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空法师-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基础我们再学佛,佛是帮助我们向上再提升一层,提升到回归自性,那就叫做圆满成佛。自性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自性本具的,只要把烦恼习气放下,烦恼习气是障碍,放下就是。
我们对“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这个意思真正的明白,就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有使命的,这个使命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这一生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提升到清净不染、纯善纯净。最难得、最殊胜的是遇到净土,这个确实是真的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讲的话一点都不假,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个因缘,我们遇到了。遇到要知道珍惜,遇到最重要是你要认识,你要知道不容易遇到,要好好的抓住,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那就是要认真修忏悔法,断恶修善,天天读经。当然我们修净宗的人,《弥陀经》常念的,《无量寿经》常念的,很好,我劝大家我们还要加念《弟子规》、《感应篇》,不多,这两个分量都不多。念这个干什么?念这个来反省、检讨自己的过失,我今天有没有做错事情,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过失,拿这个对照,一对就明白了。所以这两样东西好像是一面镜子,每天早晚照一下,早晨照,提醒自己不犯过失;晚上照,反省有没有违犯,有违犯的时候改过自新。用这两样东西帮助我们念佛,好,这就叫持戒念佛,不能疏忽。
明朝末年莲池大师就用这个方法,这是我们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在《莲池大师全集》里面有,他不叫功过格,他叫“自知录”。我们今天学不必用自知录,那是出家人的,我们用《弟子规》、用《感应篇》就好,这两样东西对我们现在人讲是有真实利益。我们庐江教学的成功,很短的时间让汤池小镇起很大的变化,人人都能够良心找回来,人人都不愿意做坏事,觉得做坏事情是丢人、是羞耻。整个社会风气转变了,一进入这个地区,你觉得跟别的地方不一样,用什么?《弟子规》。《感应篇》因为是宗教,宗教在大陆是不可以在社会上普遍宣扬,只限于宗教道场。在台湾没有这个限制,台湾大家可以同时学《感应篇》、学《弟子规》,两个一起学,这个根扎下去之后,再学《十善业道》就踏实了。
实在讲,因果教育在今天讲是最重要的,是根本的根本,没有因果教育,就是《十善业道》跟《弟子规》我都觉得不踏实,为什么?大的名闻利养现前的时候,你动不动心?怕保不住,可是懂得因果就没有问题。懂得因果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没有的我不能要。今天摆在面前一百亿美金,动不动心?我能做到不动心,为什么?我没那个命,我要拿到那个钱,灾难马上就来,这是真的。你命里没有这么高的地位,今天请你做个部长,你敢不敢?你命里没有,这个地位到了,恐怕过不了一、二个星期你就进火葬场,你的命就没有了。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命运,就会安分守己,就像袁了凡一样,所以《了凡四训》多读几遍有好处,你的心定了。我接触佛法之前,朱镜宙老居士给我一本《了凡四训》,我跟诸位报告,我看这本书看得很有味道,我也是一口气看三十遍,差不多用二、三个星期,一遍一遍的看看三十遍,印象深刻。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大的兴趣看这么多遍?因为我的命运跟了凡先生差不多,他那些毛病习气我统统具足,他还有些好处,我还没有。所以我看到流泪,一遍一遍的流泪,我要向他学习。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命里有的不要求,到时候自然来了,你求也不过就是提前一点,何必?让它自然多好,为什么要提前?没有,用什么方法都求不到,那又何必?命里没有的,你得到不是福,你得到是灾难,不敢碰,这是真正懂得因果报应的好处。这种约束比法律力量大得太多了,是从你内心里面你定住了,不会妄求。
别人送我的供养我敢不敢要?我不敢要。我们在做汤池小镇,那时候还没动念头,正好有个居士,也是马来西亚的,也是个企业家。他的父亲过世了,有一个小的生意,他们其实生意很多,这个生意是在香港,他们经营一个轮船公司,兄弟姐妹都不愿意干,父亲过世了,就把这公司卖掉。卖掉大家分钱,他分到九百万美金,来告诉我,得到父亲遗产九百万美金要给我,告诉我最好能用在教育事业。我说好,钱我没有看到,我也没有经手,我说好。正好大家谈庐江文化中心,这个中心建筑大概要美金五百万,马上你这五百万寄到那个中心,让他来建这个学校。另外四百万,我叫他给大陆上游本昌居士,去做电视连续剧或者做电影,做因果报应这些,好像他做了《了凡四训》。我希望他做《俞净意遇灶神记》、《感应篇》,把它编成连续剧,我就做这个。我教他个方法、钱怎么个用法就行了,我没有看到,我也没有摸到过,我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能接受。
人一定要安于本分,你就不会有过失,你的生活就会很快乐,就常生欢喜心,你没有忧虑,你不可能有灾难。纵然遇到灾难不惊不怖,为什么?人没有生死,生死是肉身。我们想想这一生,过去生不知道,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害过人、没有做过坏事,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也是天道,不会到三恶道去。你说他怎么不欢喜!纵然是死,也是非常欢喜。这一生的因是来生的果,佛经上讲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过去世造的什么因,我这一生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要想来生是什么果报,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想想,如果是善的,是大善,来生的福报可大了;福报太大,人间没有,那就到天上。欲界有六层,我们想想,这一生所修的福不会在忉利天,会在忉利天之上,愈往上去福报愈大,你才真正的充满了欢喜。纵然有灾难,有没有恐惧心?一点都没有,无论什么灾难,若无其事。
我不是躲避灾难,哪里有灾难我到哪里去,只要这个地区人心能转变,灾难就能化解。尤其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是做了充分的证明,我们人心是善,这个地方的环境、大自然的环境没有一样不善。佛经上讲的“境随心转”,外面的山河大地、物质环境是从人心转。人心善良的时候,地震也没有,台风也没有,自然灾害都没有,它不会在这里发生。所以,我们对于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一定要有信心。灾难之发生是不善的共业所感,太平盛世是大家善的共业所感,不在外。中国古圣先贤教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话讲得太有道理了,外面灾难的发生,因是在内心不在外面,你从内心里面去找,你才能解决问题。
胡小林最近在青岛做的报告我看过了,我们这个道场有时间把它多播放几遍大家看看,他对于这些方面体验得非常深刻,很难得!这是个真正学佛的人。怎么样学佛、怎么样修行,怎么样得到现前幸福美满的人生,怎么样取得西方极乐世界,你听听他所说的。他说的实在讲都是他自己天天在干的,所以他讲得很生动,他没有讲稿,很感动人。最后他还有一堂解答问题,也答得非常好,我还没有把它看完,我看了一半,很精彩。所以我看他有没有时间,有时间邀他到台湾,我们各个净宗学会来讲讲,我相信会帮助大家提升信心,这是我们学佛的一个好榜样。他自己非常谦虚,这是正确的,没有一点傲慢的习气,这就是他的好处,真正得力的地方。
后面还有几分钟,让我们再强调一句重要的话,“常随佛学”,不能中断,中断功夫就败坏了。从哪里学起?我们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五个科目,我们就从这五个科目学起。第一个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面就包括儒释道的三个根,所以一定要从家里做起。你把父母的关系搞好,把夫妇的关系搞好,把儿女的关系搞好,你从家里做起,学佛,一家人幸福。用什么方法?用《弟子规》、用《感应篇》就搞好了。所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弟子规》,“慈心不杀”就是《感应篇》,底下一句“修十善业”,头一句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这个东西搞好了,然后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很容易学;“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它前面一句是“发菩提心”,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
然后,我们跟大众相处要知道修六和,六和怎么修的?我自己跟别人和,不要要求别人跟我和,要求别人跟我和就错了,永远得不到和睦。我跟别人和,一切从我做起,那就能做得到。我去影响人,不是别人来影响我,这是真学佛,真干!胡小林这两年半搞成功,他的秘诀就在此地,是从我做起,不要求别人,他做成功了,做了榜样给我们看。六和重要,有这个基础你才能学佛,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才能做得圆圆满满。这是我们净宗同学,我提出这五个科目,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规范,我们要把它做到,这就是世尊最好的弟子。尤其六和要是做到了,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如果台湾真正出现这么一个道场,台湾这个地区就不遭灾难,天灾人祸都不会有。希望同修们自己要认真努力,共同来把佛法、正法从这个地方建立。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三集) 2009/5/18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第五页最后一行:
【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
这两句话是讲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师利菩萨为班首,以这十个科目就是十度(十波罗蜜)劝进这些法身大士。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在法身菩萨的分上,他们已经把根本无明破了,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了。不起心、不动念,还有这十条吗?还有布施、持戒、忍辱吗?有这个不就是又起心动念,又有分别执着了吗?再加上普贤菩萨的十愿,有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有,不但是初学,连老修也不免有这些疑虑存在。这事有没有?有,事上哪里没有。究竟果地,无始无明习气统统都断干净了,不但事上没有,习气都没有了,那是究竟果位,圆满的佛果。在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就很清楚、很明白,究竟果位里面,不但是六道、十法界没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讲华藏世界、讲极乐世界,有没有?也没有了;习气没有了,境界就不会现前。可是习气还没有断尽的这些法身菩萨,无始无明习气现的就是华藏世界,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报土,实报庄严土。这里面有没有究竟果位的诸佛如来?我们现在可以说肯定有,不但有,有很多,为什么?感应!众生有感,如来就有应,感应。实报土有感应,四圣法界有感应,六道里面也有感应,只要有感,他就有应;只要有应,普贤的十愿、文殊的十度自自然然就显示出来。
菩萨要不随顺我们众生,就无法可说,所以今天我们学到的这个科目叫“恒顺众生”,为什么?众生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菩萨到究竟果位的诸佛如来,还是要恒顺众生,要随顺众生的习气,要随顺众生的烦恼。他随顺,这就妙了,他会不会生烦恼?会不会现习气?不会,真的不会,所以这叫妙用,什么都能随顺。在这个境界里面,不但是究竟果地,《华严经》初住菩萨以上无明烦恼都断了,也就是说,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确实没有一念不觉,这个决定没有,这我们要肯定的,决定没有。我们有,十法界的众生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都有,都有一念不觉,也就是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证得法身之后就没有了,这个一念不觉是永远不会起来了,但是他有习气,在实报庄严土里有习气。我们前面也做了多次的报告。虽有习气,不妨碍,习气再浓,十住菩萨习气很重,也不妨碍,不妨碍与十法界里面众生起感应道交。而且我们知道,十法界绝对不限于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就是娑婆世界,不限于在这个地方起作用。而他起作用范围太大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他都有能力起感应,只要众生有感,他就会有应,就会现形。现什么样的形?没有一定,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为什么?恒顺众生,没有自己的意思,众生想什么样的样子,他就现什么样子。所以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