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天空 全集完整版txt-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鲈拢现芊轮屏薝2驾驶舱。我相信,经过半年的训练,你完全可以驾驶真正的U2!”
阿方索问道:“U2是怎样的一种飞机?”
郭兴安从办公桌中取出一叠资料,递给了阿方索。阿方索随手翻阅了一下资料。郭处长简单介绍U2说:“U—2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长约15米,高约4米,重量7吨左右,一台涡喷发动机,时速约800公里,飞行高度超过22000米。我国最新研制的歼…7只能达到18000米左右的高度,而绝大多数地空导弹也只能对2万米的高空望天兴叹。所以这种高空侦察机的性能十分优越。”
阿方索对于飞机是内行,不长时间就对U2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U2代表了当代最尖端的军事科技。可这主要体现在机载设备上。作为一种大型而不强调机动性的飞机,飞行员甚至使用类似汽车的方向盘来操纵U…2飞行。驾驶U2应该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唯一的难点在于它的高度。。。。。。阿方索皱了皱眉头道:“这种高度,空气太稀薄了,恐怕需要高空代偿服吧。”
郭兴安拿出一叠照片,指着第一张对阿方索说:“这是被俘国民党飞行员陈念生的代偿服,保存完好,没有任何破坏。”郭兴安摊开了其余的照片对阿方索说:“另外,这是五七所仿制的美军制式代偿服。虽然质量有所差距,但是完全可以满足两万米高空的作战需要。”
虽然没有执行过超高空飞行任务,但是作为飞行员,阿方索对这种高空代偿服还是相当熟悉的。用阿方索最近才学的一个中国俗语形容,“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阿方索想到满地肥猪乱跑的情景,忍不住轻笑了一下。他笑了一下,自觉失态,偷眼看到郭兴安果然露出一脸疑惑。阿方索连忙指着五七所仿制的代偿服,掩饰道:“我注意到,仅就样式来说,咱们仿制的高空代偿服与国民党俘虏的那套略有不同。咱们这套是根据美军制式代偿服的样子造的吧?”
郭兴安点点头:“咱们这套是根据美军驻巴基斯坦白沙瓦军事基地U2飞行员代偿服的样子制造。白沙瓦——就是这次行动的目标!”
“巴基斯坦?”阿方索迷惑不解地问道,“据说巴基斯坦与美帝关系相当亲密,那么巴基斯坦与我国关系怎样?我怎么才能潜入巴基斯坦腹地?白沙瓦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郭兴安笑着说:“这些你都不需要担心。随着中印、印巴战争的相继结束,出于对美帝反抗的需要,巴基斯坦对新中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友好姿态。虽然巴基斯坦不可能公开表达对新中国的支持,但是暗中的默许甚至帮助不会有任何问题。”郭兴安拿出一沓地图、照片、文件以及资料开始给阿方索详细讲述这次行动的方案。
由于阿方索没有驾驶U2飞机的经验,开始的半年他会在兰州军区某训练基地进行突击训练。接着,他将被送到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并由那里穿越中巴边境,进入巴基斯坦境内的苏斯特。在那里,由于手持事先准备好的,化名为戴维斯的英国旅行护照,阿方索可以一路无阻地到达白沙瓦。为了万无一失,郭兴安还给他准备了一张巴基斯坦情报部门的某种特别通行证
“到了白沙瓦,一切就要靠你自己了。”郭兴安摊开了几张关于白沙瓦以及美军基地的几张照片,对阿方索说:“虽然白沙瓦是美帝与巴基斯坦合用的军事基地。美军那部分基地管理严格,巴基斯坦人很难搞到基地内部的资料。不过我们从苏联人那里弄到了这个。。。。。。”
郭兴安从一摞文件的最底下抽出了两张图纸。阿方索注意到上面的这张是一张复印件。图纸由俄文、英文双语标注。很明显这是一张白沙瓦美军基地的草图。基地的外围标注详细。不仅铁丝网的出入口,兵营内部的所有房间,机场的每个跑道、塔台的位置标志得清清楚楚,甚至连外围的每个厕所都标注的明白无误。由此可见克格勃工作的严谨。然而显然克格勃没有能力进入基地的腹地。除了娱乐区标注的略微详细外,基地中腹的另几个区域只大略的标注了生活区,机检区,机库等,基地中心甚至一片空白。图纸的备注里详细的写明了59年11月~4月底美军作息情况,巡逻情况,以及更换过的大部分口令。
郭兴安把第二张拿到上面。这也是一张图纸。这张图纸完全依照第一张图纸的风格画成。所不同的是,这张图纸是中英文标注。郭兴安把两张图纸并排放在一起,一边比较,一边解释:“这张是根据陈念生口供作出的台湾U2基地图纸。这张图纸对于基地内部标注的十分清晰。虽然台湾基地与白沙瓦基地构造不同,不过规划应该大同小异,对于这次行动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备注里是U2飞行员的作息规律,训练以及执行任务的作业流程。。。。。。”
飞行员的作业流程阿方索相当熟悉。对于U2飞行员来说,唯一比较大的区别在于执行任务之前,穿好代偿服之后,需要进行一个小时的吸氧。这样可以排除体内的氮气,避免高空的种种不良反应。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郭兴安笑着问道。
阿方索又从头理了一遍资料,想象着任务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以及如何应对各种意外。三处的准备看来很完备,计划也十分周详。剩下的只是细节问题,以及自己的临场应变。。。。。。
不对,还有一个地方组织上没有考虑到。。。。。。看起来虽然可有可无,但是这一点也考虑进去的话。。。。。。行动执行起来可以更加顺利!
“我需要一个懂巴基斯坦话的翻译。如果是本地人就更好了。中国翻译虽然扎眼,但也没多大关系。有了翻译,行动会更方便一些。起码很多意外,可以处理。”
“这样啊。。。。。。”郭兴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走到电话边打了一个电话:“小王吗?对,我是郭兴安。麻烦你把蒙扎的卷宗拿过来。呵呵,对,就是那个印度农民。”
不久,一个年轻的女军官送来了一卷档案。
郭兴安先从档案中掏出了一张文件。阿方索大略看了一眼。文件的抬头写着“印度俘虏档案”。旁边的小字写有编号00845。接着抬头,贴了三张照片。分别是拿着写有“蒙扎”字样木牌的一个印度下等兵的正面照、左身照和右身照。这个印度士兵着装整齐,显然没有经过抵抗,就被俘虏。不过他的表情相当呆滞。此人有一张胖胖的圆脸,满脸印度式的络腮胡子。照片下面用小字写了此人的简介:姓名,蒙扎;性别,男;年龄,19岁;军衔,下等兵;国籍,印度;民族,普什图族;宗教,伊斯兰教;语言,普什图语;文化程度,半文盲。。。。。。
阿方索自嘲地笑了笑。当年自己想必也有一张类似这样的“俘虏档案”吧。不过自己的衣着褴褛,应该更加狼狈,而且表情想必更加的颓废。。。。。。
他指着这个印度人的照片说:“虽然我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之前是一个国家。可我同样知道印巴民族众多,语言繁杂,宗教各异。这个印度人可以懂得白沙瓦当地的语言么?”
“白沙瓦的主要居民是普什图族的一支——帕坦人。这个印度人叫做蒙扎,不论民族背景亦或是宗教背景,与帕坦人的沟通都没有问题。”郭兴安顿了顿,继续说道:“蒙扎是新中国62年对印反击战东线达旺战场的俘虏。据蒙扎战后自己所说,当时他是驻德让宗军营的一个新兵,参军还不到一个月。印度人根本没有想到解放军能打到几乎算作印度腹地的德让宗。蒙扎所在一个连的新兵甚至没来得及拿枪,就稀里糊涂地成了俘虏。蒙扎和你一样自小是孤儿。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安安心心作农民。为了复员后可以分到的那一小块土地,蒙扎参加了印度军队。可是作为伊斯兰教徒的他对印度教徒为主的印度没有多少归属感。所以当听说中国可以分给他更多的土地耕种后,蒙扎毫不犹豫的加入了中国国籍。”
“这里是黑龙江北大荒。这些照片就是蒙扎快乐劳动的场景。”郭兴安从档案袋里取出一叠照片。这些照片是远景照片。可以看出蒙扎在一片荒地之中开出了相当大的一片农田。绝大多数的照片里,蒙扎都在辛勤劳作。少数的几张照片,蒙扎或对着长势良好的麦苗手舞足蹈,或坐在地上肆无忌惮地扣臭脚丫,或躺在田边鼾然入睡。想来当事人对自己被拍照并不知情。
想必,这个人的梦想就是安心地一辈子做一个快乐农民吧,阿方索心想。阿方索又看了一眼照片上的蒙扎,对郭兴安说:“这个人,政治可靠么?”
郭兴安听他如此说,不由笑了:“按照新中国的标准,他可是三代贫农,可谓根正苗红。你说他政治可靠不可靠?根据我们三处调查所掌握的资料,蒙扎思想单纯,对新中国的热爱应该是发自真心的。”
“蒙扎会英语还是中文?据我刚才在他的俘虏档案看到的,他好像是一个文盲。我和他的沟通会不会有问题?”
“英国放弃印度之前,蒙扎的村庄为一位英国人工作。蒙扎会英语与乌尔都语两种语言。而且这四年多蒙扎白天劳作,晚上上夜校。蒙扎虽然性格老实憨厚,但是头脑不笨。即使用普通话和你交流,也不会有沟通障碍。他认的第一个字就是中文,加上一直勤勉,也许他认的中国字比你还多哩。”
阿方索又把计划从脑袋里过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疏忽之处。他对郭兴安说:“我没有问题了。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先别急。咱们先到五八所看看。五八所是专门研发谍报设备的研究所。米朗罗所长知道咱们的这次任务。他正在那里等我们。也许这次米朗罗所长可以给你一个惊喜呢!”
郭兴安把阿方索带出了办公室,来到了四楼的某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里有四、五个工作人员。大家或喝茶或看报,没有一个像是研究人员。更为奇怪的是,郭兴安两个人进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看他们一眼。好像当他们不存在似的。阿方索正纳闷间,郭兴安把他带到里面的套间。这个房间一个人也没有,布置得也和普通办公室无异。
郭兴安拉开了角落的一个大文件柜。开了文件柜,里面竟是另有千秋。一个电梯出现在阿方索的面前。
两个人随着电梯降了下去。走出电梯,是一片灯火通明。几个卫兵分布左右。由于没有参照物,阿方索不知自己身处地下多深。只见地下空间甚为宽广,地铁的铁轨四通八达,不知通往何处。
一个小巧的电车等在附近。
两个人进了电车。电车的司机也不多话,径直向前开去。中间岔路很多,像三处地下这样四通八达的路口不多远就有一个。每个路口依照同样的图纸建造,好似每个路口都完全一样。
处于如此庞大的地底迷宫,阿方索彻底地丧失了方向觉。电车七拐八折也不知行了多久,终于停了。看着四周的景象,同样四通八达的铁轨,同样分布左右的卫兵,同样的电梯口,阿方索好似兜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起始的位置。
走出电梯,依然是一个文件柜。然而出了文件柜,阿方索终于确认这不是三处四楼的那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虽然同样有四、五个喝茶看报的工作人员,却不是一个套间。而且这个办公室没有窗户,应该处于地下。
两个人穿上衣架上的白大褂。推开办公室的房门,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个自动门。出了自动门,一个广袤的大厅出现在眼前。大厅里有各式各样的仪器和机床。围着器械,是衣着白大褂,忙忙碌碌的研究员。
大厅的四周有很多防弹玻璃间隔的房间。有的房间里,身着防爆服的研究员正在测试弹药参数;有的房间,是身着防化服的研究员在测试气体属性;更多房间里的研究员正在测试各种小巧的器械。
郭兴安带着阿方索进入大厅尽头的一个办公室。
这个办公室空间很大。然而由于各处堆满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物品,可供回寰的空间却不多。房内只有一个人,正坐在角落的一张转椅上飞快地。。。。。。转着魔方。态度十分认真,甚至连门外进来两个人都没有发觉。
“那位就是五八所的所长米朗罗博士。”郭兴安低声给阿方索介绍道。米朗罗博士大约将近六十岁的年纪,中等身材。他头顶的头发已经秃落,周边剩余的头发花白卷曲。他的白大褂布满了五颜六色的油渍污迹,好像一件花花绿绿的风衣囫囵罩在身上。虽然不胖,但是满面的红光、茂密的胡茬、以及厚厚镜片后略突的眼球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