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 >

第16部分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第16部分

小说: 冯学成+通书+讲座文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豢换嵛擞怯舫杉玻男乜剩吹角懊娴墓饷髦Α!兑拙防锩孀炙洳欢啵纺芨颐且院艽蟮钠羰荆屑蟮木衲芰俊
易经第六十二卦 小过 雷山小过:小过相对于大过而言,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小过,小的过错,有些人大过不犯,小过无不断。小过对自身是有益的,哪些有益呢?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过,离中道过一点。遇到不同的事情时,在行为上多表现一点恭敬,或多表现一点悲哀,或在自己的行为上多一点检点,多做一点点无坏处,且会给自身带来好处。这是涉世的安全法则,是《易经》对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面对人和事的建议。在语言上,在行为上,对周边的人和事,对上对下,对前对后,对左对右,要多一点礼敬,多一点检点。礼多人不怪,但不能过余,就多一点点就可以了。要如何把握这个度,就妙不可言了,需大家自己去耐心的细心的体会。

题目: 《通书》第十四讲 
————————
《通书?精蕴第三十》: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卦不画,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见;微卦,圣人之蕴殆不可悉得而闻。《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圣蕴和精蕴是一体的,以及我们在后面将谈到的乾损益动﹑家人睽复无妄都是相通的,都是在谈《易经》的卦,卦象,卦词。精,是谈圣人之精。圣人之精,就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已。精,对粗而言,精细,精明,精到。文中谈到:“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易经》?系辞有云:“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前段时间有位易学“大师”到我们书院来作客,我们就简单论了论“易”,大家各有所学,各有所见。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有一篇《易论》,我们的这位大师就没看过,而我们现在讲的《通书》,又名《读易通书》也没有看过。问他去看过四川什邡的元苞经吗?他说听闻过但没看过。我遂建议他应该去看一看。历史上有三易之说,即夏有连山,殷有归藏和周有周易,周易就是我们常见的周文王所著的《易经》,连山易已基本上失传了,归藏易传下来的就只有卫元嵩的《元苞经》。南北朝的卫元嵩真人,原是一和尚,后还俗当了道士,煽动北周武帝灭佛,他在易学上有着极深的造诣和崇高的威望,连佛门亦对他无可奈何。释道宣所著《唐高僧传》中有一则《元嵩传》,里面就提到:北周已亡,到了唐朝时期有一大臣杜祈死后来到地狱见阎罗王,此人原是北周武帝的旧臣,遂引他去见北周武帝。见其披头散发,面黄肌瘦,身带重镣,还遍受地狱酷刑,上刀山,下火海,苦不堪言。杜祈上前问道:陛下为何要受此般痛苦。北周武帝回道:我悔不该听信卫元嵩之言,去毁废佛法,故受此苦。杜祈遂进言道:此非陛下主谋,其错应在卫元嵩身上,他人在何处呢?应抓他归案,陛下你不就可以将罪减轻了吗?北周武帝答道:上穷碧落下黄泉,遍寻三界都找不到卫元嵩。《唐高僧传》是佛门高僧所著,对毁灭佛法的罪人卫元嵩在本书里都未写其下地狱,都不曾将其逮住,可见卫元嵩之神通广大。
我们常说“易”在蜀,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西汉末年四川杨雄模拟《周易》所创立的《太玄经》,太玄与周易,源同而流异,均源于河图洛书,并都具有混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三才,三才生万物的阴阳宇宙观,回归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司马光有云:“易与太玄道同而法异。易画有二,曰阴曰阳;玄画有三,曰一曰二曰三。易有六位,玄有四重……”,只是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懂罢了。另一方面就是卫元嵩的《元苞经》,周易首为乾卦后为坤卦,而《元苞经》则是首坤卦,现在很多学易的人都不知道有个《元苞经》。宋理学大家程颐和程颢的易学,其后近八百多年就成为了官方易学,声望极高,为学者所必读。而二程小时,其父亲任四川什邡县令,二程见当地篾翁编了些卦在竹编器皿上,而且当地的诸如卖油翁,挑粪翁等民间之人大都懂易,很是惊讶,遂求教,使他们大增了对易学的认识,后又影响了朱熹,并对其后的易学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说易在蜀。
“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宇宙的万事万物都归结在八八六十四卦里面,归结在三百八十四爻里面。易者,象也,象天,象地,象人,法天则地。把天地﹑社会﹑人事的一些秘奥,一些变化,一些准则就用易经八卦的形式来包含在其中。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运行在阴阳里面。然后四象八卦,错综变化,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就象我们社会中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正面和反面等等都可以在易卦里面得以体现。它可以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很多不明的事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易卦反复体会,琢磨,就可以得到非常神奇的启示,即有如神示一般。卦不画,圣人之精就不得而见。
在《易经》?系辞中就说:“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就是观象玩辞,通过对易经八卦反复的玩,才能得到相应的启示。比如说“泰”卦,乾卦居下,坤卦居上,三阳交泰,可是若上下颠倒了,就成了天地“否”卦,那麻烦就大了;“损”卦和“益”卦之间也是如此。老子就说:“物壮则老”,用现在的唯物论证法来说就是事物向着对立面的转化。动极生阳,静极生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好事情多了就会变成坏事情;真理再往前多走一步,就变成了谬论。这些在易卦里都可以给予启示。
易经六十四卦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神妙的。比如说计算机的产生原理就和易数的原理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在卦里面含蕴了非常深邃的思维法则,并依此给我们的极大的启迪。从先秦以来,易经的学术和流派数以千计,在《四库全书》的经部中,关于易经的注家就有上千,而现在搞易术﹑预测,算命﹑看风水的就更不计其数了。
《易经》的关键是圣人之道,周惇颐在《通书》,又叫《读易通书》中并不是谈看相算命,而是大谈圣人之道。而道教则主要注重练气炼丹的内修功夫上去了。所以《易经》的层面很精,很深,很广,很博,但是归结为一点就是精蕴,《易经》?系辞就云:“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先生就对此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易也者,道吾心之阴阳也”。王阳明是宋明理学的大师之一,处于心学的最高峰,其影响力与朱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象现在日本和韩国的民俗﹑民风﹑民气基本上就承继于王阳明的学说。所以:“《易》,何止五经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通书?乾损益动第三十一》: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乾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过,圣人之旨深哉!“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
前面两章我们分别讨论了圣蕴和精蕴,在这一章里又将其具体化。在本章里面谈到了《易经》里的三个卦:乾卦,损卦,益卦。
“君子乾乾不息于诚”。乾卦?九三爻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文言就说:“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九三爻,上不在天,下不在地,中不在田,处于一种上下为难的状态之中。大家都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乾乾之貌,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进德修业。怎样进德修业呢?要不息于诚,要立足于忠信上。离开了忠信,就谈不上进德,关于忠信大家可以参看我们在前面几讲的内容。现在搞文章的,都比较清楚什么是修辞,在文字上,在语言上,在思维上去如何修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要立于诚,而诚要通过修辞来达到。在《通书》里把易经?乾卦的九三爻里面的一些思想规范到了这一句里面,实际上在九三爻里以及《易经》还有很多内容,其意义范围太广,我们不可能在这里一一讲的很清楚,这是必须单独设一个专题讲座,并且大家有时间,有兴趣了解才能细谈。在这里我们只需明白其中的道理,一些思路。周惇颐先生在《通书》的整篇文章中是有着他自己的思路——诚,贯穿了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思想,把《易经》以及《四书五经》的道理都归结到本书之中。
但是怎样达到仁﹑义﹑礼﹑智﹑信的层面,怎样达到诚的境界,怎样法天则地,自强不息要具体到什么地方?文中接着说到:“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指出了所有修养的基本功夫,不管你哪一门哪一派,其修养的根基必须着眼于此,若不能落实到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就算你能把教义说得天花乱坠,你还是只能站在圣殿的秘奥之外,只能是口头革命派。我们在前面讲了不少关于身心性命的修养锻炼,它都有其落脚点,都必须落在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基石之上。
我们的思维是复杂的,会受到我们的意念欲望的支配。我们念头一动,就会有个动机,但这个动机并不是清纯的思想,往往都会有利害得失荣辱是非掺杂在里面,能够清纯的少之又少,有修养功夫的人才知道怎么样把握念头,而一般的人往往念头一动,就在考虑对自身利益如何。现在是时尚经济,是要讲利益,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想进德修业,达到圣人的境界,或者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战斗能力,提高自己的价值观,那就必须具有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样的修行。如果你想成大人,成大业,那你就必须有大人的气象;而要有大人的气象,就必须经过成其为大人的学修,就必须孳孳不息于诚,那就必须惩忿窒欲、迁善改过。
在我们的思想里面杂质很多,佛教就说“俱生烦恼,贪嗔痴慢疑”,是与身俱来的;按基督教来说就是原罪。是每个人都有的,当念头一动,就算是理性的思维,都逃不过利欲的魔网,都逃不过利欲的支配。一百多年前章太炎先生就人性写了一部《俱分进化论》,其意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从道德上讲,善进化,恶也进化,即是善恶俱进。我们人类当一开发出原子核能,就首先运用在军事上,生产成原子弹﹑氢弹等等,实际上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很多刚开发出来的新东西都首先运用在军事上了。所以不管人类如何发展,如何光明,总会有人欲的阴影在伴随着,即使在如何冠冕堂皇,也经不起理性的检验,道德的检验。这是人类的矛盾之处。
但不管怎么样,要有大人气象,就必须拿得起放得下。武侯词有一幅对联,这样写到“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诸葛亮给自己的儿子写了一篇《诫子书》,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都是说人要清心寡欲,淡泊宁静。淡泊就是惩忿,宁静就是窒欲。如果每天意气用事,思维被七情六欲蒙蔽了,就不可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更不可能成大人,成大业。要心如止水,心如明镜,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惩忿窒欲,排除思维上的杂质﹑不良因素。
佛教就对禅行提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净虑,我们思维的杂质太多了,要把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排出去;二是思维修,我们的思维经常会出现短路,没有进行优化组合,不是明晰的,不是最科学的,就要对其进行修整;第三就是得定,就是禅定,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不动,不被意念,欲望,情致上的影响,要有静气,要有定力。但这些都必须通过惩忿窒欲才能实现,所以这应该是我们平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功。离开了这一点,就算你能把诸多圣贤之书背得滚瓜烂熟,也是无用的。要改造身心性命,要改变命运,就必须从这个基准点着手。看着容易,做着难,任何宗教都要建立在这个基准点上;任何圣贤的学问也是建立在这个基准点之上;这既是修养的基本功夫,也是修养的最高功夫。
在易经?损卦的卦象词中就说:“君子以惩忿窒欲”。在社会活动中,难免会有损有益,今天得利,是益;明天亏了,或是降官降级,或是天灾人祸,是损。而有了损,心就会不愉快,烦恼从生,牢骚不断,所以易经?损卦就提示我们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