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宝树史-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址蔽绰迹行┞鄣浣诒臼榍昂笪闹谐鱿郑鸬募渌鸾淌贰�
证的正法,主要指圣者对相续的断除和修证的功德。此又分二,即永离贪欲谓之灭谛,离贪欲等谓之道谛,即《究竟一乘宝性论》中所云:
“彼离贪欲者,
二谛有相法,
断离贪和欲,
灭道二谛摄。”
若总摄一切正法,则证的正法包括戒、定、慧三学及其分支果类,佛陀教的正法十二支佛语以九因分为九,此又集为律戒、对法(论藏)和经藏等三藏。又,以所化门分为信解钝根、下根而说的小乘藏和信解方广利根而说的大乘藏等二藏,即《大乘庄严经论》中所云:
“经分三或二,
为摄许九因(观待所断、所学、所思为三),
薰习(闻)证(思)与寂(修),
善证(止观)求解脱。”
独觉乘无其它广说之藏,属小乘藏。《大乘庄严经论》中云三藏各具四种释义'9',即《摄大乘真实经》中所云:
“经及对法律
总之各四义,
具智知此义,
遍知一切相。
诸处与性相,
说法义为经;
现前'10'及反复'11',
胜伏'12'通'13'对(阿毗)法;
堕'14'生'15'与出堕,
离堕及补特'16',
所制'17'学处名'18'
选择'19'等律戒(毗奈耶)。”
大乘内分显密两种。关于密咒,阿阇梨阿跋耶迦罗(藏文)谓有三藏之片分,一般包括在经藏范围内,即如《妙臂请问经》中有“请闻密咒作为经藏说”之语,《摄大乘真实经》中也有“善言此经藏”语,罕底波(藏文亦译扇底波)亦云:“摄深奥之义开示故,谓之经藏”。按四种藏的分法,则将密咒分为持明藏,如《妙臂请问经》中所云:
“密咒明咒多种相,
饶益天及非天故,
三俱胝又五十万,
持明藏中佛所说。”
圣天菩萨亦作如是说(即以密咒为持明藏)。有人称密咒为内对法,然未明其出处。细分续部,又有多种。有人说佛密曾云“瑜伽行事分,续部总分三”,故将续部分为事续、行续和瑜伽续三部。但从所化之心门分,应为四部,如《吉祥喜金刚摄续二察经》中所云“续亦分四部”。《无上瑜伽续入义论》中云:“入密咒果金刚乘门有四,即通称的事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阿阇梨达恰格底(藏文)的《中明灯论》中云:“大持金刚以意乐、随眠、界和熏习将密咒论典分为五种,即事、行、瑜伽、瑜伽上师和瑜伽上师续。”这种五分法,为毗罗波婆(藏文)等许多大成就者所承认。《智金刚集论》中云:“证事与二俱、行与大瑜伽”,亦分为五部。摄本《胜乐根本续》中云:
“乃至经事行,
瑜伽密边分。”
罗婆波(藏文)等追随其说,将经藏分为证续、事续、行续、瑜伽续、瑜伽密续、瑜伽密边续等六部,但彼所著论典的藏译本中却不见有是说,仅在《宝帐经》(藏文)中有“瑜伽母续分六部”的字句。另外,在《菩提道灯论释》中有事续、行续、证续、二俱续、瑜伽续、大瑜伽续、无上瑜伽续等七种分法。然而,这一切总摄为外续和内续两种,《金刚藏庄严续》中云:
“知分内外者,
即知续分类。”
阿跋耶迦罗(藏文)亦云:
“持金刚曾言:
如内外金刚,
次第为相续,
务于心记持。
坛城等仪轨,
佛演二续部。”
对此,《最胜明灯》中谓“开示生圆二次第者为内续,仅开示生起次第者为外续”。如此说法虽多,但一般以四续中的下三续(事、行、瑜伽续)为外续,上续(无上瑜伽续)为内续,或分为内续和上下二密续,或分为事、行等四续。设问彼等显密以何语种说出,则如偈曰:
“最初佛世祖,
以自之语种,
善示三界道。”
又,如《无垢光疏》中所云,三藏一般以摩揭陀语、信度语及梵语说出,也有用钵罗讫哩多密语(藏文)'20'及山居者等的土语说出者。
注释:
'1'三学:即戒学、定学、慧学。
'2'三法印:指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为印证佛语的三种标帜。
'3'安立(藏文):可作论述或分类解。
'4'大仙:佛的别号,亦作“大觉仙”。
'5'对法七论:指说一切有部的七种根本论著发智论和足论。其中《发智论》为总身,六足论为支为足,有《品类论》、《识身论》、《法蕴论》、《施设论》、《集异门论》和《界身论》。
'6'处:指心及心所诸识新生增长之处或门。
'7'萨罗诃:龙树之师,出身婆罗门,为古印度最初发扬密教者。
'8'七部量论:法称对陈那《集量论》的七部注释,即《释量论》、《定量论》、《理谪论》、《因谪论》、《关系论》、《悟他论》和《诤理论》。
'9'释义:训释字义,阐明字面含义。
'10'现前:指对于涅槃现前的诸谛实义。
'11'反复:指明析每一法是否有色而反复开示。
'12'胜伏:指制伏论敌。
'13'通:指通达经义。
'14'堕:指五种堕罪,即律经所说比丘、比丘尼的五类犯戒罪目。
'15'生:指发生犯堕的原因。
'16'补特:指依何制戒补特伽罗。
'17'所制:指所制学处本体。
'18'学处名:指学处名目。
'19'抉择:指选择犯堕罪和未犯堕罪。
'20'钵罗讫哩多密语:指密咒本身之语。
第二总目
详说法王持教及学派等的形成情况
关于佛教住于何地及彼地法王持教和学派等的形成情况,分四甲目,即甲初,印度佛教史;甲二,藏地佛教史;甲三,汉地佛教史;甲四,蒙古地区佛教史
甲初 印度佛教史
此复分三,即乙初,印度法王简述;乙二,诸法王以及彼等在世时有何得悬记贤哲出世弘法;乙三,印度佛教学派形成情况。
乙初 印度法王简述
从总体言,印度国王有按血统世袭、委任、突然袭位等三种情况,其中后两种国王将在后文中间或述及,此外主要言说第一种(按血统世袭的)国王。这一情况中,众戴王'1'后裔悉达多王子以前的情况前文已述。悉达多王子时期,称为“四王”的是:摩揭陀国大莲华王'2'(住王舍城)之子频婆娑罗王'3',其后裔有阿阇世王(藏文即未生怨);?萨罗国梵灵王(藏文)(住舍卫城)之子波斯匿王'4',其子为增长兰琉璃王(藏文);?尝弥国百军王(藏文),其子为优陀夷(藏文)(住能现城)邬阇衍那国(藏文)无边轮围王(藏文),其子为迦旃延那王'5'。当时,在其他地方有胜云国'6'的法王仙道王(藏文),乌仗那'7'的因陀罗菩提王(藏文)和香拔拉国的日光王父子等。这些王均做佛教施主,曾广事供养。这些王在世时,佛祖及其徒众弘法益众事业前文已述,在此不赘。兹言佛示寂后后世王统如下:
《青史》中云:“在印度做佛教施主的无忧王(藏文即阿育王)如前所述颇负盛名,其它逐一传承的印度王统,谁也未曾看见还有那些”。虽如是说,但印度中部、东南部等地域广大,非像藏地,一块小地区,由一小头人掌管,印度不仅中部,在东部和南部,亦见有部分王统记载,显然那里必有王统。关于中印度的王统,多罗那地(藏文)的《印度佛教史·如意珠》中云:
“善见王子嗣,
妙臂与妙弓,
摩诃因陀罗,
其子遮摩沙,
相传有四王。
无忧王之嗣,
离忧'8'与勇军
难陀,大莲华
亦传有四王。
旃陀罗王'9'嗣,
诃梨与阿迦'10'
阇耶及尼摩,
波尼、梵娑等,
此上六王名,
后添旃陀罗,
此后诸王是,
旃陀罗崛多,
频头莎罗王,
室利、旃陀罗,
达摩、迦罗摩
支迦、毗迦摩,
迦摩及斯陀,
婆罗、毗摩罗,
?毗、罗梨多,
上述诸王名,
前加旃陀罗;
其内若不计,
频头莎罗王,
共有十九王,
名具旃陀罗。
此后自在月,
佛月及法月,
业月与离集,
欲月、污垢月,
通称‘七月王’;
其上加月密,
方解、游戏月,
共称‘十月王’
波罗王世系,
瞿波罗、提婆,
罗娑与达摩,
婆那及摩醯,
摩诃、斯哩吒'11',
吠耶与尼耶,
其后庵摩罗,
诃悉提、罗摩,
其子名药叉,
均添波罗名,
波罗十四王。
国王火授王,
迦腻色迦王,
罗叉湿婆王,
旃檀波罗王,
室利曷舍王,
尼萨伽尸罗,
后有商羯罗,
瞿荼伐陀那,
迦腻迦、突厥(葛洛),
鞑靼众敬王'12';
觉方与深方,
另有遮罗王,
遮罗悉耻罗,
毗瑟纽罗阇,
僧诃与跋舍,
般遮摩僧诃,
抵多散那王,
钵罗抵多王,
摩诃斯耶尼,
释迦大力等,
是为零星王。
摩苏罗乞多,
遮那迦、地护,
能忍及能护,
诸王零星出,
波罗王间隙。
罗婆及迦娑,
摩尼多、罗提'13'
为斯那四王。
南方所出王,
建志等国中,
白色与丽月,
娑罗童、大权,
作军与悦意,
受月及妙法,
月军、商羯罗,
狮、虎与补陀,
佛陀沙遮王,
六面、海、遍制,
上胜及首领,
大自在、天王,
毗湿婆、孺子,
极{}等等王。”
如上所总结,曾广做佛事的法王,有善见王的后裔四王,无忧王的后裔四王,{}陀罗王共九位、或七位、或十位,波罗王十四位,斯那王八位'14',另有各零星单出之王。关于这些王的历史,下面将要叙述。
乙二 诸法王以及彼等在世时有何得
记贤哲出世弘法
此又分三,即丙初,部分贤哲和檀越被授记情形;丙二,诸贤哲、檀越弘法业绩;丙三,简述八十四位大成就者获得悉地情况。
丙初 部分贤哲和檀越被授记的情形
《律杂事》中载有佛授记七付法藏师的情况,并说佛曾云“我入灭后百年,将有名曰中(藏文)者持教。”《大悲妙法白莲经》中载众弟子请问佛入灭后由谁持教时佛曾言:“阿难及比丘迦叶,汝二人将持我正法四十余年。在磨吐罗那惹堡当俄且城芦草精舍,将有名‘括地’(藏文)的比丘出世,彼地还将有比丘难陀迦(藏文)出世;在邬尸梨山(藏文)意马兰草山,将出比丘四万四千;在加乃城兰精舍将有马密(藏文)出世,此城之鸡{}精舍将有比丘郁多罗(藏文)出世;在彦拉地方集庆五年时将出阿罗汉一万三千;在金升城'15',将有比丘鸠舍罗(藏文)和{}多林(藏文)二师出世;在尼吉城将有比丘大精进(藏文)出世;在北部地域的持香地方,将有饮光(藏文)出世。以上诸比丘,皆具幻术,本事高强,权高名著,无畏多闻,勤于戒律,善持经论,开示正法,纯正赞颂,彼等将弘广吾教。在北部地域的置石城,将有长者有辫(藏文)出世,彼将供奉吾身及声闻,于未来贤劫庄严刹土将成遍现佛。与北部具广宫,将出众多信佛的婆罗门和在家居士,死后将往生兜率;出家人因不能依法行止而堕邪道;彼地将出居士法增(藏文),具大幻术。在北部地方,将出大乘比丘能生(藏文),彼将因修复梵塔、庄严以金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