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一个持续不停增加的总量。精神力的衰弱出现以后,一切
都开始衰减了。人就是由一种绝对无法改变的成分,加上另一
种向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定期性发生变化的成分所构成。这解释
了何以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和价值。.
人们还可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人生前 40 年提供了正
文,而随后 30 年则提供了对这正文的注释。后者帮助我们正
确理解正文的真正含意及其个中相互的关联,并揭示出它包含
的道德教训和其他多种微妙之处。
生命临近结束的时候,就犹如一场假面舞会结束了,我们
都摘下了面具。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看清楚我们在一生中所
接触过的、与之发生关联的都是些什么人。到了这时候,我们
的性格暴露无遗,我们从事的事业也结出了果实。我们的成就
获得了应有的评价,所有幻像也都荡然无存了。但要走到这一
步,时间是必不可少的。最奇怪的事情就是只有当生命临近完
结之时,我们才真正认清和明白了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目标
和方向,尤其是我们与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我们接受了我
们的位置——那通常,但并不总是,比我们原先设想应占的位
… Page 242…
232 人生的智慧
置要低。但有时候,我们却必须给自己一个更高的位置,这是
因为原先我们对卑劣、庸俗的世界缺乏足够的认识,并因此把
自己的目标定得——对于这一世界来说——太高了。顺便说一
下,此时人们体会到了自身内在。'231'
我们习惯于把青年期称为生命中的幸福时期,而老年期则
被视为悲惨的。如果情欲真的能够使人幸福,那么这一说法就
会是真实的。在青年期,人们受到情欲的百般煎熬,感受的快
乐很少,痛苦却很多,到了冷却下来的老年期,情欲放过了人
们,他们也就马上得到了安宁;人们随即有了一种静思默想的
气质。因为到了这个时候,人的认识力摆脱了束缚,占据了主
导地位。认知本身是没有痛苦的,所以,认知在我们意识里越
占据主导的地位,我们就越感觉到幸福,我们只要想到这一事
实:所有快感乐趣都带有否定的性质,而痛苦却具有肯定的特
性,那么,我们就可以认清情欲并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到
了老年,我们不能因为缺少了许多的快感乐趣而感到有所抱
怨。因为每种快感的产生都只是一种需求的缓解。因为需求的
消失而导致快感的消失,是丝毫不值得抱怨的,这就犹如一个
人吃过饭以后不能再多吃,或者睡过一觉以后,我们已经清醒
了一样。柏拉图在 《理想国》的序言里正确无误地认为耄耋之
年是最幸福的,前提是人们终于摆脱了那不停烦扰人的性欲。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人们仍然受到性欲的影响,或者受
到这一魔鬼的摆布操纵,那么,性欲所造成的没完没了、花样
繁多的忧郁,及产生的情绪冲动,就会使人总是处于一种轻微
的精神错乱之中。所以只有在性欲消失了的时候,人才会变得
理智。确实,除了个别情形以外,大体而言,年轻人都具有某
些忧郁、凄婉的特征,而老年人却带着某种的喜悦——其中根
… Page 243…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3
本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青年人受着性欲这一魔鬼的控制—
—不,应该是奴役才对。这个魔鬼吝惜着不肯轻易放松他们哪
怕是一个小时的自由。几乎所有降临在人们头上的、或者威胁
着人们的不幸和灾祸都是由这一魔鬼直接'232'或者间接地带
来。但享有喜悦之情的老年人恰似一个甩开了长期锁在身上的
镣铐,现在终于得以自由活动的人。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可
以这样说:人的性欲衰退以后,生命的真正内核也就消耗得差
不多了,剩下的只是一副生命的躯壳。的确,这就像一出喜剧,
戏的开场由活人扮演,之后则由穿着这些人的服装的机械人把
这喜剧演完。
无论如何,青年期是躁动不安的时期,而老年期则是安宁
的时候。由此就可以推断处于这两个时期的人的幸福。小孩贪
婪地向四周伸出了他的双手:他要得到他眼前所见的五光十
色、形状各异的一切。他受着眼前一切的诱惑,因为此时他的
感觉意识是那样年轻和新鲜。同样的事情以更大能量发生在人
的青春期。青年人同样受到这世界的缤纷色彩及其丰富形状的
诱惑,他的想象力夸大了这一世界所能给予他的东西。因此,
年轻人对那未知和不确定的一切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渴望和向
往夺走了他的安宁,而缺少了安宁,幸福却是无从谈起。相比
之下,在老年期,一切都已经平息下来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
是老年人的血液冷却了许多,他们的感觉不再那么容易被刺激
起来;另一个原因就是人生经验使他们认清了事物的价值和一
切欢娱的内涵。这样,他们逐渐摆脱掉幻想、假象和偏见,而
这些在老年期到来之前,遮蔽和歪曲了他们对事物的自由和纯
净的认识。现在,人们得以更正确、更清晰地认清了事物的客
观面目;他们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所有尘世间事物的渺小和虚
… Page 244…
234 人生的智慧
无。正是这一点使几乎所有的老者,甚至那些才具相当平庸的
老人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智慧气质。这使他们和青年人有所区
别。这些带来的首要结果就是精神的安宁——这是构成幸福的
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它确实就'233'是幸福的前提条件
和本质。因此,正当青年人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有奇妙
美好的事物——只要他能够摸准了门路、方向——的时候,老
年人却坚信传道书所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这句话。他们深谙这
一道理:一切坚果里面其实都是空的,不管它们如何被镀上了
一层金衣。
只有到了老年期的后期,人们才真正达到了贺拉斯所说的
境界:“在欲望和恐惧面前,不要让自己失去了平静、沉着”。
也就是说,人们到了此时才对一切事物的虚无,对这世上的繁
荣、喜气后面的空洞、乏味有了直接、真正和坚定的确信,虚
幻的画像消除了。他们不再错误地认为,在这世上,除了免受
身体和精神之苦以后所享受到的那种幸福以外,在某一王宫或
者茅棚还栖身着另一种更特别的幸福。根据世人的价值标准而
定的那些伟大或者渺小,尊贵或者卑微,对于这些老者而言,
它们之间其实再也没有多大的区别。这使老年人获得了一种特
别的平静心境。怀着这种心境,他们面带微笑地从高处俯瞰这
一虚幻的世界。他们不抱任何希望,他们知道尽管人们不遗余
力地装饰、美化生活,但透过那些廉价、耀眼的灯饰,人生仍
旧呈现了它那贫瘠不堪的面目;无论人们如何为生活着色、打
扮,人生从本质上而言,不过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衡量它的
真正价值的方法只能是视乎它缺少痛苦的程度,而不是它是否
欠缺欢娱,更不是通过生活中的奢华场面。耄耋之年的根本特
征就是希望破灭,幻像消失了——而在这之前幻像赋予生活一
… Page 245…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5
种魅力,激励我们展开活动、追求。此时人们认清了这世间的
富丽、堂皇,尤其是表面耀眼和尊荣后面的空虚和无意义。人
们体会到:在众人渴望、期盼的事物和苦苦追逐的享受的后面,
其实大都隐藏着微小不堪的内容。对于这'234'个生存的贫瘠、
空虚的本质人们逐渐达致了一致的认识。一个人只有活到 70
岁以后,才会明白 《传道书》的第一首诗的含意。正是这一点
使老年人带上了某种郁郁寡欢的样子。
人们更以为:老年人遭受的命运就是疾病和无聊。疾病并
不必然伴随着老年人,尤其对于活至高寿者来说,因为 “随着
年岁的增加,健康或者疾病也在增加”;至于无聊,我在上文
已经表明,为何老年人比起青年人更少遭受无聊的侵袭。老年
期确实把我们带进孤独,原因显而易见。但无聊并不必然地伴
随着这种孤独,无聊只是必然地伴随着那些除了感官享受和社
交乐趣以外,别无其他乐趣的人。这些人并不曾开发和丰富自
己的精神潜力。确实,人活到了高龄,精神力就开始衰弱,但
如果一个人原先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他总会有绰绰有
余的精神力以抵御无聊。正如上面所说的,通过经验、认识、
实践和反思,人们对事物有了更加精确的见解。他们的判断力
更加敏锐,事物的相互间的连接变得更加清晰;对事情人们有
了越发全面的总体概览。我们不断地重新组合我们累积了的知
识,不失时机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这种在各个方面进行的内
在自我修养和陶冶持续不断,占据了我们的精神,给予了我们
满足和奖赏。由于这些活动,上文谈论的老人的精神力衰退在
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补偿。另外,像我所说的,在老年期时间过
得更加迅速,这也就消灭了无聊。老人身体力量的衰退并不是
一件特别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如果老人并不需要运用身体力
… Page 246…
236 人生的智慧
量去赚钱生活的话。贫穷之于老年却是一大不幸。假如能够驱
除了这种不幸,而我们又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那我们的老年期
就算得上是一段相当不错、很可忍受和将就的生活了。生活的
舒适和安定是人们的首要需求:'235'因此,老人们比起年轻的
时候更加喜爱金钱,因为金钱是失去了的体力的代替品。被维
纳斯爱神舍弃以后,人们就会转而从酒神巴吉斯那里寻求愉
快。观看、旅游、学习的需求没有了,取而代之的需要是发表
意见和教诲别人。如果老人保持着探索、研究的乐趣,或者热
衷于音乐、戏剧,尤其是对外在事物保留一定的敏感和接受—
—不少老人直到晚年对上述事物仍然乐此不疲——这不啻是
一种幸运。一个人的 “自身拥有”在老年期给人所带来的好处
是任何时期都无法相比的。当然,大多数人本来就是呆笨的,
到了高龄以后,他们就越发变得像机械人了。他们的所想、所
说和所做永远都是同一件事情,外在事物的印象无法引起他们
丝毫的改变,或者在他们身上引发出某些新的东西。跟这种老
者谈话,就像在沙地上写字,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几乎马上就消
失无遗。当然,这种老年人就是生活中的 “余烬”。在一些绝
无仅有的情况下,老人第三次长出了牙齿,大自然似乎想通过
这第三副牙齿象征这些老人开始的第二度童年。随着岁数的增
加,我们所有的活力都在消失,这情形确实够悲惨的;但这又
是势所必然,甚至是有好处的,因为如果不是这样,老年人就
会很难作好准备迎接死亡。因此,如果一个人活至高龄,最终
能够无疾而终,那他就是二个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