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

第89部分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89部分

小说: 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道、無學道等,體即智也。

子六 利益願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一塵
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諸有,即指世間眾生。分三有、九有、二十五有、六十二有及宇宙萬有等名稱
。恆演普賢行者,如水恆流不斷曰演。
子七 轉法輪願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一切
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三世一切諸如來
,於彼無盡語言海,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一一毛端,有三世佛國土。辯才海,指四無礙辯等。合于諸法真理之行趣,曰
理趣。
子八 淨土願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我於
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一念通于三世,曰三世一念。一念心中想到過去無量世界,了了如在目前。一
念心中想到未來無量世界,亦了了如在目前。但脫離現在一念,並無過去、未來,
故過未無實,依于現在一念。此現在一念,緣過去、未來無數劫,而其前後次第仍
然不亂,故曰一念遍入三世。入如幻、解脫、威力三種佛境界,即佛淨土也。依頌
皆可作觀想,一念遍入三世,所謂剎塵互遍,劫念圓融,即法界觀也。
子九 承事請佛願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一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所有
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照世燈、即佛。成道等,即指八相成道。
子十 速成正覺願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遍淨
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清淨一切善業力
,摧滅一切煩惱力,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佛具十力,此廣為十二力。摧滅一切煩惱,指佛斷德。
癸二 總結十願
子一 總結前十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善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普能
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三世一切諸如來
,最勝菩提諸行願,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嚴淨,莊嚴清淨也。國土為共業所成,能率大眾共修行善業,曰淨佛國土。
頌首指依報,第二句指正報。依第一義說法,曰善能分別諸法。
子二 結歸二拢

丑一  結歸普賢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願身
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我為遍淨普賢行
,文殊師利諸大願,滿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恆無倦。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
諸功德,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別言之,曰十大願王,即此十願;歸結曰普賢願。如來長子,明普賢為一切因
行無不圓滿之最高位菩薩。故普賢行為究竟圓滿之因行。
丑二 雙結文殊普賢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三世
諸佛所稱讚,如是最勝諸大願,我今迴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欲發此大願,仍待智慧去了解。依解方能起信,依信方能發願,故歸功文殊師
利之大智慧。所謂依慧生信,由信發願也。文殊師利、梵語,又曰曼殊室利,譯言

妙吉祥,亦究竟位智慧最勝之大菩薩。善財童子首參文殊,即表得般若智;此般若
即初聞法得文字般若。文殊菩薩以般若啟導初發心六千比丘已,又開導善財,使發
菩提心,遍參一切善知識。最後參至普賢,其功在開發理解,依普賢成就清淨願也
。發大願之目的,在成菩薩行。此經即明依文殊之勝解而求普賢之勝行,所謂以文
殊之解為標準,而達普賢行之目的也。
善財依文殊已發菩提心,但不知如何修行,故參諸善知識。即依文殊勝解之勇
猛智,深解常得現前,故修學諸行也。般若分三:曰文字般若,依文字起信解。曰
觀照般若,依觀起行。曰實相般若,依智證真。智能解脫煩惱,降伏魔邪,故曰勇
猛。
庚二 頌生淨土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我既
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餘,利樂一切眾生界。彼佛眾會咸清淨

,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
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下,表生淨土之功。以上皆為孤起頌,別頌十門分八段竟。
戊二 總結無盡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以上正頌大願竟。
丁二 讚經勝德
戊一 校量聞經德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若人
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戊二 顯餘眾行德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此人

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往昔由無智慧力
,所造極惡五無間,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
智慧咸圓滿。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
眾,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即常遠離惡知識一偈,頌增上果。次一偈、頌等流果。又次一偈、頌士用果。
又次半偈、頌異熟果。又次半偈、頌離繫果。第六第七總頌勝德。含識,即指有情
也。
丁三 結勸受持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若人
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文同長行,攝入一念,無不圓滿。
丁四 總結迴向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前二句能迴向,末二句所迴向。
丙三 結讚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踊躍無
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讚言:『善哉!善哉』!
此普賢說偈已竟,如來為之印定也。契理契機,故雙稱善哉。文至此,為全品
之正說行願竟。
甲三 總結流通分
爾時、世尊與諸拢咂兴_摩訶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法門時,文殊師利
菩薩而為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為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
;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餘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
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眾;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等而為上首,諸大聲聞

;并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 
,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晉佛陀跋陀羅譯此經有六十卷,於入法界品文不全。唐初實叉難陀譯此經有八
十卷,於善財見普賢讚佛德畢,無流通文。唐之中葉貞元年間,譯四十卷。前三十
九卷,即入法界品。而此末卷普賢願文,唐初未有;後代流通本,因加入此品,共
成八十一卷,而全經乃有流通分;故此段是全經之流通分,不惟此行願品之流通分
也。佛為法會之主,菩薩等為助伴,故此經又名不思議解脫法門,而結成法會諸部
眾之信行也。文殊有其眷屬菩薩,及在佛華嚴會所化六千比丘等眾。文殊表般若,
為佛功德母,故首列之。彌勒為九百九十六位賢劫菩薩之上首,曾經受記,在此土
當來補處成佛者。所以文殊、彌勒為釋尊大乘弟子之上首,大乘經典亦由之結集也
。普賢則為一切十地後心灌頂位菩薩,及十方一切菩薩眾之上首。印度之太子,受
皇位時,取四海水以灌厥頂;此曰灌頂,以太子喻等覺菩薩也。此經正為菩薩而說

,故先列菩薩眾。次列聲聞眾,統攝緣覺。舍利、是鳥名,即鶖鷺,弗者、子也。
母名鶖鷺,以母名子,故云鶖子。目犍連、此云釆菽氏。此二為聲聞眾上首,故特
舉之。而八部亦各有其統率領導之世主。是諸眾等,悉皆信受奉行,即流通佛化於
世也。
顯要旨
一 諸法實相不可說而說緣起之所成
諸法離言自性,惟是無分別智所證,非思想言說所能到。法華經云:『諸法寂
滅相,不可以言宣』;成唯識云:『假智詮不得諸法之自相』;皆明此義。故唯從
緣起所成以說之。緣之所成,遍於諸法,而能起之緣約為四:即因緣,所緣緣,等
無間緣,增上緣是也。從緣所生之法相曰緣生。心法、四緣生;色法、增上緣及因
緣所生。觀一法生,遍一切法皆是能起之緣,則緣起義亦不可說。故從能起緣以說

明諸法,要在諸緣中擇取其勝者為根據點以講明之。由其擇取之根據點不同,遂成
多種之緣起見。今以四緣荆ж炛T說:
甲、因緣之緣起說:即是阿賴耶識緣起,又可名一切種緣起。以非現行之阿賴  
耶識能緣起,乃阿賴耶識所持之一切種子為能起別別諸法之別別親因也。譬一茶盃
,從土親辦茶盃體,土對茶盃,可喻親因,故成因緣義。色法現行,由色法種子生
。各各種子。親辦各各現行自體,即為一切種緣起義。
乙、所緣緣之緣起說:即所謂真如緣起是。真如不為他法生,亦不為緣生他法
。真如應不可說緣起,但昔人說真如緣起,義亦可通。以真如是無分別智所知境故
,亦是應可知境。換言之,即是所緣緣也。於此真如所緣緣上迷而不知,即成所知
、煩惱二障及諸染法;從此真如境上如實了知,即成根本、後得二智及諸淨法。所
以真如為迷悟依:依之而迷,依之而悟。故從所緣緣上可說真如緣起。
丙、等無間緣之緣起說:等無間緣即開導依。同類心心所聚,後一剎那心聚之

得生起,由前一剎那心之避開而引導。由前一剎那心為避開引導緣,而生起後一剎                                                        
那心,是為等無間緣緣起。從見道位前說世間有漏善之極位為世間第一位,以與出
世間無漏善鄰近,此前一剎那有漏善等無間緣,能引導起後一剎那無漏真見。成唯
識論上說:『有漏無間無漏智生』,從真見道入相見道,得無漏心位,得再從無漏
心之等無間緣上起有漏心,故論又說:『無漏無間有漏識生』。此有漏無漏無間生
之等無間緣起義,由不覺而生覺,亦可由覺而起不覺,所謂如來藏緣起義。
丁、增上緣緣起說:又有三:謂六大緣起,十二有支緣起,法界緣起。第一、
六大緣起:一切色法皆依四大,名能造色。但非謂色、聲、香、味、樱詮乃拇笏
生,以四大亦即樱ㄒ环止省H黄漯N所造色,皆依四大為基礎而現起,故四大為餘
色法之增上緣,而並非因緣。空大、謂無礙性,分謂假法及虛空無為,皆攝歸於此
。以無礙故,得成諸法變化生滅,亦屬於增上緣。識大、統括現行心心所法,一切
法皆識心所了或心識之變相,亦是從增上緣以明。故六大緣起,為從增上緣所說之

緣起義。第二、十二有支緣起:無明、為十根本煩惱,亦為遍於諸煩惱之煩惱。行
、即指從無明等煩惱所發有漏業,思心所是業之自體。餘亦一一皆從心心所自種子
而起現行。謂緣起者,並非無明為親因緣而產生於行,乃是以無明增上緣而資發行
耳。無明有資煩惱而發生有漏業之增上力故,曰無明緣起行也。此有漏行能攝植第
八識種,感當來世真異熟識,曰行緣識。如是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樱
乃至樱壥堋邸⑷ ⒂小⑸⒗稀⑺溃允窃錾暇壛x。此十二支緣起溯緣無明,
專說有漏法之緣起,亦可謂之無明緣起。第三、法界緣起:法界緣起有『盡一切法
之量界無不為能起緣』義,是故亦云無盡緣起。而四緣中以增上緣最廣,除去上說
三緣所餘一切緣,皆增上緣攝。故若依一切現行法為緣,說為法界緣起,恰與增上
緣緣起義相當。然若以現種相性之一切為法界緣起義,則法界緣起──不但增上緣
緣起──為總攝四緣而說緣起之緣起義矣。
上述諸緣起說,以法界緣起說為最周圓;而最精細明確者,則為一切種緣起。

法界緣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