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跟我们这个境界不一样,那就错了。如来见我们现前这个相,没有一相不是清净寂灭相,大菩萨们见到我们这个相,是不生不灭的相,不垢不净;我们今天事实上,确实是看错了。这是佛号所代表的意思。底下再给我们说明:
【菩萨号一切众生喜见者。】
『喜』是欢喜,一切众生都喜欢见他。我们把此地的文念几句:
【二乘之人离染求净。】
一切大乘经常常给我们说,修学佛法,固然我们应当远离魔外,同时也不要亲近二乘,为什么?因为二乘也是障难,是障碍。我们要问问,『二乘之人』到底障了什么?诸位如果能将本经的义趣,稍微体会到一些,你自然就明了。《法华》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华严》也是叫我们一生成佛的,一切大乘了义经典目标都是相同的,希望我们圆满成佛,要多少时间?就在这一生当中。如果你要是遇到二乘,你要生二乘心,好了,你就是证到须陀洹之后,还要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才证个阿罗汉,证了阿罗汉之后,二万大劫才能够回头,才能够回小向大,这就是障碍。哪里能够比得上我们现在,一生成就!这就是佛常常跟我们讲,小乘是难,遭了难。我们得问问自己有没有小乘心?有小乘心,与小乘就很容易相应。所谓什么?气味相投,一听就很入耳,这有道理,他就去了。所以你是外道心,就很容易被外道诱惑去;你是大乘心,你一听大乘佛法,你很欢喜,你心地深信不疑,坚定不移,这样一生才能成就。『离染求净』,许多人都有这个想法,都是有这个心,这就叫小乘心。比起我们凡夫外道是高、是好,我们不能不赞叹,佛为什么呵斥他?就是刚才所讲的,因为他对於明心见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原因在此地。所以说:
【为佛所呵。菩萨所轻。众生不慕其德。】
所以二乘心我们确实是有,而且这个心还很执著,这也就是我们对於大乘了义经典不能开悟,不能修行的原因。我们现在是真糟透了,大乘不能入门,小乘怎么样?小乘也不能入门。你说好了,我离染求净,那个染离得掉吗?又离不掉,真是大小乘的门都没有办法入进去。修来修去都是魔外所摄,这是现前一般修学的情形,我们要了解。特别是要认识自己,认清自己,我们今天修学究竟修个什么?再看看菩萨为什么一切众生喜见?
【菩萨闻法华即染即净之理。善解随宜说法。称根与益。是故一切众生之所喜见也。】
这就是大乘种性菩萨修学的方法,与小乘人、凡夫、外道见地迥然不同。『即染即净』,就是根本没有染净,《心经》里面讲的「不垢不净」。但是诸位要晓得,不垢不净是相,它的体性是什么?是五蕴皆空。我们为什么在一切法里头分垢、分净?因为我们五蕴不空,才有垢净之相,所以才在这里头分别。如果你要是五蕴皆空,就跟此地讲的一样,「即染即净」就是不垢不净。可是你要想真正证得五蕴皆空,那你就得修二种智慧。观自在菩萨是行深般若波罗蜜,深般若波罗蜜就是此地讲的二智。你没有智慧,没有二智圆照,你的五蕴怎么能空得了?五蕴是法执,五蕴皆空就是法执空,法执空,我执当然也空,这是一定道理。小乘人空我执不能空法执,所以他是离染求净;菩萨修二智,所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我法两种执著断尽。这个时候所现的相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就是无生法忍,清净寂灭。经上常讲的「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就是这样的境界,《心经》里面所显的就是这个境界。由此可知,智慧重要,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中来,智慧从清净心中生的。清净心又从什么地方来?清净心要离一切相;你要是执著相,你的心怎么会清净?所以经论里头,大乘经论一再教给我们,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名字、言说、心缘皆是遍计所执,都是依他起。不在这上下功夫,不从这个地方入手,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你就是苦修一辈子,那种叫无益的苦行,没有利益。底下这个地方有一句说:
【了证假我。随类出生。故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了』是明了,『证』是亲自见到了,事实真相明白了。我是『假我』,这个我在此地是通人我与法我,人我、法我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既不是真的,就不能在这上面计较,你的心才清净。我们是把人我、法我都当真,所以在这里头起嫉妒分别,普遍的执著,病就生在这个地方。『随类出生』这是讲教化众生,也就是《楞严》里面所讲的,「随心应量」的意思。假如我执、法执都离开,我们就超越相对的世界。这个底下有一句说:
【我空则一切不立。】
到『一切不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清净,诸位要晓得「一切不立」,反面就是一切也不舍。所以像这些文字你要是执著在一边,你就错误,没有立也没有舍,一切法无不如如。天台大师从《法华》十如是里面,开出来百界千如,无有一法不如。如是说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底下有几句表法很重要,第七行:
【香油涂身。天衣缠身者。内被忍辱之力也。灌诸香油者。外托诸佛功德也。】
我们今天学佛要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虽然有心,可是得不到感应。为什么得不到感应?自己不具足条件,没有『忍辱之力』。不但要忍辱,忍辱要产生力量,你才能够感得外面诸佛菩萨功德加持,我们求佛菩萨保佑要凭这个条件来求。绝不是在菩萨面前讨讨好,给他多磕几个头,多供养他一点,他就会保佑你,没这个道理。内成就德行,外面自然感应。
【我执顿空。真智显露。】
这是讲光明遍照,光明是什么光明?真智慧。我们现前有没有真智慧?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是烦恼障重,所知障轻,这个话说的经上有,诸位要晓得,这是佛的权说不是实说,是方便说。烦恼障是我执,你有了这个东西,你的根本智不能现前,根本智不现前你的所知就有障碍,本性里面的般若透不出来。所以我执没有断尽的时候,所有的智慧都是从第六意识里头生的,说得不好听的,全是虚妄分别。所以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以前,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为什么?自己起心动念,凡是想的全是错误的,没有一点是真实的。证得阿罗汉之后,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为什么?你的根本智现前,真智慧现前!所以我们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正觉就是阿罗汉,我执破尽这是正觉。阿罗汉以前都不叫正觉,到阿罗汉才叫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等是什么?等於佛,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这是讲的三乘圣者。而我们没有破我执以前,以为自己所思所想的都是正确的,自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都认为自己做得很对,都认为自己想得很对。不读佛经,我们怎么晓得有这回事情?不闻佛法,我们又如何悟了这个道理?所以学佛修行是要以开智慧、破二执,也就是此地所讲的,人法二空,这是菩萨修行的本事。
但是你要是想在一生短短期间当中修道、证得,不学善财、常不轻,那真是太难。善财、常不轻的态度,弟子、凡夫就是我一个,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示现种种境界给我看,叫我在这里面去锻炼,锻炼什么?不取相、不分别、不动念、不起心,成就自己二空智慧,破自己的烦恼、所知二障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会的人,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哪个境界不是佛示现的?你要问佛菩萨在哪里?除了自己一身之外,遍地都是佛菩萨。可惜你自己不认识,你自己见不到,一天到晚在谤佛、毁谤菩萨,你就干这个事业,你还说是你学佛,这怎么能成就?这些事理,不仅仅《法华经》给我们这么说,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这样说法,所以我们应当要觉悟。下面有几句话也很重要,在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
【以我空智观十二因缘。了不可得。我执方空。我执空则出分段生死。故曰命终。】
六道轮回的事情是永远解决了。
【法执未空。未度变易。】
『法执未空』,变易生死还在。
【变易润生。依净功德。】
跟这个分段生死性质完全不相同。所以经里面用的这个表法:
【故父名净德。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
表这个意思。
【乃至我今当还供养此佛者。显果地不动。三世性空。因有去来。生死宛尔。所以为法华流通之旨也。】
所以读经要晓得,佛的真实义。此地说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你塑个佛像天天供养他,那错了,你不懂佛所说之义。「净明德」是谁?是你自己!你自己在一切境界里面,不取相、不执著修清净心,拿念佛人来讲,你要是修理一心不乱,这就是供养净明德如来,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二乘执身有我。有生死可出。有涅盘可证。】
这就是小乘人的思想,小乘人的知见。经里面表示:
【菩萨然身。以显其执为谬。】
我们中国佛教这出家,出家燃顶,在家菩萨受戒燃臂香,就这个意思。破小乘的执著,希望把我们这个小乘的思想、小乘的观念把它烧掉。一般人哪里晓得叫什么戒疤,戒还疤的,你受二百五十戒,应当烧二百五十个疤,否则的话,你的戒就没有!你们女众受三百多条戒,也得烧三百多个疤,错了,大错特错。实际上是不是要烧?不是的,你把整个身体烧毁了你还是二乘心,有什么用?没用处的,这是表法而已。所以除了中国以外,全世界佛教里头,没有烧香疤,没有燃香这个事情,有这个理,没有这个事。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国外的,甚至於看到边疆,你看密宗的这些活佛,西藏边疆这些喇嘛他们不烧,他们头顶上头发是剃,剃头这是有的,但是决定不燃香疤,你不能一看到,他都没有受过戒。所以这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燃身、燃指都是破这种执著,破小乘人的执著。这个文诸位自己去读去。后面也提到:
【菩萨即以身示生灭不生灭。】
说明灭即无灭的道理,说明这个道理。灭既然无灭,当然生亦不生,这才能够将一切法本自不生理事,给我们显示出来。就在这一面倒数第三行,有三行经文说明二乘人的境界,我们把它念一念。
【二乘六识虽空。七识全在。不信有第八识。即执此识以为涅盘。既破七识。则八识现前。了知此识。具含世出世间一切种子。人人皆可成佛。故令无数求声闻众。发菩提心。】
所以我们现前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总有半数以上,依佛法来讲可以说之为不定性,不定性有好处。但是不定性的人,他的成败关键决定在缘上,就是决定在老师上。经上常说,他要遇到佛他这一生能成佛,遇到菩萨他成菩萨,遇到二乘他成二乘,遇到外道他成外道,这就叫不定种性的人。遇到善知识这就是他的福德因缘,所以不定种性有这个好处。定性的就很困难,譬如说定性声闻,他这个小乘的思想,他遇到菩萨他不相信,他遇到外道他也能够辨别。遇到小乘他就跟他去,为什么?志同道合,气味相投他就去了。我们所见到的、接触到的,毕竟定性的少,不定性的多,就看他的遭遇了。好,下课。
妙法莲华 经大意 (第五十二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2…52
刚才讲到小乘人,这个小乘境界虽然是不高,也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因为他能够把第六意识伏住,不起现行;我们今天一天到晚,都是第六意识在用事。这就是他能够了生死,我们不能了生死;他超越轮回,我们天天在制造轮回,这个道理就在此地。破了第七识之后,阿赖耶识才现前,才能够看到诸法实相。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这是道听涂说,我们没有见到,而是听佛在经里面给我们这样说,我们晓得有这么回事情,不是自己亲证的境界。虽然佛讲「人人皆可以成佛」,我们现在也都懂得这个道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当成佛,可是我们自己还是成不了。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亲证,听佛所讲的没有认真的去修证,这个听得再多都不管用。修证的起步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要发跟佛与大菩萨一样的心,佛菩萨的心就叫做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觉,觉心;换句话说,二乘权教以下这个心都是迷惑颠倒,那是迷心,不是觉心。阿罗汉以上的他们这个心是觉心,所以我们称他作正觉,他觉悟,他不迷了。我们现在在一切境界是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