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乘起信论 义理新探 >

第1部分

大乘起信论 义理新探-第1部分

小说: 大乘起信论 义理新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偉勳
美國天普大學教授
頁次:118~147
中華佛學學報第三期(1990。04出版)





       117頁

       提要

           本文試用自創的「創造的詮釋學」方法,重新探索《大
       乘起信論》的多門教義、深層義蘊與根本實義,藉以發現能
       予繼承並發展此一論書既廣又深的大乘哲理的一條新時代佛
       法理路。創造的詮釋學分為五個步驟或層次,即「實謂」、
       「意謂」、「蘊謂」、「當謂」與「必謂」。

           在「實謂」層次,通過版本考証、原典校勘、作者傳記
       …等等歷史文獻的嚴密考察,儘量忠實客觀地理出作者以及
       原典的本來面目。在「意謂」層次,須在「實謂」的話語或
       文字表達之中,通過茫j分析、邏輯分析與層面分析,對於
       原典儘量求得語義的了解與整理。於此層次,可以發現到以
       下十四門的《起信論》義理:不二門、二諦門、實相門、緣
       起門、心性門、心識門、實存門(迷悟門)、業報門、解脫
       門、修行門(禪定門)、戒律門(道德門)、應病門(治療
       門)、教化門與時機門,眾門彼此息息相關。在「蘊謂」層
       次,還得進一步設法尋求原典可能藏有著的種種不同的詮釋
       理路,或豐富的義理薀涵。我們在此書可以找到至少四種詮
       釋進路,即如來藏緣起論說、天台圓教不二法門理路、天台
       本覺論理路與頓悟禪教的路數。在「當謂」層次,還要跳過
       「蘊謂」層次所獲得的各種詮釋進路,依創造的詮釋學洞見
       ,去掘發原典表面結構底下的根本義諦出來。依此洞見,可
       以發現到此書的根本實義當在不二法門(而非如來藏思想)
       ,乃為此書真正的思想源頭。在「必謂」層次,我們邸幸
       種「批判的超越」,完成原典作者所未完成的思想課睿
       達到了以下的結論:「《起信論》的理論結構(必須)以不
       二門與實存門(迷悟門)的根本契合為基點,有此基點乃有
       二諦門的成立,又依二諦門而有(如來藏)緣起門,包容心
       性門與心識門,以及實相門;至於其他諸門,皆依此基本理
       論而一一分別成立。」

           佛教經、論的開展歷程,可以說是一部創造的詮釋學史
       ;《大乘起信論》允為第一流的論書,也應該依此看法做進
       一步的研究與發展。


       118頁

        (一)前言

            在現存的所有漢文佛教典籍之中,《大乘起信論》應可
        視為第一部奇書。一千四百年來不但有關此書作者姓名的謎
        睿恢蔽传@解答,連有關成書時地的考證問睿潜娬f紛
        紜,莫衷一是,謎上加謎,愈形眩s。(裕1)《起信論》的
        構造與行文簡潔而精要,在佛教論書(sastra)之中屬於上
        等佳作,絕非平凡作者所能撰出。書中步步展開出來的大乘
        教義亦極廣汎而深奧,似乎涵蓋著南北朝為止已經形成的大
        乘佛教主要思潮,顯然包括中觀、唯識、如來藏等說在內。
        更令人驚異的是,該書作者有意跳過傳統以來的大乘各說,
        予以融會貫通,並立一家之言。正因如此,它在枺鼇喆蟪朔
        教思想發展史上份量特重,影響亦極深遠,不但在中國禪宗
        的早期發展與《楞伽經》平分秋色,同時又成法藏乃至宗密
        的華嚴宗如來藏緣起論的性起化,圓教化最為顯著的思想資
        糧,更且對於整個中日天台宗的理路發展與分化構成一個根
        本關鍵,影響所及,帶來了中國天台的山家、山外兩派的對
        立,以及日本天台本覺論的形成與發展。如說《起信論》是
        枺鼇啠ㄖ小㈨n、日三國)大乘佛教思想史上最具影響力、最
        被看重的金鼎之作,也不算是誇張之詞。
            近年來在美國學府亦出現了數部有關《起信論》的博士
        論文,而此書英譯,到目前為止至少已有四種之多。本世紀
        禪宗研究的一代泰斗鈴木大拙(D。T。SuzuKi)不但享有禪在
        西方各國生根流傳的開拓大功,又是推進歐美學者的《起信
        論》研究最早最力的功臣,而他在一九○○年完成的第一部
        《起信論》英譯,象徵著世紀正在轉變的微妙時刻代表枺
        思想與文化的大乘佛教正式打進西方世界的第一步,意義匪
        湣#ㄔ'2)
            《起信論》的歷代裕桀H為浩繁,可與老子《道德經》
        比擬。曇延的《大乘起信論義疏》是現存最古的詮釋書,可
        惜不全。隋朝慧遠所撰《大乘起信論義疏》四卷(亦稱《淨
        影疏》),新羅元曉所撰《起信論疏》二卷(亦稱《海枺
        》,元曉另有《別記》二卷),與唐朝法藏的《大乘起信論
        義記》五卷(亦稱《賢首疏》,法藏另有《大乘起信論義別
        記》一卷),皆收在大正大藏經第四十四冊,算是《起信論
        》裕柚蟹萘孔钪兀虼藲v來合稱「起信三疏」。至於傳
        說龍樹所撰的《釋摩訶衍論》十卷,可能是在法藏《義記》
        成立直後在中土或在朝鮮成立的偽作。其他歷代的重要裕
        ,在我國有宗密的《大乘起信論疏》四卷、四明知禮的《天
        台教與起信論融會章》、蕅益智旭的《大乘起信論裂網疏》
        六卷、憨山德清的《大乘起信論直解》上下二卷等作,在日
        本亦


        119頁

        有長水子璿的《起信論疏筆削記》、十惠房順高的《起信論
        本疏聽集記》二十九卷、本如房湛睿的《起信論義記教理抄
        》十九卷、僧濬鳳潭的《起信論義記幻虎錄》等等,加上近
        現代著述如日本望月信亨的《講述大乘起信論》、湯次了榮
        的《漢和兩譯大乘起信論新釋》、平川彰的《大乘起信論》
        等代表作,以及目前台灣可以看到的圓瑛法師《大乘起信論
        講義》、印順法師《大乘起信論講記》、方倫的《大乘起信
        論講記》等等,不勝枚舉。(裕3)
            問睿窃冢鋬H僅一卷,而又如此精簡,幾到禪家所
        云「不說破」的地步﹔再加上歷代以來浩繁的裕枰约拔寤
        八門的不同詮釋,我們如何去突破這雙重困難,獲致較為忠
        實客觀的解釋(理解與詮釋)呢﹖我們決定那一解釋比較忠
        實客觀的評審準則又在那裡﹖如果無法獲致較為忠實客觀的
        解釋,我們是否可以改變探討方式,經由原典本身可能藏有
        的多層義理(multidimensional meanings)與哲理蘊涵(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的步步發掘,建立較有創造
        性意義的嶄新詮釋觀點,而為原典作者(不論是誰)智蟾
        進一步的「摩訶衍」(Mahayana)理路,完成他所未能完成
        的思想課睿丞t拙論旨趣即是在乎應用自創的「創造的詮釋
        學」(creative hermeneutics)方法重新探討環繞著《起
        信論》一卷的這些問睿瑫r藉此新探刺激我國佛教學者,
        提高《起信論》的研究興趣與水準。我認為《起信論》這部
        奇書,乃是對於大乘佛法的無限開展能夠提供思維臁械囊
        大活泉﹔《起信論》的重新探討當有助於新時代大乘佛教思
        想理路的發現與開展。
            創造的詮釋學方法,簡略地說,共分五個步驟或層次,
        即「實謂」、「意謂」、「蘊謂」、「當謂」與「必謂」。
        在「實謂」層次,我們通過版本考證,原典校勘、作者傳記
        以及有關作者與原典的歷史文獻的考查,儘量忠實客觀地還
        出作者以及原典的本來面貌,尤其是作者在原典實際表達的
        話語。在「意謂」層次,我們須在「實謂」的話語或文字表
        達之中,通過茫j分析(澄清字句在不同茫j的意義)、邏
        輯分析(解消祇停留在表面的原典字句內容之間呈現的邏輯
        矛盾或混淆)、層面分析(就原典內容析出不同層面的種種
        義理線索)等等分析功夫,對於原典進行儘求忠實客觀的「
        意謂」(作者「實謂」的語義了解)整理。到了「蘊謂」層
        次,我們還得進一步設法尋探原典可能藏有著的種種不同的
        詮釋理路或豐富的義理蘊涵。為此,我們需要思想史的關聯
        考察以及歷代重要的各家裕枧c詮釋方式的綜合研究與比較
        ,以便克服我們

        120頁

        在「意謂」層次可能有過的單純皮面的詮釋結論。通過其他
        各家的詮釋理路研究,我們在「蘊謂」層次不但可以理解到
        ,原典詮釋的絕對客觀性乃不過是詮釋學的神話,可望而不
        可求,同時也能擴充我們的詮釋學視野,藉用「依文解義」
        的跳板(「實謂」與「意謂」層次),進一步體會「依義解
        文」的基本要領,意即種種深廣蘊涵的探現功夫。在「當謂
        」層次,我們又要跳過「蘊謂」層次所得到的各種重要的詮
        釋理路,依自己苦心積學及探索所獲取的新的詮釋學洞見(
        a new hermeuentic insight),掘發埋在原典表面上的多
        層義理底下的深層義理或根本義諦,如此為原作者表達他本
        來應當(should)表達出來的話語或文字。到了最高一層,
        我們以創造的詮釋學者姿態,為了原作者或原典可能具有著
        的思維局限,予以創造的詮釋突破,敢於提議原作者或原典
        必須(must)更進一步推廣、深化或修正原有的教義或思想
        。也就是說,創造的詮釋學者必須邸幸环N「批判的超越」
        ,完成原作者或原典所未(能)完成的課睿鉀Q。我們實可
        以說,佛教經論與佛學思想的開展歷程乃是一部創造的詮釋
        學史,有如永不枯竭的臁谢钊嗳缁钏懒鞑粩嗟难笱
        大河,愈廣愈深。依此見地,《大乘起信論》這部第一流的
        論書,也應該以創造的詮釋學方式予以研究,予以發展。(裕4)

        (二)「實謂」層次

        在這基本層次我們首先關注的研究課睿签s《起信論》的撰
        述究竟是在何時何地﹖依據費長房的《歷代三寶記》,《起
        信論》是名僧真諦(Paramartha)在梁代太清四年(公元五
        五○年)所譯成的。我們還找不到記載此書形成或漢譯的更
        早年代的文獻資料。我們所確實知道的是,自公元五五○年
        至五八○年前後的三十年間,《起信論》在中國佛教思想的
        早期開展佔有極其顯著的地位。著有《起信論》疏的曇延死
        於五八八年,而在五九二年逝去的淨影寺慧遠,於其《大乘
        義章》與《大般涅槃經義記》多處廣為引用。五九四年編成
        的一部《法經錄》提及偽經《占察善惡業報經》,並予以批
        評﹔此偽經的下卷顯有大量吸迹镀鹦耪摗肺淖峙c思想的痕
        跡。
            現存的中國經錄之中,最早提到《起信論》書名的是上
        述法經等人所編纂的《法經錄》。此錄卷五有云﹕「《大乘
        起信論》一卷,人云真諦譯,勘真諦錄無此論,故入疑。右
        一論是眾論疑惑。」(裕5)這是對於《起信論》的成立提出
        伲傻淖钤缥墨I。《歷代三寶記》則不但明記《起

        121頁

        信論》的譯出年代,還提到譯出地點,是在富春(杭州府附
        近)的地方長官陸元哲住處。根據這些零散的最早資料,我
        們祇知那時一般公認真諦譯有《起信論》,卻無任何足夠的
        證據認定如此。不過,五九○年前後的中國佛教學者多半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