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巴利语佛典汉译 >

第11部分

巴利语佛典汉译-第11部分

小说: 巴利语佛典汉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诸触,这是第一重观;灭寂诸触,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36 “受诸触控制,追逐生存水流,进入歧路,这样的人无法消除束缚。

737 “理解诸触,乐于平息诸触,这样的人洞悉诸触,没有欲望,达到彻底平静。”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诸受,这是第一重观;灭寂诸受,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38 “任何快乐或痛苦,以及不痛苦或不快乐,都从内部和外部被感受。

739 “知道这是痛苦,一再接触虚妄之物和毁灭之物,目睹一切消失,便厌恶诸受。比丘灭寂诸受,毫无欲望,达到彻底平静。”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贪爱,这是第一重观;灭寂贪爱,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40 “与贪受作伴的人一再转生,从这种存在到那种存在,不能超越轮回。

741 “知道贪爱产生痛苦这种危险,比丘摒弃贪爱,不执着,有思想,四处游荡。”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摄取,这是第一重观;灭寂摄取,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42 “生存的根源是摄取;生存者走向痛苦;有生就有死,这是痛苦的原因。

743 “因此,智者具有正确的知识,灭寂摄取;他知道灭寂生存,不走向再生。”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发起,这是第一重观;灭寂发起,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44 “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发起,灭寂发起,痛苦就不再产生。

745 “知道发起产生痛苦这种危险,摒弃一切发起,由于没有发起而获得解脱。

746 “斩断生存的渴求,心境平静,越过生的轮回,这样的比丘不走向再生”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诸食,这是第一重观;灭寂诸食,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47 “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诸食,灭寂诸食,痛苦就不再产生。

748 “知道诸食产生痛苦这种危险,理解诸食,不依赖诸食。?
749 “正确地知道健康在于灭寂烦恼,比丘聪明睿智,深思熟虑,恪守正法,不归属任何范畴。”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躁动,这是第一重观;灭寂躁动,毫无贪欲,痛苦就不再产生,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50 “任何痛苦产生的根源是躁动,灭寂躁动,痛苦就不再产生。

751 “知道躁动产生痛苦这种危险,比丘摒弃躁动,遏制诸行,不贪求,不摄取,有思想,四处游荡。”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有所依赖的人躁动,这是第一重观;无所依赖的人不躁动,这是第二重观。’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52 “无所依赖的人不躁动,有所依赖的人摄取这种存在或那种存在,不能超越轮回。

753 “知道这种危险,知道依赖之物中的大恐惧,比丘不依赖,不摄取,有思想,四处游荡。”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认为这是真实,圣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确地认为这是虚妄,这是第一重观;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认为这是虚妄,圣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确地认为这是真实,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56 “请看人界和神界把无我看作有我,生活在名色中,认为这是真实。

757 “因为他们认为这样那样,实际并非如此;因为这对于他是虚妄的,虚妄的事物变化无常。

758 “圣人真正懂得涅磐不虚妄,他们洞悉真实,没有欲望,达到彻底平静。”

    “众比丘啊!如果人们问:‘是否有另一种正确的二重观?’应该说:‘是的。’‘什么样的?’‘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认为这是快乐,圣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确地认为这是痛苦,这是第一重观;在神界、人界、魔界以及沙门、婆罗门、神和人中认为这是痛苦,圣者依靠完美的智慧正确地认为这是快乐,这是第二重观。’众比丘啊!具有正确的二重观,勤奋努力,专心致志,这样的比丘有希望获得两种果报之一:在这世获得智慧;或则还剩有执着,则获得不还。”世尊说了这些话。接着,这位善逝、导师又说道:

759 “据说,只要色、声、味、香和触这一切东西存在,它们便是可爱的,迷人的,令人渴望。

760 “神界和人界都认为这些东西是快乐,而当这些东西消失时,便认为是痛苦。

761 “圣人把灭寂身体的存在看作快乐,这与世俗的看法相反。

762 “别人认为快乐,圣人认为痛苦;别人认为痛苦,圣人认为快乐。请看,这事难以理解,愚者感到困惑。

763 “有遮蔽便阴暗,看不见便黑暗;圣人无遮蔽,看得见便光明。那些无知的愚者不知道正法近在身边。

764 “为生存欲望所控制,追逐生存的水流,进入摩罗的领域,这样的人不能彻底理解正法。

765 “除了圣人,谁能彻底理解这种境界?彻底理解这种境界,摆脱烦恼,便达到涅磐。”

   世尊说了这些。众比丘满怀喜悦,对世尊说的话感到满意,通过这样的解说,六十比丘的思想无所执着,摆脱烦恼。?



第四品 八颂经

第一章 爱欲经

766 他追求爱欲,心满意足,肯定感到高兴,因为实现了凡人的愿望。

767 如果他满怀渴望,追求爱欲,却未能如愿,他就感到痛苦,犹如利箭穿身,

768 避开爱欲,犹如不踩蛇头,这样的有识之士克服世上的这种执着。

769 他贪求种种爱欲:田地、财产、金子、牛、马、仆人、妇女、亲属;

770 这些脆弱的东西摆布他,危险折磨他,痛苦追随他,犹如河水涌入漏船。

771 因此,有识之士应该永远避开爱欲;摒弃它们,舀出船中漏水,越过河水,到达彼岸。

第二章 洞窟八颂经

772 一个生活在洞窟里的人有许多遮蔽,沉溺在愚痴中;这样的人远远没有达到超脱,因为在这世上,爱欲是很难摒弃的。

773 听凭愿望,执着生存的快乐,寻求未来或过去的爱欲,贪恋今日和往昔的爱欲,这样的人很难获得解脱,因为解脱不能依靠别人。

774 贪求,迷恋,沉醉于爱欲,吝啬,邪恶,这样的人陷入痛苦时,悲叹道:“我们死后,将成为什么?”

775 因此,让世人学会知道什么是世上的邪恶,让他不要行恶,因为智者说道:人生是短暂的。

776 我看到世上贪恋生存的人战战兢兢; 这些可怜的人面临死亡嘟嘟哝哝,不能摆脱对生存的贪恋。

777 请看,这些执着自我的人战战兢兢,犹如水流枯竭的鱼儿。看到这种情形,那就不要执着自我,不要执着生存。

778 智者应该排除对两极的渴望,彻底理解诸触,没有贪欲,不做自己谴责的事,不受所见所闻污染。

779 越过水流,不受执着污染,牟尼应该彻底理解名想,拔出利箭,努力游荡,不贪恋这世和彼世。

第三章 邪恶八颂经

780 思想邪恶的人争辩,思想纯真的人也争辩,而牟尼不参与发生的争辩,因此牟尼在任何地方都不受阻碍。

781 一个受欲望支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的人,怎么会放弃自己的见解哟?他在完成自己的事,怎么理解就怎么说。

782 未经询问便向别人赞扬自己的德行戒行,智者认为这种自我吹嘘的人不高尚。

783 平静沉着,不称道自己品行如何如何,在这世上任何地方都不骄傲,智者认为这样的比丘高尚。 

784 他的观点是人为的、癔想的、偏颇的、污秽的,无论他怎样自以为是,他的根基是不可靠的。

785 信奉某种观点后,便难以摆脱。人们考察各种观点,决定取舍。因此,人们在种种信奉中,抛弃或接受某种观点。

786 纯洁者在这世上不接受关于各种存在的人为观点;他摒弃虚妄和骄傲,无所执着,还会依靠什么行动呢?

787 执着种种观点便会导致争论,但依凭什么与无所执着的人争论呢?因为他即不接受,也不拒绝,在这世上涤除一切观点。

第四章 纯洁八颂

788 “我看见纯洁者、优秀者、健康者,由于所见,人得到净化。”持有这种观点,并认为至高无上。便无依靠知识,寻找纯洁者。

789 如果所见能使人净化,或者知识能使人摆脱痛苦,那么有贪爱的人便可通过其他途径达到净化,因为执照他的这种观点,只能得出这种结论。

790 不执着所见、所闻、德行、所想和善恶,抛弃一切所得,在这世上无所作为,这样的婆罗门不认为能通过别的途径达到净化。

791 有些人抛弃原先的,又接受另一种;他们追随欲望,不能超越执着,抓住这个,舍弃那个,就像猴子抓住这根树枝,舍弃那根树枝。

792 一个人遵奉戒行,执着名想,便会陷入种种事情,而充满智慧,具有知识的智者理解万物,不会陷入种种事情。

793 对万事万物,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想,都不怀敌意;在这世上,有谁能改变这样一位目光远大,公开游荡的人?

794 克服罪恶,理解一切,洞察一切,没有任何执着,这样的婆罗门不迷恋贪欲,不沾染贪欲,对今世和彼世都不执着 

第五章 至高八颂经

796 在这世上,一个执着观点的人总把自己的观点说成至高无上,而把别人的观点说成低劣的。因此,他不能摆脱争论。

797 他在所见、所闻、德行戒行和所想中,看到自己的利益,于是他执着其中,把其他一切视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