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本愿经讲记-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人天,受胜妙乐。】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啊!过去有佛出现世间,其名号曰毗婆尸。我曾
经亲近,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
梵语「毗婆尸」,又名维卫,此云胜观。佛法要观心,心字三点,第一点是
空--一切法入心,无不皆空。空故心能藏一切法,若一法不空,则为心作碍;
因空故,法法入心时,法不碍心,心不碍法。所以第一要修空观,诸法空时,此
心亦空。
第二点是假观--法法从缘而生,法法如幻如化。世出世间法,无一法不是
幻。古人云『生死、涅盘等空花』,生死是幻,菩萨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碍;
涅盘是幻化,菩萨证涅盘,而不住涅盘。不住涅盘,有大悲;不住生死,有大智
,菩萨悲、智双运,自利利他,皆由知一切法如幻故。
第三点是中观--不落二边。法法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
去,便证诸法的真实相,而得一切种智,成就如来果地实德。
此空、假、中三观,如天王三目,伊字三点,不纵不横、不并不别,非一非
三,而一而三,三一圆融,微妙难思,故名胜观如来。
世尊,若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了达一心具三观,三观齐修,便证一境三谛之
理。理观和合,能生一切善法,能断一切罪苦。罪灭福生,永不堕恶道,常生人
天受胜妙乐了。
【又於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
,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
,我也曾经亲近供养过的。」佛号宝胜者,非世间之宝,乃出世间之宝。出世之
宝,义含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具此四德,既不漏落生死,也不漏落
涅盘。两边不漏落故,故以成就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离世间凡夫之四倒,
又离出世二乘四倒,超世出世间,故名宝胜。
若有男子女人,闻是宝胜佛名而生胜解,慧解现前,从解起行,凡有所作,
超世出世,直入中道第一义谛,妙契真如。所以此人,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
受第一义天之妙乐。
光明经流水品:十千鱼,得闻宝胜之名,尚尽生忉利,况男女闻名,宁有不
得胜妙乐者。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
不久得阿罗汉果。】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吾也曾经亲近供养过的
。」此佛名宝相者,智者大师曰:『实相尊贵,故名宝相。』宝相者,诸法实相
也。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又云:『是实
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无量义经云:『无相不相,是名实相。』以依实相,出生二法、三道、四果
。无相者,无生死相;不相者,不涅盘相。二法者,顿、渐二法也。三道,即三
乘。四果者,乃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果既然从实相出生,则若有男子女
人,闻是佛名而生慧解,深悟实相,起恭敬心时,枝末烦恼先行脱落,是人不久
得阿罗汉果无疑。
【又於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
,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祗劫,有佛出现世间,其佛名号
袈裟幢如来,我当时也曾亲近供养。」其佛号袈裟幢者,袈裟是三世如来宝幢之
相。著袈裟时,生宝幢想,一切外魔不能坏,一切外怨不敢侵。此人持如来戒,
身心清净,诸恶不起,众善齐修,自净其意,不染尘劳,随佛出家,被如来三顶
之衣--(一)安陀会,此云五衣,作务时穿;(二)郁多罗僧,此云七衣,入
众时穿;(三)僧伽黎,此云大衣,说法时穿。昔日坚誓师子,敬袈裟而不害猎
人,百劫不堕恶道。
世尊,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宝幢想,恭敬三世诸佛,此人以敬三世佛
故,即能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
【又於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
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地藏菩萨又白佛言:「世尊,过去又有佛出现世间,其佛名号大通山王如来
,此佛我曾经亲近供养,此佛功德,我是知道的。」大通山王佛,「大通」是般
若,「山王」是佛德。若人修行证法身时,即具般若之智,通达一切法而到诸法
之彼岸,故名大通。又见法身时,具常、乐、我、净四德,犹如须弥山王,四宝
所成,故名山王。大通者,般若佛因也。山王者,四德佛果也。佛因赅果海,果
海彻佛因,所以修行证法身时,不但能修般若之佛因,又能证四德之佛果。若男
子女人闻是佛名,闻名生解,慧解现前,证自法身,即具大通般若之智,所以得
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又证法身时,具如来山王功德之果,所以必成菩提。
【又於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
、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
净月佛:佛真法身,犹如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月在水而不染水,佛
在世而不染尘,故名。
山王佛:华聚菩萨云:『世尊金色如金山,犹如日光照世间。能拔一切诸苦
恼,我今稽首大法王。』佛功德巍巍,犹如须弥山王,故名。
智胜佛:声闻、缘觉、菩萨中,以佛智最胜故。
净名王佛:净是体,名是用,从体起用,於一切法得自在故。
智成就佛:一切种智成就,故名。
无上佛:菩萨有所断,名有上士;佛无所断,故名无上士。又法无上,涅盘
是人无上,佛陀是。
妙声佛:法华经云:『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
。』
满月佛:佛功圆德满,如十五夜月--月圆光满。
月面佛: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圆光普照於十方,喜舍慈悲皆
具足。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
,何况多名。】
世尊啊!如是等不可说佛,我皆曾经亲近供养、承事。若人承事十方无数诸
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於佛菩提方可希冀。
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皆可以求佛功德。
佛功德在名号中,每一佛名,其名下德相周遍法界,而且一德含一切德,故云念
一佛名,功德无量。此乃狭义,属根本智;若论广义,须要一一承事十方诸佛、
广学诸佛无量道法、念无量佛名,会其名所含之义、到十方世界参学、学无量世
界种种法门,然後一一贯通,如梵王网罗幢,彼此互入互摄,重重重重,无尽无
尽,森罗万象,一法印之,才是到家时节,属差别智。十轮经云:『若念一佛,
则见一佛;若念多佛,则见多佛。若念小身佛,则见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则见
大身佛;若念无量身,则见无量身佛。』其功德,何只无量,而且圆融。此乃地
藏菩萨,教化尽性之谈。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
「是众生等」,指念佛众生。念一佛也可,念多佛也可。念到得益时,生则
在世间上,成就种种功德,利益人天;死则即见十方诸佛,随愿往生十方净土,
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法门。唯其生时念佛有把握,才能死时念佛有把握。生时、
死时,皆能念佛,是真念佛,此人终不堕恶道。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
除五无间罪,馀业报等,悉得消灭。】
上来自念,仗自力念佛;死时闻人念佛,仗他力念佛。自力也可,他力也可
,总有功德。所以临命终,其家中眷属,多人乃至一人,为病人将近死时,高声
念一佛名,历其耳根。临终时其心猛利,一闻佛名,执持不放,全副精神在一佛
名上,念念不舍,承此佛力(除开五无间罪,暂时不讲),其馀业障、报障,悉
皆消灭,如汤消冰,如明破暗,破尽无馀。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
佛名,於是罪中,亦渐消灭。】
五无间罪,罪之极者也,佛功德力,力之极者也。以极大佛力,能消极大罪
业,但要渐渐消除。因此人业力甚大,他人为其称念,将佛名善根,种其八识田
中,要等种子渐渐栽培、渐渐萌芽、渐渐增长,方能消灭极大之罪。昔日法照大
师亲到五台,在竹林寺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为众说法。照作礼问:『末代凡
夫,智识浅薄,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曰:『
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又问:『当念何佛?』文殊
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念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
』说已,为照摩顶而退。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如是之力,何况自念,分分己获,功德更大。罪灭福生,福
生罪灭,获无量福,灭无量罪耳!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前一品是佛宝,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宝,也是成佛之因。佛宝是人,
人无上者佛是;法宝是理,搅理而成万法,法无上者,涅盘是。悟理有浅深,故
有『四圣』之别;迷理有轻重,故有『六凡』之差。三途迷理重,纯造恶业;人
天迷理浅,乃修善业。纯善无恶生天,善恶相兼故为人。六道受生死轮回者皆迷
理之过也。
『四圣』悟理而生智,取证涅盘。『声闻』闻声悟道,只断见思;『缘觉』
自力觉悟,兼除习气;『菩萨』悟真俗二谛之理,所以自度度人;『佛』朗然大
觉,直取无上菩提。如是十法界,皆因理而有,理者法也。
今品论成佛之法,应该指六度万行,因六度摄万行,布施摄六度,故用布施
即该万行之法。布施有三: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财施即布施度。持戒不
恼无冤,忍辱不报有冤,此二度属无畏施。精进不倦说法,禅定不错机说法,智
慧不颠倒说法,此三度属法施。所以举布施摄六度,六度摄万行。菩萨因中修万
行,果中成万德,岂不此品是成佛之因。
何以要校量?因布施属法。达摩祖师云:『性净之理,目之为法。』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浅深不同,迷悟有别,所以要校量。
布施一法,凡夫著相,只得人天福报;圣人离相,永证涅盘之乐。此是凡圣
布施不同。
例如:舍利弗以饭供养佛,佛转施狗。世尊问:『汝施我,我施狗,那个福
大?』舍利弗曰:『世尊施狗福大。』此又论心不论田。
四十二章经佛言:『饭恶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
者。饭持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乃至饭
辟支佛百亿,不如饭一佛。』此文论田而不论心。
维摩经善德长者子,以璎珞珠供养维摩居士。维摩分作二分,一分奉难胜如
来,一分施会中最下乞儿,而功德等无差别。此又论平等心布施。
若布施时,自己受用,舍一得万报,而回向法界,毕竟成佛。此又论回向不
回向。
如阿那律尊者,过去以稗饭供养辟支佛,感九十一劫天上人间无贫之报,馀
福德力,得阿罗汉果。此又论供养圣人难遇之报。
布施有般若,到彼岸;无般若,滞於此岸。此又论体空与不空之别。布施具
德,是如来施;不具德,是声闻施。此又论三乘一乘之别。好胜布施,作阿修罗
;不施,做饿鬼。望报与不望报又不同。
如是布施一法,有无量差别,其理微妙。悟此微妙之理,而证微妙法身。法
身无身,以法为身,此之谓也。非叩不鸣,非问不答。地藏菩萨请问,如来转扬
,令一切人,因修布施而悟明微妙之法,而证微妙法身佛。故此品是明法宝。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
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
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此乃地藏问法之文。
讲完佛宝之後,次讲法宝。诸法微妙难思,得其法者,一旦成佛,不得其法
,万劫难成。所以地藏承佛威神而问之:「世尊,我观作自业受报的众生,校量
其布施一法,有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