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44部分

如意宝树史-第44部分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5】 公子:指热巴巾的长兄藏玛,自幼出家为僧。
            丙二  后弘期佛教
   此又分二,即丁初,后弘期佛教的发生情况;丁二,藏地所出律统与教派。
     丁初,后弘期佛教的发生情况
     虽然有人主张朗达玛以前为“前弘期”,弥底起为“后弘期“,但前后弘期主要以别解脱律仪来划分,非此(宁玛派),若以新旧密乘来区分,则弥底之前大译师(宝贤)已译出《摄真实论》、《密集经》等,此后桌弥译《怅怙经》等亦早于弥底。柔热等人认为,前弘期如前所说;大译师仁钦桑布(宝贤)出世后(已有了卫藏十弟子),以国王为施主,进行译经活动,是为“中弘期”,国王未做施主,由俄译师等进行译经活动,是为“后弘期”。又,一些臆说者(桑杰)说,弥底、阿底峡尊者、大班智达释迦室利等出世后,有大译师宝贤、桌弥、桂译师、玛尔巴、热译师、年译师、萨班、俄译师【1】、胸译师【2】、邦译师等从事译经活动,是为“中弘期”;宗喀巴尊者从文殊听闻正见法类等,谓之“后弘期”;又有人说,前弘期如前所述;由喇钦从下路弘扬佛教,是为“中弘期”;天喇嘛叔侄时期,尊者阿底峡来藏弘扬佛教,是为“后弘期”。但是,如果划分为前、中、后三期,则如前所述,赤松德赞成年前,大臣玛尚将觉卧佛像送到芒域,驱逐来自里域和汉地的僧侣,卫藏地区无具足别解脱律仪的僧人,这时在佛入灭后一千五百年,与《月藏经》中所言“两千年内将毁教”及根敦佩在里域的授记基本相合,此前为“前弘期”从这时起至朗达玛灭佛为“中弘期”,从啦钦、大译师宝贤起,可作为“后弘期”。但是,多数学者只划分为前后弘两期,并指卫藏而言,在多喀木地区,三律仪传承及显密讲授传授从红传之时起,至今未曾中断。
     关于卫藏地区佛教后弘的情况是,达玛在卫藏灭佛时,在曲卧日山禅院修禅的加热巴地方加地的杰米·藏饶赛、仲穹多的吾代·肴格迥、叶多的玛尔·释迦牟尼等三人看见出家的僧人狩猎,询问情况后,方知灭佛事,便驮了一驮《羯磨百论》等律经和阿毗达磨经,日伏夜行,逃往阿里上部。在那里依止善知识释迦喜饶暂住,但因语言不同,未能弘法。于是,又来到朵麦【4】,先后修炼于黄河河谷地带的多杰扎【5】、阿琼南宗【6】、丹斗协吉央贡【7】等地。以前,大臣桌达囊赤松杰为抵御汉人来玛隆(黄河谷地),后来出家,常发愿持教,于三十五岁的铁猪年去世,在灭佛前九年的水鼠年,他于宗喀代喀木地方降生为一个本教徒的儿子,取名木苏萨拔,长大后从舅父之侄温萨南加贝学习了一些念诵教言,从康仁钦多杰发菩提心,又依止吉杰维祖多学习中观、因明学,依止南噶丹绛曲闻听了瑜伽法。后来牧童们看到来这里的三位修行者,并讲说其历史。木苏萨拔具足缘分,是具备信解行【8】定力的人,当他听说后,善妙习气觉醒,决心解脱于轮回之苦,做佛教、众生之医师,遂往彼地,看到修行律经,生起信仰,请求出家。于是由藏·饶赛任亲教师、肴·格迥做阿阇梨,向他传授了沙弥戒,并以亲教师和阿阇梨的名字相结合,为他取名格瓦饶赛,后来因他聪慧异常,称之为“贡巴饶赛”。他出家后第二年,向先前的亲教师和阿阇梨请求传授近圆戒,因不足五比丘数,便去隆塘请拉隆贝吉多杰。拉隆贝吉多杰告诉他自己(因犯杀戒)不能凑数,要他另外找人。于是找到汉人比丘果旺(译音)和济万(译音)二人,仍由原前的亲教师和阿阇梨做亲教师、阿阇梨,由玛尔释迦牟尼做屏教师,由两名汉人比丘凑足五比丘数,为他授圆戒(菩提萨埵的律仪传承)。有人认为,除贡巴饶赛外,仲·益希坚赞和奴·绛曲坚赞也依止这些人受了近圆戒,并听授了毗奈耶经和阿毗达磨经的讲授但仲益希坚赞是喇钦的弟子。此后第五年,卫藏地区听说朵麦地区有别解脱律仪的佛教,前藏的领主查那益希坚赞和后藏的赞普们先后派勒巴、兰巴、卢梅和洛敦等十人来到多喀木向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迦牟尼等智者三尊请求做他们出家和受圆戒的亲教师,他们都说自己已经年老不能堪任,喇钦虽受近圆戒不到五年,但一般规定中特殊为主,他可以胜任。于是经请求,由喇钦任亲教师,藏·饶赛和肴·格迥分别做阿阇梨和屏教师,玛尔·释迦牟尼和汉和尚凑足五比丘数,为彼等剃度并授近圆戒。这十人是:卢梅·崔臣喜饶、仲·益希云丹、巴·崔臣罗哲、拉西·崔臣迥尼、松巴·益希罗哲,是为前藏五人;后藏的有古摩热喀哇·洛敦·多杰旺秋、夏果阿的仓尊·喜饶僧格、博东哇·乌瓦德噶等三人;阿里的奥坚二兄弟。这些人中,喇钦说洛敦法力大,可做护教;卢梅具足净行,可做亲教师;仓尊智力敏慧,可为导师;仲擅长任人封授,可持理教民。
     《青史》中说,喇钦出家后,前往北方西夏迦诃地方的江安则城,向果绒僧格扎学习四部律典【9】,果绒僧格扎赐给他这四部经典,授权传播佛教教律戒。后来,他想去前藏的香钦布尊前学经,但在途中从隆塘·久典仲那里听说前藏发生大饥荒,遂折回东去拉则布迪。这里有僧团和三所依,一位叫噶奥乔扎的高僧,从南方泥罗善学佛法后回到喀木,驻锡在这里。喇钦遂拜会噶奥乔扎,向他学习《十万般若波罗蜜多经大疏》和《菩萨地戒品》等经十二年。有一次他梦见自己骑着一头大象,带着珍宝,游转许多城市,但为遇买主,梦醒后自忖:“佛教宝箧启,胜宝虽得赐,诸愚不希求,暂应住林薮”。这时,有称作“独脚鬼”的九兄弟对他生起敬信,请求授近事戒,并要求他去丹斗山。于是,他来到丹斗。这里有许多持和尚,哦诃衍那敦入成佛之见的人,他为置这些人于善道而往生喜足天界,遂设供养发愿道:“诸大护法尊位前,许诺护教众佛子,护持世间具幻力,愿护佑我作助伴。”当他修建许多三所依时,“独脚鬼”(相传因多信仰,在这里,巴果·益希雍仲和巴尔·尼丹扎巴、加巴扎和觉钦·喜饶迥尼、协贝多杰和萨扎嘉措、阿哇·多杰旺秋和奴拉辛·贝吉旺秋、博却曲江和茨尔·喜饶却等出了家。茨尔·喜饶却的弟子即卢梅·喜饶崔臣等卫藏众弟子。此外,该书中还讲,喇钦自己说他是大乘加行道者;最初是卖蒜女,中段是达那赤松杰,现在是木苏·格瓦饶赛;喇钦从四十九岁至八十四岁驻锡丹斗,在他修炼时,许多天神、龙众亲自来献供养;还云他曾去兜率天宫,拜见弥勒等,断除了对《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密义的疑难后,再回到瞻部洲,说他将转生八代,后在八十四岁的木猪年去世。
     虽然如此,但盛传卢梅等人是喇钦的弟子,喇钦去世的地方是后来的官隆寺【10】所在之沟沟口称作“玛尔藏”【11】(玛尔巴的后裔)的藏人村庄背后石崖。可能当时喇钦和僧众在这里一起居住,最后在这里去世。这里有他的完整尸身色泽善妙、发出香味时,这一带地方向善安宁;有时尸身冒出汗水,色泽变为紫色时,为发生战乱的征兆。尸身衣饰常常粘合微动,胸口似有温热,殊为稀奇,为汉、藏、霍尔【12】三种人的共同供养处。
     后来,卫、藏、阿里的十弟子中的卢梅留居丹斗,向仲·益希坚赞学习律经,其他人次第返回卫藏。第二年,卢梅亦返回,水鸡年或土虎年,十位智者会集前藏。拉萨虽为以往贤哲的居住地,但因这里是最先灭佛的据点和进行处罚的地方,所以他们未敢去拉萨而去了桑耶。后来,这十人成为卫、藏赞普们的应供处。为了弘扬佛教,前藏五弟子中的卢梅于噶曲等地讲授弘传《毗奈耶经》,建拉莫切德乌寺,有四柱弟子,以此寺为基地。其中珠美·崔臣迥纪年前的火蛇年(公元1017年)建索那唐波且寺:生于火鼠年传为弥勒化身的尚那南·多杰旺秋建堆垅拉察寺,水狗年建加鲁里的佛堂;俄·绛曲迥尼于铁猪年或铁猴年建叶尔巴哇让寺,随后又建吉丁巴、察牟、后藏玉地方的衮噶拉哇等寺,又与松巴共建玉卓康玛寺,并入俄系统;兰·益希热拔建加萨岗等寺,由此四人传出者分别称“唐德”、“尚果”、“俄措”和“兰措果”等四系。又,卢梅弟子格西彦须·嘉哇奥赛于查拉卡附近建普波且寺,其主要弟子有聂巴格西噶尔、扎巴二人和称作“神通僧人”的喜饶嘉瓦。除上述几人外,卢梅还有其他一些弟子。
     前藏五弟子中的巴·崔臣罗哲传系以吾察和吾则为传法地,巴·崔臣罗哲自己建央古寺,住持兰巴吉布寺;其弟子玛·桑巴喜饶建堆垅察托寺,住持特玛佛堂和曼扎寺;巴·崔臣罗哲的弟弟建杰热察那的阿仲佛堂,住持肴地的恰康寺。以上分别称之为“巴措系”和“巴师之弟系”。
     前藏五弟子中的拉西·崔臣迥尼传系以格吉为传法地,其兄建拉西昌奥佛堂,住持噶察寺;其弟之弟子塔希加帕的弟子尚尊·喜饶帕建兰巴达者寺。由此系传出者分别称“拉措系”和“拉师之弟系”。
     前藏五弟子中的松巴·益希罗哲于缀塘建梅如寺,但不久毁去;仲·益希云丹以桑康为传法地,建岸兰吉摩寺,住持噶穹和聂塘扎那寺,为其路途驻锡需要,建章热摩且寺,由此系传出者分别称“上仲措系”(岸兰)、“中仲措系”(拉岗)和“下仲措系”(热摩且哇)。
     后藏方面的五弟子中,洛敦·多杰旺秋建夏鲁坚贡寺,由此传出者称之为“洛措系”,洛敦有大弟子二十四名,由这些弟子又传出“加措系”、“达措系”、“须措系”、“达尔措系”和“里措系”等五系,另外还分出“上措系”、“下措系”、“夏鲁加果尔系”、“上杰措系”、“中杰措系”和“下杰措系”等许多支系;阿米仓尊·喜饶僧格【13】以则地的央湾为传法地,由此传出者称为“仓措系”,其又分上部二系、中部二系、下部五系及“仓措查果尔系”,共九个支系。
     另外,阿夏果吾切之子阿夏·益希雍仲去喀木,向喇钦波的弟子者吾却喇请授律仪,者却喇告诉他:“我送走水食子【14】后再来(授戒)”。但未及授戒,亲教师(者吾却喇)去世,仅以“我送走水食子后再来(授戒)”之语而得律仪传授,故称他为“水食子沙弥”。由他做堪布,住持那南者瓦达和乌由阿的拉夏寺,由其弟子传出者称之为“阿措系”。
     另外有名叫智·宣奴崔臣者去喀木受戒,在喀木的赤卡喀囊拜见喇钦波的弟子雅斯本敦,清授律仪,雅斯本敦告诉他“自此从善”,未及授戒便去世,他因亲教师说“自此从善”,之语而获得近圆律仪,被称之为“自此从善比丘”。由他住持达那普的恰仓寺和香地的切浦寺,从恰仓寺再发展出嘉地的八圣地,此系称之为“智措系”。如上所述,藏地亦有此类律仪传承。
     卫藏十弟子,因前藏的松巴、后藏的博东哇和阿里的奥坚二兄弟均未发展出派系,故亦称卫藏六弟子。阿、智二系多在后藏,但不包括在六弟子中。布敦认为,从卫藏地区无出家人、讲听佛法泯灭的铁鸡年起,至十弟子受戒、水鸡年佛教复兴,中经七十三年,是为从喀木出现出家人的年限分际。奈巴班钦·扎巴曼兰崔臣所谓藏地没有佛教后一百零八年的土鸡年再次复兴的说法是对拉莫杰寺的修建年代有误所致,而仲敦所谓此后八年的土虎年佛教复兴的说法,则考虑到佛堂等建立、入寺人数众多。
     如上所述,后来卫藏的出家人多数是以喇钦为戒师的传承弟子,其律仪传承,有人认为依次是菩提萨埵(寂护)、巴罗多那、拉隆然觉央、喇钦·贡巴饶赛、巴贡·益希雍仲、仲·益希坚赞、卢梅等。有的遗嘱文字中说:由菩提萨埵(寂护)为亲教师、陀那室利和孜那弥多罗为阿阇梨,向巴罗多那近圆戒,此后的传承依次是肴格迥、喇钦贡巴饶赛、卓·文殊室利、仲·益希坚赞、卢梅等。柔热认为卫藏十弟子从喇钦的弟子仲益坚赞受戒。另外,有人认为是孜那弥多罗的戒师传承,有人认为是寂护的戒师传承。二者之中,前一种说法值得考察
     关于讲说《毗奈耶经》的传承依次是:孜那弥多罗、译师鲁坚赞(龙幢)、肴·格迥等、喇钦、仲·益希坚赞、卢梅。卢梅的弟子噶曲哇苏向多杰坚赞(从仲·益希坚赞受近圆戒)讲授律经教敕。多杰坚赞有兰·崔臣绛曲、噶曲哇·崔臣迥尼、奈吾扎加、增巴·喜饶奥赛等四弟子。此四弟子中的后三人依次传娘参巴·仁钦喇嘛、索·崔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