土里面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他给我们说出来,没想到自性本自清净,它没有染污,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无动摇就是它里头不会起妄念的,那念头不是真的。所以念头,佛经上用的名词好,加上一个妄,妄念,不是真的,就是自性里头不会起妄念。妄念从哪里来的?你要好好的体会那个妄字。妄是什么?根本没有,你误会了以为它有,这就上当了。所以妄,妄没有因,第一个妄念没有因,第二个妄念有因。第一个妄念是因,第二个妄念是果,往后就有因果,头一个没有因,所以叫妄、叫无明。所以同异不二,也给你讲真妄不二。

  【即一即多。】

  这很难懂。一是什么?‘一’是讲性,‘多’是讲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所以说“即一即多”。这还没有显出它的深义,更深的意思是:任何一个现象必定包含一切现象里面的体性,我们现在讲信息,诸位好懂。《华严经》里面说的,依报里面有微尘,这微尘很小,物质,极其小的物质,我们肉眼看不见;正报里面的毛端,我们汗毛毛端、毛孔,很小,可是它有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信息都在里面,这无法想像。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每个微尘里面都是这样的,每个毛孔也是如此,为什么?自性没有大小,自性所变现出所有的现象也没有大小,自性是圆满的。所以惠能大师讲本自具足,他说了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佛在《华严经》上讲得比他详细,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能大师所说的“本自具足”,无量无边的智慧、无量无边的德能、无量无边的相好,这自性本自具足的。自性所变的相分变得再小,一粒微尘、一个毛孔,它也具足圆满的智慧德相。

  真的,这句话不好懂,我们很不容易体会。近代科学家很了不起,他们发现一个宇宙奥秘,叫“全息”,全息的这个信息在照片上显示出来。我们用全息照相去照一张照片,这个照片洗出来之后,你把这个照片撕成两张,你再去看,两张照片里面都是完整的相;撕成四张,四张完整的相;你撕成一百张,是一百张完整的相。从这个现象里面,我们体会到佛经上所讲的,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无量无边,随拈一相,里面都有全息的信息,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里头,一个不少。那是什么?这个现象千变万化。是的,确实千变万化。这千变万化怎么解释?就像万花筒一样。万花筒里面,不变的就那么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片,你转动的时候,你就看到里头图案一千个画面、一万个画面,现在我们用照相把它照下来,找不到两个相同的。这是性德,自性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下面讲:

  【即广即狭。】

  ‘广狭’的定义,在佛法里面讲,“大而无外”叫广,不是一般的广,“小而无内”这叫狭。所以大,再大,它能够融入毛端、融入灰尘,毛端没有放大,宇宙没缩小,为什么?自性没有大小,大小从哪里来的?从我们分别执着、从妄想当中来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才见到诸法实相,实相没有大小,实相也没有先后。没有先后,没有时间;没有大小,没有空间。佛经里面常讲“芥子纳须弥”,芥子是芥菜子,芥菜子跟芝麻差不多大,跟芝麻粒那么大;须弥是须弥山,须弥山能够放在芥菜子里面,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怎么装得进去?为什么能装得进去?因为它没有大小,有大小,大的可以装小的,小的就不能装大的,没有大小。

  【即情即非情。】

  这句话,在《华严经》上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情’是有情识,在现在怎么说法?现在叫动物,叫有情众生,动物。‘非情’就是无情,无情我们今天叫什么?植物、矿物。实在讲,情跟无情很难分,为什么?弥勒菩萨讲得好,“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那就是非情,“形皆有识”,那就是有情。换句话说,在宇宙之间你要找个有情或者是无情,无情里面没有情识,我们讲物质,纯物质,找不到,只要是物质一定有情,只是它那个情你很不容易发觉。最近应该是有十二、三年,日本江本胜博士用水来做实验,水是无情的,矿物,发现什么?发现它有情,它有见闻觉知,还有受想行识,跟弥勒菩萨所讲的相应。弥勒菩萨所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它是结合在一起的,分不开的,有精神现象就有物质现象,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为什么我们没办法觉察到?那就是波动的频率不一样。动物波动的频率高,我们很明显能觉察;植物就很低,不容易觉察;矿物就更低,更难觉察,事实真相是这么个现象。我们不能觉察,实在讲我们粗心大意,佛菩萨为什么觉察到?他心清净,心愈清净,对于极其微细的波动他能感受到。

  佛告诉我们八地菩萨的定功,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阿罗汉是第九定。世间,就是六道里面讲定功,无色界天的定功最高,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天所修的,再往上去,四定是无色界天所修的,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没出六道。阿罗汉修第九定,超越六道,所以阿罗汉修的那个定叫九次第定,他到哪里去?他到四圣法界里面声闻法界。这个定再加一层,那就能到辟支佛;比辟支佛更深的定,菩萨。到第八定,就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天。讲阿罗汉,阿罗汉是第九定,第九个阶段,辟支佛是第十个,菩萨是第十一个,佛是第十二个,这讲十法界。到十三个阶层,这才能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之后,这个定功还是有浅深层次不同,所以佛给我们讲四十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