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在尤的演讲之一 >

第1部分

在尤的演讲之一-第1部分

小说: 在尤的演讲之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6…09…26 18:53:00 
大 中 小 

 
 
 
要想了解世俗的真相,我们在心理上必须先成为一个彻底的局外人
 
 
        冥想不是逃避世俗,也不是自我封闭的活动,而是要彻底了解世俗的真相。除去衣、食、住、行以及在享乐之后接踵而至的痛苦,这个世界并不能提供我们太多的东西。

        要想了解世俗的真相,我们在心理上必须先成为一个彻底的局外人,然后你才能明白这个世界的意义,也才能看到天地之美。这样你的心中就会有爱,在这份爱中就能产生超越压力、冲突、追求权势与自我满足的行动。
  
        从这个房间可以俯视地面的花园,下方三十至四十英尺处,便是那条宽广的河流了。对于某些人而言,它是一条圣河,另外有些人则认为,有了它,才能欣赏到水天一线的清晨美景。河对岸是一个绿意盎然的村庄,麦田里刚刚播完了种。

        从这个房间还能看到破晓时分最后的几点繁星,以及缓缓爬上树梢的朝阳;顷刻之间,河流便成了朝阳的黄金大道。

        晚上这个房间显得特别黑,从宽大的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整个南方的天空。有一天深夜,屋里突然飞进一只鸟。我们被噗答噗答的声音吵醒,打开灯下床一看,原来是一只猫头鹰。它大约有一尺半高,眼睛大得惊人,还有一个可怕的喙。我们凝视着对方,中间只有几尺的距离。它被灯光和近在咫尺的这个人吓坏了。我们目不转睛地对望了一段时间,它一直保持着同样的姿态和那慑人的威仪。它的双爪尖锐无比,羽衣紧贴着身躯。我们很想上前安慰它、摸一摸它,但是它显然不会容许。我们把灯关了,屋里没有一点动静。不久,脸上突然扫过一阵凉风,那只猫头鹰已经振翅飞往窗外。它从此就没有再出现了。
  
        那是一座相当古老的庙宇,有人说它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是你知道,人总是难免夸张的。它从前是一座佛寺,七百多年前改成了印度教的神庙。原来陈设佛像的地方,现在放置了印度教的神像。庙里非常阴暗,给人一种诡异的感受。大殿里有许多石柱,长廊的雕刻相当精美,这儿有檀香也有蝙蝠的气味。

        信众零零落落地进入庙内,他们刚刚沐浴完毕,合掌环绕着长廊。长廊上有许多穿着锦衣的神像,他们逐一顶礼膜拜。内殿有一名僧人正在唱经,能听到这么标准的梵文,真是一件愉快的事。他不急不缓,每一个字都唱得轻松而优雅。庙里的人愈来愈多,有小孩、年长的妇人和年轻男子。上班族也换下了西装,穿上印度传统的礼服。他们袒露着肩膀,有的站着,有的坐着,双手合十默念着祈祷文。

        顺着大殿的台阶往下走,有一个蓄满了圣水的池子,四周有许多雕花的石柱。庙外烈日当头,黄土飞扬,庙内则绿叶成荫,宁静而祥和。这里没有点着蜡烛跪地长祷的人,只有进香朝圣的人。
  
        当天下午有一位中年访客来见我们。他说他是吠檀多哲学的信仰者。他受过高等教育,英文程度很好,头脑聪明,反应敏捷。他是一位收入颇丰的职业律师,他在看人的时候眼中常带着推测和考量,还有一些不安。他似乎读过很多书,也包括西方神学。他的身材高瘦,仪表透露着他是一名时常胜诉的律师。

        他说:“我听过你的演讲,你说的就是纯粹的吠檀多哲学。你用的是现代语法,但是内容是古老的传统。”我们问他所谓吠檀多哲学是什么,他回答:“先生,我们假设这个物质世界的幻相是由‘梵’所创造的,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梵’的一部分。人必须从幻相世界的二元对立感中觉醒,如同从梦中醒来一般。人的意识创造了幻相世界及其他人类,完全和梦者做梦一样。先生,虽然你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国外度过的,但是你毕竟是印度的产物。不论你喜不喜欢,你都属于这个传统。你的心,你的手势,你的样子,你在说话时如同塑像般静止的身体,这些都源自我们这个古老的传统。你的教诲绝对承袭了先人的遗训。”

        这名演讲者是不是由印度传统孕育的,他是否受印度文化的限制,他的教诲是否承袭了先人的遗训,这些我们都不必考虑。他虽然生为印度的婆罗门,但是他并不属于这个国家,或是这个特定的阶级。他拒绝接受这个由你加诸在他身上的传统。他也否认他的教诲承袭了先人的遗训。他从来就没有读过印度或西方的经书。一个有能力觉察整体宇宙的人,这些对他而言皆属多余,因为他早已认清人类的行为和那些层出不穷的理论。人类把两千多年前和五千多年前的宗教宣传,变成了传统、真理与天启。

        对于这样一个彻底拒绝象征与名相的人而言,真理绝不是二手货。先生,他在一开始不就说过:接受任何权威之论,便是对真理的否定。他坚持人们必须超越文化、传统和社会规范。如果你真的听懂了他的话,你就不会再坚持他是印度人、或者他承袭了先人的遗训等等说词。他彻头彻尾地拒绝了过去的传统,过去的老师,过去的诠释者,过去的理论和过去的方式。

        真理绝不属于过去。过去的真理只是记忆的灰烬;而记忆就是时间。昨日的灰烬之中没有真理。真理是活生生的东西,它不在时间的领域之内。

        现在,该放下的已经放下,我们可以讨论你所提出的关于“梵”的假设了。先生,任何的主张都是富有想像力的人发明出来的理论,不管这个人是商卡拉,还是现代的神学家。你可以体验任何一种理论,然后认定那就是真相。举例来说,一个在天主教的薰陶下长大的孩子,他很可能会见到基督的影像。这个影像显然是从他已经受限的意识中投射出来的幻象。同样的,受到印度教薰陶的人,也很可能见到克里希那的影像,所以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基督或克里希那的影像只是从受限的知识所产生的东西;它根本是个不真的幻觉或虚构,透过经验而强化了自己。你为什么需要理论?你为什么要设定一种信仰?这些层出不穷的理论其实都暗示着恐惧——譬如对日常生活的恐惧,对痛苦的恐惧,对死亡和人生的无奈感到恐惧。有了这些恐惧,你才发明了理论。理论愈是巧慧渊博,它的份量就愈重。经过两千年、甚至一万年的宣传,这些理论便成了“真理”。

        假如你不设定任何信条,你就能直接触到“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也就是你的思想、你的痛苦、你的欲求以及你对死亡的恐惧。你的日常生活充满着竞争、贪婪、野心和对权势的渴求,你如果能看清楚它们的结构,你就能认清理论、救主与上师的荒谬,还能自然断除痛苦与妄念。

        透视并且了晤人生就是冥想。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幻相,它是由人类及人际关系交织而成的一个恐怖的物质实相。这才是你应该了解的,你的吠檀多理论、宗教组织的仪式和所有的行头都不是重点。

        一个人如果能完全解除因恐惧、羡妒或痛苦而产生的动机,他的心境就会趋于祥和。他不但能认清日常生活每一刹那的真相,还能超越所有的觉知和二元对立,使得观者与所观之物合一。

        这不是理论,在挣扎、虚荣和绝望之外,确实存在着心智无法领会的无始无终的活动。

        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你显然又想制造出一个理论。如果你很喜欢这个理论,你可能会大加宣传,可惜你宣传的并不是真理。你必须解除眼前的痛苦、焦虑和侵略性,真理才会出现。你能认清这一切,爱就会降临你的心中,然后你才能明白这位演讲者话中的真谛。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