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合集)作者:刘心武-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王家带了丰盛的嫁妆嫁到贾家,说了那样的丑话,弄得贾琏很难堪,于是,贾琏就说了这样的话,你记得吗,不能忘记啊,曹雪芹绝不是随便那么一写,他是在给我们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什么信息?贾琏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他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可见他发过这样的财,以前发过这样的横财,还想再来一次,但似乎那机会是再难得到了。从书里往前头捋一捋,他怎么会发过这么一笔横财?找不到别的线索,惟一的可能,就是他护送黛玉回扬州,先说是去探视生病的林如海,去了,林如海就死了,成了奔丧。那么上面我已经分析得很清楚了,林如海遗产一定不少,又没有续娶正室,又没有别的子女,剩下的那几个小老婆,身份都不如黛玉这个未出阁的亲闺女,竞争力有限得很,再加上贾琏以黛玉的代理人身份拼命力争,黛玉名下获得三二百万银子甚至更多的财产,是完全可能的。
在有的古本上,三二百万写做三二万,可能是抄书的人觉得三二百万这个数字未免太多,就给改了,但缩水一百倍,似乎又显得过少。不管怎么说,贾琏发过一笔横财,曹雪芹在这里写下一笔,肯定是有用意的。后来读书的人推敲出,那就是他贪污的林如海家分给黛玉的遗产,这个判断,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但是,不管那笔遗产的具体数目是多少,林黛玉自己,一点也没有得到,成了一个荣国府里的寄食者,一个没有经济根基的闺女。虽然人们表面上不敢跟她流露出什么,但是黛玉心里清楚,她还是会因为这一点遭人歧视的。特别是,她到荣国府没多久,就来了个薛宝钗,脖子上每天总戴着个金锁,又从薛姨妈和王夫人那里放出风来,说宝钗命中要嫁给有玉的公子,那不是指贾宝玉是哪个?“金玉姻缘”之说,甚嚣尘上,给林黛玉带来深重的精神压力。当然,薛家那时候也开始衰落了,薛宝钗没有了父亲,哥哥又是那么一个颟顸的家伙,但是,毕竟还能从皇家那里支取到大笔的银子,继续为宫廷当采办,自己家也还有别的买卖——例如,鼓楼当铺恒舒号,就是他们家的——从所谓经济根基上说,薛宝钗还算得是个富家的女子,这一点,林黛玉是没办法跟她比的。在黛、钗合一之后,两个人说知心话,双方都承认,她们在经济状况上,存在非同小可的差距。因此,钗就在经济上支援黛,送燕窝洋糖什么的,黛也就接受这份经济馈赠。
上一讲里,我已经分析过,在贾母还在世的时候,宝玉的婚事,娶谁为媳妇,不管王夫人心里头有什么算盘,也只能暗地里拨动算盘珠,到头来,还得贾母说了算。那么,贾母心里头究竟怎么想呢?一度考虑过薛宝琴,这个先不谈。眼前的两位闺秀,黛玉和宝钗,她究竟想让宝玉娶哪一个?她心里头的那架天平,究竟朝哪边倾斜?
上一讲提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人们基本上形成一个共识,就是黛是反封建的,薛是拥封建的,而贾母呢,她是封建家庭宝塔尖上的人物,是个老封建,因此,她自然是更喜欢钗,为宝玉娶媳妇,从她那里,就很可能是弃黛而取钗。又因为那时候,绝大多数论者都把高鹗续的后四十回跟前八十回混在一起分析,高续写了“调包计”,写了贾母的喜钗厌黛,这些情节又成为戏曲改编的重头戏,因此,取钗弃黛似乎已成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然,我觉得,人们对《红楼梦》,对具体到贾母在宝玉娶媳妇的问题上对黛、钗二人的取舍,天平究竟朝哪位倾斜,完全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各自保留不同的看法,像上面所说的那样一种看法,我也很尊重。但是,现在我要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供大家参考。
宝玉的婚事问题,形成情节波澜,最早是在第二十八回。临近端午节,贾元春派夏太监出来给贾府的老太太、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送颁赐的节礼,本来这也没什么稀奇,但是,这回的颁赐,宝钗那份跟宝玉完全一样,品种多而且高级;黛玉呢,则跟迎、探、惜等一样,比如宝玉认为最能衬托出女性腕臂之美的红麝串,她就没有。这是什么意思?历代的论家几乎都认为,这是元春在指婚。当然,元春可以更明确地指婚,可能是她考虑到宝玉年纪还小,就先这样比较含蓄地来表达她的一个意向,就是她觉得,将来她这个弟弟,应该娶宝钗为妻。
我不是从根本上反对元春指婚说,但是,我觉得大家要注意到,接下去的情节里,我们并没有看到本应是紧接而来的反应,王夫人和薛姨妈首先应该感到高兴,对不对?贾母似乎也应该有个态度出来啊,毕竟这是元妃的意思呀,可是,看不到相关的文字,反而是写了些别的事情。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千万别忘了,就薛姨妈而言,她那宝贝女儿的前途,首选,并不是嫁给宝玉。他们家为什么来都城?其中一个很大的目的,是要让宝钗参加选秀,以成为陪侍、才人、赞善。书里以宝玉为本位,叫宝钗姐姐,叫黛玉妹妹,前面我分析过,故事进展到那个阶段,宝玉是十三岁,那么,宝钗大体应该是十四岁,黛玉应该是十二岁。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第四十五回,应该也是宝玉十三岁那一年,黛玉有句话,说,我长了今年十五岁,这与前后文都不对榫,而且各个古本,一直到通行本,这句全一样,这是怎么回事?我想,是个笔误,而且也不一定是曹雪芹本人造成的,有可能是后来抄书的人抄到这里,觉得十二太小,把二描改为了五,而这个抄本成了后来各种转抄本的底本,于是就都成了黛玉十五岁。这里不细讨论黛玉的岁数问题,还是来说宝钗,宝钗肯定比宝玉大,宝玉十三她就十四了,十四正是参加选秀女的年龄,她家带她到都城,为的就是能像元春一样,先选进宫里做女史,然后一步步升上去嘛。那么,究竟宝钗参没参加选秀女呢?我觉得,她参加了,而且应该就是在第二十八回那个时候去参加的。但是,她却没有被选中,只是曹雪芹写得很含蓄,没有明写,是暗写。而元春的端午节颁赐,给她的一份格外优渥,第一层意思,应该是安慰她,安慰这位美丽而聪慧的表妹;其次,才可能是,表达了那样一个意向,就是既然进不了宫,那么,将来可以嫁给宝玉,成为她的亲弟媳妇。
确立了这样一个思路,我就觉得,从那以后的一连串情节都容易解释了。不信你再细读读,那后面的情节里,宝钗显得非常烦躁,心情似乎总是很抑郁,频频失态,出人意表。还记得那几句对话吗?宝玉不过是因为百无聊赖,问了句宝钗为什么不去她哥哥的生日宴上看戏,她表示了一下嫌热,宝玉随口把她比喻为杨贵妃,她就那样地恼怒,仿佛被揭了伤疤一样,甚至于恨恨地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原来我百思不得一解,她说什么不行,怎么会说出这样的怪话来?现在我懂了,她选秀失利,不是因为她模样差,风度次,而是因为她没有过硬的后台,朝中无人,虽有一位表姐封了贤德妃住在凤藻宫,但贵妃是不能干涉朝政的,不能插手宫廷选秀事宜的,除非有皇帝本人的特许,而元妃显然也并没有被授予那样的特权。因此,宝钗本来就对宫廷选秀的不公平满腹牢骚,而宝玉又偏拿那样的话来灌她的耳朵,难怪她脱口而出,说了那样的话。摸清了她的内心活动,怪话也就不怪了。
按说,元春通过端午节颁赐,表达出了让二宝结合的意向,贾母如果也心存这个意思的话,她是一定要呼应的。可是,从书里往下的描写来看,她却毫无回应,是她头脑迟钝?不可能,我认为,她是装傻,你元春不是并没有明确指示,只是个暗示吗?那么,对不起,我就不接你这个茬儿。贾母不接茬,王夫人、薛姨妈即使心中暗喜,也就只好暂时不动声色。
接下去,就写到清虚观打醮,嘿,波澜陡起,元春的指婚,只是个暗示,那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却是明明白白的。于是,贾母就发话了。那段话非常重要啊,你要读懂,不要误会。
我在前面,讲贾府的婚配之谜,得出的结论是,贾府在娶媳妇的问题上,向来是不含糊的,对门第出身、根基家业,那是非常讲究的。那一讲出来以后,马上就有若干个红迷朋友,以各种形式向我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们就说,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贾母回答他的话里,有一句非常明确,叫做不管他根基富贵,就凭这一句,你那贾府婚配原则里,讲究根基富贵这一条,就站不住脚了。他们问:怎么解释贾母这句话?她为什么要这么说?
现在我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请注意,贾母说那段话,不是光跟张道士说,她是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的,而在场的人里面,有一位,她是特别要她听清楚的,那不是别人,就是薛姨妈,而薛姨妈听见了,也就等于告诉王夫人了。
贾母的话,是这样说的,她说,上回有个和尚说了,宝玉命里不该早娶,要等再大一点以后再定。这不但是一口回绝了张道士,也等于是间接地否定了元春的指婚,她宣布,这个时候,谁都别来张罗宝玉定亲的事。接着她就说,表面上只针对张道士,其实,是敲山镇虎,她话里有话,她说的什么?她说,张道士你可如今打听着,打听好了来告诉我。其实这些话是虚的,她何尝真要张道士插手宝玉娶媳妇这件只能由她独裁的事,她拿着这些话做幌子,她就说了,不管她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好,配得上就好,便是那家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要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让王夫人、薛姨妈知道,黛玉虽然没得到什么遗产,根基不富贵了,但是模样好,配得上宝玉,你们心里头笑她穷吗,那很好办,我有的是银子,还拿得出来,到时候不过是给她一副丰盛的嫁妆罢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当然,贾母不是不知道黛玉性格上有缺点,就性格而言,她也确实喜欢宝钗,曾经几次夸奖过,但在究竟宝玉将来娶黛还是娶钗这个问题上,她心里的天平是稳定地朝黛倾斜的。所以,她开头都没提性格,最后,可能是考虑到应该把话说得圆通一点,才补充说,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的话,王夫人、薛姨妈不可能听不懂,这很杀风景。元春的指婚效果等于零,把宝钗嫁给宝玉的可能性在锐减。当然,她们也不会死心,因为生活里充满变数,她们还会在以后设法争取,期盼贾母心里的天平改变那倾斜的方向。
所以说,贾母是在极其特定的情况下,说不管根基富贵这句话的。第五十回,贾母一度对薛宝琴动了念,其实对宝琴家的大致情况,她应该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既然是要考虑婚配,那么,书里就写得很清楚,贾母不但向薛姨妈细问宝琴的年庚八字,还细问她家内景况,可见,哪里会在给宝玉娶媳妇这样的事情上,真的放弃根基富贵这一条原则。其实,说黛玉穷,那也只是说给王夫人、薛姨妈听,以针砭她们自以为宝钗阔的优越感,黛玉其实还是有根基的,而且是富贵根基,那根基就是贾母本人,泰山石敢当,谁可小觑?
因此,我还是坚持前面讲过的观点,贾府,以及四大家族别的家庭,在娶媳妇上,对根基家业,那是绝对不马虎的。第七十回有一笔交代,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说偏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龄侯之子为妻,凤姐又忙着张罗,看看,这就是他们那种家庭标准的婚配模式。
宝玉和黛玉,虽然听见了贾母对张道士的表态,但是他们完全不懂。回到家里,宝玉只是生张道士的气,黛玉呢,本来宝钗的金锁就让她堵心,忽然宝玉又得到一只金麒麟,收起来留着要给史湘云,史湘云自己早就佩戴着一只金麒麟,一金未除,再添一金,“金玉姻缘”的阴影更加浓重,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就跟宝玉怄气。这一回,两个人可闹大发了,真可以说是闹得沸反盈天,最后闹得惊动了贾母,贾母是怎么个反应呢,她说二玉“不是冤家不聚头”,说她没有一天不为他们两个操心,说她咽了气,就眼不见心不烦了,可又偏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这样的描写,难道还能做出别的解释吗?我觉得,只能解释为,贾母一直在对二玉最后的结合保驾护航,但是这两位孽障,却全然不懂得她的一片苦心,非要胡闹。但即便这样,只要贾母一息尚存,她就还是要尽力地让二玉这两个冤家聚头。
贾母如此纵容二玉,她那想最后让二玉婚配的意图,已到了不避嫌疑,府里众人皆知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