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如意宝树史 >

第42部分

如意宝树史-第42部分

小说: 如意宝树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藕雇醺恋ず樘ḿ岛螅钟兴屠竦囊恍┦录⑸ㄉ=馨退透睾孤戆埃谑且鞑兀鸺δ昀乇埽俜鸾蹋宄酃浮4撕笥谔δ辏嗪:颓宄墓僭薄⒋缶铀禄に停ㄆ呤溃┐锢蹈裆<未氲角安亍W源饲宄匦鹿苁氐兀蜗恪た导秘疚谙ぃ吣曛冢啦仄桨残腋!4撕螅Ю啻蟪悸〔钾荆ǘ嘟芗尾ā⒉┞奚#┑忍羝鹉谡剑鹧蚰晟彼赖谙た导秘尽U馐保蟛氐钠穆挢咎ḿ⒍蟛睾桶⒗镏肭安氐牧蚧Ш凸げ贾徽饺∈ぃ裆焙导秘镜氖滓宋铮寰嚼春蠼说却λ馈4油梁锬昶鹌穆挢颈晃挝谙ぃ鲜θ什ㄇ腋裆<未胍欢惹胫量δ镜母链铩�22〕八年,后复由奉清朝〔23〕雍正皇帝之诏的章嘉活佛仁宝且益希丹贝仲美(亦名阿旺却吉扎巴)请至西藏,置藏地于安宁。颇罗鼐(其内心信仰宁玛派,但因慑于清朝和蒙古……)任第悉二十一年间,于拉萨设祈愿供,其规模堪与宗喀巴大师所献相比,并为噶丹和宗喀巴的塔尔寺新铺盖金顶,维修哲蚌寺的大经堂和桑洛扎仓的密殿。第十三绕迥的土龙年(公元1748年),颇罗鼐郡王去世(被诅咒而死),其子达赖巴图尔〔24〕一位举止粗野凶残者管辖着卫藏。

注释:
〔1〕梨波底(藏文):蔡巴·贡噶多杰 《红史》中说他是杰桑
                                                   281
王的小儿子。
〔2〕三哲:愿意不清,疑指藏地的卫藏、朵多、朵麦三区。
〔3〕斑足王(藏文):古印度一国王名,相传此王足色斑杂,杀人甚多,断人指头以为项链。
〔4〕猛光王(藏文):即迦旃延那王,相传此人秉性凶暴,后来经释迦牟尼教化向善。
〔5〕天赤七王:原文只列六赞普名,据《王统世系明鉴》,梅赤赞普之后尚有达赤赞普。
〔6〕升:指藏升,每升盛青稞约一斤2两。
〔7〕上师仁宝且格桑嘉措:即第七世达赖喇嘛。
〔8〕耶则瓦(藏文):指《青史》作者桂译师循努贝,由来不祥。
〔9〕上师仁宝且第五世:指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
〔10〕邬坚林巴:宁玛派掘藏师,公元1285年,他从前藏桑耶和协扎地方掘出《莲花生本生传》。
〔11〕红山宫:即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
〔12〕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藏文名(藏文),直译是《文殊根本续》,由释迦罗哲于十一世纪初将梵文本译为藏文,共三十六章。《汉藏大辞典》等将此经名译为宋代天息灾所译《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但天息灾所译共二十卷,内无松巴堪布所引授记(详见《大正藏》第二十册密教部三,第855页至904页),疑汉藏译本非出自同一梵本。
〔13〕香仁波且:指宇扎巴·宗哲扎巴(1123…1193),开创蔡巴噶举派,尊称为“香众生怙主”。
〔14〕素尔本(藏文):此处指萨迦本钦管辖下的万户长。
〔15〕森本:负责上层大贵族衣服起居等内部事务的侍寝官。
〔16〕赤曼兰巴:全称热绛巴曼兰贝巴·勒贝罗哲(?1491),后藏叶如北部地区人,公元1480
年起任噶丹寺第八任赤巴,直至去世。
  〔17〕龙保:头人属下的办事官员。
  〔18〕果噶尔(藏文):直译“白头”或“缠白头巾者”,今新疆境内当时的一个部族。疑即多罗那他《印度佛教史》中的“吐货罗。”
  〔19〕绛地:今云南丽江一带地区的古名,在明代为沐英王封地。
  〔20〕多丹坚贝嘉措:宗喀巴的出名弟子之一,他与喜饶扎巴、坚贝扎西、贝姜等人合称为“朵麦四弟子”。
  〔21〕赤洛追嘉措:1635年生于今青海塔尔寺所属的米纳部落,后来学经于哲蚌寺,曾任哲蚌寺郭莽扎仓堪布和下密院法台,1683年任噶丹寺第四十寺任赤巴,藏历第十一绕迥的大虎年(清康熙25年,公元1686年),前往外蒙古,与清朝大臣阿喇尼和章嘉二世阿旺罗桑却丹等调节喀尔喀部土谢图汗和扎萨克图汗(亦说咯尔喀与厄鲁特部)之间的纠纷,1688年去世,其历辈转世为今青海省尖扎县拉莫德千寺的赛赤(清史作噶尔丹锡啞蓟罘穑登宕ぞ┖敉伎送贾弧�
  〔22〕噶达:即四川乾宁县惠远庙所在地。
  〔23〕清朝:原文笼统地写作“嘉那”,直译为“汉”或“汉人”,这里意译为“清朝”。
  〔24〕达赖巴图尔:即珠尔墨特那木扎勒,继其父颇罗鼐管理藏事,与七世达赖心怀仇隙,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十三日,被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诱杀。
  乙二     藏地佛教的传播等情况
   兹言藏地佛教的发生情况等,此又分四,即丙初,前弘期佛教;丙二,后弘期佛教;丙三,译师、学者在藏翻译经纶典籍情况;丙四,藏地贤哲等之生卒年表。
      丙初    前弘期佛教
  《律事本》中说:“在那雪域地,当穿有扣靴”。又,在《文殊根本续》(藏文)中说,授记藏地诸法王的主要要是在藏地弘扬佛教,有人也说《无垢光天女请问经》中只授记了称作“0面人”的藏人,《巴协》中虽说授记了汉人,但佛祖曾说佛教次第北传。佛祖示寂之年无论是火兔、火虎、铁龙中的那一年,此后两千五百年,佛教在汉藏地区弘传。对此的确切年代,虽然尚不得而知,但如前所说,有的学者不以十二月为一年计,而以每(南北)一行为一年,使年代相合,北方多数蒙古汉王都喜做法王,故授记中所言,也可指称作“0面食肉者”的蒙古人。
     关于正法最初在藏地的出现情况。多数人认为从聂赤算起,至第二十八代时脱脱日宁赞,相传他是普贤的化身。在他六十岁(也有人说八十岁)时,有些人说萨霍尔王族十车王之子阿育王的儿子萨霍尔王阇梨的王宫顶上从天而降下许多经函,(他们)将经函置于幢顶供养,其中的《佛说大乘庄严宝箧经心要六字真言》被风吹走,掉落在藏地雍布拉岗宫的宫顶上,同时还落下《礼赞满愿百拜经》、一座梵塔河曾达玛呢如意碗,由此藏地有了正法,开始了前弘清。因这些经典等自天而降,取名“严峻玄秘”,置于府库供养。这些说法中的前者是前人的口传,后者是因为但是本教兴盛,本教喜欢天,这是本教徒的说法。实际上,《礼赞满愿百拜经》等是由班智达罗桑措(亦云寂护)和译师梨特赛(藏文)二人带来藏地传法,但未能传播,这在《纯净巴协》中有记载。奈巴班钦(藏文)和耶则瓦(藏文)等亦持此见,后来的学者们以此为信史。此后五代,至松赞干布时期,佛教正式的第一代法王,相传他是观世音的化身,头上有一尊阿弥陀佛像,当时藏地尚无文字,他派受文殊加持的吞米阿奴之子桑保扎及其眷属十六人赴印学习文字。吞米桑保扎向婆罗门梨金(藏文)学习文字
向班智达天明狮子(藏文)学习声明后,回到藏地,国王松赞干布亦进行学习。吞米自己在吗汝官堡〔1〕以梵文和迦湿弥罗文字的字形为样本创制出藏文的楷书字,依照乌尔都拉(藏文)文字,造出藏文草书字,声明方面相传写有八部著作,其中在《三十颂虚字论》中,对印度文字母进行加减,确定出从(藏文)到(藏文)的三十个辅音字母和(藏文)等四个元音字母,在《八格论》和《音势论》中确定了前置字、后置字、词根的阳、阴、中性及其添接法。当时,君臣为了使属民百姓奉行正法,特制订十善法,并规定“敬信三宝、奉修正法、孝顺父母、尊敬学者、礼待长上、友善亲朋、有利乡亲、面向上士、秉性正直、善于享寿、断离奸炸、豁达无妒、待人公平、不信妇人、语言和善、心境开阔”等十六条清净法规。相传因他订立多种善法,故称之为“松赞干布”。当时,他从南印度请来邬吒摩吒格萨罗(藏文)王的自生蛇心旃檀的十一面观音和三佛舍利〔2〕等,从泥婆罗请来旃檀的洛格夏惹观音〔3〕。泥婆罗耶布耶迦(藏文)城的国王萨摩智肖(藏文)(布顿谓此王名光铠)的女儿尺尊公主,传为忿怒度母的化身,在迎娶此公主的同时,请来佛陀八岁时身量的小觉卧佛像即不动金刚佛。此像和大觉卧佛像的制做原料、施主等传说完全相同。同时请来弥勒转法轮的身像和旃檀度母等。于红山上修筑三层围墙,内修房屋一千间,将所请佛像供于屋内。当时,印度、泥婆罗的一些小国曾献贺礼。位居汉地吉祥万门城白宫(藏文)的汉王唐高祖之子唐太宗幻化小孔子〔4〕的女儿文成公主,传为度母之化身。在迎娶此公主的同时,大臣噶尔·东赞请来释迦牟尼十二岁时身量的大觉卧佛像。制作此像的施主、工匠等如前所说,至于在何地供奉的情况。在一些所谓的遗嘱中讲,曾在天龙之地、欧提耶那【5】、罗刹之地、金刚座、那烂陀、汉地等地各供奉五百年、然而未见可信的文字记载,是说值得怀疑。另外,相传有座由佛加持的响铜山,造此像的响铜取于此山,混合珍宝而成。总之,此像无论供奉在哪里,那里便佛教昌兴,众生吉祥安乐,破得加持恩泽,这一点则毋庸置疑。此外,有的文字记载说,此像在天界、乌杖那、龙界各供奉五百年后,由印度的醯摩那多王请到金刚座,五百年之后的提婆波罗王时期,船载此像,渡海送给在四川名叫“治帝”(音译)的汉王。
     藏王松赞干布又娶香雄氏、如央氏、蒙氏三妃。后来,泥婆罗氏尺尊欲建一座佛堂,在拉东的内邬卡地方筑基,却被鬼神摧毁,不能建造。这时,由汉妃卜算,说藏地形若罗刹女仰卧,尤其窝塘湖似罗刹女心脏之血,于四面八方有八大过患等,需要镇压。藏王自己在娘禅帕旺卡的石崖上筑一九层屋,于其内修大悲观音法,获得证兆,自然得到旃檀木粉、八大圣地的土、尼连禅河的沙子等,用红色牛的奶汁调和成泥,由泥婆罗工匠柴瓦朔立十一面观音像。此像朔成时,在西南面的麝苑中,鬼众又欲干扰,遂于月苑的石崖上雕刻无量光佛等三尊佛像,予以镇服。同时,藏王还在元如的昌珠等地建造镇件臀寺庙四座,在工布布曲等地建造镇肘膝寺庙四座,在喀木的隆塘等地建造度母殿等四座镇手足掌寺庙【6】,从而压服了地煞。其中的昌珠佛堂是藏地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堂。吉雪地方四面有四座善妙高山,状若八吉祥瑞,天似八辐轮,地如八瓣莲,具足多种功德,其底部的窝塘湖,用山羊驮土填平后,仿照毗讫罗摩罗尸罗寺的式样,山门朝西,建造了幻现经堂(即大昭寺),中心请去不动金刚佛供奉,其外间北面供奉十一面观音。汉妃建造出惹摩且经堂(即小昭寺—译者),山门朝东,内供大觉卧释迦牟尼像。吉雪之地煞则用石狮、自在标、,妙翅鸟、白海螺等镇压之。
 《柱间遗嘱》中说,当时印度的阿阇梨拘萨罗和婆罗门香迦罗、泥婆罗的阿阇梨室利罗摩尼孜(祥妙)、汉地的和尚大天寿等来藏地。依靠这些人,吞弥等人译出《十善经》、《礼赞满愿拜拜经》、《宝 经》《宝云经》等,是为藏地译经之始。
     关于何以得知松赞干布为观世音化身的问题,有这样的史实:当此王运用神变制定屠刑时,在里域地方有两位沙弥修洛格夏惹观音法,观音以慧身示现圣容,告诉沙弥去藏地,那里有观音所变化的君主。沙弥按此授记来到藏地,见到正在施刑杀人,心生恐惧,此王遂向沙弥出示他头上的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译者)像。另外,从与昌珠五峰塔的乞丐比丘比试神变以及一些纯正遗嘱中的有关授记可以得知。
     此王八十二岁时,汉妃告诉诸大臣,汉兵可能还回来藏地,到时将大觉卧佛像从小昭寺请到大昭寺,藏于护墙之内,密封门楣,外绘文殊画像。后来,国王与汉妃、泥婆罗妃同时离世,在有福分的人的感觉中,三人同时融入大悲观音像中,但在一般人的境相中,因疫病传染,三人同时去世。
     后来,藏王芒松时期汉兵来藏,诸大臣按照汉妃的遗嘱办理。因汉兵未能搬走释迦牟尼佛像,使两尊觉卧佛像的位置被调换。以前,大昭寺中央殿堂内正中供奉不动金刚佛主侍九尊像;右边供奉着称为“八大焰炽佛”(不动金刚、法转弥勒、燃灯、药师、度母、马头明王、累痣金刚、无量光佛)之一的无量光佛(此佛像能自言、不去汉)及其八大弟子共九尊像;左边供奉着弥勒、度母等八尊像;内殿【7】供奉着不动金刚,周围是忿怒明王。现在,正中是释迦牟尼像,其侍从是弥勒、文殊、燃灯以及雪山、湖泊、男女菩萨等。南边殿中,供奉着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