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

第76部分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第76部分

小说: 妙法莲华经大意_净空法师共66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就是入不进去。为什么入不进去?就是轻慢一切诸佛菩萨,道理就在此地。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不晓得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真妄不能辨别。圆成实性是真的,依他起也是真的,虚妄的是遍计执,可是我们把圆成实、依他起都忘掉,一天到晚所起心动念都是遍计执,连学佛、诵经也用遍计执,你说有什么办法?这是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
  【因闻不轻所告汝等皆当作佛。十界同悟一心。】
  这些人听到常不轻菩萨开示之后各个开悟,『一心』是什么?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法门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截了当修一心、证一心,证得了一心,你就是佛菩萨,而且是圆教的佛菩萨。跟《华严经》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完全是一样的境界、一样的地位。别人一听觉悟了,我们听了为什么不悟?我再给诸位说,你要是悟了你就没有生死,像李老师一样自在;不悟就有生死、就有轮回,就天天造作罪业。悟了以后,悟了以后没有生死、没有轮回,从此以后不造罪业,为什么?因为身语意三业与一心相应。一心里头没有言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像释迦牟尼佛说经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说而无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一切的造作与一心相应,一心里面没有造作,所以作而无作。这理很深很深,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为什么连这个意思是一丝毫都体会不到?所以闻法、读经最忌讳的,就是依文解义、随语分别,这是最大的忌讳,这是没有办法入门的原因。底下说:
  【故从无明心地涌出。】
  『涌出』什么?开悟了,本来是『无明』,从「无明」里头涌现出来,现在放了光明。开悟了以后怎么样?还有许多人依旧被无明盖覆住,所以同情他、怜悯他,发愿弘经。这个发愿是从本愿里面发生的,无始劫来就发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这是从本愿而起的愿。持经特别著重在弘扬,唯有弘扬才能够利益众生;唯有自己受持,才可以与一切众生和光同流,入尘不染。不像凡夫,凡夫受不了,一入这个境界心就染;菩萨入那个境界心不染,不染就叫持经。譬如讲旁门左道,他入旁门左道,他自己绝不会变成旁门左道,他在那里面一切明了,如如不动,这就是入尘不染。我们一般凡夫一入那里,他就学得又染著了,菩萨是不染著,所以不染著则能入,染著则不能入。这个经文我们不能够按照这个一句一句讲,我们因为时间不多。底下讲这个分身就是一切的经教,像佛法流传在中国,中文翻译的经典有三千多部,这个三千多部经就是如来的法身。此地讲:
  【乃如来言说法身也。】
  这里头有几句说明:
  【末世众生。德薄垢重。邪见横生。正法便泯。故言灭度。】
  佛灭度了,佛实际上哪有什么灭不灭?众生没有德,德太薄了,福德太薄,没有福、没有德,这个没有福、没有德的人所表现的,就是贡高我慢。所以你看《礼记》里面,儒家的教学特别提出来「傲不可长」,贡高我慢不能再增长,不能再增加。《易经》六十四卦,特别赞叹谦卦,谦是谦虚,六爻皆吉,这是修德求福的根本。我们如果有贡高我慢在,瞧不起别人,那就是我们『德薄垢重,邪见横生』,「邪见」是刚才讲的我见。我慢、我见、我爱你有了这些东西,诸佛正法现前,你还是住在灭法的时代。菩萨对於这种情况非常的了解,非常明白,所以他懂得自心《妙法莲华 经》。人人本具,各个不无,一切众生哪个不具足!所以这些持经的菩萨,他们帮助我开发自己自心的妙法,而后这才叫转《法华》。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你虽然每天读诵《法华经》,你是为《法华》所转。《法华经》是什么东西?白纸黑字是色尘,我们在这里讲演是声尘;换句话说,你还是被六尘所转,你是博地凡夫,这是生死边上的事情。如果你一闻经、一读经就开悟,你所悟的就是自心《法华》,这时候你讲《法华经》,你念《法华经》,你读《法华经》,是自心转《妙法莲华 经》,这是心转《法华》,而不是被《法华》所转。这个意思我们在《六祖坛经.机缘章》,法达禅师那一段曾经给诸位细说过。
  【千世界菩萨发愿弘经。】
  这一句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但是必须要明了,你要是没有开悟自心《法华》你没有办法弘经,纵然有愿也不行。为什么?你说的经是道听涂说,是记问之学,你自己没悟。悟了之后,经是自己的,虽然拿著释迦牟尼佛这个底本,讲的可是自心里面流露出来的《妙法莲华 》。同时又拿释迦牟尼佛《妙法莲华 经》跟自己做印证,自己的心跟《法华经》的心是一个心;自己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言语,跟释迦牟尼佛的言语没有两样,这才是真正『发愿弘经』。这底下一段诸位自己去看,要紧的也就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在这品经里头所显示的,是诸菩萨们的弘愿无有穷尽。
  【如是竖穷横遍。不出一心。】
  这个几句希望大家要好好的把它记住,为什么?你要能够记住这两句话,对於大乘佛法的修学,你才能够真正的把握得到,修行的总纲领找到。总纲领是什么?『不出一心』。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你都是在一心的修,都是以一心为终极的目标,那你就都对了,无论哪个法门都对,这叫成佛之道。假如你修行那个法门是二心、三心,那就大错特错。一心怎么个修法?我念佛求一心不乱,看到别人参禅,不行,你那不是修一心。不是别人错,自己错了,为什么?自己是认为什么?念佛是一心,参禅不是一心,那你就二心。我这个法门殊胜,你那个法门不如我,你就三心二意了。自己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所以这就是障碍!我们常讲业障、业障,这就是业障。六根接触六尘的环境,不能一心用事,不能平等用事,会起这些念头,这就是你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就、不能入门的因素在此地。你要晓得《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一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就入了一心。
  在一切境界里头不起分别了,晓得一切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心一了;一有高下这个念头就不平等,就不是一心了。所以一心是平等心,一心是清净心,一心是慈悲心。我们仔细去反省、检点,我们几时有过一心?从来没有过,一天到晚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自己造作这些罪业、这些过失,自己还很得意,还是认为样样都是自己对,都是别人不对,他不晓得这是自己的过失,别人的境界没有对不对。这点我常常提醒诸位,去念念蕅益大师对昙生方丈的开示,蕅益大师说过「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的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没有好丑。平等的,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邪正、是非、好丑从哪里来的?自己妄心里头变现出来的。你要读过唯识你就晓得,是二十六个烦恼心所起现行,二十六个烦恼心是在自己,不在境界上,外境没有,自己有。所以他不晓得修自心,不悟自心,天天在境界里头去做活计,他怎么不堕落?他怎么不轮回?这就是不晓得「竖穷横遍不出一心」的道理。这些菩萨们真正是大慈大悲,所以说是:
  【递相转劝。各各弘持。无令断绝也。】
  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这个底下有几句话是贯穿到前面:
  【前方便品引十方诸佛共证此心。】
  就是竖穷横遍不出一心。在此地:
  【此中十方诸佛共嘱此心。】
  可见得从「方便品」一直到此地:
  【始终一贯也。】
  底下讲:
  【时不逾席而满百千岁者。】
  这是示现的:
  【神力不可思议也。】
  一弹指、一咳嗽,这个声音并不大,但是遍彻十方。这是显示:
  【妙法全体也。妙法显现。必破无明。】
  这是一定的道理;换句话说,你要想证得一心,无明一定破了,不破无明不会证得一心的。这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这个一心是理一心不乱,像事一心还没有破无明。但是事一心,在这个境缘上已经不动心,已经得自在了,但是怎么?无明没有破,所以叫事一心。这种功夫更增进,力量更大了,将无明烦恼也破了一分,这就证得理一心。一证理一心自性妙法就现前,所以讲是智慧大开!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教下里所说的大开圆解,就是这个境界。众生可怜,众生就是被无明所覆,被烦恼所障,所以六根的作用不能够遍满虚空法界。无明要一破这六根的作用功能就竖穷横遍,圆照法界,这个时候你所见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所以常不轻菩萨是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不是这样的法身大士,做不到!我们能够学常不轻菩萨的行持;换句话说,我们就是学法身大士。渐渐的就可以入菩萨的境界,渐渐就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所以此地讲你要是悟了,证得理一心不乱,你的行持就是妙行。什么叫妙?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妙行!
  我们今天说了、做了,阿赖耶识都落个印象,都落个种子,将来因缘聚合了要受果报。明心见性的、证得理一心不乱的这些大菩萨,他阿赖耶里头落不落种子?不落种子。我再拿六祖的两句话来给大家说明,六祖在黄梅初见五祖的时候,对五祖说「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假如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所作所为还要落种子的话,他生什么智慧?生无明、生烦恼。可见得六祖所证得的,就是一心,一心里头没有无明,亦无烦恼,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作所为统统是智慧。我们凡夫一切的作为都是烦恼,为什么?因为没有证得一心。换句话说,我们所用的心是什么?用心意识,用五十一心所,用二十四个不相应,所以说苦恼无边。得了一心的人他用什么?用四智,他用大圆镜智、用平等性智、用妙观察智、用成所作智,那怎么不开智慧!所以能大师说「心中常生智慧」,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也有,我们不肯做,那要怪谁?佛菩萨说我们是「可怜悯者」,可怜悯者是你有这个能力你不做,你有一心你不用,你要用妄心,那有什么法子?而且妄心是本来无的,真心是本来有的,一心是本有,二心本无。这里头有两句,就是:
  【开悟自心。发起妙行也。以此微因必趣佛果。故供养之具。变成宝帐。】
  讲到这个因真是微乎其微,但是一定成佛,为什么?因为因地心与果地觉相应了。所以真正有志气的人,应当求证一心不乱,应当求证理一心,在一切境缘上不要妄起分别,才相应。一天到晚在境缘上起分别、动念头,这就是自己造成障碍,自己之所以不能够证得;换句话说,看不破、放不下。
  【无明破则自他不隔。】
  境界就是一真,无明没破则有十法界,有无量无边的法界;无明一破是一真法界,你看一是真。刚才给诸位说,圆成实真,依他起也真,一真,所以说去了遍计执就是一真法界。前面做过很多比喻说过,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想想,无明破才晓得,「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明破才晓得,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我们自己是什么关系,才晓得是一体,不是二体。无明没有破,我们不晓得这真相,我与他界限划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执、法执。这个界限是虚妄的,是你自己迷惑颠倒的情执,自性里头没有界限,所以此地给你说『无明破则自他不隔』。
  【故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没有远近,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要证得一心就入这个境界。你被无明盖覆住,十方法界才有远近,才有过去、未来。远近、过去、未来在百法里面都是不相应行法,时间、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完全是遍计执;换句话说,都是抽象、都是假有。还不能说假有,妄有,为什么?我们讲依他起是假有,根本是虚妄的。所以佛在经里常常比喻什么?空中之花,眼睛长了毛病看到空中之花,那个有是妄有。作梦,梦里头那个有是妄有,不是真有,连假有都谈不上,假有是依他起。那妄有是根本没有,你自己以为有这错误的。底下讲:
  【既悟自心。能事已毕。】
  所以宗门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什么事情都毕业,在大乘佛法里就毕业,证得理一心不乱这毕业。为什么?你本性里面,亦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前,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不晓,无有一事不能。刚才讲在这个世间上,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愿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