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子兵法同步思考-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以有备攻无备。
(2)以超强打超弱。
(3)避实击虚。
不管使用哪一种,都能产生以锻击卵的绝佳效果。
整段文字的意思是:
兵锋所及,能强大到像以磨刀石砸鸡蛋般地绝对压倒性优势,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虚实战术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
(1)敌人没准备时,就等于不设防;不设防,就等于没有战力。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攻击一个没有战力的对手,我方赢定了。
(2)基本条件绝佳对基本条件奇差,其差异性宛若狮子对兔子,对方死定了。
(3)避开敌方的强点,选定其弱点猛击;我方不损,对方重伤;敌人输定了。
第二部分第5篇 势(3)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 李靖创造战争神话
唐朝开国名将李靖,是历史上从未打过败仗的极少数“兵神”之一,他对虚实战术的运用,已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高祖武德四年,李靖随赵王李孝恭南下江陵,讨伐大军阀萧铣。
攻江陵免不了水战,李靖一面训练军士水战,一面大造战舰,并把造舰剩余的木材顺流而下,直奔江陵。部将们纷纷劝说:
“我们造舰若被萧铣知道,恐怕他会事先防备。”
李靖淡然回道:
“我就是要让他知道,王师不日东下讨伐他!”
战舰造好后,李靖准备向江陵进兵,部将又劝道:
“现在正处秋潮,水急浪大,恐于行舟不利!”
李靖回答:
“兵贵神速,趁水急东下,一日千里;萧铣一定想不到我们会在这时出兵,我就是要打他个出其不意!”
战舰顺流东下,很快来到江陵之前的重镇夷陵。夷陵守将文士弘面对突然杀到的唐军,应变不及,大败而逃,唐军一直追至江洲,守将盖彦举战败投降。不多久,唐军已兵临江陵,萧铣听到唐军杀近江陵,亲自领兵来伐战;李孝恭正准备迎敌时,李靖劝阻他:
“大军压境,萧铣亲来,一定拼死力战,锐气必盛;这时候和他交手,很难讨便宜,不妨等他气势转弱再攻,才有胜算。”
孝恭不听,果然吃了败仗,唐军多艘战舰被俘。萧铣军困守江陵已久,物资缺乏,看到唐军战舰便无心再战,纷纷上舰大抢物资;李靖看到敌军队形散乱,便说服孝恭回师再攻。正在舰上抢掠的萧铣军没料到唐军展开反攻,措手不及下,纷纷跳水逃命;李靖亲自率军追杀,不但大破萧铣,更将兵锋直抵江陵城下。
这一仗,杀得萧铣心慌意乱,关起城门,准备死守;并向另二个大军阀沈法兴、李子通求援。
李靖因势制权,下令将所有掳获的萧铣战舰全部捣毁,顺江流下。
部将们都觉得奇怪,好不容易打败强敌,掳获的物质不但不用,反而破坏流江?李靖笑着分析其中道理:
“现在江陵城还没攻下,万一沈法兴、李子通的援军赶到,我们岂不腹背受敌?把萧铣的战舰击毁流江,除了我们根本用不着之外,是要让这二人以为萧铣已被收拾;让他们虚实不分,不敢、不愿冒进;利用他们还搞不清状况的时候,全力擒拿萧铣。”
沈法兴和李子通果然上当,不敢出兵;不仅如此,连前来救援的萧铣部将高士廉看到江流上的战舰残骸,也以为江陵城破,吓得自动请降。
萧铣久等援兵不来,城中粮食越来越少,眼看着实在撑不下去了,不但打不过也打不了;无奈之余,只有打开城门请降了。
李靖在攻萧铣之战中,上述的三个虚实战术全用上了;在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之中,把敌人搞得团团转,不知如何守,不知如何攻。原本不弱于唐军的基本战力,被李靖的虚实、奇正互用战术,消蚀于无形之中,最后不战自溃,唐军全胜而归。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所谓正兵,包含的意义有二种:
(1)正规部队。
(2)指摆开阵势,正面作战的军队。
所谓奇兵,包含的意义也有二种:
(1)名词:出乎敌人意料而突然来袭的军队。
(2)动词:出乎敌人意料地突发性攻击。
一般的用兵原则,都是摆开阵势与敌正面作战,再以出乎敌人意料的突发性攻击,让敌人措手不及而获胜。
孙子兵法中,向来不赞成正兵对决,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正兵对决就是伐兵,只比攻城好一点点而已。为什么伐兵,是因为无谋可施,无交可伐;没招了,只好起动军队,展开生死对决。这一来,等于拳头对拳头式的硬碰硬:最好的情况是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勉强捞了个惨胜;最惨的呢?破军杀将,甚至亡国。
就因为以正合的代价太大,所以,孙子才特别提出,就算要以正兵交战,也要尽量另设奇兵,出奇以致胜;否则,老是以正兵决战,师老兵疲又劳民伤财,不知伊于胡底!
为什么尽量用奇兵不用正兵呢?因为正兵基本上是有形的物质条件,有时而穷;但奇兵则不然,是用计谋决胜负,基本上是无形的心理条件。只要脑袋瓜子好,就会无穷无尽,像天地般宽广无边;源源不绝,像江河一般奔流不息;非但如此,它还效果奇佳,本小利大。既如此,为何不多用奇兵,而少用正兵呢?
即以我们先前提过的张巡守雍丘为例。张巡的正兵相对于敌人,根本处于绝对劣势,所以他根本舍“正合”,而以“奇胜”。
张巡的奇兵,完全根据对手的兵形而设计,因势利导,因利制权,奇招百出,简直让对手防不胜防;最后,终能以一比廿以上的绝对劣势屡战屡胜,并多次重创敌人。如果他每次都以正兵对决呢!凭他那仅有的二千兵力,早就打完;但用奇兵则不然,因为是用脑袋作战,所以也就能奇招百出,“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了。
第二部分第5篇 势(4)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
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结束了又开始,就像日月星辰一般。
过去了又再回来,就像春夏秋冬一样。
基本音调,不过五种,但其中的混合变化,各式旋律,听都听不完。
基本色调,不过五种,但其中的调和变化,色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撩乱。
基本味道,不过五种,但其中的烹调变化,其味无穷,尝也尝不完。
战争的态势,不过奇兵与正兵,但其中的兵道机谋,简直无穷无尽。
奇正之间的彼此互动与灵活变化,像绕圆圈般无止无境,根本让人不可能穷之尽之。
相对于正兵的有限性,正好可以凸显奇兵的无限性。问题是,无限性的基础就在于有限性,就好像没有正兵这个基本形式条件基础,根本不可能有奇兵。再讲清楚一些:
比如中国武术常讲的“力由地起”,力一定要双脚站稳于地之于才能发挥出来。所以,地是正兵,有了地后才能产生奇兵,奇兵就是力。
再换个角度看:
所谓“偷鸡也要一把米”,反过来说,如果连一把米都没有,就肯定偷不着鸡。但有了一把米后,就可以诱饵(基础)运用各种不同的技巧,把鸡偷到手;就这个角度来看,米就是正兵,偷鸡的过程与技巧就是奇兵。
有限性加无限性,就会无穷无尽。
同样的,在战争中,若能以正兵配合奇兵,灵活运用,交互变化,忽而正兵,忽而奇兵;或者以正兵为奇,以奇兵为正,把敌人搞得眼花缭乱,奇正不分,忽奇忽正,防不知如何防,攻不知如何攻。这一来,战力大减,从老虎降级为花豹,从花豹降级为狗,从狗降级为兔子,敌人就在掌中了!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扩弩,节如发机。
急速奔腾的大洪流,之所以能漂流巨石,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势。
势在孙子兵法中,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势最直接的意思就是力量,而且是极为强大的力量,强大到万物莫能当;就因为势太厉害了,所以,孙子主张以“势”胜敌。
问题是,势是怎样来的呢?
修道保法,先建立自己的基本实力,先为不可胜。
诡道欺敌,让对手现兵形,弱化对手,以待敌之可胜。
奇正相生,奇兵与正兵交互运用,让对手不知何所守,不知何以攻,再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能完成这几项攻击前的严密作业,则我方的力量相对于敌人而言,就会形成一种沛然莫之能御的强大动能,这个强大动能就是势。
势一旦形成,不管对手原来有多强,也都会像激流中的石头一般,被顺势漂起。
猛禽攻击猎物时,之所以能伤筋挫骨,是因为掌握了节奏。
猛禽锁定猎物时,会自高俯冲而下,在俯冲时,速度会越来越快,这就是节奏。随着节奏加快而形成势,光是势本身就可以对猎物造成重伤。但这还不够,当它在攻击起动前的一刹那,收敛做为攻击武器的双爪,蓄势待发。攻击启动时,它会把全部的力量贯注在双爪上,形成节奏的高点,在重力(猛禽本身的重量与力量)加速度(俯冲)的基础下,达到节奏的最高点,产生无比的爆发力,一击致敌死命。
为什么势之后还要有节呢?这就是孙子高人三等的地方,也是做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战略宗师之关键所在。
势本身就是致敌死命的力量了,但孙子看到利用节可以将势的能量彻底爆发,这等于将势的力量加倍放大,双保险加双保证,不全胜致敌,根本不可能。
所以,真正善于用兵的人,能营造出让敌人陷入险境的强大之势(势险),并利用势所形成的节奏最高点(节短)致敌胜敌。
所谓势,就好像扩张拉满的弩机,即便箭尚未射出,但动能强大无比,足以致敌于险境。
所谓节,就是箭从弩机射出的一刹那,时间虽短,但爆发力惊人,一击即可致敌死命。
第二部分第5篇 势(5)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治乱,数也。
勇怯,势也。
强弱,形也。
战局虽混乱,但在混乱中作战,队形不能散,步伐也不能乱。
战势混沌不明,但我方依然队形完整,攻守有序,不会让敌人击败。
斗乱而不乱,形圆不可败,当然不是嘴巴上说说,而是事先建立了基本条件的缘故;这些东西前面都已经谈过,这里不再重复。
然而,基本条件还是太重要了,兵法来到第五篇,孙子还是不断地强调:
以乱诱敌的基础在于治。
以怯欺敌的基础在于勇。
以弱致敌的基础在于强。
道理很简单,当你用诡道骗了敌人之后,敌人不会被骗了就自己完蛋。让敌人完蛋,还需要我方顺势一击,而这一击总要以基本条件做基础。所以,也可以反过来说:
能治,才能以乱诱敌。
真勇,才能以怯欺敌。
实强,才能以弱致敌。
没有基本条件做基础,即使敌人真正上当了,也没有能力致命一击:不但白忙,还会弄巧成拙呢!
决定治或乱的关键在分数、形名。
分数即分别人数,是组织:编制、制度。
形名是令行禁止的工具。
一支军队若有了严密的分数体系与严明的军纪,当然是好军队了(治);反之则否(乱)。
决定勇敢或怯懦的关键在形势。
形是基本的实质条件,势是从形所衍生而出的强大动能;当势一起的时候,敌人望风披靡,这种军队当然勇了;反之,当然是怯了。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
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善于调动敌人者,会故意示敌以乱、以怯、以弱的兵形,敌人就会上当。
以形动之 李世民空手退乱
隋炀帝有一次被突厥始毕可汗包围于雁门,太原留守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带兵去救驾。由于事出突然,救驾紧急,李世民手上的兵力很少。他分析当时的情势道:“始毕可汗敢包围天子,一定认为我方仓促没有后援;我们不妨假装军容盛大,白天时到处插满旌旗,晚上大敲军鼓,让敌人以为我方大军云集;否则,凭我们这点兵力,不但撑不了多久,天子更危险。”
李世民的分析果然没错,虚张声势以形动之的效果真的奏效,始毕可汗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