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回忆录-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这佯一块广大的、巩固的红色区域,我们深深地为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预言所折服,为湘赣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感奋。
到达永新后,最先见到张启龙。当时,他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兼省
军区总指挥,启龙同志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湘赣苏区政治、军事情况。接着,
省委书记王首道、省军区政委甘泗淇、军区参谋长冯达飞等也见到了。我们
对湘赣苏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
从战略位置看,湘赣苏区是中央苏区的战略侧翼——河西战线。东与中
央苏区隔赣江相邻,北与湘鄂赣苏区隔袁水、修水相望,我们向北发展就通
向湘鄂赣苏区,造成威胁武汉、南昌、长沙的大局面。湘赣苏区在中央战略
全局中所处地位十分重要,我们感到肩负的责任是光荣而又艰巨的。
在永新住了两天,我们就赶往红8 军驻地。红8 军的前身,是湘赣独立
第1 师和第3 师。
第8 军是1932 年2 月中央军委命令成立的,但当时没有成立军部,也没
有正式任命领导干部。我去之前,由独1 师师长李天柱代军长。李天柱是井
冈山的老连长,1931 年3 月底,由江西苏区调到湘赣,接替刘沛云任湘东南
独立师师长。
说起刘沛云,我有印象,刘在井冈山时,曾任32 团参谋长。有一次说: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陈独秀没有搞好。如果让我当总书记,不会
搞成这个样子。当时我很佩服他的胆量和气魄,对他产生敬重之意。下井冈
山后一直未见到他。我到红8 军时,刘沛云早已调回中央苏区。一天,我与
军部管理科长闲谈,他说他是刘沛云的弟弟,这使我很惊喜,忙向他打听刘
沛云的现状。他弟弟却哽咽着告诉我:他调回中央苏区后,在红军工作了一
段时间。后来在肃反中,被打成AB 团,我心一沉,这样一位洋溢着革命豪情
的同志,怎么会是AB 团呢?
接替刘沛云任师长的李天柱,也没有摆脱肃反扩大化的阴影。中央苏区
最初打AB 团,他被人咬了。我来接替他当红8 军军长时,领导上不信任他,
准备调他回中央苏区。我和蔡会文做了一些调查,没有掌握什么材料能证明
他是“黑色分子”,就建议他到湘赣省军区当副总指挥,但后来还是被调回
中央苏区了。
我和蔡会文到达红8 军驻地,正式建立了红8 军指挥机关。我任军长,
蔡会文兼政委;参谋长先是李朴,后是李达;政治部主任袁任远。军的领导
机关建立后,对部队番号作了些改变,原独立1 师改为22 师,师长谭家述,
政委王震;原独3 师改为24 师,师长戈勇,政委胡楚父。另由茶陵、莲花、
攸县、萍乡等县地方武装组成的新独立师改编为23 师,师长杨茂,政委谢国
瑜。
红8 军的部队是从地方游击队、赤卫队扩大起来的,在政治上继承了井
冈山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比如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军
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都认真实行。在政治组织制度上也是以井冈山红军为样板,建立政治委员制
度,师、团成立党的委员会和政治机关,连设党支部。
红8 军号称三个师,总人数约2700 人,下属部队的编制并不整齐,有的
师三个小团,有的师二个小团,有的不设团部,由师指挥各连。各团不设营,
直接指挥各连。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战术、技术不够。虽说已是一个
战略区域的主力红军,但还和游击队差不多,打起仗来也不讲究什么战斗队
形,部队中的游击习气很严重,我来了几个月,几乎每个月都因枪走火自己
打死打伤十几个人。
我感到,这种状况正是游击战争中游击队成为正规军的特点。但是,游
击队既已编成正规军,就要脱离游击习气,这种状况是不能让它长期存在,
必须加强正规训练,大力提高军事技术。不仅枪要打得准,更要懂得战术、
技术,班、排、连会疏散开;还要熟悉前进、停止、射击、冲锋、集合、撤
退等等。
当时处于紧张战争环境,不可能集中太多的时间训练,我就利用行军、
作战的间隙,抓紧对部队进行“铁军化”训练。
为了解决枪走火伤人的问题,我想了个办法。一次,全军集合,所有的
人都不准缺席。我当众规定:不准平举枪扣火,验枪只准朝天上或地下验;
如果哪个平举扣了火,不管枪里有无子弹,都要关禁闭。作了这个规定后,
打死打伤人的现象大为减少,部队严整多了。
参谋长李达是参加宁都起义的,他配合我抓正规训练。比如做工事,游
击队是不大注意的,部队连工具都没有。李达规定每个班要装备几把小圆锹,
亲自示范,部队很快掌握了做工事的技术和阵地防御的基本战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和训练,部队的军事技术素养提高了,战斗力也相
应的加强了。
我们到达湘赣苏区,正是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初期,
蒋介石除集中主力对中央苏区外,进攻湘赣苏区的敌人,也达10 个师8 万余
人。当时我们的战略任务很明确,就是配合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
剿”。怎样配合呢?我认为首先要巩固湘赣苏区,把敌人更多的兵力牵制在
我们这里。
我和蔡会文都有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而湘赣苏区与井冈山根据地的情况
有很大不同。井冈山全是山区,平地很少;湘赣苏区则多为平原和丘陵,地
域比那时大多了,人口也多,仅永新一县就有20 多万人口。湘赣苏区处于赣
江西岸,与中央苏区虽隔江相望,但赣江为敌人严密控制,就自然而然形成
为独立作战区。这个地区的军事活动,除注意与主要战略区及其他地区相联
系相配合外,就要以本地区的情况作基础来考虑和行动。中国在大革命失败
后,各地区发展的游击战争和根据地,大致都是如此。我到湘赣苏区,就感
到原来的思想跟不上。跟不上就要改变。这是任务和环境逼迫我们改变的。
虽然在中央苏区参加过一、二、三次反“围剿”,也打过不少大仗、恶
仗,但那时上面有中央军委和总司令部指挥,作为中层指挥员,我只从战术、
技术上考虑,战略上是不大注意的。到湘赣苏区的初期,我对战术技术注意
得多,仍不大习惯从战略上考虑问题。面对敌人大兵压境,我一时还想不出
好的办法来对付。那时中央除了总的反四次“围剿”的方针外,对湘赣红军
并没有单独的指导。我感到压力很大。
11 月下旬,国民党军李明第52 师之155 旅向我进攻,不断从北翼蚕食
湘赣苏区。11 月29 日,我率领红8 军迎击从古安官田出来向我进攻之敌,
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进展顺利。担任正面攻击的23 师和左翼的22 师都打
得很出色,将敌人全部击溃,给进攻苏区的敌人当头一棒,但还不是战略上
的胜利。
我对自己的战术指挥是有把握、有信心的,对于敌众我寡的形势,也并
不怕。因早年读“淝水之战”的文章和曾国藩的家书,讲了以少胜多的事例;
大革命时期我亲历的北伐战争,也是如此。我想,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更有条件打这种仗。但我当时还不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战争大势,也就
难于驾驭整个地区的战争形势。
1933 年2 月下旬,敌人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和对湘赣苏区的进
攻。中央军委命令红8 军北上袁水,配合中央红军作战。3 月,我与蔡会文
率红8 军开到新余以西地区。本拟渡过袁水与湘鄂赣红16 军会合,但敌人在
袁水流域驻有强大兵力,有坚固工事,我军两次强渡袁水都没有成功。遂转
战于赣江流域中部地区,直接配合中央苏区军民的反“围剿”。
由于这时期的行动完全是独立的,大小事情都要靠自己决策,这就迫使
我开始注意战略问题,思考战略问题,学习战略问题。我认识到,一个指挥
官,特别是独立行动的部队的指挥官,必须学会从战略大局思考问题,否则
就无法指挥部队,不能完成所担负的战略任务。
一方面是形势任务所迫,一方面也是思想上有了自觉的要求,我注意研
究战争的态势,研究敌我双方的特点,尤其是敌人的情况,诸如兵力布署、
战斗作风、行动规律等等,从中发现敌之弱点。
我们在袁水流域活动的时候,湘敌王东原第15 师乘虚占据宁冈城。3 月
5 日,该敌3 个团又越过七溪岭、龙源口,向我苏区中心——永新进犯。红
军学校学员在龙湾桥将敌人堵住,我即率红8 军主力返回苏区中心。这时,
盘据遂川的敌第28 师,又企图进攻桥头、衙前。我将几路敌人的情况分析了
一下,认为遂川这路敌人战斗力较弱,先打该敌,回头来再打敌15 师。
这路敌人的番号是蒋军28 师,原来是冯玉祥的军队,1930 年中原大战
后,被蒋介石从北方调到江西。二次反“围剿”时,该敌进至富田以东的九
层岭地区,被我红四军及12 军消灭后重新建立的,利于我再消灭它。决心定
了,我们于4 月6 日到达路田,根据敌人分布情况,采取佯攻打援之策。7
日,我们一部向据守于田墟的敌28 师83 旅旅部及166 团发起佯攻,引诱遂
川城内的敌人出援,以便在运动中将其消灭。遂川城之敌果然被诱而出,我
乘机在运动中从侧面伏击,仅半小时就将来援之敌1 个营及迫击炮连、机关
枪连大部歼灭。共缴获迫击炮4 门、重机枪3 挺、步枪220 支,毙敌200 余
人,俘虏100 多人,其中有敌营长、连长。
这个胜利不算大,但对于鼓舞士气,打击敌人进攻的气焰,起了很好的
作用。战后我总结了一下,从为这一仗所以取得胜利,一为进攻方向选择得
好,避强打弱;二为战役目标明确,诱敌出来歼灭之;三为战术动作好,部
队位于敌前进路翼侧二、三里处隐蔽,我见敌出来,就突然从侧面出击,迅
速解决战斗。
这一仗后,我对平原、丘陵农村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在思想上逐
步搞清楚了,这是属于内线作战,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消
灭敌人为主要目标。
这个思想确立后,我们在行动上就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云田墟战斗
后,5 月份内又连打了3 个胜仗。
4 月间,各路敌军向我苏区腹地进犯,其中以第15 师和第63 师进得最
快。当时, 63 师孤军深入,占领了莲花。我和蔡会文都认为这是有利的作
战时机。当时,敌人以主力一个师占领莲花县城,但被我地方武装四周包围,
交通运输被我截断了,从整个形势看,湖南敌人虽然处于优势,但莲花地区
之敌的态势不能算优势。茶陵是敌进攻莲花及宁冈之敌的后方基地,他一定
会来打通莲花至茶陵的交通,而这一段路,处于我苏区范围,又为山谷地带,
敌人一出动,就便于我在运动中歼灭。
敌人何时出动,我们不知道。但我和蔡会文都意识到,敌人肯定要出来。
5 月8 日,我主力从永新南面经小冈区进至莲花城南三、四十里处之棠市时,
我事先把战斗想定用命令写出来,发给部队。命令规定出现某种情况用第一
案;情况发生某种变化就用第二案,等等。
就在这一天下午,得到茶陵独立团和县军事部报告,敌人约一个团从茶
陵向东出动,向莲花攻击前进。我们立即命令茶陵独立团(约200 多人)根
据预定方案,边打边退,诱敌进入九渡冲狭窄地带,主力部队则在棠市附近
待命。那天吃过晚饭,前面打响了。部队按预定命令就集合,按预定序列行
动。主力3 个师分两路向九渡冲前进,形成有力的侧面攻击,一下子就吃掉
敌人两个营,缴获4 挺重机枪和许多步枪,还有大量弹药。
晚8 点多钟,我们回到棠市宿营。我估计敌人第二天一定会来报复,因
莲花城内敌人还有3 个团和1 个特务营,他们不打通这条交通运输线不利于
进攻湘赣苏区。还有,63 师及师长陈光中是杂牌军,如果不打通这条交通线,
他的上司(蒋介石、何健)就会把他的整编掉,叫他和亲朋故旧失去位置。
基于前二者,我和蔡会文认为莲花敌人会出来。就研究了新的战斗布署。第
二天一起床就作好战斗准备,部队开到九渡冲占领阵地。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早饭后,敌人就出动了。敌人两个团、一个营,
加上先一天没有消灭的一个营,敌我双方兵力相等。我们头一天打了胜仗,
士气旺盛,又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