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61部分

如意宝树史-第61部分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榭盏闹谏缤窗雷右话愕拇蟠缺撸凰ㄖ居诙兴说瘸趾投舞べぃ晌┯蚯蜓д吆托扌凶栽诘亩ナ伪Γ皇前从性邓髯缘男乃己透鞔蔚冢埔匀胤鹩锝探胫帽说扔诔墒旖馔焉频赖拇蠖婀怯诖罄址ㄉ砜战缫苑⑿钠碓钢蜕泼罘缢馐ど碛蜗啡赵侣质笔狈派湮蘖抗饷⒄摺R虼耍吹纳乒妫怯莱ァ⒉〉饶茏魍纯嗪鸵街挝壹⒎衬盏人靼佐琛⒁姑さ牧家钦热顺鐾崖只乜嗪!⒁馐ご蟪堑闹奂创透磺欣置罨愕娜缫獗ν酰粢耘灼煌崆牡闹腔廴绯稚椴菁馑疾熠舷埃云溆锝倘这铮蚴蟮奈⑾冈萍馕薹ㄕ媳危溆敕鹬萄晕薇穑罨穸ㄐ牛叛鲋俦枇ń崾⒖�
     注释:
          '1'慧称:宗喀巴大师本名洛桑扎巴的意译。
          '2'须弥:即须弥山,或意译为妙高山。
          '3'绛(藏文):今云南丽江一带。
          '4'贡卧(藏文):地望待考,疑在中国南部。
          '5'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
          '6'马口火:原指佛家所说南海中一烈马口中所喷火焰,此处比喻八苦等。
           '7'薄伽梵世尊:释迦牟尼的尊称之一。
           '8'?巴山(藏文):今西藏达孜县境内噶丹寺所在山名。
           '9'杨柳宫:金刚手菩萨和多闻天子所居宫殿。
           '10'宿月上弦第二满曰:即藏历十月初十日。但一般认为宗喀巴降生于?宿月下弦第二满日,即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对此,周加巷的《宗喀巴大师传》已有评说。此外,作者还引由了时论历和韵律历(元音术数)的说法,文字深奥难懂,但无实际意义,故译时从略。
           '11'主峰:指两下臂的尺骨和桡骨、两小腿的胫骨和腓骨。此四骨在四肢骨骼中尊如主人、形为剑锋,故名主峰。
           '12'五处:指身体中的顶间、喉间、心间、脐间和密处五个部位。即藏密所谓五轮处。正文中以下数处表意不清。
           '13'称王:暗指宗喀巴,大师名洛桑扎巴,意译“慧称”。
           '14'红黑能怖三金刚:指欢喜金刚、金刚手和能怖金刚。能怖金刚亦译为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阎曼德迦、焰摩敌等。
           '15'优婆离:佛之大弟子之一。
           '16'拂尘洲:罗刹鬼生聚之地。全颂说宗喀巴具有优婆离的威仪,寂天的清静律仪、莲花生的咒术,一切佛教敌人见之畏慑。
           '17'意乐加行:指思想和行为。
           '18'二无:指无闻和无思。
           '19'那:原文仅有前四字,无“那”字,似误。
           '20'六庄严二胜:六庄严(或译六严)指龙树、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等六大论师;二胜指功德光和释迦光二戒律师。
           '21'十六尊者:受释迦牟尼之命,长久住世住持佛教的十六罗汉,即为因竭陀、阿氏多、伐那婆斯、迦里迦、伐阇罗佛多、跋陀罗、迦罗迦、跋梨堕阇、罗沽拉、罗怙罗、注茶半托迦、宾度罗跋罗堕、摩诃半托迦、那迦希、苏频陀及阿秘特,皆称尊者,故名十六尊者。
           '22'结缘所法:仅听数座经文讲授,结下法缘,并不作广大听受。
           '23'通人冠;佛教学者的专用帽,故亦称学者帽,帽顶尖长,左右有飘带。
           '24'因未遇缘:据周加巷《宗喀巴大师传》,宗喀巴去布达拉后因绛孜哇寿腊高迈,法眷又劝请速归而启程反藏,宗喀巴未能如愿听受集论。
           '25'《名言成就论》:布顿等师作《宝鬘论》(藏文)。
           '26'四沙门法:骂不还口,恕不还怒,打不还手和寻过不还报。
           '27'觉丹措钦布(藏文):法尊《宗喀巴大师传》中作寺名,郭和卿译《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中作克什米尔班智达释迦室利坝扎的戒师传承的大僧会。
           '28'吉增措巴(藏文):法尊作寺名,郭和卿作“切章僧团”,引书同'27'。
           '29'二僧团:指觉丹措钦布和吉增措巴。
           '30'积静:积福德资粮,净治一切罪恶。
           '31'三十七道品:即指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等三十七菩提分法。
           '32'十般若波罗蜜多: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智等次第证得十地果位之道。
           '33'定离成就:依大乘发心,无疑出离,证成无上菩提,以此成就二利事业。
           '34'无学道:五道之一,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其中无学道指究竟三乘之断证功德,得声闻、独觉和佛果者。
           '35'如言:本节引文颇多,但未言出处,疑均为大师所著《三宝加行话语》(藏文)中语。
           '36'七因果:指发大乘菩提心的七支要诀: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和发菩提心。
           '37'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38'菩萨地与庄严经:指无著的《菩萨地戒品》(藏文)和弥勒的《庄严经论》(藏文)。
           '39'四摄事:菩萨摄持众生的四种方法:一,布施摄,即随愿布施法、财;二爱语摄,即以善言慰藉;三、利行摄,即随顺众生意乐行利益事;四、同事摄,即随顺众生意乐,同其所作使得利益。
           '40'其他的论:指《五部地论》中除《地本分》外的其他四论:《摄抉择分》、《摄事分》、《摄异门分》和《摄释分》。
           '41'可器:可以受法者。
           '42'止:即寂止、三摩地,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即心不散往外境,专一安住于所修静虑。
           '43'自入法:指能怖金刚自入法,即自身进入智慧坛场,观自我与能怖金刚身、语、意、德、业五者无二无别。
           '44'神变月:即藏历正月,相传在此月佛祖示现神通变化,降伏外道,故名。
           '45'大赞:全名《宗切寺弥勒怙主赞梵天宝冠。。
           '46'三法衣:祖衣、七衣和五衣。
           '47'下三续部:指身远离繁杂、心远离邪恶妄想和三门远离凡庸执著的显密共同的三远离,故亦称三离。
           '49'诸蕴聚:指诸蕴的聚合体人。
           '50'有寂:生死轮回与涅槃寂静。 
           '51'六境: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52'四业:指息灭疾病邪魔危难之息业、增益福寿财富之增业、怀柔调伏神天人鬼之怀业和诛灭制伏怨敌邪魔之诛业。
           '53'八种悉地:指宝剑、丸药、眼药、神行、金丹、空行、隐身和土行等八种共通成就。
           '54'身寂:修习密乘圆满次第时;修微细点于下门,吸纳风息渗入中脉,生起俱生之融化乐,依自加持起幻化身。
           '55'资粮道:积集顺解脱分善业所摄广大资粮而通向解脱涅槃之道。内分修四念住的下品资粮道、修四正断的中品资粮道和修四神足的上品资粮道。
           '56'语寂:修习密乘圆满次第时:修三明点之心风于鼻、心及密处三尖端内渗,以生起四空,并通过金刚念诵起语远离。
           '57'心寂:修习密乘圆满次第时,使风渗入心间以生起殊胜四空,寻思心风,体性现为空乐无别,缘心为境起心远离。
           '58'譬喻光明:收摄心风入于胸间,由此之力,睡眠、错乱所起二障等不复现行的圆满次第法门。
           '59'胜义光明:睡眠、错乱所起见修所断二障种子,被道位强力光明永远断除,顿然离垢的圆满次第法门。
           '60'五次:指五次第。
           '61'三千:指三千大千世界。
           '62'增上三学:指七种别解脱戒和三种菩萨戒的增上戒学:大乘首楞严等健行三摩地及声闻乘的修不净观、四静虑和无色定的增上定学:通达人、法无我的增上慧学。
           '63'毗支迦:藏的梵音。
           '64'法四依:指学道时应选取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和依了义不依了义等四事。
'65'龙树师徒五尊:指龙树、圣天、佛护、月称、清辨。'66'原因:指大师不能应召亲往汉地的原因。周加巷《宗喀巴大师传》中说,大师接受诏书、赐物后向诸使者详细说明他去汉地障难大和利益小的原因,同时给永乐帝写信送礼,让使者带回。
'67'两种道次论:指《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
'68'托:亦作“度”,两手臂平举后的长度,约五市尺。'69'藏斗:每藏斗重约二十八市斤。
'70'轮王七宝:指金轮、神珠、玉女、大臣、白象、?马、将军等七宝。
'71'八吉祥徽:指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种瑞相。
'72'八吉祥物:指明镜、奶酪、长寿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黄、黄丹和白芥子。
'73'五受用供品:亦称五供,指花、香、灯、净水和食物。
'74'五妙欲:色、声、香、味、触。
'75'相地:勘探建寺地点的方位、土色、形势、水、土等。
'76'格?吒波罗:药叉名,或为一护法神名。
'77'政教共主:掌握政教两权的上师头人。
'78'《集密四注合编》:宗喀巴审定广略本《圆满次第具四瑜伽导修注解》、《集密修行法》、《集密金刚根本续》、《集密经释明灯论》等,决断各章内容及全文难点,详加注释,综合要义,而写成的一部系统解释密乘四续的著作。
'79'央巴金殿(藏文):噶丹寺一殿名,义译为广严殿。
'80'过量头发:一般情况下僧人发不得过寸。为悼念宗喀巴圆寂,不剃发,留发超过规定长度。
'81'利见塔:藏语名“吞哇顿丹”,意为一见得利,见即获益。
'82'无想天:生于第四禅定广果天僻静处的补特伽罗。'83'小乘:指声闻乘和独觉乘。
'84'名首“(藏文)”字者:指宗喀巴大师,大师本名洛桑扎巴,“洛”的第一个字母即“(藏文)”。
'85'婆苏完杜:世亲的梵音,第一个字母亦为“(藏文)”。'86'改容:疑指改变大昭寺卧佛面容,重塑其身像。
'87'寂止胜观:一切禅定的总括或因,合称止观。寂止,指心不散往外境,专一安住所修静虑之中;胜观,指以智慧眼观察事物本性真实差别。
'88'慧称:宗喀巴本名洛桑扎巴的意译。
'89'师徒三尊:指宗喀巴及二上首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和克珠杰·格勒贝桑。
'90'释词学:分析词语、解释词义的注释方法方面的学问。
'91'四灌顶:指宝瓶、秘密、智慧及句义四种灌顶。
'92'《智树论》:龙树著,以教诫宰官和论述世俗道德为其主要内容。
'93'护轮:佛教密宗所说以药物、咒语、观想等构成能防灾难的保护圈。
'94'瑜伽现识:根、意、自证及瑜伽等四现识之一,指依各自不共增上缘即止观双运三摩地所生对真实自境的离分别、无错乱之智。
'95'意现识:指根现识之后一刹那,即从根现识引出,对知境第二刹那间所生之离分别、无错乱之智。
'96'皎月师:即公元七世纪时印度的声明学家?陀罗阁弥。
'97'坏聚见:亦称“身见”,五蕴之身原本刹那变坏,和合成聚,无有真实我及我所,对此反执为有的烦恼污染慧,称之为坏聚见。
'98'轮回三根:佛教所说贪、嗔、痴等生死三根本烦恼。'99'差施二处:指事物特征、属性或状态的依存之处和有名称事物的施设处,即差别事和命名处,实指名具体事物。
'100'等觉:佛的称号之一。
'101'习气:指内心对种种善、不善、非善非不善等外境长期惯习之气。
'102'阁释迦:指阁吾热绛巴·索南僧格和桑浦哇·萨迦释迦却丹。
'103'五部佛:指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卢佛。
'104'威猛法:祈祷鬼神加祸于敌人的诅咒仪式。
'105'堕罪:指密乘教徒应戒除的十四根本堕罪,即1。欺凌金刚阿阇梨,2。违越善逝(佛)教言,3。仇恨金刚兄弟,4。舍弃慈心,5。遗弃菩提,6。诽谤佛法,7。泄露秘密,8。损害肉体,9。怀疑自性清净正法,10。对诸应行诛灭法者施行仁慈,11。以分别心?度远离名言妙法,12。破灭信众信心,13。不如法服用妙药,14。?骂智慧女性。'106'第一无量:指大乘人缘无量有情而修、引生无量福果的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和舍无量等四无量心中的慈无量心。
'107'自生:密乘行者自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