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2期 >

第25部分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2期-第25部分

小说: 长江文艺 2006年第02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锟诺拇禾齑河辍K幸桓龊托车募彝ィ煞蚪薪ú┦可魏笔∈〕ぶ恚砉饩饷惩庾屎吐糜危远醯胤较非任匕U牌吲投朗恰胺蚱薅靼嘁蔡稹保鞘恰胺蚱薅靼鸶稹薄1疚淖髡吖ズ拖衷谟虢居泻芴钩系慕涣骱透星椋21日晚和他有一次小谈。
  和唱歌一样,关牧村出书不跟风。那是什么风?歪风,为了赚得名利,自吹自擂,张冠李戴,造假使鬼,请人捉刀,不一而足。《一支难忘的歌——关牧村艺术人生》,是从四十几万文字还有上万张照片中,精选而出,用资料讲话,有图有文,少而精,通俗易懂,单纯、简单,应百姓强烈要求而写,为了百姓才写。有同志评介此书有四个特点:(1)文字不多……(2)用实事说话,一有香港报纸登的夏衍对她的赞扬,二有给杨振宁祝寿的照片;三有跟现任中央领导同志一起歌唱的照片,是当年领导人和各界青年交流联欢的情况……这些都是史事。(3)她把艺术人生和生活经历一起写,是自然美、心灵美、行为美的结合。(4)答疑解惑,有人问:到那一个地方老是唱那么几首歌,为什么不是新歌?因为当地群众都点她的《吐鲁蕃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风尾竹》等,其实她的《家乡有棵相思树》等就唱得不错。好的新歌是逐步唱出来的,百姓爱听老歌,是因为歌词内容了然于胸,主要是在听情品味。
  关牧村,母亲最疼她,懂音乐,不幸在她10岁时走了;她出生在河南省新乡一个叫牧野村的地方,父亲给取名关牧村,希盼女儿长大当农民,不作知识分子,她虽作过下乡知青,可后来招工到天津作了工人。父亲被两次错划错整,她十几岁就肩起了家庭生活重担……关牧村,中共党员,生在新社会,长在新时代,虽经短暂的坎坷道路,甚至片刻的“暴雨的冲洗”、“狂风的吹打”,她和太阳花一样,始终向着初生的太阳,最终还是中国共产党把她培养成了会唱歌的太阳花。
  为10月21日的演唱会,关牧村来了,满文军带《懂你》来了,王杰带《惦记这一些》来了,邰丽华等带《千手观音》来了,程志带《今夜无人入睡》来了,孙楠带《I believe》、《拯救》来了,只可惜XX该来没有来!
  关牧村,一朵会唱歌的“太阳花”! 
  


文学短论三题
■ 江 岳
  文学的故乡
  
  在漫漫的人生长旅中,人们会时常回望那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更深入静,文学的命运发人沉思。我们的文学是否也迷失了故乡,像在异乡的流浪儿。如今,被边缘化、低谷、举步维艰的文学期刊这类话语包围着的文学将如何度日?就像安泰离开了大地,就失去了力量,自诩为人类建造精神家园的文学,自己却迷失了故乡,从而失却了最原始、最炽烈、最珍贵的文学创作冲动,代之的是种种不可告人、难以名状的躁动。于是,文学的窘境就不可避免地降临了。
  文学的故乡是每个作家精神之河的神秘发祥地,对它的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感悟关系到作家艺术生命的长短高低。中国的水乡小镇绍兴、拉丁美洲的一个在泥沼深处的叫马孔多的小地方,对于鲁迅和马尔克斯,无异于整个大千世界上的最亮点,因为那是他们的独特的文学存在方式的最佳对应点,是深深烙印着他们的灵魂的独特领地。
  近年来,湖北作家陈应松的大步跨跃引入注目。著名作家张炜认为:“陈应松写神农架的小说,是我所看到的当代最有魅力的文字之一”。
  虽然,神农架不是作家陈应松严格意义上的故乡,但他神农架之行后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打开了上升空间,其系列小说甚至引起了“领跑湖北”的赞誉,这应视为一次成功的文学还乡。尽管现在已在谈论“后现代”了,但无法改变我们正处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现代”的事实。正视这个事实,就必须重新审视“乡土”在整个中国文学版图上的地位和分量。陈应松的睿智在于他发现了远离城市浮华的神农架,以其蛮荒、古朴、瑰丽和神奇与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汪洋恣肆的思绪、浪漫奇异的想象极具痛感的批判锋芒相契合,从而引爆了他新的不可抑制的文学创作冲动,成就了他独特的现代现实主义的审美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神农架是他历尽艰辛寻找到的心灵的故乡。
  还乡不是重归老路,而是在与现代生活进程逆向中发掘更高层次的美,是从更高历史阶梯重返故园的上升螺旋,是文学自我重塑和再生的捷径。我给陈应松的一篇创作谈起了个题目:“心系高山、沉入灵水”就有这个意思。只有攀上心灵的制高点,才能发现故乡灵水的妙之所在。这和那种在“深入生活”的招牌下的钓名沽誉,浮光掠影不可同语,那无异于在异乡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迷失。
   我喜欢西多朗的音乐。他以博大的情怀在最现代的电子音乐中融入最古老的大自然的风声、涛响和鸟鸣,产生了对心灵的奇异的冲击力。故乡的召唤之声无疑也是一种最自然的天籁,它会使虚弱、贫血的文学获得力量,焕发青春、重新站起。
  
  文学的青春
  
  近来整理旧作,重温青春岁月留下的一些文字,徒然生出许多感慨。
  人、文学、一个文学时代都是有生命的,这就必然会有他的青春勃发期和衰退期以及成熟期。一般而言,成熟总比稚嫩好,人们常道“今胜昔”。但在文学创作上,却不尽然。事实上有的作家永远无法超越年轻时的作品。因为随岁月流逝的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稚嫩和生涩,还会有一些异常珍贵的东西,如青春所特有的创造活力、激情、纯真等。这实际上正是“江郎才尽”背后的秘密。
  能够在文学史上站住的作家和作品都是青春勃发的。不论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都有青春的力量。不同的只是在后者表现为青春的延续和重放。我们应当格外重视青春的闪光,重视青年作家给文坛注入的青春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青春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而心理上的青春对于文学创作更为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人未必拥有青春,老年人未必缺乏青春。
  时下,一些年青人的笔下,灰暗、颓丧,充满肉欲和暮气,这和另一些“老字号”笔下的世故、媚俗、玩弄技巧、复制精致的无聊,相映成灰,印证着当今文坛青春的失落。
  读《红楼梦》,我为大观园里“未成年人”的天真烂漫所倾倒,又为他们成年后的悲凉而叹息。早晨的霞光一下子陷落成寂寞秋湖上的流萤。青春珍贵但又易逝,这正是人生和艺术的难题。
  “朝花夕拾”,这是曹雪芹解决这一难题的妙手。“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青春的激情、活力、纯真与成年人的饱经沧桑的智慧相融合,名著就这样诞生了。
  向青春学习。向后看,向自己的年青时期学习;向周围看,向同时代的年青人学习;向下看,向生活中的激流学习;这或许能延缓文学的衰老,延续成年人乃至老年人的艺术生命,永葆艺术青春。
  
  文学的善根
  
  上个世纪末,我在为一位友人的小说集写序时曾提到“善的力量”,并预测,“再翻过一个小山冈,就可以看到新世纪的曙光了……当善的曙光初现,善也许会成为下一个世纪里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
   我这样预测是因为,我们的精神家园确实有些荒芜了。大街小巷布满了森严的防盗铁网,恍若动物园大扩建。从官场到民间,腐败在蔓延,道貌岸然背后的阴毒和贪婪见得多了。报载:有人在哄抢死难者的财物;车厢内恶人在抢劫、强奸……那么多人竟都成了敢怒不敢言的看客……有人甚至断言,中国只有牺牲掉一代人才可能富强。
  在清醒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贫穷引发的温疫只有用富足去遏制,理想的善有时恰恰需要通过现实的恶为自己开辟前进道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千差万别的个体的“恶”会集结成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否定“恶”的合力,进步总要付出代价。但“牺牲一代人”这样的代价也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一些作家作品中随波逐流的泰然与冷静。
  面对业已取得辉煌成就的新时期的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我不忍心说三道四去指责,但不少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心理阴暗、格调灰暗、前景幽暗却是不争的事实。反腐败成了展示腐败、揭示人性成了展览人欲、张扬个性成了展露极端个人主义……在夜色中,又多了一道道黑色的风景。于是,有的作家只好在自家书房里“坚壁清野”——唯恐那些不良读物让自己的子女读到。对此,是否可以说,对罪恶的漠视也是一种罪恶呢!
  仰望星空,那里有许多先辈大师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穿过时间的浓云,吸引着一代代人的目光。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位。先生的许多作品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崇高的英雄人物,但却有一种深沉的内在的崇高力量牢牢抓住你,使你不得不为之倾倒。我想,这种力量来自作家自身的人格。正是这种作家人格的善的魅力影响着并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着艺术的永恒魅力。
  最近,看了充满着善意的电影《天下无贼》,感到欣慰。据说这部影片的票房已经过亿。可见,人心向善并非只是成人的童话,它已显示出善的力量。
  静心聆听:留住文学的善根,这是来自无垠星空的庄严命令。作为父亲和母亲的今天的中国作家,请举起森林般的笔,筑起绿色长城,保护下一代!向所有的阳光下的罪恶说“不”!
  


一个诗人生活的城市(组诗)
■ 向天笑
  捡垃圾的表嫂
  表嫂有点心高气傲,在农村还算是
  长得有点姿色的女人
  她走起路来,旁若无人,目不斜视
  抬头看天的时候
  远比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多
  
  表哥,从矿山下岗了
  等于一群活蹦乱跳的鸡鸭发瘟了
  等于一头快出栏的肥猪失踪了
  等于表嫂盼望中的新房倒塌了
  等于女儿的嫁妆、儿子的读书费用泡汤了
  
  好强的表嫂,流了三夜的泪水
  就一把拖着懦弱的表哥进城了
  两个人,总是一早一晚
  在街头或者巷尾,出没
  总是一前一后
  表嫂背一只编织袋
  
  表哥拖一辆木板车
  见到大盖帽比撞到鬼还怕
  罚一次款,一个星期就白忙了
  那板车是唯一的家当
  碰到不好说话的,连家当也没了
  
  心高气傲的表嫂,低声下气了
  还没来得及干枯的一点姿色
  被那些垃圾涂抹得一塌糊涂
  她走起路来,不再旁若无人
  也不会目不斜视了
  更多的时候,像一只警犬
  到处搜寻她的目标
  
  只是,现在低头看沟沟坎坎的时候
  远比抬头看天的时候多
  钟楼底下的狗
  一只狗,一只走狗,在走的狗
  边走边寻找,在钟楼底下
  不停地寻找,寻找它的主人
  带它来又暂时离开它的主人
  
  一个满手指都戴有戒指的女人
  一条项链比狗链还粗的女人,出来了
  从钟楼邮局里出来了
  狗,不停地摇头,不停地摆尾
  它一会儿跑前,它一会儿跑后
  狗也懂得在女人的面前撒娇
  
  一只狗,一只走狗,在走的狗
  始终如一地跟随着它要
  忠心耿耿的对象
  更多的是忠实于一股特有的味道
  它不停地嗅,保持着机灵与警觉
  
  在钟楼底下,再多的陌生者
  它保持沉默,假如在家门口,
  它就狂吠
  女人喜欢狗,狗喜欢装模作样
  在男人身上得不到的,女人在狗身上寻找
  
  一只狗,一只走狗,在走的狗
  一只跟随在女人屁股后的走狗
  人模人样地在钟楼底下散步
  大风吹过王家里
  我不知道是从王家里出发
  还是到达王家里
  只知道大风吹过王家里
  只知道时间停留在七点一刻
  不知道这七点一刻是早上还是晚上
  
  只知道时间是在这一刻永久停顿了
  却不知道外面的大风是什么时候停下的
  冥冥之中,我感觉自己的生命
  在不久的将来
  也会在这一刻永久停顿
  
  我不知道自己从王家里的
  哪个方向走
  左边还是右边,前面还是后面
  不知道大风从哪个方向刮来
  哪一个方向都毫无退路
  像一只受伤的蝴蝶粘在网上
  我的面前仿佛开满了丁香花
  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