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圆觉学+太虚大师-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實則見有限量,即有不見;不見即礙,礙非天眼。有相既周外道,無相則無所見,
阿那律將以何為天眼第一耶?惟佛即肉眼同時具五眼,見麤果色,見細業色,見色
性空,見色性德,見不見、色不色不二,故曰常在三昧悉見諸佛國不以二相見,如
是乃真為通非礙之天眼耳。淨名訶彈一切,又處處稱歎佛德者,在自行即直心正念
真如,在化他即念報佛恩、紹隆三寶,所謂不求人、天、聲聞、緣覺、權乘菩薩之
果,唯求無上正等正覺。用是真往無前,離諸委曲。
紀 阿那律段中,菴摩勒果,如中土檳榔。
辛八 優波離
佛告優波離:『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
疾。所以者何?憶念昔者,有二比丘犯律行,以為恥,不敢問佛,來問我言:「唯!
優波離!我等犯律,找詾閻u,不敢問佛,願解疑悔,得免斯咎」。我即為其如法解
說。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優波離!無重增此二比丘罪。當直除滅,勿擾其心。
所以者何?彼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佛所說:心垢故眾生垢,心淨故眾
生淨。心亦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諸法亦然,不出於如
。如優波離以心相得解脫時寧有垢不」?我言:「不也」。維摩詰言:「一切眾生心
相無垢,亦復如是。唯!優波離!妄想是垢,無妄想是淨;顛倒是垢,無顛倒是淨;
取我是垢,不取我是淨。優波離!一切法生滅不住,如幻、如電;諸法不相待,乃至
一念不住;諸法皆妄見,如夢、如燄、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以妄想生。其知此者是
名奉律,其知此者是名善解」。於是二比丘言:「上智哉!是優波離所不能及,持律
之上而不能說」。我答言:「自捨如來,未有聲聞及菩薩能制其樂說之辯,其智慧明
達為若此也」。時二比丘疑悔即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令一切
眾生皆得是辯」。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釋 優波離,此云上首,持律第一。
淨名彈訶佛諸弟子,多就其所得之第一法以施破斥。蓋其所得之第一法,即其
執見之所存也。解其所執,非壞其法,故就其法以顯其性。優波離持律第一,故犯
律比丘就而求決疑除悔之法,優波離必照律為之解說。則令犯者益見罪相,非疑己
永不復能修佛法,悔之無已,則疑佛律過嚴,悔出家耳,此則是重增其罪也。故謂
當直除滅,勿擾其心。此之二語,最為除罪滅障無上上義。罪非他物,擾濁心是。
不擾其心,心本清淨;諸法如故,罪性亦如。唯由妄想顛倒取著我人之相,斯即摺
犯本清淨心,名犯戒垢。何者?一切法皆妄想所生,念念不住,是故念一切法皆名
犯戒。唯知是妄想生,一切不取,乃名善解佛律而奉持者。此顯金剛心地本清淨戒
,但能護持,即入佛位。故二比丘聞之,疑悔消而大心生也。
紀 優波離段中,如法解說句:謂即如常制,說犯何戒,在何律(戒有具足、
方便二種;有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之別),當如何懺悔;如不懺悔,得何惡
果也。罪性不在內三句:謂罪性本空,當觀察性空時,所犯亦當體直滅。例如殺人
,世法、出世法中皆認為犯罪、犯罪之極重者。執梃與刃之手,及所執之梃與刃,
并被梃與刃所殺斃之人。試問:此犯罪戒,生於三者之何種?如謂生於能執梃刃之
手,是手便有罪垢性,則此手無論作何事業皆為罪垢──內。如謂生於所執之梃與
刃,是梃、刃又有罪垢性,則此梃、刃無論用作何用亦皆為罪垢──中間。如謂生
於所被殺斃之人──所謂行律犯殺傷罪,特定客體為人;然殺甲與殺乙等,又不確
定──,是殺斃之人、便有罪垢性、應無論何種因緣皆為罪垢──外。此三際罪垢
之屬於相分者,即事分。至屬於見分中──即性分──之心境動念,則內決意,中
間著手,外亦復如是,無有罪垢性之所在。然則犯者,是之謂妄動;判罪垢者,亦
是妄判。不出於如句:謂見一切無有二相,無有變異相,一如無二如。如、即真如
也。以心相得解脫句:謂小乘證生空法性,雖為戒、定、慧──三無漏學──修成
,實則眾生心相本來無垢,皆由倒妄起,能離倒妄,則真解脫矣。倒即顛倒,為依
他起;妄即妄想,為遍計執。諸法不相待,分前後、彼此皆妄見。一念不住,微細
生滅,正所謂剎那剎耶,念念生滅,而一剎那中,即有九百念生滅也。
辛九 羅侯羅
佛告羅侯羅:『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羅侯羅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
疾。所以者何?憶念昔時、毗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
侯羅!汝佛之子,捨轉倫王位出家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
德之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羅侯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無利
、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
利、無功德。羅侯羅!夫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槃,
智者所受,拢刑帲捣娔В欢任宓溃瑴Q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惱於彼,離
眾雜惡,摧諸外道,超越假名,出於泥,無繫著,無我所,無所受,無擾亂,內懷喜
,護彼意,隨禪定,離眾過。若能如是,是真出家」。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
等於正法中心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諸長者子言:「居士!我聞佛言,
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
家,是即具足」。爾時三十二長者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詣彼問
疾』。
釋 羅侯羅,此云覆障,是佛之子,於聲聞中密行第一。
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即出家功德經之類。夫說出家功德,乃依一二悉檀令
生歆慕生善根耳。然有利根上智,則不喜此,或將因之轉生譏毀。謂以功德誘人出
家,諸出家者皆以貪功德故、貪私利故乃為出家,若宋儒有謂佛之徒皆因自私出家
者是。是則在法門既招人之謗,在本人又長己之貪,故淨名直赴第三、第四悉檀以
說之,而曰無利無功德名出家。此正猶菩提達摩答梁帝,謂「度僧造寺等並無功德
」,而曰「自性妙圓,體是空寂,如是功德,不向世求」者也。然赴前二悉檀與赴
後二悉檀,適機而赴,不存優劣。蓋真出家乃無功德之大功德,無利之大利耳。故
淨名既說出家無利、無功德,即說出家真實功德之利,勸令出家。父母未許,勸令
發無上心即為出家,即為具戒。夫何等平易、何等活潑、何等坦蕩、何等自由哉?
此真不用一法繫人者也。
紀 羅侯羅段中,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句:謂出家本無功德,功德本無自性故
。離六十二見句:謂六十二見皆為對待之法,依見惑顛倒起。五陰各具四陰──有
有、非有、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四陰又各具三世──各成十二,合成六十;再加
根本有、無二見,總為六十二。得五力,立五根二句:謂能得信、進、念、定、慧
效力,其根便不易動搖。隨禪定四句:謂凡夫平時為五陰法所障,此所障者即便是
家,能離此障即是出家也。
辛十 阿難
佛告阿難:『汝行詣維摩詰問疾』!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
所以者何?憶念昔時、世尊身小有疾,當用牛乳,我即持缽詣大婆羅門家門下立。時
維摩詰來謂我言:「唯!阿難!何為晨朝持缽住此」?我言:「居士!世尊身小有疾
,當用牛乳,故來至此」。維摩詰言:「止!止!阿難!莫作是語。如來身者,金剛
之體,諸惡已斷,眾善普會,當有何疾,當有何惱?默往,阿難!勿謗如來。莫使異
人聞此麤言,無令大威德諸天及他方淨土諸來菩薩得聞斯語。阿難!轉輪拢跻陨俑
故,尚得無病,豈況如來無量福會、普勝者哉?行矣,阿難!勿使我等受斯恥也。外
道、梵志若聞此語,當作是念:何名為師?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可密速去,勿
使人聞。當知阿難!諸如來身即是法身,非思欲身;佛為世尊過於三界,佛身無漏諸
漏已盡,佛身無為不墮諸數,如此之身當有何疾」?時我、世尊!實懷慚愧,得無近
佛而謬聽耶。即聞空中聲曰:「阿難!如居士言。但為佛出五濁惡世,現行斯法,度
脫眾生。行矣,阿難!取乳勿慚」。世尊!維摩詰智慧辯才為若此也,是故不任詣彼
問疾』。
釋 阿難,此云慶喜,是佛族弟,於聲聞中記聞第一。
夫佛身本無身之可得,為應有緣生於人間,則亦如人常法,現行人世幻化之
相。世人昧之,以為佛身實有其事,故淨名即從色身揭出法身、實報身,使人敬仰
。既令阿難自疑近佛謬聽,去其多聞之恃。又聞空聲說明佛應五濁惡世現為如是之
故,應機不同,示說非一。此文雖少,遍赴四悉檀緣。顯佛身無為不墮諸數者,第一
義也。讚佛福德生人善信,各為人也。破阿難之自恃記聞無謬,是對治也。五濁惡
世現行斯法,普為世也。
紀 阿難段中,金剛之體句:謂如來身清淨法身,功德莊嚴,究竟一切堅固。
轉輪拢酰褐^天人所修。人間亦有四,常指者,金輪王也。印度古傳說,常有之,
謂能率其大臣眷屬,飛行空中。梵志:為淨行義,即婆羅門也。修清淨行,雖不出
家,奉大梵天王,自謂此天所生者。非思欲身句:反顯三界眾生貪欲為本,思即無
明妄動,隨起貪欲故。不墮諸數句:謂佛性本無分別,超諸數量之外,自難以數目
分量表示,法身亦爾。五濁惡世句:謂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皆能
令眾生昏亂不明淨,猶以泥沙投於清水也。
庚三 總結弟子不任
如是五百大弟子,各各向佛說其本緣,稱述維摩詰所言,皆曰不任詣彼問疾。
釋 夫十大弟子各居一特長,表十行之義也。十住、十行皆真如性,而初不壞
十住、十行之相。五百弟子通表眾行,眾行亦皆真如而又皆非真如,故皆不任詣彼
問疾。
己二 菩薩品
菩薩品第四
釋 此品繼弟子品來者。弟子品歷十住、十行,至此品入十迴向也。奚以知此
品為十迴向也?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所參十迴向位之善知識,皆大菩薩,其為
證一。十迴向位不出三種迴向:一者、迴因向果,亦名迴向無上菩提。二者、迴事
向理,亦名迴向真如法性。三者、迴自向他,亦名迴向法界眾生。今此彌勒一章,
泯其功行名位,即為迴因向果。光嚴一章,融其境界法相,即為迴事向理。持世一
章,化其佛魔知見,即為迴自向他。善德一章,既迴善德之財施向法施,即為迴向
真如法性;分一分施會中最下乞人,即為迴向法界眾生;分一分供光明國土難勝如
來,即為回向無上菩提:乃一念中修三迴向者也。其為證二。
佛不即命妙德問疾,引令諸弟子、諸菩薩歷述前番遇維摩詰之因緣者,固將顯
維摩詰現居之德,使群情肸嚮而成其淨國國土之行。亦反明維摩詰所曾經過之事,
具其直心正念真如,趨無上觀,修一切行而不取、證一切位而無著。蓋心直者言直
,在行己則有疑必決,在處人則無過不摧。維摩詰者、所以示修淨佛國行者之模範者
也。當仁不讓,見義勇為,禪宗古德,頗多其人。
紀 此品,承上品入十迴向。通標三種迴向:一、迴向無上菩提,即迴因向果
,迴向佛國義。二、迴向真如法性,即迴事向理。所言事者,即是世、出世間種種
差別不同之法,皆以真如法性為理體義。三、迴向法界眾生,即迴自向他義。因此
菩薩,雖入大乘,尚未證得真如佛海,故應入此十迴向位耳。
庚一 述緣辭赴
辛一 彌勒
於是、佛告彌勒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彌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
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為兜率天王及其眷屬,說不退轉地之行。時維摩詰
來謂我言:「彌勒!世尊授仁者記,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用何生得受記
乎?過去耶、未來耶、現在耶?若過去生,過去生已滅;若未來生,未來生未至;若
現在生,現在生無住。如佛所說:比丘!汝今即時亦生、亦老、亦滅。若以無生得受
記者,無生即是正位,於正位中亦無受記,亦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彌勒受
一生記乎?為從如生得受記耶?為從如滅得受記耶?若以如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
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一切